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5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我院对患者的治疗,已经有43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麻风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风患者不良心理特点,分析其心理特征,减少该疾病的传播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鄂东四市麻风防治中心收治的40例麻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工作,患者出院后,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对护理效果满意者35例,较满意者4例,不满意者1例,总满意率为97.5%。结论在对麻风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防治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工作,这对于缩短患者治疗进程,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麻风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患者男,31岁。全身斑丘疹伴感觉减退十年,全身结节、眉毛、睫毛脱落7年,再发加重7d。曾在本院以'脂膜炎'给予激素、雷公藤等治疗后部分好转,此后多次复发并加重。7d前皮损复发、加重,诊断为'蕈样肉芽肿?淋巴瘤样丘疹病?'。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大量泡沫状组织细胞,伴肉芽肿形成,抗酸染色可见大量阳性杆菌。最终诊断: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转至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 标签: 麻风分枝杆菌 麻风 麻风反应
  • 简介:摘要初入院的麻风患者因对麻风病的恐惧心理,出现不愿意承认自己所患疾病,对此病的治疗、愈后和将来回归社会的能力缺乏信心,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消极逃避、拒绝治疗甚至失访的情况,对消除麻风危害造成不利影响,我院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几条护理体会,与同行做一交流。

  • 标签: 初入院 麻风病患者 心理护理 体会
  • 简介:<正>麻风病可原发或继发损害眼睛,几乎可使眼的每一组织受累,但均以眼前段为主,其中角膜、虹膜损害后果最为严重。如眼、面神经受损可引起睑外翻、眼睑闭合不全致角膜炎及角膜溃疡甚至眼球萎缩。麻风可使虹膜、睫状体炎反复发作而继发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最后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我们对上海地区收住麻风病人178例进行了眼疾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麻风病患者 麻风病人 角膜溃疡 上海地区 眼前段 虹膜睫状体炎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2岁,主因反复发热伴双下肢红斑2年门诊以“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收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柯兴氏面容,眉毛及睫毛稀疏,颜面隐约可见陈旧性红斑,双侧腹股沟各扪及1花生米大小质软,边界清楚,活动、无压痛之淋巴结。双下肢见散在新旧不同,大小不等,直径约0.3cm~2.0cm红斑,其边界清楚,压之不褪色,新生红斑高于皮肤,压痛明显,红斑之间皮肤正常。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右大腿中部正前方见一约3cm×3.

  • 标签: 麻风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工作中麻风病诊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麻风病进行临床分析,附典型病例报告。结论麻风病目前已较少见,但临床工作中仍要警惕麻风病的可能,遇到疑有麻风病的患者时,应做相应的检查以免漏诊及误诊。主要措施是加强麻风家属检查和皮肤科医生麻风知识培训。

  • 标签: 麻风病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皮肤科门诊患者麻风病的认知状况及其对麻风病健康教育不同方式的需求。方法经中国CDC麻风病控制中心修改的调查表,由皮肤科主诊医师对我院皮肤科门诊1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7例患者中,听说过麻风病为292人,接受过当地的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只有32人;182人对麻风病感到恐惧,283人认为麻风病人不应该结婚生子。知晓麻风病的基本知识仅占20%左右,广播、电视是患者最直接的宣教方式,构成比达到76.66%和97.48%。结论皮肤科门诊患者麻风病认知水平低,选择电视和广播方式宣教麻风病的防治知识十分必要。

  • 标签: 麻风病认知 皮肤科患者 调查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柳州市柳江区近年发生的家族性麻风患者发病情况,为减少或阻断麻风病的传播,防治麻风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来自国家麻风预防与控制信息系统(LEPMIS),选择近年发生的家族性麻风患者的临床记录和监测数据,以及他们的密切接触者数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家族成员发病间隔5月至18年。家族性疫情首例病例是家外传播,亲属成员有4个是通过 I级亲属感染,占66.67%;1个是通过 Ⅱ级亲戚感染,占16.67%;和1个是通过 III级亲戚传播,占16.67%。结论:麻风病密切接触者,特别是家族成员,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身体检查和健康状况监测;在重点人群中发展宣传员,加强麻风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至关重要。

  • 标签: 家族性 麻风病 调查分析
  • 简介:患者男,39岁,因"反复面部、四肢红斑伴感觉减退3年,水肿性红斑1周"就诊。体检:面部肿胀,额部、眉间、两颊部、唇部可见水肿性红斑;右胸部亦见相似皮损;右臀股部可见直径约15cm的环形红斑,中央浅白色,外周红色,浸润明显;左侧尺神经轻度粗大,余浅神经未触及。组织病理支持"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伴Ⅰ型麻风反应"。

  • 标签: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 麻风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麻风是一种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一旦发现较晚,治疗不及时,将会产生畸残。笔者就麻风发生周围神经损害的原因及预防、康复进行综述,旨在强化提高专业人员和患者预防麻风畸残的意识,保护社会生产力,减少家庭、社会负担。

  • 标签: 麻风 畸残 预防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析医院护理管理精细化对麻风患者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我站在册管理的57例麻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精细化护理。探索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与自护能力以及疼痛评分与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研究组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麻风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临床效果比较显著,患者疼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不仅可有效提升其自护能力,同时还可以避免其出现负性情绪,从而全面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麻风 自护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自麻风病流行区收集的水、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对麻风杆菌检出情况。方法自麻风病一般流行区采集标本49份,自高流行区采集标本31份,自较高流行区采集标本57份。从73个不同地域对119份水样采集,约500ml,从15个不同地域对23份土样采集,约50g,对麻风杆菌行PCR检测。结果本次从不同流行程度的麻风病地区采集的水、土壤样品共137份中,PCR阳性共70份,经测序操作,含麻风菌共40份,达57.1%确认率。较高流行区样品57份中,PCR阳性29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3份;高流行区样品31份,PCR阳性17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3份;一般流行区样品49份,PCR阳性23份,经测序,含麻风菌14份。较高流行区共用水源无麻风杆菌DNA检出;高流行区和其它一般流行区部分水源水中有麻风杆菌DNA检出。结论通过对麻风病流行区所收集的水、土壤检测显示,均有麻风杆菌检出,表明可能是引发麻风病的重要传染源,故需加大对水、土壤的管控力度,以改善高发状况。

  • 标签: 土壤检测 麻风病流行区 麻风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