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黄芪甲苷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分析、总结近5年国内外文献,对黄芪甲苷抵抗病毒、免疫调节、抑制肿瘤的免疫活性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总结。结果与结论黄芪甲苷具有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的作用。黄芪甲苷对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黄芪甲苷免疫活性的研究可为中药的开发应用、临床免疫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人类卫生健康做贡献。

  • 标签: 黄芪甲苷 抗病毒 免疫调节 抑制肿瘤
  • 简介:补气上品:黄芪黄芪药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是《神农本草经》所载上品药材之一.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池晓玲说,黄芪味甘性微温,擅长补中益气,凡具有倦怠乏力、气短、食少、食欲不佳、大便溏薄等症状的脾气虚弱人群或者脱肛、胃下垂等患者都可以使用黄芪调配药膳食用.尤其是平素体虚易感冒、怕冷或者是白天轻微活动后大量汗出的人群或是平素有哮喘的患者,可以与白术、防风一起做成药膳,大人、小孩、老人都可以食用.

  • 标签: 黄芪 《神农本草经》 补药 石斛 广东省中医院 药用历史
  • 简介:2013年我国黄芪商品出口额达2136.59万美元,同比增长40.92%.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大宗传统药材未来的用途、深加工程度和剂型开发等仍将不断被拓宽,其药食两用功能及保健功效也将不断被深入挖掘与研究.

  • 标签: 黄芪 出口 价格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对损伤血瘀证早期TNF-α的影响,判断骨骼肌修复的途径。方法家兔分为21个组,每组8只,分别观察空白组和大腿内侧定量砸伤后1H、8H、24H、48H、72H、120H、168H造模组、灌药造模组TNF-α的变化。结果黄芪能有效控制损伤早期TNF-α的增长。结论补气药黄芪通过降低TNF-α的增长达到修复免疫紊乱,促进损伤面愈合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黄芪作为我国中医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用药,因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对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当中。据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中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且还能应用于癌症的控制及治疗中,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但在治疗中仍可出现不良反应,这就要求临床工作者能够针对其不良反应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以充分发挥其临床功效。

  • 标签: 黄芪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细胞因子及顺铂(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90只小鼠,设空白对照组10只,余80只依次造模为荷瘤小鼠,并随机分为8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顺铂阳性对照组(6mg/kgDDP),APS低(50mg/kg)、中(100mg/kg)、高剂量(200mg/kg)组,联合用药低、中、高剂量组(DDP剂量减半,APS各剂量同上),于造模次日起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药物0.3mL。DDP每周一次,其余药物每天1次,连续20d。于第21天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并观察各组抑瘤率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DDP、APS低、中、高剂量及联合用药低、中、高剂量组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9.30%、17.21%、39.68%、42.98%、51.02%、57.21%、65.11%(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0.01;联合用药组与DDP组比较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S中、高剂量组和联合用药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APS高剂量和联合高剂量脾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DDP组比较,APS各剂量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升高。结论APS能提高Lewis肺癌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2、TNF-α的水平;增强DDP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免疫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在与DDP减半量联合使用时可使DDP抑瘤作用增强,且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说明APS对DDP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此项研究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黄芪多糖 LEWIS肺癌 增效减毒 DDP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黄芪含多种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多样,具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重点介绍黄芪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 标签: 黄芪 临床应用 功效
  • 简介:目的:观察酵母发酵对黄芪药材中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恒温振荡器对酵母菌悬液进行培养,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发酵时间下的药材发酵液中的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酵法黄芪黄酮的产量约为268.18g/g,产率为0.26%,较对照组提高了18%。结论:所选酵母菌可提高黄芪黄酮的产率,最佳发酵期为7d。

  • 标签: 黄芪 酵母菌 黄酮类化合物 发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78.57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定期回访,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溃疡 黄芪建中汤 西药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辅助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28%,显著优于对照组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8.97%(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有效的患者随访6-10个月,平均8.3±0.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75%(1例/57),显著低于对照组12.24%(6例/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辅助治疗胃溃疡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辅助治疗 胃溃疡 效果观察
  • 简介:哈尔滨公证处创建于1946年,是全国第一家公证处。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公证人的不懈奋斗,如今的哈尔滨公证处是一支拥有22名公证员(一级公证员3人,二级公证员14人,三级公证员5人,8人具有硕士学位),在职人数达57人的高素质公证团队,

  • 标签: 公证处 哈尔滨 历史 成就 公证员 硕士学位
  • 简介:黄芪属于豆科草本植物,在中医领域内黄芪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以及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了解黄芪的化学成份,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研究,对于正确使用黄芪治疗各种临床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黄芪化学成份与药理活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 标签: 黄芪 化学成份 药理活性
  • 简介:摘要中药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夹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温,入脾肺二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黄芪的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锰、铁、锌、铜)和钙等1。目前随着对黄芪认识的逐步深入,在药理作用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综述。

  • 标签: 黄芪 药理作用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中药黄芪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对我院2012.1~2014.1之间应用黄芪治疗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疗效进行统计。结果本组237例患者中包括49例脑卒中,51例冠心病,50例糖尿病,43例高血压,17例恶性肿瘤,27例慢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87.76%(208/237),在治疗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上效果显著。结论中药黄芪具有抗感染、抗辐射以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药材 黄芪 临床疗效 药理作用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能力的影响。利用细胞因子刺激细胞表面受体的方法改变MSC的免疫抑制能力。用MS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实验检测激活后MSC对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实验和ELISA实验检测激活后MS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IFN-γ可以增强脐带MSC的免疫抑制能力,IFN-γ激活后的MSC能更有效的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上调MSC细胞内免疫抑制基因IDO1,COX2和HM—G等的表达和可溶性免疫抑制蛋白HLA-G、KYN、IL-10、PGE2等的分泌,并在细胞共培养实验中将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提高2—7倍。结论:IFN-γ可有效提高MSC的免疫抑制能力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IFN-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其进行验证,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方法对5种规定试验菌株的回收率进行测定,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黄芪建中丸对大肠埃希菌、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无抑菌活性,回收率均不低于70%。控制菌的验证试验中,两种阳性控制菌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生长良好,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阳性对照菌。结论确认了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即用常规法检查黄芪建中丸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和控制菌结果可靠。

  • 标签: 方法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 培养基稀释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4-02
  • 简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由多种原因引发肾脏损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水肿、时而伴有高血脂症,属于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西医治疗NS主要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ACEI)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对症支持等方法,虽疗效肯定,但疗程长、易复发、易产生激素依赖和毒副作用,因此开发疗效肯定的中药制剂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黄芪在NS的治疗中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张昱[1]临床治疗肾病蛋白尿,经常重用黄芪,剂量常从60g、100g、150g依次递增至200g,他认为大剂量黄芪能够充分发挥其大补元气之力,元气循三焦之道布散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表,使正气旺盛,邪气则去。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可通过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蛋白尿、调节脂质代谢、促进水钠排泄、改善高凝状态、抗纤维化和调整机体免疫力等途径治疗NS。

  • 标签: 治疗效果 黄芪制剂 临床应用 NS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 血浆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39例,分类统计其具体给药与不良反应的类型。结果变态反应为黄芪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其中16例皮肤反应,7例过敏性休克,11例药物热,5例呼吸系统反应。结论多种因素导致黄芪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临床医师给药时应注意患者敏感性,保证合理安全用药。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