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于灵 冯素英 李志量 靳培英 王宝玺 林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皮肤科 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2(现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郑州 45000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皮肤病医院皮肤科 江苏省皮肤病与性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14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慢性肾脏病孕妇和子痫前期孕妇的β2微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转铁蛋白和水平差异。方法选取120例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桂东人民医院接收的孕妇,根据孕妇情况分为三组,即子痫前期(PE组)(50例)、肾脏病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孕妇检测β2微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IgM、IgA、IgG)、转铁蛋白以及和sFlt-1和PLGF水平,计算sFlt-1/PLGF比值。结果三组孕妇血清Ig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E组与肾脏病组IgG水平及IgM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其中肾脏病组较PE组明显降低(P<0.05);三组孕妇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肾脏组孕妇较PE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5);三组孕妇血清转铁蛋白水平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肾脏病组较PE组、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而PE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血清sFlt-1、PLGF水平以及sFlt-1/PLGF比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PE组血清sFlt-1与sFlt-1/PLGF比值较肾脏病组与对照组明显升高,而PLGF水平降低(P<0.05);各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PE组孕妇血压与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血清IgG、IgM无相关性(r=0.125、0.052、0.125、0.221,P值均>0.05);其24 h尿蛋白定量与转铁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41,P<0.05),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56,P<0.05),与IgM、IgM呈负相关(r=-0.425、-0.418,P值均<0.05);其分娩孕周与转铁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15,P<0.05),与β2微球蛋白呈负相关(r=-0.433,P<0.05),与IgG、IgM无相关性(r=0.165,0.152,P<0.05);与血清sFlt-1及sFlt-1/PLGF比值呈正相关(r=0.665、0.796,P值均<0.05);与PLGF水平呈负相关(r=0.452,P<0.05);肾脏病组:孕妇血压与血清β2微球蛋白呈相关(r舒张压=0.556,r收缩压=0.592,P值均<0.05),与转铁蛋白与IgM、IgG均无相关性(r=0.127、0.114、0.121,P值均<0.05);24 h尿蛋白定量与IgM呈负相关(r=-0.524,P<0.05),与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567,P<0.05);与转铁蛋白水平无相关性(r=0.254,P>0.05);分娩孕周与转铁蛋白呈正相关(r=0.417,P<0.05),与β2微球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573,P<0.05),与IgG、IgM无相关性(r=0.246,0.235,P值均<0.05);与血清sFlt-1及sFlt-1/PLGF比值呈负相关(r=0.458、0.689,P值均<0.05);与PLGF水平呈正相关(r=0.431,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与妊娠合并慢性肾脏孕妇的转铁蛋白、β2微球免疫蛋白及IgM、IgG、sFlt-1、PLGF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sFlt-1/PLGF比值可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子痫前期 β2微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转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和尿 α1-微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 9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发作期及间隙期组患者数分别为 47例与 43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尿常规指标正常者 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MA与 α1-MG检测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分析,仪器采用日立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贝克曼公司提供。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 MA、 α1-MG阳性检测率;比较健康对照组、间隙期组与急性发作期组 MA、 α1-MG水平。结果:( 1)间隙期组、急性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在 MA、 α1-MG阳性率,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均< 0.05);( 2)间隙期组、急性发作期与健康对照组在 MA、 α1-MG水平,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 P均< 0.05)。结论: MA、 α1-MG对痛风早期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尿 α1-微球蛋白 痛风 早期肾损伤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6—2018年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417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和比较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分析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及胞质阳性率分别为80.8%(337/417)和16.8%(70/417),而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为46.2%(12/26)和0。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和胞质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P<0.001,P=0.046)。(2)组织学级别高、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其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明显更高(分别P=0.006,P=0.004,P<0.001),胞质阳性率也明显更高(均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肿瘤组织学分级(OR=2.188,95%CI=1.078~4.443,P=0.030),而HMGB1蛋白胞质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级(OR=3.031,95%CI=1.600~5.742,P=0.001)、ER(OR=0.129,95%CI=0.034~0.494,P=0.003)及TNM分期(OR=3.820,95%CI=1.042~14.001,P=0.043)。(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66,95%CI=0.138~0.972,P=0.044)。结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 标签: HMGB1蛋白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糖化白蛋白(GA)和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值用于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和经典1型糖尿病(T1ADM)早期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8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例FT1DM患者及47例HbA1c<8.7%且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新诊断T1ADM患者。测定其1,5-AG、GA、HbA1c等相关指标。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FT1DM和T1ADM患者的1,5-AG、GA及GA/HbA1c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不同血糖监测指标鉴别FT1DM和HbA1c<8.7%的T1ADM的效能。结果FT1DM患者的血清1,5-AG水平低于T1ADM,FT1DM患者的血清GA水平较T1ADM稍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T1DM患者的GA/HbA1c水平较T1ADM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5-AG和GA鉴别两者的最佳切点分别为6.2 μg/ml和17.9%,其灵敏度分别为95.0%和90.0%,但特异度仅为31.9%和34.0%,曲线下面积(AUC)为0.597和0.601,两者筛查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2)。而对于GA/HbA1c比值,其最佳切点为>3.187,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76.6%,AUC为0.769,优于单用1,5-AG或GA。结论GA/HbA1c比值在早期识别FT1DM方面,优于单用1,5-AG或GA。

  • 标签: 糖尿病,1型 暴发性1型糖尿病 经典1型糖尿病 GA/HbA1c比值 1,5-脱水葡萄糖醇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GATOR1蛋白复合体作为mTORC1上游的负性调控因子,是mTOR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和自噬起到了重要作用。GATOR1蛋白复合体包括DEPDC5、NPRL2和NPRL3共3个组成部分,三者相互协同配合在细胞内共同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凋亡。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GATOR1蛋白复合体相关基因变异与癫痫之间的关系逐渐被认识。本文对GATOR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癫痫的临床表现和致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PD-1/PD-L1)通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无论在抗肿瘤还是在抗炎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具体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介绍了PD-1及PD-L1的分子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通路之间的关系。PD-1蛋白是免疫抑制分子,与其配体PD-L1结合起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在肿瘤或炎症中,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其他信号通路被激活,诱导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高表达PD-1及PD-L1,使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消耗增加,募集减少,从而使机体抗肿瘤、抗炎能力下降。PD-1/PD-L1与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其他信号通路也起相互调控作用。PD-1/PD-L1抑制剂与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通路抑制剂联合应用,在抗肿瘤以及肿瘤耐药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相对于PD-1/PD-L1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而言,PD-1/PD-L1在炎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无相应的药物应用于临床,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支持。

  • 标签: 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 抑制剂 肿瘤,免疫治疗 抗炎治疗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黏液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及组织起源。方法:对 1例甲状腺乳头状黏液腺癌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呈乳头状腺癌结构。部分癌细胞胞浆、腺腔及间质中有黏液乃至黏液湖形成;黏液卡红及 AB-PAS染色见癌细胞胞浆、腺腔及黏液湖呈红色阳性反应;免疫组化显示癌细胞胞浆、腺腔及黏液湖中甲状腺球蛋白呈阳性反应。结论:原发性甲状腺黏液腺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癌组织起源于甲状腺上皮,而黏液由癌细胞产生。

  • 标签: 甲状腺黏液腺癌 免疫组化 甲状腺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MBC)的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影像学特征;及三种方法在单纯型黏液癌(PMBC)和混合型黏液癌(MMB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BC患者共103枚病变,依据2013年版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按病理结果将病变分为PMBC和MMBC两组,对病变的三种影像表现进行描述、评估和分类,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差异。结果X线摄影示乳腺纤维腺体组织分类大部分为c类(55/76,72%);93%(71/76)病变表现为肿块:圆形、卵圆形,边缘清楚、微小分叶或模糊的高密度肿块为主;有16枚病变合并可疑恶性钙化;有8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MRI 72枚病变有69枚表现为肿块,T1WI以等、高信号为主(31/72,43%;36/72,50%),T2WI以较高信号为主(54/72,75%);边缘多为不规则和毛刺(53/69,77%);肿块强化以不均匀强化(32/69,46%)和环形强化居多(33/69,48%);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渐进型(41/72,57%)和平台型曲线为主(24/72,33%)。DWI上呈不均匀明显高信号,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信号略高于正常腺体。7例患者伴有皮肤增厚和乳头凹陷,8例患者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患者合并多发肺转移。超声检查74%(72/97)病变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以不均匀低回声为主,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63枚病变(63/97,65%)可测及血流信号。有9例患者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MRI和超声显示PMBC与MMBC两组病灶边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显示两组病灶血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C在X线、MRI及超声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全面认识和分析其影像学特征能提高诊断正确率并有助于PMBC与MMBC的鉴别诊断。

  • 标签: 乳腺肿瘤 粘液瘤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超声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与肠结核的鉴别颇具挑战,目前尚无敏感性、特异性均理想的诊断手段,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下特征以及病理信息进行判断。本文报道一例以黏液脓血便起病、肠镜提示回盲部及右半结肠弥漫黏膜病变的患者,拟诊为炎症性肠病并加用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情加重,表现为肺部感染、多节段消化道黏膜病变以及肛周脓肿,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消化道病原学均无阳性发现,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并长期随访,症状及肺部、消化道病变明显缓解,最终明确了结核感染的诊断。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结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杭州市大江东医院84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XIAP、HMGB1及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XIAP在胃癌组织中(65.48%,55/8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7.86%,15/84,χ2=50.8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MGB1在胃癌组织中(75.00%,63/8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52%,8/84,χ2=73.7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imentin在胃癌组织中(70.23%,59/84)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24%,17/84,χ2=42.3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Ⅳ期XIAP、HMGB1及Viment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χ2=12.574、9.8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XIAP、HMGB1及Viment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χ2=23.290、25.3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胃癌组织中XIAP、HMGB1及Vimentin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胃癌组织中XIAP与HMGB1表达呈正相关(r=0.597,P<0.01),XIAP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621,P<0.01),HMGB1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r=0.634,P<0.01)。结论XIAP、HMGB1及Vimentin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有助于判断胃癌发生及恶性程度。

  • 标签: 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波形蛋白 胃癌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抗体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治疗的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所带来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笔者报道一例52岁女性肺腺癌术后患者接受PD-1抗体治疗8个疗程(16周)后出现空腹血糖受损并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查糖化血红蛋白8.1%,空腹和负荷后C肽均<3.33 pmol/L,糖尿病相关胰岛自身抗体均为阴性,HLA基因检测提示DRB1*03∶03为易感基因型。该患者给予常规静脉补液以及后续胰岛素强化治疗好转后出院。经过16个月的随访,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仍为衰竭状态,血糖波动较大。该病例提示PD-1抗体治疗后可能诱导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生,尤其是对于携带易感HLA基因型患者。希望借此文引起内分泌科及肿瘤科医生的广泛关注,在应用该类药物时注意血糖的监测,从而及时发现避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糖尿病,1型 程序性死亡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PDHA1)、鸟苷酸结合蛋白1 (GBP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规律。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102例NSCLC患者经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均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PDHA1、GBP1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二者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02例NSCLC组织中,PDHA1、GBP1蛋白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χ2=12.788、8.893、8.268,P=0.002、0.003、0.016),而与患者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未见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DHA1蛋白阳性者生存期更长(β=2.021,P=0.001),GBP1蛋白阴性者生存期更长(β=1.080,P=0.017)。结论随着癌症进展,PDHA1表达下降而GBP1表达升高,二者表达规律或可用于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 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 鸟苷酸结合蛋白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寡肽转运蛋白1(PEPT1 )是一种具有转运小分子肽功能的载体蛋白。PEPT1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能靶向转运小肽类物质进入肿瘤细胞。以PEPT1为载体可特异性地将抗肿瘤药物递送至肿瘤细胞,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此外PEPT1还可介导小肽类肿瘤放射性示踪剂和肿瘤光动力治疗分子的转运,为肿瘤诊断和光动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从PEPT1在肿瘤中的表达,PEPT1介导抗肿瘤药物、肿瘤放射性示踪剂和肿瘤光动力治疗分子的靶向递送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PEPT1在肿瘤靶向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寡肽转运蛋白1
  • 简介:摘要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核蛋白,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从细胞中释放或分泌,在细胞的存活/死亡途径中起关键作用。HMGB1具有巨大的生物学功能,是炎性疾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主要调节因子。HMGB1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凋亡及耐药关系密切。随着对HMGB1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中扮演重要角色。结合HMGB1研究现状,探讨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为临床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HMGB1蛋白质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抗药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