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随着《第六次全国幽门杆菌感染诊治共识》会议的召开,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处理方法提出了30条陈述,为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提供了新的帮助。此次会议表明了国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视,我国作为一个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发病率极高的国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一直是我们未能攻克的的重要任务。而主要的难题则是在于幽门螺旋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且耐药率还在不断增高。尽管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药物及方案也在不断更新中,但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仍较低。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目前根治幽门杆菌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铋剂四联疗法 抗生素 耐药 根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07年2月收治的78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组成三联疗法治疗四周。结果78例患者中痊愈52例(66.7%)、显效16例(20.5%)、有效7例(8.97%)、无效3例(3.84%),总有效率为96.17%。结论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胃炎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胃炎尤其是慢性胃炎是目前人们消化道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不但会造成消化系统受损,更会影响到整个身体的正常消化吸收。目前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的研究和治疗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我院就诊患者的临床治疗,提出了一种可以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的方法,仅供参考。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胃炎 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相关,为临床慢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黏膜活检以及14C呼气试验进行检查,观察患者慢性胃炎与Hp的关系。结果慢性浅表胃炎、慢性糜烂胃炎、胃液反流胃炎三种不同类型的胃炎Hp的检出阳性率不同,其中慢性糜烂胃炎的Hp阳性率最高达92.45%。慢性胃炎的活动组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患者。另外随着Hp感染的密度的增加,患者慢性胃炎也越来越严重。所有研究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上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慢性胃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6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措施,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加味半夏泻心汤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治疗HP感染相关胃炎的西药耐药性逐年的增加,临床疗效以及根除率的不断下降,使得临床医生需要寻求更多的治疗方案,而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为治疗HP感染相关胃炎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并且取得了多项成果,现在在查阅近5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相关胃炎的做临床研究分析,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且为根除HP治疗提出新的治疗方案和思路。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中西医结合 感染性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慢性胃炎接受临床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慢性胃炎患者资料 100例,给予 100例患者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进行治疗,一共治疗 4周,观察 10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接受 4周治疗之后,痊愈 62例,显效 17例,有效 15例,无效 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4.0%,产生不良反应 6例,不良反应出现几率为 6.0%。结论: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与克拉霉素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出现不良反应较少,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临床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胃炎中胃黏膜萎缩程度及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方法慢性萎缩胃炎患者330例,采用胃镜病理检测判断胃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采用14C呼气试验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在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4.1%,不同萎缩程度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有无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胃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胃黏膜萎缩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于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的影响不明显。

  • 标签: 胃炎 萎缩性 肠上皮化生 上皮内瘤变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杆菌(Hp)感染与慢性萎缩胃炎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相关。方法230例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胃炎,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黏膜组织Giemsa染色法进行Hp检测。根据Hp感染情况分组,比较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Hp阳性组129例慢性萎缩胃炎中黏膜腺体轻度萎缩84例(65.1%),中重度45例(34.9%);轻度肠上皮化生48例(37.2%),中重度23例(17.8%);轻度异型增生31例(24.0%),重度6例(4.6%)。与Hp阴性组比较,Hp阳性组胃黏膜中重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重度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幽门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胃炎黏膜腺体中重度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重度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关系较为密切。

  • 标签: 胃炎 萎缩性 幽门螺杆菌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患者在临床护理找那个加入穴位贴敷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油门轮旋杆菌相关胃炎患者共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普通组和护理组,每组35人,其中普通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穴位贴敷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对普通组和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总满意度情况均高于普通组,p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胃炎 临床护理 穴位贴敷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胃息肉是一种突出到管腔中的病变,在胃镜检查中越来越多见,与大多数癌症由息肉发展而来的结肠癌相比,大多数胃息肉的恶性潜能较低。然而,胃息肉也可能导致癌症,我们将重点关注胃息肉的病因,特别是它们与幽门杆菌的关系。

  • 标签: 胃息肉 幽门螺旋杆菌 治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化湿健胃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加服疏肝化湿健胃汤,每日一剂,2组患者均为连续服药14天,停药一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化湿健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 疏肝化湿健胃汤 四联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和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方法将2014年3月到2015年12月恭城瑶族自治县78个脑卒中的瑶族老人当做观察组,并且将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5名汉族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都在清晨空腹状态收集静脉血,检测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并且对幽门螺旋杆菌感然同血脂的相关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53名患者的Hp-IgG是阳性,占比67.9%,对照组内有9名患者Hp-IgG是阳性,占比是25.7%,两者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p-IgG是阳性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三酰甘油都要比阴性者要高,高密度脂蛋白要比阴性者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得知,观察组的Hp-IgG和低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间为正相关联系,同高密度脂蛋白是负相关联系。结论经分析研究得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同脑卒中存在密切联系,可以经过脂质代谢途径的影响产生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幽门螺旋杆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分析。方法:幽门杆菌感染患者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14天,留取治疗前、治疗2周及停药1个月后的粪便进行16SrDNA测序,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抗幽门杆菌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α多样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α多样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失败组中,多尔氏菌属序列数升高,双歧杆菌属序列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幽门杆菌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多样和优势菌群发生改变,致病菌序列数增加和产生短链脂肪酸菌群序列数降低,导致肠道屏障作用减弱,促炎因子增多,炎症水平升高,可能影响根除效果,最终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结肠息肉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