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心源性胸痛患者应用急诊高危胸痛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3 月广东省东莞塘厦医院收治的心源性胸痛病患者 140 例,根据患者诊断需求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 70 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诊治,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高危胸痛评估诊治。比较 2 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检出率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和首次心电图时间均短于常规组 (P < 0 . 01) 。观察组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检出率高于常规组 (P < 0 . 01);2 组患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结论急诊高危胸痛评估对心源性胸痛患者的诊断效果较好,能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利于后续尽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源性胸痛 急诊高危胸痛风险评估表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高危胸痛评估量表在心源性胸痛患者快速分诊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接收心源性胸痛患者100例作为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诊断流程,观察组应用急诊高危胸痛评估量表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确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 高危胸痛风险评估量表 心源性胸痛患者 快速分诊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高危胸痛评估量表在心源性胸痛患者快速分诊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7月-2022年11月本院接诊的心源性胸痛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诊断流程,研究组采用急诊高危胸痛评估量表分诊救治,比较救治效果。结果 研究组首次心电图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确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高危胸痛评估量表在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救治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缩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使其能够尽早接受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死率。

  • 标签: 心源性胸痛 急诊 高危胸痛风险评估量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强化急诊流程后,对急诊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率提高,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分别选取我院2018年之前80名急诊胸痛患者在来院后常规急诊流程未进行POCT、急诊监护、绿色通道开通介入手术治疗等一系列流程后患者急性入院的病死率为对照组,2018年后选取80名急诊胸痛患者在来院后分别进行心电图,POCT,开通绿色通道立即激活介入通道手术的胸痛急危症患者在30分钟内实施胸部CTA检查或肺动脉CTA,在30分钟内完成心脏超声检查的患者的病死率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为2.3%,对照组病死率为30%,观察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急诊流程,对高危胸痛患者生命救治作用重大,应广泛应用。

  • 标签: 急诊流程 绿色通道 急性高危胸痛 病死率
  • 简介:摘要:  中国急诊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才刚刚开始。对急性胸痛患者及其性别差异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性别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急诊医学的现状,为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医疗管理质量找到有针对性的切入点,对急诊科的工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ACS在急性胸痛中占很大比例,意义重大,但急性胸痛患者的年龄跨度很大,病因也很复杂。女性ACS预后不佳主要是基于对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研究,这表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在女性中更常见。因此,男性和女性胸痛患者的病因构成可能有很大差异,性别对急性胸痛患者预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男性和女性在急性胸痛患者的紧急护理、筛查和临床管理方面的短期临床结果差异,并寻求有针对性的改进。

  • 标签: 急性胸痛 患者 急诊评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入我院急诊胸痛部门救治的急性胸痛病患进行风险评估以及临床诊疗分析。方法:整理 2012年 4月 -2017年 6月入住我院急诊科诊断为急性胸痛病患资料,共 102例。对病患进行急诊救治,临床风险评估。综合病患自身诊疗经过并对此进行记录。结果:本次记录中,病患诊断为致命性急性胸痛病患 70人,常见病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致命性急性胸痛病患 32人,常见病症为肺炎。对病患进行救治之后, 82人成功治愈, 18人病情得到控制, 2人救治无效死亡。进行临床急救的成功率为 98%。结果:急性胸痛发病病因多样,对于发病入院诊疗病患进行急诊科急救并辅助采用风险评估手段,可有效提高病患确诊程度,提升急救成功率,确保病患病情得到及时诊疗,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 风险评估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不同时间段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诊断、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的60例患者资料。结果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较常规诊断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确诊率、重复抽血检验以及就诊到确诊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可提高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准确率,缩短确诊时间,便于尽早实施治疗干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痛临床评估 诊断流程 急性胸痛 急诊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胸痛患者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但其病情可轻可重,疾病的严重程度与胸痛的严重程度有时不呈正比,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误判,耽搁治疗时机,我院急诊科为胸痛患者制订了胸痛套餐检查提高了胸痛危重患者诊断,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痛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将胸痛临床评估以及诊断流程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研究在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展开,选入患者共计100例,并按照1至100进行编号,取其中的50例,在急诊诊断的过程中,按照常规方式展开对应诊断,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则将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诊断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诊断准确率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 急诊胸痛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将胸痛临床评估以及诊断流程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研究在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展开,选入患者共计100例,并按照1至100进行编号,取其中的50例,在急诊诊断的过程中,按照常规方式展开对应诊断,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则将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诊断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诊断准确率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 急诊胸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急诊胸痛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8例。结果:实验组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反复抽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诊断当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缩短疾病确诊时间,降低反复抽血率,提高确诊率。

  • 标签: 胸痛临床评估 诊断流程 急诊胸痛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方法:选取80例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胸痛患者,随机分2组,分袖诊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优化等形式对急诊胸痛诊疗,可缩短诊疗时间,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胸痛临床评估 诊断流程 急诊胸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胸痛病患进行此次研究,将如上病患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各30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就诊至确诊时间、重复抽血率、确诊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所得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实施胸痛规范化评估与诊断流程有助于尽快为患者确诊并实施针对性治疗,提高确诊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胸痛 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 急诊科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究急性胸痛急诊治疗及应用效果评估。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结果80例急性胸痛患者经过治疗后,无效有2(2.5%)例,好转有16(20%)例,治愈62(77.5%)例,总有效率为97.5%(78/80)。讨论对于急诊胸痛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使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治疗 应用效果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胸痛护理团队在急诊胸痛患者中实施的护理时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70例急诊胸痛患者。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依次使用常规护理、急诊胸痛护理团队,比较两组时间指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胸痛急救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采用急诊胸痛护理团队护理能够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建议推广。

  • 标签: 急诊胸痛护理团队 急诊胸痛 护理时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胸痛治疗中辅以急诊胸痛团队护理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是2023.01至2024.02在院急诊室就医的胸痛患者70例,按随机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提供常规护理和急诊胸痛团队护理,比对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急诊停留、急救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以急诊胸痛团队护理实施干预后,可缩短抢救时间的同时,还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建议进行推广。

  • 标签: 急诊胸痛 急诊胸痛团队护理 救治时间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护理中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找出急诊中应对风险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200名急诊病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人,对照组的急诊病人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的急诊病人进行风险防范护理,其中包含护患沟通、对病人的观察、数据记录、药品管理等方面。结果对照组在护患沟通方面出现的失误率是12%,患者满意率为76%,而观察组是在护患沟通方面出现的失误率是7%,患者满意率为94%;其中两组在文书记录、护理用药等方面的失误率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注意风险防范能够降低护士因为大意而出现的技术错误,对患者进行更好的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减少护患纠纷。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评估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应用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到2017年4月间开展本次研究,将该时间段内80例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早期常规急诊的患者,观察组为后期应用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就诊时间、诊断准确率等情况,用于组间分析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快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重复抽血率10.0%低于对照组32.5%,诊断准确率90.0%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具有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等优势。

  • 标签: 急诊科 急性胸痛 胸痛临床评估 胸痛诊断流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在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诊断流程,观察组实施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结果:观察组确诊率更高、重复再抽血率更低;报告获取时间、确诊时间及双抗给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临床评估与诊断流程既能使诊断准确率和诊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还能赢得患者认可,值得广为运用。

  • 标签: 急性胸痛 临床评估 诊断流程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