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世纪末,星球能量的来源依然是一个谜。科学家运用放射性测试法,证实地球以及其他星星至少有20亿年了。单纯地依靠内部燃烧的煤,或者通过收缩将势能变成动能等简单的解释,都不能解开这一长期困扰人们的谜团。

  • 标签: 进化 19世纪末 测试法 放射性 科学家
  • 简介:<正>笔者曾在《1919:李大钊的思想足迹》一文的开头写道:"一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是一个不算长的时间;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来说,更是一个极为短暂的瞬间。在生活平淡的岁月中,一年的光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历史的转折时期,一年的时间则足以实现划时代的飞跃。"如果说1919年对于李大钊来说是思想上大飞跃

  • 标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 蔡和森 新民学会会员 湖南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芬太尼和氟吗西尼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20例要求终止妊娠早孕妇女,年龄在17-48岁,使用丙泊酚、芬太尼和氟吗西尼,联合B超监视下,实施人工流产术。结果使用丙泊酚、芬太尼和氟吗西尼应用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人工流产综合症、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低。结论丙泊酚、芬太尼和氟吗西尼,联合B超监视下行人工流产术是一种极安全而理想的好方法,既可以满足患者无痛的需要,又可以满足临床手术的要求。

  • 标签: 芬太尼 丙泊酚 氟吗西尼 B超监视 无痛人流
  • 简介:1920年12月16日晚,夜幕下的吴淞口热闹非常,迎来送往的人群穿梭不息。一艘由沪往穗的普通客轮即将启航。人群中,一位年愈不惑的特殊旅客,依次同几位送行者寒暄话别,然后缓缓踏上舷梯,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轮船一声长鸣,徐徐出港。陈独秀回首眺望江边闪烁的灯光,踌躇满志的同时,也多少有些忐忑不安,此行成败吉凶,尚难预卜。一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从诸多主义中脱颖而出,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其影响迅即扩展全国,一时间变得十分新鲜和时髦。形形色色的人也竞相用社会主义思想来装点自己,当时拥兵闽南独霸一方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也不例外,他曾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者,并一度派人与苏俄政府取得联系。陈独

  • 标签: 陈独秀 陈炯明 无政府主义者 教育委员会 马克思主义 孙中山
  • 简介: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比较复杂,主要受苏俄对华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也受苏俄对华政策的影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既与苏俄顾问有矛盾,又与共产国际代表有矛盾,但最终还是被迫服从苏俄顾问和共产国际,也就是服从莫斯科,并于1927年后成为莫斯科的替罪羊.

  • 标签: 共产国际 对华政策 服从 苏俄 党的领导 陈独秀
  • 简介:曹聚仁在自传性著作《我与我的世界》里说:“往者,从朋友处看到一幅经子渊师的《画松》,上有郁达夫兄的题诗”,诗曰:早从《非孝》识经公,众议纷纷撼学宫;论定盖棺离乱日,寒松终不负初衷。

  • 标签: 《我与我的世界》 学潮 浙江 自传性 曹聚仁 郁达夫
  • 简介:1919年10月伯克利加州大学惠勒校长的离职事件后所引发的伯克利大学教师“动乱”。与长期以来惠勒校长所推行的独裁式治理模式、后期个人身体状况急剧下降以及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公开对德国的同情态度密不可分。董事会出于对惠勒“政治性言论”事件、教授会领导机构建议的考虑,在1920年正式签署了一项方案,确定了董事会、校长、教授会三者的关系,并提出了两项给予教授会分享管理权的正武和非正式的权力。

  • 标签: 伯克利革命 惠勒 共同治理
  • 简介:1920年(民国九年)农历八月三十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王少舫生前为提供的辞条,写明:籍贯,河北省武清县,原籍江苏南京市.出生地,汉口.武清县是他继父王明山出生地;南京是生身父母王忠惠、王孙氏从苏北农村进入城市后的长住之所;汉口是其家人巡回演出时的落脚点.

  • 标签: 王少舫 生平介绍 1920-1949年 演员 戏剧
  • 简介:1920年至1937年间胶济铁路沿线煤矿利用便捷的运输条件,其生产能力、对外运输量均得以提高。产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煤炭消费者的需求。胶济铁路沿线煤炭销售市场具体状况如下:胶济铁路沿线是淄博煤炭的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上海商埠虽然是具有外资背景的日煤、开滦煤的天下,但淄博煤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仍然在该地占有一席地位,且市场份额有逐渐提升的趋势;除此之外,淄博煤炭还远销到日本、广州等国内外区域,但由于数额少,在整个淄博煤炭销售总额中,其地位无足轻重。淄博煤炭从当地农家自产自销抑或拘隅当地的小范围流通到日益成为埠内外市场经济体系的一环,是近代山东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的表现。当然淄博煤炭能在青岛、上海等埠内外畅销,从更宽广的历史视野来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近代以来我国沿海城市相继成为商埠,工业化萌动刺激了对燃料的需求。

  • 标签: 胶济铁路 煤矿 产销体系
  • 简介:19世纪中叶,中俄两个相邻的封建大国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19世纪下半叶,俄国掀起了两次侵华高潮.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俄国利用英法发动鸦片战争之机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边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是19世纪末,俄国推行"和平征服"中国的策略,诱迫清政府签订,获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使东北成了俄国独占的势力范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正确的决定未能付诸实施.

  • 标签: 中俄关系 维特 和平征服 十月革命
  • 简介:<正>建国前(1920—1948)北京结核病科萌芽于1923~1924年,由协和医院Korns(美)及卢永春医师以教学、临床,并设有门诊及研究室的专科,首次报道田鼠无自然源的结核菌感染,对结核菌感染的反应,证明田鼠可代替豚鼠作结核病诊断(原文发表于ART)的科研成果。1928年Korns及卢永春离开协和医院由Hall医生继之,并由唐希尧、王叔咸医生承担结核病工作。1923年同仁疗养院在西山福寿岭成立,有73张床位,院长为霍普金斯(Hopkins)医师,Bachts医师继之。后交协和医院Hall医师、王大同及唐希尧。1930年裘祖源曾在该院任主治医师。

  • 标签: 肺结核病人 北京市 疗养院 结核病防治 主治医师 协和医院
  • 简介:论俄国文学的整体性(1920─1930)阿·尼加留金林梦译1934年8月17日在工会大厦园柱大厅(原来的俄国贵族大会堂)召开了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马·高尔基、阿·日丹诺夫、杰米扬·别德内依、费·格拉特柯夫、列·梅赫里斯、彼·巴甫...

  • 标签: 俄国文学 苏联文学 俄国侨民 陀斯妥耶夫斯基 二十世纪 俄罗斯文学
  • 简介:在近代中国统治阶层所聘请的外国顾问中,莫理循是难能可贵的人物。他被聘为袁世凯政府的总统政治顾问,不是由于外国政治势力的推荐。他在职期间所努力从事的协助北京政府进行的几项对外交涉:中俄关于外蒙古问题的交涉,中英关于西藏问题、关于片马问题的交涉,以及抵制日本强加于中国的二十一条,特别是中英交涉直接违背了英国利益,显示了莫理循是同情与支持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的。莫理循不是殖民主义者在华的代理人,而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 标签: 对外交涉 北京政府 外蒙古问题 片马问题 近代中国 殖民侵略
  • 简介:五四是反抗“父权”的精神弑父时代,新文学对“父性”的探索成为五四时期独特而又必然出现的文学现象。通过凸显1920年代现代作家笔下从“审父”与“丑父”到“寻父”与“恋父”的演变历程,进而探究了1920年代“父性书写”背后的历史真相——“叛逆之子”与“不肖之女”的共同成长。

  • 标签: 五四 父性书写 寻父 成长
  • 简介:摘要1918年开始的席卷全球的大流感,中国也未能幸免。《申报》上关于中国1918—1920年流感流行的报道显示,这场瘟疫前后3次在中国肆虐,至少涉及京津沪3市及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14个省份多个地区。其中,第一波疫情报道集中在1918年的6—7月,病情较轻;第二波集中在10—11月,症状加剧,患病死亡者明显增多,尤以浙江宁波、绍兴、嘉兴等地疫情凶险为最,北京、安徽、河南、湖南、上海等地,也比较严重;第三波集中发生在1919年的春天,上海的流感疫情报道比较多。以往出版的关于1918年大流感的著作中,有关这次瘟疫在中国的流行情况,大多只言片语,因此《申报》上对1918—1920年中国大流感疫情的报道,是这次人类有史以来最致命自然灾难的重要史料补充。

  • 标签: 《申报》 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中国 1918年
  • 简介:李瑞清是近代書畫商業文化人中頗具代表性的一位。辛亥革命後,他拒絶國民政府徵聘,避居海上,自號"清道人",鬻書自活。然滬上鬻藝保全了志節却使得家口衆多的李瑞清生活上捉襟見肘。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他的政治堅守不無迂腐,但這的確反映了不少遺民内心的時代焦慮。同時,李瑞清的鬻藝生涯是與商業文化的博弈、磨合和妥協,他已經認識到商業文化和"市廛"的價值,傳統意義上"不齒言利"的榮辱觀到了近代被逐漸顛覆。

  • 标签: 李瑞清 鬻書 志節 商業文化
  • 简介:日本政府在1895—1945年间于台湾施行强而有力的殖民政策,使台湾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各层面都出现空前的明显变化,此变化甚至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台湾。其中,在战后初期仍为台湾最重要产业的制糖业,则是于日治时期成长茁壮的。当时为了推动新式机械糖厂的顺利运作,对于蔗农的措施有欠慎重,因此在1920年代先后发生了二林事件和凤山事件。二林事件中蔗农的抗争对象是林本源制糖会社,凤山事件则因陈中和新兴制糖会社的处置佃耕地而爆发,两个事件促使农民分别组织“二林蔗农组合”和“凤山农民组合”,后来扩大成为台湾农民组合,此组合之所以能出现,其推手则是李应章和简吉。他们当初所力争的不是传统中国常见的抗租、抗粮等租佃制度上的不平等,而是争取既有的耕作权与较合理的原料交易权,这是因为近代台湾新式制糖工业的出现,以及官方强力实行“原料采取区”制度,所导致的糖业资本家与蔗农之间的土地权益纠纷,使势力薄弱的蔗农警觉到团结的重要性。他们之所以能够警觉应该是地方精英极力呼吁的结果,并且也多多少少获得“胜利”,就此意义而言,简吉和李应章在1920年代确实扮演了领导台湾农民运动的角色。

  • 标签: 农民运动 地方精英 简吉 李应章 台湾农民组合
  • 简介: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是美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全国性教育组织。与目前全国教育协会施行的“会员代表大会制”不同,20世纪20年代以前,全国教育协会按照以理事会为核心的“会员大会—理事会—部门”三层组织管理结构运行。通过分析全国教育协会章程及会议记录,发现这一组织结构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857年成立至1886年获得哥伦比亚特区法人地位,为维持稳定,全国教育协会齐力推动建立制度化组织结构的时期;1907年获得国会特许状,全国教育协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教育组织,以教育行政管理者为代表的教育管理者们拓展理事会职权,并最终成为协会组织管理结构核心理事会集权时期;1907年至1920年全国教育协会改行代表大会制度,伴随协会内部矛盾冲突加剧,协会组织结构经历了民主化改革的预备时期。在全国教育协会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争斗及社会对教育需求的推动下,协会为求自身生存与发展激发出生命力——对协会组织结构的自觉调整。

  • 标签: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 制度化组织结构 科层化组织结构 民主化变革
  • 简介:从学理上说,1920年代醒狮派的公民教育思想既是一种以国家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以国家主义为灵魂的政治理想。醒狮派在对当时中国自由主义公民教育进行反动的同时,更希望通过公民教育的的形式唤醒国人的国魂与国性,重树国人的自尊与自信,规范国人的信仰与道德,以便为"全民革命"提供精神支持。这种公民教育思想由于过分重视国家、民族的神圣性与至上性,而相对忽视了个人、社会在国家中的应有地位,因而是一种狭义的、不完整的公民教育思想。但由于它暗合了近代中国要求民族解放的时代节拍,因此也不乏一定的合理性,并对以后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醒狮派 国家主义 公民教育 中国青年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