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0~6婴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血清中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1日至2020年1231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KD患儿7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分为典型组(32例)和不典型组(40例),并选取同期因发热住院治疗非KD患儿为对照组(30例)。典型组患儿男20例,女12例,月龄(2.7±0.2)个月;不典型组患儿男23例,女17例,月龄(2.9±0.1)个月;对照组患儿男17例,女13例,月龄(2.9±0.3)个月。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NT-proBNP水平,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PCT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6水平。KD患儿使用静注人丙种球蛋白后比较NT-proBNP、IL-6、PCT的变化。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对照组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537.25(392.39,724.95)pg/ml低于典型组1 340.00(924.50,3 050.00)pg/ml和不典型组927.90(585.50,1 499.5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IL-6水平24.90(14.75,33.13)pg/ml低于典型组98.07(83.56,151.15)pg/ml和不典型组72.28(55.35,114.3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典型组和不典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PCT水平0.96(0.55,2.13)μg/L与不典型组0.24(0.14,0.50)μg/L、典型组0.40(0.29,0.74)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KD患儿NT-proBNP、IL-6水平较治疗前NT-proBNP、IL-6下降[365.10(205.73,736.35)pg/ml比1 168.50(773.95,1 972.25)pg/ml,15.55(5.83,46.32)pg/ml比91.70(69.24,136.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儿PC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7,0.25)μg/L比0.33(0.17,0.58)μg/L](P>0.05)。结论NT-proBNP、IL-6、PCT疾病前期联合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0~6小婴儿KD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前体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川崎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6以内的早产儿采取袋鼠式护理对于其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2021年12在我院分娩的100例早产儿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采用袋鼠式护理的早产儿在喂养中主要以母乳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来说,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是需要母乳提供的能量进行生长发育的,同时母乳含有的免疫因子能够加强早产儿的抵抗力,而产妇行袋鼠式护理后能够使早产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以母乳作为喂养的主要的方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早产儿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院婴儿6母乳喂养现状及应对策略。方法:抽取2021年6-12期间我院新生儿科的720例住院后出院到6的婴儿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展开统计,并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而寻找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影响到出院婴儿6母乳喂养情况的因素有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母亲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产次、是否存在妊娠并发症、是否掌握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家庭是否支持母乳喂养、产后乳汁分泌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婴儿在住院期间是否直接吸吮母乳等(P<0.05)。结论:良好的医院管理与孕期保健,能够提升产妇的母乳喂养意识,让产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正确喂养技巧,进而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 标签: 出院婴儿 6月龄 母乳喂养 调查分析
  • 作者: 宋沁峰 李宏田 周玉博 孟莹 刘建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 100191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公众健康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0~5婴儿睡眠状况及喂养方式与睡眠状况的关联。方法2019年2至8,基于微信公众号采用标准化“简明婴儿睡眠问卷”开展婴儿睡眠时间和睡眠习惯的横断面调查,同时收集母婴基本特征及喂养方式等信息。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喂养方式与睡眠状况的关联。结果共调查到0~5单胎母婴28 444对,来自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婴儿夜晚和白天睡眠时间中位数分别为9 h和6 h,睡眠地点以父母床为主(53.5%,15 221/28 444),仰卧者占46.0%(13 092/28 444),夜醒2次及以上者占84.7%(24 078/28 444),夜醒≥2 h者占58.3%(16 597/28 444),睡眠潜伏期≥1 h者占89.7%(25 523/28 444),喂养时入睡者占比最大(40.2%,11 426/28 444)。纯母乳喂养者7 164例(25.2%),纯奶粉喂养者4 097例(14.4%),混合喂养者17 183例(60.4%)。与纯母乳喂养婴儿相比,纯奶粉喂养婴儿夜晚睡眠时间较短(aβ=-0.14,95%CI:-0.22~-0.06),混合喂养婴儿夜晚睡眠时间较长(aβ=0.08,95%CI:0.02~0.13);纯奶粉喂养婴儿总体睡眠时间倾向少于推荐标准(aOR=1.10,95%CI:1.00~1.21);纯奶粉和混合喂养婴儿睡在独立房间婴儿床可能性更低(aOR=0.50,95%CI:0.44~0.56;aOR=0.35,95%CI:0.32~0.38),纯奶粉喂养婴儿与父母同床睡可能性更低(aOR=0.91,95%CI:0.83~0.99),而混合喂养者与父母同床睡可能性更高(aOR=1.19,95%CI:1.11~1.27);混合喂养婴儿仰卧可能性较高(aOR=1.12,95%CI:1.06~1.18);纯奶粉喂养婴儿夜醒时间达到4 h的可能性较高(aOR=1.12,95%CI:1.01~1.25);P值均<0.05。结论纯母乳喂养是有益于婴儿睡眠时间的最佳喂养方式,但其伴随的睡眠地点、睡眠姿势等睡眠习惯问题应予以重视,以实现婴儿睡眠与喂养的双促进。

  • 标签: 睡眠 母乳喂养 摄食行为 喂饲方法 婴儿
  • 简介:摘要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的增加,儿童可接种的疫苗种类和剂次不断增加,其中0~12儿童接种疫苗种类和剂次较多的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其及时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使用联合疫苗或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可以简化免疫程序,提高接种率,给儿童提供更多的保护,也是未来发展趋势。在对国内外最新文献、免疫程序和疫苗说明书等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汇总我国0~12儿童免疫策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探讨解决路径,以期为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合理安排接种提供参考。

  • 标签: 联合疫苗 同时接种 免疫策略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9婴儿屈光状态及其胎婴儿期的影响因素,为屈光异常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监测数据的回顾性研究。根据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至2019年积累的屈光筛查记录,纳入16 746名9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儿保体检记录和问卷调查资料采集9前的影响因素,对屈光状态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胎婴儿期因素与各类可能屈光异常的关联。结果:9婴儿球镜度P5~P95为+0.50~+3.00 D,柱镜度P5为-2.50 D。屈光可能偏近视、屈光可能偏远视、可能散光及可能屈光参差的检出率分别为13.46%、11.13%、25.58%和8.29%。在控制性别和遗传因素后,冬季出生、经常看电子产品与较高的屈光可能偏近视发生风险有关(调整OR=1.35、1.55);夏季及秋季出生、早产、9体格百分位数≥P80与较高的屈光可能偏远视发生风险有关(调整OR=1.67、1.62、1.80、1.22);夏季出生、9体格百分位数≥P80、9采用人工喂养与较高的可能散光发生风险有关(调整OR=1.92、1.42、1.19)。每日户外活动时长>0.5 h与较低的各类可能屈光异常发生风险有关(调整OR=0.71~0.80)。结论:9婴儿各种可能屈光问题的检出率为8%~25%,散光比较突出。具有早产、父母屈光异常、较大体格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作为屈光筛查和随访的重点。

  • 标签: 婴儿 屈光 儿童保健服务
  • 简介:摘要随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的增加,儿童可接种的疫苗种类和剂次不断增加,其中0~12儿童接种疫苗种类和剂次较多的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其及时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使用联合疫苗或多种疫苗同时接种,可以简化免疫程序,提高接种率,给儿童提供更多的保护,也是未来发展趋势。在对国内外最新文献、免疫程序和疫苗说明书等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汇总我国0~12儿童免疫策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探讨解决路径,以期为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合理安排接种提供参考。

  • 标签: 联合疫苗 同时接种 免疫策略 共识
  • 简介:摘要:中国研制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于2013年注册,适用于3个以上的婴幼儿,用于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相关疾病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应用。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儿童需要在3至4个月内接种DTaP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父母可以同时给儿童接种两次疫苗,减少门诊次数。免疫程序决定,在实际接种过程中,父母还将同时接种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bOPV)或脊髓灰质炎疫苗(IPV)。但是,疫苗说明书没有提到这种疫苗与儿童疫苗接种计划疫苗或其他儿童疫苗一起使用的安全性。随着疫苗种类的增加,疫苗接种后的安全性越来越与社会和家长相关,同时接种疫苗和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

  • 标签: 儿童 联合疫苗 优化
  • 简介:摘要预激性心肌病是由心室预激造成心室心肌电-机械兴奋异常而引发心室重构、心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消融阻断预激前传后,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可以改善和逆转。本文报道1例出生81 d预激性心肌病的婴儿,其心功能因旁路前传而明显受损,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而通过射频消融术成功阻断旁路,术后心功能得以改善,为婴幼儿预激性心肌病提供一定的治疗经验。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心肌病 婴幼儿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骨钙素影响小鼠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婴儿血清骨钙素水平和4岁时神经发育的潜在相关性。方法数据基于2008~2009年的2个瑞典出生队列,研究跟踪158例阴式分娩的健康足月儿(51%女孩),监测脐血及生后4、12和36时的血清骨钙素水平,探究其与4岁时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结果4时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后期的智商总量表相关。骨钙素水平最高四分位数者的智商总量表得分(118.8±8.8)比最低四分位数者(113.2±9.2)高5.6分,且他们的大运动技能得分更高(P<0.05),描划轨迹表现更好(P<0.05)。脐血骨钙素水平与4岁时的处理速度及精细运动发育呈负相关,但12及36时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与后期神经发育无关。结论婴儿期骨钙素水平或与后期智商及运动发育相关,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7婴儿体内铁水平和粗大运动评分的相关性。方法该项前瞻性研究应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对252例3~7婴儿进行评估,并测定其中250例婴儿的铁蛋白水平。该研究分析222例婴儿的AIMS评分和铁蛋白水平以及61例婴儿的AIMS评分与网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ret-Hb)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进行数据分析。结果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z评分低于第10百分位数作为结局指标,铁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51 μg/L(敏感度86%,特异度81%),ret-Hb最佳截断值为28 pg(敏感度86%,特异度85%),ROC值分别为0.886和0.89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铁蛋白<51 μg/L是预测AIMS z评分低于第10百分位数的高危因素。14例ret-Hb <28 pg的婴儿有6例(43%)AIMS评分低于第10百分位,而47例ret-Hb ≥28 pg中仅有1例(2.1%)。结论网织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ret-Hb)<28 pg及铁蛋白<51 μg/L与3~7婴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不佳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 essential newborn care,EENC)技术对3内婴儿母乳喂养及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经济、医疗水平和文化习俗较接近的绵阳市和德阳市8所妇幼保健院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包括1所市级妇幼保健院和3所县(区)级妇幼保健院。干预组开展EENC技术,对照组开展常规操作。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9至2018年9分娩的新生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分娩后、婴儿满1、3时收集婴儿健康指标数据,包括喂养方式、脐带脱落时间、肺炎、败血症、腹泻等,比较两组婴儿健康结局。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组91.1%(278/305)的新生儿在停止皮肤接触前完成了首次母乳喂养,对照组为33.3%(36/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74.5%(228/306)比55.0%(177/322)],1内转诊/因病住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0%(19/272)比13.3%(37/278)],脐带脱落时间早于对照组[(8.3±2.9)d比(10.5±3.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带感染、肺炎、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时干预组腹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炎和转诊/因病住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发生败血症的病例。结论EENC可提高新生儿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降低1婴儿转诊/因病住院发生率,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且未造成更多的脐带感染。

  • 标签: 新生儿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健康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早产儿及中期早产儿校正18~24神经发育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至2018年6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34周、在校正18~24完成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测试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统计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的发生率,并根据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得分,将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分为≥85分、70~84分和<70分3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胎<34周早产儿202例,男131例(64.9%)。共有91例(45.0%)发生NDI,其中轻度77例(38.1%),重度14例(6.9%)。单因素分析显示,MDI<70分组重度窒息发生率、多胎、早产儿视网膜病≥3期、气管插管史比例较高(P<0.05),校正40周和3、6、12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PDI<70分组宫内窘迫、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和多胎比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4级、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3~4级发生率、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比例较高(P<0.05),校正6、12头围>-2SD比例较低(P<0.05)。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气管插管史和有创通气是低PDI评分的危险因素(OR=9.176、4.547和3.227,P均<0.05),校正6的头围>-2SD是低MDI和PDI评分的共同保护因素(OR=0.063和0.041,P<0.001)。结论胎<34周早产儿发生重度NDI的比例较高,避免非必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加强妊娠期高血压管理可能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结局有益。

  • 标签: 婴儿,早产 神经发育 贝利婴儿发育量表Ⅱ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更有效的标准以识别首次尿路感染的儿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显著异常。方法纳入2013年至2019年日本一家医院首次尿路感染的2~24儿童,进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99Tcm-二巯基丁二酸和超声检查。临床上泌尿系统显著异常定义为:高分度膀胱输尿管反流、梗阻性及异常尿路病变、需手术干预、肾脏发育不良和肾脏瘢痕形成。采用分类回归树方法探究相关因素,据此开发新的标准,并应用新标准回顾性分析原始数据,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67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39例存在泌尿系统显著异常。分类回归树分析表明相关因素为:非大肠杆菌性感染、血清肌酐水平和超声结果异常。当非大肠杆菌感染或血清肌酐水平(≥0.21 mg/dl)作为金标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0.68。结论非大肠杆菌感染、高于正常值或高血清肌酐水平作为标准可有效预测首次尿路感染儿童是否合并泌尿系统显著异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给予孕12周前亚甲减治疗孕妇与正常孕妇对比,分析其妊娠结局及12子代发育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68例无异常孕期的孕妇为对照组;同时选择同时期被确诊为亚甲减的68例孕妇为观察组,所有孕妇均为初次产检建册,胎在12周内的孕妇。其中,观察组接受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比治疗后该组与常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12子代发育情况。结果:两组足月小样儿、早产、流产或死胎对比差异很小,无法构成统计学意义。两组代12身高、体重与智能发育商对比结果均无法构成显著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孕早期亚临床早减可能增加早产与早产、流产或死胎的风险,影响新生儿体格与智能发育,但孕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后可以改善上述症状。

  • 标签: 孕12周前 亚甲减 早产 流产 发育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矫正月龄6~24个早产儿母乳喂养状况的调查研究,探讨其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及影响因素,以期能为延长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020年6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374例矫正月龄6~24个早产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Kaplan-Meier模型绘制早产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生存曲线,使用Cox回归分析其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374例矫正月龄6~24个早产儿中,已断乳者316例(84.5%,316/374),尚未断乳者58例(15.5%,58/374)。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其母乳喂养(含混合喂养)中位时间为5.00个6、12、24个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41.3%、23.0%和1.6%。Cox回归分析显示,矫正月龄6~24个早产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包括出院时喂养方式、是否独自照看早产儿、家人对母乳喂养的态度、首次泌乳时间和产假时长(P<0.05)。结论矫正月龄6~24个早产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较短,仍需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医护人员应重视对产妇及其家属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教育,帮助产后泌乳开奶,鼓励院内开始母乳喂养,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培训母乳喂养相关技巧和问题应对方式,以保障持续母乳喂养的实现。

  • 标签: 婴儿,早产 母乳喂养 持续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fetoscopic laser occlusion of chorioangiopagous vessels,FLOC)术后活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在纠正12时的神经系统发育。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 年5至2021年8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 FLOC 术的TTTS患者的136例胎儿作为FLOC组,并对存活儿进行随访。在纠正12时应用Griffith精神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the Griffiths mental Development Scales-Chinese,GDS-C)从运动、个人-社会、听力语言、手眼协调、表现等5个领域进行评估。同时选取期待治疗和羊水减量术TTTS患者的88例胎儿作为非FLOC组。比较2组间围产儿死亡率及脑损伤发生率等,以及FLOC组中采用Solomon术与选择性激光术者脑损伤发生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FLOC术后新生儿脑损伤影响因素及纠正12时GDS-C量表总商评分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FLOC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非FLOC组[14.7%(20/136)与26.1%(23/88),χ2=4.50,P=0.034];2组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23/123)与21.8%(17/78),χ2=0.29,P=0.592],但FLOC组重度脑损伤发生率低于非FLOC组[6.5%(8/123)与15.4%(12/78),χ2=4.20,P=0.040]。(2)FLOC组中,供血儿与受血儿、Solomon术与选择性激光手术的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4%(10/61)与21.0%(13/62)、20.0%(9/45)与17.9%(14/78),χ2值分别为0.42和0.08,P值均>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OR=7.04,95%CI:1.45~34.20,P=0.016)和术前TTTS分期(OR=2.05,95%CI:1.10~3.82,P=0.023)是发生新生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4)纠正12时随访成功52例,至少一项领域出现迟缓的发生率为34.6%(18/52)。发育迟缓主要表现在运动和语言领域,分别为26.9%(14/52)和11.5%(6/52);受血儿和供血儿各领域Z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DS-C 量表总商评分的影响因素中,行Solomon术式、手术孕周大、低出生体重与总商低有关(95%CI分别为-11.71~-0.23、-1.99~-0.47、0.00~0.01,P值均<0.05)。结论FLOC术后TTTS活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术前分期及产时新生儿窒息有关;纠正12存活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出生体重及手术孕周有关,轻度发育迟缓发生率较高。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动静脉吻合 胎盘 神经心理学测验 神经发育障碍
  • 简介:摘要:论文以宜昌市夷陵区直属机关幼儿园办园经验为背景,依托夷陵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心教育微改革,对3—6岁幼儿户外混站点游戏的内涵、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幼儿户外混站点游戏实施途径、策略。

  • 标签: 混龄 游戏 实践 研究
  • 简介:摘 要 2022 年入汛以来我省降水极端。分析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续,印度洋海温偏暖,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正位相,导致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东北冷涡偏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界位置明显偏北,有利于水汽输送,冷暖空气频繁交汇,是导致我省入汛以来降水极端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极端降水 汛期 大气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