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CT引导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2020年我院收治的20例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均接受CT引导成形。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显示,20例患者的疼痛感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功能恢复良好(P<0.05)。 结论  受人口老龄化影响,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发生率不断上升。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可导致患者出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并引起疼痛,影响患者生活。对老年患者采用CT引导成形,可以恢复体高度和稳定性,缓解患者的疼痛。此手术方案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 标签: 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CT引导单侧椎体成形术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单椎弓根穿刺成形(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椎弓根穿刺PVP治疗压缩骨折患者62例压缩80个,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结果术前VAS评分为(8.8±1.5)分,术后24小时为(1.8±1.2)分,随访一年为(1.9±1.3)分。结论椎弓根穿刺PVP治疗压缩骨折效果显著。

  • 标签: 单侧椎弓根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和总结穿刺经皮成形的临床体会。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穿刺经皮成形,对照组采取双穿刺经皮成形。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暴露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以及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X线暴露次数更少,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用量更少,p值<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别不大,p值>0.05;两组术后五个月的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大,p值>0.05;术后六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值<0.05。结论、双经皮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与双穿刺相比,穿刺的优点更多,比如手术时间短,辐射损害小,并发症少,费用少等,适合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侧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路经皮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并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经验。方法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12例,其中男2例,女10例。通过临床回顾的方法,对入路经皮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评分术前8.58±0.67,术后1.9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路PVP是治疗OVCF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双椎弓根途径行经皮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成形治疗的47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或双椎弓根途径行经皮成形组25例51个(T1111个、T1216个、L115个、L29个),男10例,女15例,年龄56~77岁,平均66.9岁。双组22例45个(T1110个、T1213个、L113个、L29个),男8例,女14例,年龄57~80岁,平均68.7岁。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平均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肺栓塞、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穿刺组每个的手术时间为27~46min,平均36min。每个骨水泥注入量为3—5mL,平均3.8mL。双穿刺组每个的手术时间为48~89min,平均69min。每个骨水泥注入量为4~7mL,平均5.9mL。穿刺组51个中10个发生骨水泥渗漏(19.6%),双穿刺组45个中17个发生骨水泥渗漏(37.8%),两组骨水泥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sF一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平均高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经皮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经皮成形在手术时间、安全性上更具优势,更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穿刺成形(PVP)和双PVP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96例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在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采用均等单盲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其中A组实施PVP治疗,B组实施双PV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长和骨水泥注入量对比存在明显区别(P<0.05)。A组和B组术前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区别明显(P<0.05)。B组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5%与A组27.08%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成形(PCVP)与经皮后凸成形(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04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3例;年龄50~91岁[(70.3±7.7)岁]。骨折AO分型:A1型65例,A2型39例。患者接受PCVP或PKP手术治疗,其中51例行PCVP(PCVP组),53例行PKP(PK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骨水泥分布优秀率。术前,术后24 h、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和Beck指数(测量至术后3个月)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率、邻近再骨折率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8个月[(6.4±0.7)个月]。PCVP组手术时间为(12.15±1.63)min,骨水泥注射量为(2.13±0.28)ml,中透视次数为(24.74±1.71)次,均短于或少于PKP组的(22.09±1.62)min、(5.30±0.52)ml、(30.09±1.86)次(P均<0.01)。PCVP组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为(1.42±0.04)倍,大于PKP组的(1.18±0.02)倍(P<0.01);骨水泥分布优秀率为94%,高于PKP组的70%(P<0.01)。术前和术后24 h、3个月两组VAS、ODI、Beck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PCVP组VAS为(1.20±0.49)分,ODI为16.52±5.22,较PKP组的(1.49±0.58)分、20.16±5.16更低(P均<0.01)。两组术后24 h、3个月、6个月的VAS、OD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术后24 h、3个月Beck指数较术前改善(P均<0.05),PKP组术后3个月Beck指数为0.75±0.07,较术后24 h的0.79±0.07明显下降(P<0.05),而PCVP组无明显变化(P>0.05)。PC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6%(8/51),低于PKP组的47%(25/53)(P<0.01)。两组随访期间邻近再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VCF,相较PKP,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射量小、中透视次数少、体内骨水泥弥散效果更好、疼痛减轻、功能改善并更好地维持伤高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24例(32),通过X线片及CT观察骨水泥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分析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月,手术时间每个节段平均(23±6)min,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3.2±0.6)ml,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7.8±1.2,术后3.2±1.0(p<0.001)。术后CT及X线片见骨水泥在体内双均匀分布,3节发生椎间盘外漏,2节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成形,痛疼缓解率高,减少了一次操作,节省医药费用,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X线对患者及医生的辐射量。

  • 标签: 单侧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矫形器(thevertebralexpansionoforthosis)在经皮穿刺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山东冠龙公司生产的经皮成形扩张矫形器,采用经皮穿刺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病理骨折共56例(68节),中采用X线、CT观察体内骨水泥的弥散情况,评估术前、术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手术时间,Cobb角改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8-24个月,每个节段的手术时间平均(25±6)min,每个节段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0±0.6)ml,VAS术前8.5±1.2,术后3.4±1.4(P<0.001)。Cobb角术前18.7±5.2,术后10.3±2.4(p<0.001)。术后CT及X线可见骨水泥在体内均匀分布,其中1节发生椎管内渗漏,4节发生椎间隙外漏,2节旁渗漏,均无临床症状。结论经皮成形,不仅减少了一次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长,并且节省了患者费用,减少了X线中透视对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辐射量。扩张矫形器的应用,撑开力量大,可不同方向的旋转撑开,扩张体内空间,增加骨水泥分布面积,注射压力小,还可以作为球囊撑开前的辅助扩张,撑开效果更佳。

  • 标签: 单侧椎体成形术 椎体扩张矫形器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经皮 弯角 成形( PCVP ) 与 双经皮成形 ( PVP ) 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OVCF) 的临床疗效 对比 。 方法 选择我院行 PVP 手术治疗的 OVCF 患者 126 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 两 组: A 组 62 例,采用双 PVP 手术治疗; B 组 64 例, 采用 PCVP 手术 治疗。对 两 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 B 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 A 组 ( P<0.05 ) ; B 组 x 线曝光次数亦显著少于 A 组 ( P<0.05 ) ; 骨水泥渗漏率比较, B 组显著少于 A 组 ( P<0.05 ) ,两 组 患者 骨水泥用量 相当, 无统计学差异 ( P>0.05 );两 组患者术后 3 d 和 6 个月 的 VAS 评分 对比 无统计学差异 ( P>0.05 ) ; 骨水泥分布情况比较 , B 组分布 优良率 92.19 %,与 A 组的 91.94 %相近 ,无统计学差异 ( P>0.05 ) 。 结论 与 双 PVP 治疗 OVCF 比较 , PCVP 只需穿刺, 手术时间短, x 线暴露次数少,骨水泥 分布均匀、渗漏率低,且 疗效可靠 ,值得 临床 推广 应用。

  • 标签: 经皮 弯角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合实施与双经皮成形治疗的差异性。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合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和试验组,其中48例实施经皮成形治疗为参照组,48例实施双经皮成形治疗为试验组,对比两组疼痛评分,Cobb高度。结果:手术前,两组疼痛评分,Cobb高度无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的Cobb高度无数据差异(p>0.05);试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有差异(p

  • 标签: 单侧 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引导下单和双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球囊扩张组32例,双球囊扩张组36例,两组均在CT引导下经椎弓根入路施行穿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后骨水泥体内分布面积比值,体高度恢复以及有无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后68例获得6个月随访,VAS评分同组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术后压缩率及术后两骨水泥分布面积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观察病例均未出现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感染等切口不良反应。结论后凸成形能有效缓解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和双球囊扩张均可部分恢复体高度,短期内对整体稳定性均无显著影响,均未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CT定位引导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CT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成形(VP)与后凸成形(KP)在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2009年就诊的68例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KP与VP治疗,比较两种式的临床疗效。结果KP组cobb角矫正情况明显优于VP组,经比较(p<005)。KP组渗漏率明显低于VP组,经比较(X2=4.45,p<0.05)。两组VAS分数变化经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KP及VP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KP的cobb角矫正情况及骨水泥的渗漏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VP。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及双经皮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76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8例)双经皮成形,观察组(38例)经皮成形,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的26.32%(P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弯角成形( PC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 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行 PCVP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手术均顺利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1个月患者 VAS评分与 TLISS评分 均降低,同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 OVCF采取 PCVP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

  • 标签: 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位复位联合入路经皮成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n=75)实施体位复位联合入路经皮成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的前缘高度丢失率;术前、术后ODI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前缘高度丢失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通过体位复位联合入路经皮成形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体位复位 单侧入路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成形(PVP)及后凸成形(PKP)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12年3月住我科的共8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成形后凸成形的方法。结果 99%的患者在术后半小时至24小时,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并且部分纠正了胸背后凸畸形,术后随访3个月--8年,患者反应良好。结论 经皮成形后凸成形这种微创技术,确实能迅速减轻骨折所致疼痛并且尚可部分纠正胸背后凸畸形,避免了高龄患者既往以长期卧床治疗引发的许多致死性继发病以及胸背后凸畸形无法纠正之弊,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成形(PVP)与后凸成形(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本院确诊的50例OVCF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甲乙两组,甲组采用PVP治疗,乙组采用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体形态恢复情况、功能障碍及骨水泥渗透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乙组的VAS评分(2.85±0.86)分显著低于甲组的(4.18±0.96)分(P<0.05)。术后1周及3个月乙组患者的ODI评分(27.35±3.59)、(28.38±3.68)分均比甲组的(40.46±4.71)、(42.36±4.36)分低(均P<0.05)。术后乙组患者体高度(23.94±2.56)mm高于甲组的(20.75±2.14)mm,后凸Cobb角(7.61±2.68)°小于甲组的(13.26±2.35)°(均P<0.05)。乙组骨水泥渗透率4.00%,甲组骨水泥渗透率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PVP都能显著减轻OVCF患者疼痛感,PKP较PVP的预后好。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计算机模拟及体外标本实验,研究负压引导下骨水泥在骨质疏松中的分布规律。方法以CT平扫为基础建立模型,模拟骨水泥注入模型的过程及分布情况。选择老年女性的尸骨共20个标本,形态结构相似的相邻节段分别分入实验组(负压引导下经皮成形,VPVP组)与对照组(经皮成形,PVP组),均行双椎弓根穿刺,实验组一低压注入骨水泥3 ml,对负压引导,对照组无负压引导。以SPSS 13.0分析比较两种方法骨内压并阐述骨水泥分布的规律,组间数据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结果模拟结果发现穿刺中前二分之一,骨水泥团块在体内分布满意。吸引负压在40、60、100 kPa(1 kPa=7.5 mmHg)时分布形态及相对填充度一致。体外实验中负压吸引组中测得穿刺点骨内压为(42.52±5.09) kPa,显著低于对照组(t=-36.4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负压吸引组相对分布体积[(47.91±8.70)%]大于对照组[(28.86±5.78)%,t=15.1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实验结果证明,负压引导成形可以改善骨水泥在模型和尸体标本内的空间分布并降低骨水泥注射时体内压力。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负压吸引 计算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