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称FAS)是地铁自动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以火灾为监控对象,根据防火要求和特点而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自动消防措施,在建筑防火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铁FAS系统网络结构优化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地铁FAS系统 网络结构 优化研究
  • 简介:摘要地铁车站的FAS火灾报警系统与BAS设备监控系统是地铁车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在系统设备安装完毕以后,需要对各项设备进行调试工作。调试前要准备好稳定的调试专用电源以及其他配套的调试工具,调试时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一步一步进行调试,防止调试工作产生遗漏,调试之后需要对调试的效果进行验证,以保证调试工作的质量。只有做好了FAS系统、BAS系统的调试工作,才能有效保证地铁车站的运行质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 标签: FAS系统 地铁灾害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政府越来越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这其中就包括地铁建设,这使得近些年地铁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地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就以FAS和BAS系统来说,其作为综合监控系统的一部分,真正的融入到地铁建设之中,意在提高火灾事故处理水平。综合分析近些年地铁FAS和BAS系统构建情况,确定系统设计方面容易存在缺陷,致使系统的有效性降低。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地铁FAS和BAS系统,进一步探讨地铁FAS和BAS系统设计阶段存在的几个问题。

  • 标签: 地铁FAS BAS系统 系统设计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乙肝前S1抗原(PreS1-Ag)、e抗原(HBeAg)与其DNA的检出关系。方法对68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PreS1-Ag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HBeAg用化学发光检测,乙肝DNA(HBV-D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PCR)法检测。结果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82.98%,而HBeAg阳性率为36.17%;在PreS1-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为95.4%,而HBe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45.9%。结论PreS1-Ag、HBeAg和HBV-DNA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行联合检测能准确地反应出病毒的复制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 标签: 乙肝前S1抗原 e抗原 乙肝DNA
  • 简介:Duffy抗原,是Cutbush在1950年发现一名叫Duffy的输血后产生了溶血反应患者,在该患者血浆中发现了抗Fya抗体,之后确认了Fya抗原的存在。到1993年,确认了Fy基因的位点。1991年Daybomme等证实了Duffy抗原是红细胞膜上CC家族和CXC家族趋化因子的杂项趋化因子的受体,是红细胞上的趋化因子受体,也称为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uffy.Antigen/ReceptorforChemokines,DARC)2010年,国际输血协会(ISBT)确认了Duffy血型系统有5个抗原,命名为Fy1,Fy2,Fy3,Fy5,Fy6(传统名:Fya,Fyb,Fy3,Fy5,Fy6)。

  • 标签: Duffy血型系统 CC家族 CXC家族 趋化因子受体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是在全球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病因。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检测是非侵入性的血清诊断参数,临床上可以监测HB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进程,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优化和管理。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目的:考察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细胞因子Fas/FasL表达水平影响。方法:将5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病理情况、治疗前后Fas/FasL表达水平和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受累和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3.947,x2=5.094,x2=7.219,P〈0.05,P〈0.01)。两纽患者治疗前Fas/FasL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a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asL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3.947,P〈0.05)。结论: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细胞因子Fas/FasL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FAS FAS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患者并经过确诊的56例RhD阴性血型患者,对RhD阴性血型抗原进行分析。结果RhD阴性患者血型抗原分布中O型有25例,占比最大为44.6%;本次实验研究共检测出DEL型12名,占21.4%(12/56),其中,O型有5例,占比最大为41.7%(5/12)。结论分析RhD阴性血型抗原能够避免血液之间产生同种抗体,预防溶血性输血,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性。

  • 标签: RhD阴性 抗原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胃癌患者80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查体的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80例患者,根据胃癌国际TNM临床分期标准,分为Ⅰ期16例、Ⅱ期24例、Ⅲ期23例、Ⅳ期17例。检测所有入组患者Hcy、CEA水平。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不同分期血清中Hcy、CEA水平。结果实验组Hcy、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胃癌的不同分期中Hcy、CEA水平也不同,Ⅳ期Hcy、CEA水平最高,而Ⅰ期水平最低。结论血清CEA和Hcy的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均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云南傣族人群的Rh、Duffy血型系统抗原表现型的分布及抗原频率,为云南傣族血型分布的多态性及防治Rh、Duffy血型系统引起的溶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云南省境内3代内无血缘的傣族人群200例(男女各100例)、汉族对照组100例(男女各50例)为无关人群,采集血样3ml(EDTA抗凝),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Rh、Duffy及抗体筛选,Duffy血型系统基因分型检测采用PCR-SSP法,对比分析两人群间的差异。结果200例傣族人群中RhD阳性率为98.5%,RhD阴性率为1.5%,100例汉族人群100例(男女各50例)中RhD阳性率99.0%,RhD阴性率1.0%。Duffy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傣族200份样本中,Duffy血型各种表型分布为:Fy(a+b-)表型187例(93.5%),Fy(a+b+)表型12例(6.0%),Fy(a-b+)表型1例(0.5%),未发现Fy(a-b-)表型。基因频率为:Fya(0.965),Fyb(0.035);汉族100份样本中,Duffy血型各种表型分布为:Fy(a+b-)表型92例(92.0%),Fy(a+b+)表型5例(5.0%),Fy(a-b+)表型3例(3.0%),未发现Fy(a-b-)表型。基因频率为:Fya(0.945),Fyb(0.055)。傣族人群抗体筛选阳性率为1.5%,均为同种抗体,其中2例E抗体。结论云南傣族人群的Duffy血型系统抗原分布状况及抗原分布特征与当地汉族人群基本相符,但也有本民族的自身特点,傣族族人群的RhD阴性率和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比当地汉族人群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RH血型 DUFFY血型 抗原分布 基因频率 云南傣族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的一致性,评价新型的基于银盐扩增技术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月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体温〉37.5℃,且具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同时采集双份鼻拭子标本。采用IMMUNOAGCartridgeFluAB试剂盒(简称AGl法)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简称CV法)同时检测,并作PCR检测以确证。结果共检测患者91例,AGl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3例;CV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其中弱阳性3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0例,其中弱阳性4例;PCR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8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60例。AGl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8.3%,特异度100%。CV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3.3%,特异度100%。AGl法与CV法两种抗原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的阳性符合率100%,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符合率94.3%。结论两种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AGl检测法可以减少针对弱阳性标本的人为判读误差,可应用于流感早期诊断。

  • 标签: 流感 快速抗原检测 免疫层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7月该院78例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均为39例。其中B组采用常规治疗,A组则采用α干扰素进行干预治疗,并分析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A组治疗疗效优于B组,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症状,提升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e抗原阴性 疗效
  • 简介:目的:构建蜱传脑炎病毒(TBEV)结构蛋白E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蛋白。方法:PCR扩增E蛋白全长基因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镍柱纯化、复性。结果:E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量达60mg/L;重组E蛋白能与人抗TBEV多克隆抗体产生特异反应;用重组E抗原免疫家兔后,能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结论:原核表达的E抗原蛋白具有抗体结合活性,可用于制备ELISA诊断试剂。

  • 标签: 蜱传脑炎病毒 E蛋白 原核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降钙素(CT)检测在甲状腺髓样癌(MTC)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26例MTC患者,22例良性结节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EA和CT水平并进行比较,计算单个检测指标和联合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两者对MTC的诊断价值以及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MTC组的血清CEA和C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和CT诊断MTC的敏感性分别为93.3%和96.7%,特异性均为95.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998(95%CI0.993-1.000)。MTC术后的血清CEA和CT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和CT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术前诊断和术后监测。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肿瘤标志物 术后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制定相应的输血对策。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其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以便提醒临床能够予以重视,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的输血治疗。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的血型抗原鉴定主要为患者红细胞与抗血清反应中出现与反定型不符14例,A型9例,B型5例;正定型3例,均为O型。观察组患者在溶血性情况中出现3例非溶血性,对照组出现5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增加程度接近,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的血液疾病主要集中在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给每位患者输入同型血可有效恢复抗原的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

  • 标签: ABO血型抗原减弱 原因 输血对策 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免疫水平等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14—2016年入学的6597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份入学的新生间HBsAg和抗-HBs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女生HBsAg阳性率低于男生,城市组HBsAg阳性率低于农村组,城市组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极易在聚集性集体生活中传播,高校应对学生普及乙肝基本知识,提高保护意识,同时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HBsAg 抗-HBs 大学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伴结核患者结核抗原快速检测结果。方法抽取36例于2014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伴结核病患者视作对象,将患者分别予以涂片法检测、痰培养检测以及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对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以及阳性率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检测后发现,三组检测方法均能检测出艾滋病伴结核患者,其中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效果最好。结论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在艾滋病伴结核检测中特异性较好,且相较于涂片法检测、痰培养检测的检测结果突出。在诊断艾滋病伴结核疾病上有值得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病 涂片法 痰培养 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