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9种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rapid influenza virus diagnostic tests,RIDTs)的灵敏度进行评价。方法季节性流感毒株收集后,通过TCID50(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分别确定病毒滴度及型别;流感毒株进行系列稀释后,使用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以评价不同试剂的灵敏度。结果不同试剂对同一株病毒的检出灵敏度差异最大为32倍稀释度(>101 TCID50/ml);同一种试剂对不同型别、亚型/系流感病毒的检出灵敏度不同。结论市场上的RIDTs灵敏度存在差别;使用多株不同流感型别、不同亚型/系的流感病毒将有助于对RIDTs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和控制。

  • 标签: 流感病毒 抗原快速检测试剂 灵敏度
  • 简介:摘要:探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新兴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4例疑似流行性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毒分离为诊断“金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 标签: 免疫层析法 快速检测 甲型 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快速免疫层析法抗原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症状性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2年5月20日至6月5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确诊住院的76例新型冠状病毒症状性感染的患儿和其确认感染的55例陪护家属。连续采集其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同时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原。评价抗原检测结果与核酸循环阈(Ct)值变化的相关性及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在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期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新型冠状病毒症状性感染患者中,患儿76例(男41例、女35例),患病年龄5(2,9)岁;陪护家属55例(男8例,女47例),患病年龄38(32,41)岁。对采集的所有478份鼻咽拭子样本同时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与核酸扩增检测。自发病至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性的任何时期,快速抗原检测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2%(119/247)和98.3%(227/231),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显示中等度的一致性(κ=0.46,P<0.05)。Ct值≤25,抗原检测灵敏度均为100.0%(82/82);Ct值为26,灵敏度为8/10;Ct值为30,灵敏度为4/15;Ct值为35,灵敏度为8.3%(3/36);Ct值>35,抗原检测均为阴性。发病1~2、3~5、6~7、8~10、>10 d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5/8、90.2%(37/41)、88.9%(24/27)、45.0%(36/80)、18.7%(17/91),特异度分别为5/5、5/5、2/2、94.1%(32/34)、98.9%(183/185)。病程2~7 d,患者鼻咽拭子的Ct值均<26;病程第8天时,Ct值为28.7±5.0,病程第13天时,Ct值为34.5±2.9,病程第14天后,Ct值均>35。结论快速免疫层析法抗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在发病后7 d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其灵敏度与患者的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和发病时间呈负相关。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胶体金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灵敏度与特异度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的一致性,评价新型的基于银盐扩增技术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月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体温〉37.5℃,且具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同时采集双份鼻拭子标本。采用IMMUNOAGCartridgeFluAB试剂盒(简称AGl法)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简称CV法)同时检测,并作PCR检测以确证。结果共检测患者91例,AGl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3例;CV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其中弱阳性3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0例,其中弱阳性4例;PCR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8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60例。AGl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8.3%,特异度100%。CV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3.3%,特异度100%。AGl法与CV法两种抗原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的阳性符合率100%,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符合率94.3%。结论两种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AGl检测法可以减少针对弱阳性标本的人为判读误差,可应用于流感早期诊断。

  • 标签: 流感 快速抗原检测 免疫层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发现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状况,对疑似病例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为能够更好更快地检测HBsAg作出诊断。方法金标法检测后ELISA法初、复检检测确认的阳性血液标本,并确定金标法漏检病例。结果对76例初、复检HBsAg都为阳性。金标试纸条检测出阳性48份,漏检率为0.56%。而ELISA法检测出阳性76份,阳性率为100%。结论从HBsAg金标法试纸的灵敏度看,HBsAg试纸只能作为初筛试剂,初检和复检试剂采用ELISA法,以防止HBsAg漏检的发生,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避免输血与HBsAg携带者传播疾病的发生。

  • 标签: 金标法检测HbsAg 漏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快速抗原检测(胶体金)对育龄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诊断效果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集深圳市南山区7 936名育龄妇女的阴道拭子样本和尿液样本,应用快速抗原检测和核酸扩增检测检测CT,以核酸扩增检测为标准,评价快速抗原检测的效果,同时检测拭子样本的念珠菌、线索细胞、阴道清洁度和尿液样本的尿潜血、尿蛋白和尿白细胞,分析与快速抗原检测结果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7 936名育龄妇女的尿液样本核酸扩增检测检出CT感染269例(3.39%),拭子样本快速抗原检测检出CT感染69例(0.87%)。快速抗原检测法的灵敏度为16.73%,特异性为99.69%,阳性预测值为65.22%,阴性预测值为97.15%。单因素分析提示线索细胞检测阳性与CT快速抗原检测假阳性有关(P<0.05)。结论快速抗原检测诊断价值低,且结果假阳性与线索细胞检测阳性有关,临床医生可结合线索细胞检测结果判断,必要时进行核酸扩增检测

  • 标签: 胶体金 衣原体,沙眼 核酸扩增检测 线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HCV感染早期,HCVAb为阴性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的试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用重组HCV核心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对HCV核心抗原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HCV核心抗原检测灵敏度高可达5ng/ml,用酶联法对11份HCVAb阴性,HCVRNA阳性标本检测9份阳性。结论酶联免疫法检测HCV核心抗原可作为HCV感染早期的抗原检测方法,较HCVRNA检测法简便、快速,可以作为核酸检测法的一种简易替代方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抗原检测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腹泻患儿临床诊断中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检验科腹泻患儿100例,运用免疫层析夹心法对样品中的A群轮状病毒进行检测,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患儿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不同性状粪便样品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结果:100例患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64例,阳性率为64.0%。其中7个月~2岁患儿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显著高于1~6个月、3~6岁患儿(P

  • 标签: 腹泻 患儿 粪便 轮状病毒抗原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伴结核患者结核抗原快速检测结果。方法抽取36例于2014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伴结核病患者视作对象,将患者分别予以涂片法检测、痰培养检测以及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对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以及阳性率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检测后发现,三组检测方法均能检测出艾滋病伴结核患者,其中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效果最好。结论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在艾滋病伴结核检测中特异性较好,且相较于涂片法检测、痰培养检测检测结果突出。在诊断艾滋病伴结核疾病上有值得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病 涂片法 痰培养 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654例秋冬季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轮状病毒免疫学检查、细菌培养、血细胞分析。结果检出A群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286例,阳性43.73%。将6个月~2岁婴幼儿组与<6个月婴儿组、2~5岁以上幼儿组作比较(x2检验),P<0.05。表明6个月~2岁婴幼儿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男女患儿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灵敏、快速。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胶体金法 婴幼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族链球菌快速抗原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收诊的200例孕妇,与孕妇孕周35~37周做阴道分泌物、肛周分泌物采集,对比分析细菌培养、PCR检测的B族链球菌阳性率;并抽取院内阳性、阴性各50例孕妇,进行分娩结局、并发症对比分析。结果:PCR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检测率(P<0.05);阳性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阴性组无差异(P>0.05);阳性组产妇的分娩并发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对孕周35~37周的孕妇,通过PCR做B族链球菌快速抗原检测,可以判断孕妇分娩情况,通过尽早干预保证分娩安全,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产前筛查 B族链球菌快速抗原检测 PCR检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总共纳入900例实验对象,均为2021.04月至2023.04月到医院诊治的腹泻患儿,均接受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900例患儿经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后,总共检出阳性560例,阳性率为62.22%(560/900)。男患儿阳性率为62.26%,女患儿阳性率为62.16%,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阳性率为60.87%,6个月~2岁阳性率为74.42%,2岁~6岁阳性率为41.67%,不同性别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蛋花汤样便、黄色稀水样便是主要粪便性状,不同性状粪便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用于腹泻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腹泻的阳性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泻 粪便 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 临床诊断
  • 简介: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常见的症状。乳腺门诊患者中乳头溢液发生率为3%~7.4%。乳头溢液可能为乳腺癌的一个表现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一直以来并没有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在术前鉴别乳头溢液病因的良恶性,因而对于溢液患者除细胞涂片检查外,多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所以,对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无创性检查诊断一直是学者们努力的目标。本研究采用先进的免疫色谱分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icassay,ICGA)检测乳头溢液中癌胚抗原(CEA)含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头溢液 癌胚抗原 免疫色谱分析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VidieraNsDNucleicSampleDetectionPlatform平台用于全自动的测定核酸,是一个用毛细管电泳分离DNA分子和结合软件的一个高效和高适应性的平台,它可使用96孔板,使研究人员灵活的快速改变辅助材料,像分离胶手毛细管阵列,降低建立时间,它还可以用于血液学,肿瘤学,心血管健康和遗传疾病的分析。

  • 标签: 核酸检测 毛细管电泳分离 DNA分子 辅助材料 研究人员 建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pstoolantigen,HpS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每例患者同时进行14CUBT、RUT、Warthin-Starry银染检测,将后三项中任两项阳性作为Hp感染阳性诊断标准,对HpSA方法进行评价。结果HpSA检测的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90.2%,准确性为92.6%,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92.5%。结论HpS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具有简单可靠、标本留取方便及完全非侵入性的特点,适合作为Hp感染的常规检查项目。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免疫学 抗原
  • 简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传染病。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是人群初筛乙肝携带者以及血液制品乙肝病毒检测的关键步骤。目前我国常用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最常用的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总结如下。

  • 标签: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肺炎链球菌尿抗原检测在儿童肺炎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200例,收治时间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分别获取不同患儿的痰标本与尿标本,分别进行痰液培养(A方法)、尿抗原检测(B方法),对比肺炎链球菌阳性检出率以及检测指标。结果:B方法对应肺炎链球菌阳性检出率高于A方法,B方法从采样到出结果时间小于A方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肺炎链球菌尿抗原检测阳性率较传统痰培养方法更快,且时效性强,能够更早的指导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治疗工作,有重要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肺炎链球菌 尿抗原检测 痰培养 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