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Ⅴ和Ⅲ(GnT-Ⅴ和GnT-Ⅲ)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T-qPCR)的方法检测2001年至2007年在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83例胰腺癌标本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GnT-Ⅴ和GnT-Ⅲ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GnT-Ⅴ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P<0.01),而GnT-Ⅲ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P<0.01),GnT-Ⅴ和GnT-Ⅲ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胰腺癌分期显著相关(P<0.05);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表明胰腺癌的GnT-Ⅴ的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P<0.01),而GnT-Ⅲ的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P<0.01)。结论GnT-Ⅴ和GnT-Ⅲ在胰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 标签: 胰腺癌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82例,分为NAG正常组(NAG<12 U/L,14例)、NAG升高组(NAG>12 U/L,68例);分析两组患者间临床与病理指标的差异,并评估NAG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关系。结果NAG正常组的NAG、血肌酐、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的统计量显著低于NAG升高组(P<0.05),NAG正常组的eGFR的统计量显著高于NAG升高组(P<0.05),病理改变中,NAG正常组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积分显著低于NAG升高组,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微量白蛋白、eGFR、系膜增殖、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为影响NAG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尿NAG水平与患者eGFR、mALB以及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和监测IgAN的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临床指标。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尿苷二磷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 肾炎,间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并筛选胆管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以预测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8例胆管癌患者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850K甲基化测序分析,获取差异性甲基化基因。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2018年36例患者胆管癌全基因组甲基化数据及临床信息,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2012年胆管癌甲基化数据(GSE32879),从GEPIA2数据库下载2018年TCGA数据库胆管癌总生存(OS)及无病生存(DFS)差异生存基因组数据。联合送检样本850K甲基化测序分析的差异甲基化位点(DMP)和差异甲基化区域(DMR)结果、TCGA和GEO数据库中甲基化基因以及胆管癌生存基因,在Sangerbox VENN工具中进行多数据集合分析,交集筛选得出共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在Sangerbox中运用最小P值法确定基因表达的临界值,分为差异性甲基化基因高、低表达组,比较两组胆管癌患者OS、DFS、疾病特异性生存(DSS)、无病间隔(DFI)、无进展间隔(PFI)。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8例患者的胆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850K甲基化测序共鉴定出121 954个DMP,DMR中共鉴定出差异性甲基化基因1 399个;交集鉴定得出共同预后相关基因氨基葡萄糖N-乙酰转移1(GCNT1)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3(NTRK3)。GCNT1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NTRK3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0)。采用最小P值法,以GCNT1及NTRK3联合表达情况预测胆管癌患者预后,按两基因表达量总和排序,以排序的30%为临界值时,胆管癌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间DFS差异最为显著(P<0.001);两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GCNT1与蛋白质糖基化、大分子糖基化、糖化、糖蛋白生物合成过程、糖蛋白代谢过程、转移活性和转移糖基、蛋白质O-聚糖基化、O-聚糖加工等有关;NTRK3与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ErbB信号通路、磷脂D信号通路、癌症中枢碳代谢、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有关。KEGG分析结果显示,GCNT1主要与黏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等系统功能相关联,NTRK3主要与细胞表面受体通路、细胞内信号转导、刺激反应的正向调节、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联受体蛋白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级联及调节、蛋白质磷酸化信号转导等系统功能相关联。结论胆管癌差异性甲基化基因GCTNT1、NTRK3表达对胆管癌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

  • 标签: 胆管肿瘤 DNA甲基化 基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比值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NAG)肌酐比值联合检测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患者测定尿常规、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尿NAG肌酐比值,检测结果阳性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肾功能+尿常规组阳性率16.1%,尿mAlb/Cr+NAG/Cr组阳性率33.0%,采用卡方检验X2=14.0,P<0.01,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mAlb/Cr、NAG/Cr联合检测可提高肾脏早期损伤的检出率。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尿NAG酶肌酐比值 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氨基葡萄糖是一种葡萄的一个羟基被一个氨基取代的化合物,它是人体内合成的物质,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是健康关节软骨的天然组织成份,具有帮助修复和维护软骨,并能刺激软骨细胞的生长的功能。

  • 标签: 氨基葡萄糖 骨关节
  • 简介:细菌脂多糖由O-抗原,核心多糖和脂质A三部分组成,脂质A是细菌内毒素活性的根源。植物脂多糖与细菌脂多糖组成基本相似,但不具有微生物脂多糖的高毒性。目前,对植物脂多糖的合成机制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因此研究植物脂多糖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作者在水稻基因组中发现一个含有大肠杆菌EcLpxA功能结构域的基因,命名为OsLpxA,该基因催化水稻脂质A合成的第一步反应。本研究用水稻(Oryzasativasubsp.Japonica)苗期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并以此为模板,用反转录PCR扩增OsLpxA基因的siRNA靶序列,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TCK303上,构建了RNA干扰载体pTCK303-OsLpxA-RNAi。将该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共获得59株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转化苗。然后利用潮霉素的特异性引物对全部抗性苗进行PCR检测,其中有38株转化苗呈阳性,表明潮霉素标记基因已整合到了水稻的基因组中。最后,利用定量PCR检测38株阳性苗中OsLpxA基因在转录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其中27株阳性苗中导入的OsLpxA基因RNA干扰结构成功地降低了目的基因的表达。该结果为后续对OsLpxA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水稻 UDP-N-乙酰葡萄糖胺酰基转移酶基因 RNA干扰 脂质A
  • 简介: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在诊断支原体感染后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或法测定支原体感染组41例、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40例儿童的Uβ2-MG、NAG、Ser、BUN、UMA和补体C,并进行两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感染组血清Cr、B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Uβ2-MG、NAG、UMA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与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相比,MP感染组Uβ2-MG、NAG、SCr、BUN、U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β2-MG、NAG明显升高,SCr、BUN、UMA则明显降低;而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Uβ2-MG、NAG、SCr、BUN、UMA均明显升高(P〈0.05);在支原体感染组,血清Cr、BUN的异常检出率为0,而UMA的异常检出率为4.88%,高于血清Cr、BUN;Uβ2-MG、NAG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54%、17.08%。在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血清Cr、BUN、UMA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1.54%、7.70%、33.3%,而Uβ2-MG、NAG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6.67%、6.67%。结论MP感染时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均可能受损,以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UMA、Uβ2-MG、NAG均应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及早发现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肾损害。

  • 标签: 尿β 2微球蛋白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微量白蛋白 肺炎支原体 肾损害
  • 简介: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与南美白对虾的食物消化吸收、蜕壳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海水里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将影响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虾的正常蜕壳,严重将导致对虾的死亡.甲醛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故本文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在甲醛溶液中以pNP-NAG为底物时活力的变化规律.表明在甲醛浓度低于2.0mol·L-1,的失活过程是可逆的,测得甲醛对抑制的IC50为1.05mol·L^-1.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甲醛对的抑制类型,结果显示甲醛是的竞争性抑制剂,甲醛只能与游离(E)结合,底物对的失活具有保护作用.用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观测在不同底物浓度下在0.0、0.5、1.0、1.5、2.0mol·L^-1的醋酸酐溶液中的失活过程,分别测定了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甲醛对的影响是缓慢结合同时导致失活的过程,比较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结果暗示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中,将完全失活.

  • 标签: 南美白对虾 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 失活 动力学 甲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0.75g规格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适合产业化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休止角和崩解时限为主要指标,对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处方进行优化。结果确定处方为盐酸氨基葡萄糖750g,无水乳糖75g,硬脂酸镁4g。休止角为31.1°,胶囊崩解时限为5分钟,盐酸氨基葡萄糖的标示量为98%~102%。结论此制备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 标签: 盐酸氨基葡萄糖 胶囊剂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影响因素
  • 简介: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与南美白对虾的食物消化吸收、蜕壳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海水里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将影响生理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虾的正常蜕壳,严重将导致对虾的死亡。甲醛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故本文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南美白对虾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在甲醛溶液中以pNP-NAG为底物时活力的变化规律。表明在甲醛浓度低于2.0mol?L-1,的失活过程是可逆的,测得甲醛对抑制的IC50为1.05mol?L-1。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甲醛对的抑制类型,结果显示甲醛是的竞争性抑制剂,甲醛只能与游离(E)结合,底物对的失活具有保护作用。用底物反应动力学方法观测在不同底物浓度下在0.0、0.5、1.0、1.5、2.0mol?L-1的醋酸酐溶液中的失活过程,分别测定了的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甲醛对的影响是缓慢结合同时导致失活的过程,比较微观失活速度常数k+0及复活速度常数k-0,结果暗示在高浓度的甲醛溶液中,将完全失活。

  • 标签: 南美白对虾 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 失活 动力学 甲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N-α-乙酰转移基因10(NAA10)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通过METABRIC数据库分析33个乙酰转移基因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NAA10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AA10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应用NAA10小干扰RNA(siRNA)处理NAA10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株,选取乳腺癌国际联盟分子分类(METABRIC)数据库1974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腺腔A型(Luminal A)718例,腺腔B型(Luminal B)占48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占240例,基底样型(Basal-like)占329例,正常乳腺样型(Normal-like)199例。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A10基因沉默后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NAA10的mRNA表达与乳腺癌的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对风险比分别为1.31(1.14~1.51),1.13(1.01~1.25);NAA10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诺丁汉指数(NPI)明显正相关(P<0.01);NAA10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Basal-like型乳腺癌表达最高;与对照组比较,NAA10基因沉默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50%左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A10基因与乳腺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N-α-乙酰转移酶基因10 蛋白质乙酰转移酶 小干扰RNA 乳腺癌
  • 简介:丹麦药品局已致函欧洲各国有关机构,要求关注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潜在的升高胆固醇作用。氨基葡萄糖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骨关节炎。本次行动的依据是发表在丹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报道了3名患者因服用氨基葡萄糖而使胆固醇升高。在丹麦药品局数据库中涉及氨基葡萄糖副作用的报告有67份,同时,也有些可疑不良反应报告,

  • 标签: 氨基葡萄糖 高胆固醇血症 不良反应报告 胆固醇升高 骨关节炎 丹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ABO亚型家系血清学和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该家系中α-1,3- 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基因新变异位点的特征。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3名家系成员血液标本,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表型检测,荧光PCR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通过对先证者ABO基因全编码区直接测序及第6、7外显子克隆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序列及单体型分析。结果先证者血型为AxB亚型,ABO血型基因分型为A/B。克隆测序结果显示A新等位基因在ABO*A1.02序列基础上存在第7外显子c.797_798 insT变异。家系调查发现,先证者及其姐姐新变异均遗传自其父亲。c.797_798insT新变异序列已注册基因数据库(MK125137)。结论α-1,3- 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基因第7外显子c.797_798insT新变异为可遗传变异,可导致A抗原表达减弱。

  • 标签: ABO血型 新变异 ABO糖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依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通则1106),验证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及控制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确定所采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适合于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的测定以及相关控制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检查。以文件形式记录所确认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的要求及合格标准,证实并描述该检验方法合理,可靠 。

  • 标签: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肠埃希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氨美辛肠溶片中盐酸氨基葡萄糖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40:60)并用三乙胺调至pH3.0;流速为0.6ml·min^-1;检测波长为192nm;柱温为30℃。结果在1.31~20.6μg范围内盐酸氨基葡萄糖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n=6);平均回收率为99.57%(n=9,RSD=0.91%)。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氨美辛肠溶片中盐酸氨基葡萄糖的含量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氨糖美辛肠溶片 盐酸氨基葡萄糖
  • 简介:本文是对一种利用树脂吸附来对氨基葡萄糖盐酸盐母液进行纯化方法的研究.方法: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母液工艺条件,使得整体收率达到96.5%.结论:该优化条件得到较高产率和纯度的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 标签: 静态吸附 正交试验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