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标题多少有些令人惊异,因为它组织了一场似乎不可能的相遇——比较法和国际刑法,而且二者处于不相称的两种状态(比较法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国际刑法却是国际法中正在蓬勃发展的一个分支,且转致到一个实在法的整体),并且在语言、惯例、学理和研究群体上都明显表现出相互的漠视和隔阂。

  • 标签: 国际刑法 国际刑事法庭 实在法 转致 国际法 比较法
  • 简介:本文在比较各国有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学说及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一制度从其产生之基础、功能与缺陷、“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序保留所排除的对象、公序保留之后的法律适用及其与其他相关制度,如识别、直接适用法和单边冲突规范的关系等多个角度进行解析,进而对我国国际私法中公序保留制度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 标签: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国际私法 直接适用 冲突规范 司法实践 法律适用
  • 简介:海峡两岸著作权犯罪的比较研究刘志远,刘登炳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此,笔者拟就海峡两岸著作权犯罪作一粗略比较,以期能对完善大陆著作权犯罪的刑事立法有所裨益...

  • 标签: 著作权法 海峡两岸 刑法保护 犯罪 制版权 侵犯著作权
  • 简介:<正>一、比较法学的研究对象苏维埃学者认为,比较法学应理解为一种专门的研究方法,借助于这种方法,对各部门法、刑法诸制度以及某些刑事法律规范和理论加以比较。在苏联和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的论著中,不乏专门运用比较方法从事刑法研究的论著,如

  • 标签: 比较研究 社会主义刑法 比较方法 苏维埃 比较法学 国外社会主义
  • 简介:现代公益诉讼起源于美国并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公益诉讼的范围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与性别歧视等各方面。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不仅反映了民众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和维权意识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的发展。在回顾现代公益诉讼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借鉴与参考美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公益诉讼比较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大有裨益。

  • 标签: 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 公益组织
  • 简介:<正>台湾现行刑法《中华民国刑法》是国民党当局于1935年1月1日公布,同年12月1日施行的,迄今已经历过四次修改。大陆现行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79年7月1日制定,7月6日公布,并于1980年1月1日施行的,近几年来也作过数次重要的修改和补充。显然,两部刑法的阶级罹性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作为具有共同法律文化渊源的成文法典依然不乏共同之处。在海峡两岸结束40年隔离状态而逐步开始交往的今天,对两岸的刑法作法律层面的比较研究,实事求是地详析它们

  • 标签: 大陆刑法 刑法学 比较研究 台湾 罪刑法定原则 海峡两岸
  • 简介:<正>配偶间相互继承遗产,是现代许多国家的继承法赋于夫妻以身份关系为依据而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配偶间相互继承遗产权利的有无,在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中配偶财产继承权的享有程度,往往不尽相同。对各国有关配偶财产继承问题法律规定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可以看出,随着继承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完善,配偶财产继承问题大致呈现出这样两种动向:一是配偶在财产继承关系中的法律地位逐渐增强;二是配偶间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日趋平等。

  • 标签: 财产继承权 法定继承 继承遗产 继承法 法律地位 比较研究
  • 简介:<正>“人生而有罪”,这就是“原罪”。“原罪”是怎么犯下的?据说是人类的那两位不争气的、有福享不住的祖先亚当和夏娃犯下的。本来在伊甸园过得好好的,无忧无虑、无喜无怒、饮琼浆玉液、无生老病死之患。然而一经那连上帝都管不住的魔鬼撒旦的谗言哄骗,他们终于偷吃了“禁果”——“知善恶果”或“智慧果”,触犯了“天条”,被上帝定了罪,

  • 标签: 上帝 伊甸园 印度 祖先 西欧 亚当
  • 简介:本文作者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从学习方面、交往方面和经济生活方面,对普通公安大专与成人公安大专学生的现状进行了比较,为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更加有的放矢地搞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普通 成人 公专学生 比较
  • 简介:以往学术中的近现代中西法律理论的历史比较,存在着某些缺陷。从基本问题意识、思路、方法上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注重“世界流通”、“中国视角”、“法学家与法律家的角色关系”、“具体法律实践”,是推进近现代中西法律理论的历史比较的新路径,而且,对于今天的中西法律理论的相互关系,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标签: 历史比较 法律理论 中西 微观实践
  • 简介:外国公司是指在另一个管辖区成立的公司,虚假外国公司是在另一个管辖区成立,但是与该管辖区没有重要联系的公司,这会产生有关适用法律、股东和第三方保护、国家利益等特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适用成立地国法律于公司的地区而言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这种规则让这些实体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的适用法。尽管在美国的管辖区内已经普遍采纳了这种方法,但是在欧共体内情况并不明确。

  • 标签: 公司设立制度 适用法律 冲突问题 美国 欧洲 外国公司
  • 简介:由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传统的形成开始于不同时期,前者的经验主义固有特色与大陆法的逻辑理性基本认知方法产生了根本的差异,为此,要理解英美财产法,就不能直接以英美人的方式去解读英美法,而必须尝试着用大陆法系的方法先作出一个初步的解读。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个包括框架结构、突出特征以及作为其基础的规范类型和适用办法的英美财产法基本构造:英美财产法以普通法所有权与衡平所有权的双重所有权为框架结构,表现出以实物对象为中心的基本特征,对这些表象背后的支撑,则是它的法律裁判规则(legalrule)载体形式,从而能够采用关系类推和具体比较的办法实现法律的实施。

  • 标签: 比较法 英美财产法 基本构造 英美法系
  • 简介:<正>凡新近就任讲座的人,都以赞扬他的前任作为就职演说的开场白,这已成为一种习惯。对于我来说,这并非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殊荣。我这个讲座只有一位前任,他就是哈里·劳森(HARRYLAWSON)。能借此机会讲几句话,以表达我对他的工作的钦佩和感激他对我的多年友谊与惠助,实乃我的荣幸。劳森教授对法律学问的许多分支都已经做出了重要

  • 标签: 比较法 学术 就职演说 友谊 讲座 法律职业者
  • 简介:尊敬的罗豪才先生、江平先生、张晋藩先生、潘汉典先生、王泽鉴先生,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室外寒风呼啸,室内却春意盎然。我们同来自各地的比较法学学人一道,在这里举行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成立大会,这是一个欢聚和喜庆的大会。首先,请允许我对比较法学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由衷的感谢!

  • 标签: 比较法学 成立大会 研究院 跨越式发展 法学学科 致辞
  • 简介:本文拟创的冲突法“最大空间吸引力说”的要义是:法律选择实际上就是决定哪一个国家的民商事法律规范对跨国民商事关系最有“空间吸引力”的过程,而对“空间吸引力”大小的判断,应综合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国民商事法律规范本身对跨国民商事关系所具有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的大小又取决于体现在各国民商事法律规范中“国内实体正义”和“国际实体正义”之成分对比;二是各国与跨国民商事关系在空间上的实际联系程度,这与“冲突正义”的实现密切相关。可见,“最大空间吸引力说”可以整合和接近“国际实体正义”、“国内实体正义”及“冲突正义”,是一种比较周全和合理的法律选择理论。我国冲突法可通过采取“以硬性推定为主,以灵活适用为辅”的法律选择机制全面引入“最大空间吸引力原则”。

  • 标签: 法律选择 冲突正义 实体正义 冲突法学说
  • 简介:对证明标准制度功能的不同期待,构成了两大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关键差别。基于职业法官专司审判的司法组织方式,德国法将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定位于法官个人的内心确信;二元制司法组织方式以及陪审团集体裁决的决策机制,则让英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最终落脚于盖然性优势。同样因为制度背景的差异,证明标准的制约功能仅仅在英美法系获得了较多发展;在大陆法系,人们转而依靠法官的事实说理来对事实认定加以控制。认识到证明标准的功能限度,对于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未来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证明标准 诉讼证明 民事证据 民事诉讼
  • 简介:一般认为,对待著作人格权的不同态度被认为是大陆法和普通法国家著作权法的重要区别之一。在特殊情况下,著作人格权保护与利用作品的商业自由之间存在冲突,这是质疑著作人格权保护的重要理由。通过对我国著作人格权立法和司法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其基本结论是:我国法上的著作人格权保护制度混合了大陆法和普通法的精髓,以协调作者和作品使用者之间的不同利益。一方面,我国著作权法对作者的非财产利益给予了较强的保护;另一方面,在确实存在合法的商业利益之时,通过对著作人格权的限缩解释而确保商业自由。即,著作人格权保护的中国经验是,著作人格权既具有激励作者非经济动因的作用,也具有矫正作者弱势地位的经济激励作用;其负面效应的克服,系通过限制著作人格权的行使以协调商业自由利益。

  • 标签: 著作人格权 大陆法 普通法 中国经验
  • 简介:论国家权力的分工与制约──现代制衡制度比较研究吴德星制衡即制约和均衡。它主要是指对国家权力的运转和行使,必须进行一定的限制。使各种权力互相制约,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以避免权力负作用。制衡以对权力的分工为前提,以对权力的制约为手段。是对权力分工与制约原...

  • 标签: 权力分工与制约 国家权力 三权分立 制度比较 立法机关 行政权
  • 简介:作为平衡著作权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三方利益的制度工具,避风港中的通知与反通知规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通过比较中关两国的具体条文,可以发现我国的相关立法过于僵化,没有留给司法裁量一定的弹性空间,同时缺乏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界定、替代责任的适用前提、著作权人的善意义务以及网络用户的救济途径等具体规定,这直接导致了司法审判相互矛盾和不公正的结果。科学恰当的学说继受与法律移植对于完善我国的著作权立法有所助益。

  • 标签: 著作权 避风港 通知 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