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尘肺潜伏性结核患者血清进行非靶向代谢学分析,探索尘肺潜伏性结核感染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于2018年12月,以北京某医院住院煤工尘肺患者39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分歧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IGRAs)进行潜伏性结核筛查。根据筛查结果选择IGRAs阳性患者21人为尘肺潜伏性结核,阴性患者18人为尘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极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数据采用Progenesis QI软件处理后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代谢物结构鉴定采用精确质量数匹配和二级谱图匹配的方式,检索人类代谢数据库(HMDB),将差异性代谢物导入MetaboAnalyst 4.0网站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2种差异代谢物;排除外源性代谢物,共鉴定出14种内源性差异代谢产物。与尘肺患者相比,尘肺潜伏性结核患者体内PC[18∶4(6Z,9Z,12Z,15Z)/P-18∶1(11Z)]、3-Oxododecanoyl-CoA等6种代谢物上调;Stearoyl-CoA、(2S)-Pristanoyl-CoA等8种代谢物下调,可能与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相关。结论尘肺潜伏性结核患者与普通尘肺患者的血清代谢学特征存在差异,可为尘肺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尘肺 潜伏性结核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代谢组学
  • 简介:摘要经过包括放疗在内的多学科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始终停留在1年左右。胶质瘤干细胞基因和蛋白质的异质性是影响预后的根本原因,依据蛋白质学制定针对关键放射抗拒蛋白的增敏研究有望改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本文通过Pubmed等数据库查阅了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系统地讨论了各种常用蛋白质定量技术、用于数据处理的工具及其在胶质瘤干细胞放射抗拒和放射增敏中的进展。

  • 标签: 胶质瘤干细胞 放射敏感性 蛋白质组学
  • 作者: 李宣霖 刘文瑞 何雯青 谢洋 李建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6期
  • 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呼吸疾病中医药防治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防治呼吸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郑州 4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中医证候发生率,为规范新冠肺炎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网、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发表的有关新冠肺炎中医证候的横断面调查和病例系列研究,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中医证候等相关数据,并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推荐的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4.0软件对中医证候进行单率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横断面研究13篇、病例系列研究5篇,共计2 139例患者。对横断面调查研究的分析显示,在混杂因素的识别、控制及分析方法准确性上风险偏倚较高,在结局指标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方面描述不清楚;对病例系列研究的分析显示,整体风险偏倚较小,但缺乏评估纳入患者全面性的描述。对纳入的18篇文献中病位与病性证素一致的中医证候进行合并,共整理出新冠肺炎中医证候33种,其中发生数≥50例、发生率≥10%以及有统计学意义〔指95%可信区间(95%CI)不跨越无意义线0〕的中医证候有10种,分别是寒湿阻肺证(469例、发生率28.2%、95%CI为5.9%~50.6%)、湿热蕴肺证(247例、发生率32.1%、95%CI为10.7%~53.6%)、疫毒闭肺证(228例、发生率28.9%、95%CI为12.5%~45.2%)、肺脾气虚证(202例、发生率22.1%、95%CI为9.5%~34.7%)、湿毒郁肺证(180例、发生率41.2%、95%CI为18.4%~64.1%)、湿阻肺脾证(81例、发生率56.3%、95%CI为48.1%~64.4%)、邪热壅肺证(76例、发生率31.1%、95%CI为25.3%~36.9%)、湿阻肺胃证(70例、发生率13.4%、95%CI为10.4%~16.3%)、热毒闭肺证(55例、发生率16.9%、95%CI为8.3%~25.5%)、气阴两虚证(53例、发生率13.7%、95%CI为2.7%~24.8%)。亚组分析显示,横断面研究符合上述条件的中医证候有6种,分别为寒湿阻肺证(200例、发生率20.9%、95%CI为12.6%~29.2%)、湿热蕴肺证(221例、发生率41.8%、95%CI为9.4%~74.2%)、湿毒郁肺证(120例、发生率41.4%、95%CI为8.6%~74.3%)、肺脾气虚证(115例、发生率19.2%、95%CI为6.8%~31.7%)、邪热壅肺证(76例、发生率31.1%、95%CI为25.3%~36.9%)和气阴两虚证(53例、发生率13.7%、95%CI为2.7%~24.8%);病例系列研究有3种,分别为疫毒闭肺证(133例、发生率44.0%、95%CI为24.5%~63.4%)、肺脾气虚证(87例、发生率38.7%、95%CI为32.3%~45.0%)、湿毒郁肺证(60例、发生率40.6%、95%CI为29.3%~52.0%)。结论2019新冠肺炎中医证候分布较广泛、复杂,主要中医证候有寒湿阻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湿毒郁肺证、湿阻肺脾证、邪热壅肺证、湿阻肺胃证、热毒闭肺证和气阴两虚证10种,可为新冠肺炎中医辨证规范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 证候 单组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全基因测序数据分析中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谱及主要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查询并下载NCBI数据库中截至2019年8月公开发表的中国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测序数据,利用全基因数据预测菌株分子药敏结果,统计不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类型,并分析耐药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分子药敏结果从2 019株菌株中鉴定出1 024株耐多药菌株,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分别为katG S315T(73.2%,异烟肼)、rpoB S450L(63.1%,利福平)、rpsL K43R(70.0%,链霉素)、embB M306V(37.4%,乙胺丁醇)、pncA启动子区T(-11)C(7.9%,吡嗪酰胺)、gyrA A90V (32.3%,氟喹诺酮类)、rrs A1401G(67.7%,二线注射类)、fabG1启动子区C(-15)T(87.0%,乙硫异烟胺)、folC I43T(30.4%,对氨基水杨酸)。其中,katG S315T、rpsL K43R、embB M306V、gyrA D94G在L2系菌株中的频率显著高于L4系菌株,folC I43T仅在L2系菌株中发现;katG S315T在古典北京型菌株中比例较高,而rpsL K43R在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中的比例更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基于全基因测序的我国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常用抗结核药的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为研发敏感、特异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发现多种耐药相关基因主要突变类型与菌株基因型有关。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巢早衰(POF)特异性变异关联的生物学过程。方法通过对来自2个家系的3个POF患者和7个健康对照的全外显子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筛选获得的POF特异性单核苷酸变异(SNVs)以及对应的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与蛋白互作分析。结果262个疾病特异性变异对应基因显著富集在多个GO功能条目下,如在生物学过程集合中的嗜同性细胞黏附(P=1.28E-3)、细胞黏附(P=3.56E-3)、转录的正调节(P=9.41E-3)、消化道发育(P=0.011)、Notch信号通路(P=0.018)、钙离子跨膜转运(P=0.021)、细胞对氧气水平降低的反应(P=0.026)等,在细胞组分集合中的质膜(P=2.58E-4)、细胞前缘(P=0.014)、中心粒(P=0.016)、动力蛋白复合物(P=0.033)、突触后致密区(P=0.035),在分子功能集合中的转录因子活性(P=5.04E-3)、肌动蛋白结合(P=6.03E-3)、钙离子结合(P=0.008)、核小体组蛋白结合(P=0.039)、碳水化合物结合(P=0.048)等。其次262个基因显著富集在多个KEGG生物信号通路中,如背腹轴形成(P=4.09E-4)、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P=0.017)、血管加压素调节的水重吸收(P=0.020)、Notch信号通路(P=0.025)、亨廷顿病(P=0.042)。另外对26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MYC、FOXO1、CREBBP、NOTCH2及HES1等包含在互作网络中的核心基因组成的较强网络簇中。结论POF特异性的遗传学变化可能通过导致卵巢发育生物学过程及卵巢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的活性改变,从而促进POF的发生。这些证据可以为POF的遗传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全外显子测序 卵巢早衰 功能富集 信号通路 蛋白互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影像学方法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共入214例患者,年龄30~85(53±11)岁,并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n=153)和验证集(n=61)。根据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腋窝淋巴结阳性99例,阴性115例。对获得的双乳内外斜位(MLO)和头尾位(CC)X线图像进行病灶分割和特征提取。应用LASSO回归模型分别从CC、MLO和CC联合MLO图像的高维特征中依次筛选出3、9和7个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学特征。根据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特征构建预测模型。使用10折交叉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腋窝淋巴结阳性病灶大小大于腋窝淋巴结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在验证集中,单独CC、MLO、CC联合MLO图像、临床特征及临床特征联合CC和MLO图像的学特征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效能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80、0.723、0.740、0.558和0.714,其中,CC联合MLO图像的预测效能最大,AUC值均高于单独CC、MLO图像、CC联合MLO图像预测效能。结论乳腺X线学特征可术前定量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转移 乳房X线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线期MRI多序列影像学在预测直肠黏液腺癌(RMAC)新辅助放化疗(NCR)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在NCR前行MRI检查的RMA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纳入79例患者,男52例,女27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2岁。根据病理消退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NCR有效(n=31)和NCR无效(n=48)。分别提取基线期MRI的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增强T1WI图像的701个影像学特征,并通过可重复性分析和特征降维筛选出特征子集构建影像学预测模型。比较NCR有效和无效基线期MRI影像特征,将P<0.05的特征与影像学结合构建模型。以病理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95%可信区间、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采用DeLong法比较不同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NCR有效和无效常规影像表现比较,淋巴结分期和有无黏液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040、5.870,P<0.05)。基于T2WI、DWI、增强T1WI影像学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816、0.821和0.819,均高于常规特征(淋巴结分期、黏液结节状态)的AUC(0.60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91、-2.580、-2.717,P<0.05)。T2WI、DWI及增强T1WI影像学特征联合常规特征预测模型中,DWI联合常规特征的AUC最大,为0.843,且3种联合模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线期T2WI、DWI、增强T1WI影像学构建模型可以预测RMAC行NCR后疗效,优于常规特征预测效能;且联合常规特征后可进一步提升预测效能。

  • 标签: 直肠 腺癌,黏液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影像学技术结合心电门控4DCT强化扫描图像,量化分析左心室肌CT影像学特征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情况,为基于心电门控4DCT进行心脏功能动态评估提供可行方法。方法将14例患者的4DCT强化扫描图像以心动周期5%为间隔,重建0%~95% 20个时相的图像。分别在单个时相勾画左心室肌(LVM),并在左心室心腔造影剂充盈完好区域勾画直径为13 mm的球体[心腔感兴趣区(ROI)]。利用3DSlicer软件对所有勾画的92个特征进行提取,分析CT值在心腔ROI和LVM上的分布情况,基于心腔ROI进行初步筛选(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稳定特征,再利用稳定特征对LVM进一步筛选(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有差异特征,然后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量化分析特征在心跳周期中随心跳的变化情况。结果心跳周期中心腔ROI的平均CT值变化率小于LVM,变化率分别为9.23%、17.88%。有36个稳定特征在心腔ROI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6个稳定特征中,对LVM分析得到2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F=1.641~6.206,P<0.05),且平均变化率达到98.63%,其中Firstorder矩阵:中值(-103.96%)、均值(123.67%);GLDM矩阵:灰度非均匀性(99.81%)等变化率达到了99%以上,且不同心动周期中的最大值、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921~-3.173,P<0.05)。结论通过结合影像学技术和心电门控4DCT强化扫描图像可以放大心动周期中CT图像的微观变化,可为左心室肌功能的变化评估提供一个新方法,Firstorder矩阵的均值等特征更具应用潜力。

  • 标签: 心动周期 心肌功能 评估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学特征构建预测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41例经病理证实的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n=140)和验证(n=101)。使用MRIcron软件在训练患者术前T1增强影像上勾勒肿瘤边界,运用Matlab软件提取肿瘤区域的影像学特征,应用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筛选最佳影像学特征,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建立胶质瘤鉴别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对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的预测效果。结果241例胶质瘤患者中,经病理证实为间变性胶质细胞瘤101例、胶质母细胞瘤140例。训练和验证中,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分布,肿瘤位置,肿瘤坏死、水肿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tlab软件共提取431个影像学特征,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11个最佳影像学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VM分类器建立的模型预测训练患者胶质瘤类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预测验证患者胶质瘤类型的AUC为0.875。结论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鉴别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

  • 标签: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MRI增强成像 间变性胶质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杭州市首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病例病毒全基因序列特征。方法采集杭州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咽拭子和深咳痰液呼吸道标本,对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实时逆转录PCR检测,对病毒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29条(分别来自武汉、深圳、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芬兰)2019-nCoV基因序列和其他物种来源的30条β冠状病毒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对15株武汉地区毒株基因以突变位点进行分组,鉴定其他地区相同和特异性突变位点。结果获得29 833 bp长度的杭州首例感染2019-nCoV病例病毒的基因序列,覆盖病毒编码区全长。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病毒与云南蝙蝠中分离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样冠状病毒RaTG13株最为接近,相似性为96.11%;相较其他基因,E基因间相似性最高(99.56%),而编码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S基因间相似性最低(92.87%)。与来自武汉、深圳、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芬兰的29株2019-nCoV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相似性均大于99.9%,但在一些毒株中也发现了一些单位点核苷酸多态性。结论杭州首例感染2019-nCoV病例病毒基因序列和来自国内外疫情早期病毒基因高度近源。

  • 标签: 基因组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福州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中A双埃可病毒(parechovirus A,PeV-A)的流行情况和基因型别分布。方法通过Real-time RT-PCR方法对2018年福州市腹泻监测哨点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标本进行PeV-A筛查;采用巢式RT-PCR方法扩增PeV-A阳性标本的VP3/VP1连接片段并进行测序分型。结果在316例标本中检测出PeV-A阳性标本28例,阳性率为8.86%,其中2例混合杯状病毒感染,与轮状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无混合感染。阳性标本中成功分型24例,包括21例PeV-A1、1例PeV-A3和2例PeV-A6,主要流行型别为PeV-A1型,占87.5%(21/24)。PeV-A感染主要发生在1岁以下婴幼儿群体中,感染高峰期在8~10月份。结论PeV-A1是引起福州腹泻住院儿童的主要病原体,主要以1岁以下婴幼儿为感染对象。

  • 标签: A组双埃可病毒 基因型别 住院儿童 腹泻
  • 作者: 贾传亮 曹媛 宋晴 张文彬 李静静 武欣欣 于鹏翼 牟亚魁 毛宁 宋西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省潍坊市 261042,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泰山学者实验室,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影像科,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山东省烟台市 2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的影像学列线图预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17例在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开放式手术并颈淋巴清扫的喉癌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资料及MR资料,完全随机法以约3∶1比例分为训练集89例和测试集28例。放射学云平台(汇医慧影)上手动分割增强T1和T2WI的原发肿瘤感兴趣容积,提取影像学特征。在训练集中,使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与套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对影像学特征进行降维,根据各自的加权系数建立影像学标签。单因素ANOVA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联合高危因素和影像学标签建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效能,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测试集数据用于验证模型。结果经降维后剩余21个影像学特征。纳入MR淋巴结状态及影像学标签建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均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能;在训练集中,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0.930、0.930、0.875;在测试集中,AUC、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0.883、0.889、0.800。DCA显示列线图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临床获益。结论基于MR的影像学列线图对喉癌患者术前颈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影像组学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基因拷贝数变异(WGCNV)检测和评分系统在肺腺癌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显微微切割技术获取76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91份和癌旁正常对照组织样本20份,通过全基因扩增(WGA)富集DNA并构建测序文库,进行二代测序。评估肺腺癌手术和恶性胸水细胞学标本的肿瘤细胞核级别改变,在肿瘤核细胞大小、核分裂象计数、细胞核不典型性和不典型核分裂4个方面进行分级。评价WGCNV评分的预测预后的价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GCNV评分在肺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样品WGCNV改变作为正常对照,所有肿瘤标本WGCNV评分为0~9.95分,中位WGCNV评分为2.7分。核级别评分与WGCNV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r=0.780 90,P<0.000 1)。中评分组(1.74~4.23分)相对低评分组(<1.74分)的风险比为4.11(95% CI为0.72~23.57),高评分组(>4.23分)相对低评分组的风险比为2.07(95% CI为0.30~14.12),中、高评分组风险呈上升趋势。ROC曲线分析显示,当临界值为0.01时,诊断肺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8%和95.0%,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9.0%和9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1,WGCNV评分具有较好的诊断肺腺癌的价值。当临界值为1.8时,鉴别浸润性腺癌与原位腺癌及微浸润性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1%和94.4%,PPV和NPV分别为98.0%和52.0%,AUC为0.896。结论WGCNV评分系统在肺腺癌标本中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测预后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基因拷贝数变异 细胞核 诊断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健康者和RA患者滑膜组织的差异基因,从转录学水平上探讨RA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作用靶点。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子数据库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下载符合筛选标准的健康人群和RA患者的芯片信息,利用R语言及相关软件包进行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利用STRING、Cytoscape等工具探讨差异基因的蛋白交互作用网络和生物学通路,分析关键基因与通路,寻找潜在作用靶点。结果①与健康者滑膜相比,RA患者的滑膜有231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2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05个。② GO富集分析表明上调基因主要参与了免疫应答的正向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表面组成、信号受体活动等生物学过程,下调基因主要参与了细胞增殖的负调控、细胞外基质组成、转录调控区域DNA结合等生物学过程。③ KEGG上调基因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下调基因富集通路主要是癌症转录失调等。④通过STRING建立蛋白交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的MCODE插件筛选出3个显著模块,选取各模块中的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3个模块基因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受体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B(PI3K/Akt)通路等。结论RA患者滑膜差异基因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因子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方面,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靶点。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滑膜 差异性基因
  • 简介:摘要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各种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近年来核医学开展的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量逐年增加,成为核素治疗的重要项目。为了推进及规范核医学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开展大数据研究及多学科合作以及规范临床治疗,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治疗学组组织了治疗学放射性粒子介入治疗工作委员会部分专家,借鉴目前国内外指南及最新研究,参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临床现状,起草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包括一般要求、质量管理控制、防护要求3个部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作为放射性介入治疗,具有核素介入临床技术及放射性核素管理二重特点,本共识通过在技术质量控制和放射性核素管理2个方面进行规范,从根本上逐步解决粒子植入治疗领域的问题,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患者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aSAH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临床分级、血清cTnI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心电图、动脉瘤特征、血管内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等信息。在患者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转归评价,转归不良定义为>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清cTnI水平对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16例患者,其中256例转归良好(81.01%),60例转归不良(18.99%),13例(4.11%)死亡。47例(14.87%)患者血清cTnI水平升高,转归不良血清cTnI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转归良好(45%对7.81%;P<0.001)。与转归良好比较,转归不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更低,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更高(P均<0.001)。转归不良NT-proBNP水平升高及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构成比(P均<0.001)亦显著高于转归良好。转归不良组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脑脊液置换和脑室外引流的比例以及并发脑梗死、脑积水、癫痫发作和再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P均<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Hunt-Hess分组3~5级[优势比(odds ratio, OR)6.61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158~20.278;P=0.001]、Fisher分级3~4级(OR 3.719,95% CI 1.479~9.352;P=0.005)、脑梗死(OR 15.814,95% CI 4.978~50.235;P<0.001)、再出血(OR 13.324,95%CI 2.092~84.881,P=0.006)以及血清cTnI水平升高(OR 3.874,95% CI 1.406~10.672;P=0.009)与转归不良显著独立相关,可独立预测aSAH发病后90 d的不良转归。血清cTnI水平预测转归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95% CI 0.666~0.828;P<0.001),最佳截断值为0.025 μ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0%和87.9%。结论血清cTnI水平升高对aSAH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后转归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栓塞,治疗性 肌钙蛋白I 生物标志物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已婚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及其高危因素,探讨HPV16型病毒载量变化对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CIN I)患者的治疗评估的指导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已婚妇女进行HPV定性筛查,使用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CIN I门诊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HPV DNA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阴道分泌物及病理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ip cytologic test,TCT)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计量资料两间比较利用t检验,感染高危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计数资料的分析方法为x2检验。结果蒙古族女性高危HPV感染率为22.33%(215/963),饮酒习惯、性伴侣个数是所有高危型别感染的共同高危因素。HPV16型、18型、其他高危型别感染还包括结婚次数这一高危因素。感染HPV16型的CIN I患者治疗前病毒载量与治疗后12、18个月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清洁度镜检III度或IV度患者数及TCT检查结果显示低度不典型增生者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与HPV DNA含量变化一致。结论呼伦贝尔市蒙古族HPV感染率高于本地区汉族人群,需要加强蒙古族人群聚居地HPV感染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高危型HPV16病毒载量的变化可作为CIN I治疗评估的观察指标。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蒙古族 高危因素 治疗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