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认为,20世纪中国戏剧史研究在对象与方法上长期存在严重的缺陷。现当代文学史和戏剧史无视本土戏剧的存在、成就和影响,使中国戏剧史出现一条巨大裂痕。本文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为例,指出国剧在20世纪戏剧与文学史中遭遇的“有意识的忽视”,其理论根源在于将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片面理解成话剧的引进与发展的过程,把剧种的分野当成现代性的分野,将本土戏剧排斥在现代化进程之外。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在方法论层面上解决三个问题:不能以新文学史代替现代文学史、不能以剧种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标准、文学史观念应该有民族视野。这样才能使20世纪中国戏剧史在对象上更为完整、在方法上更为科学。

  • 标签: 戏剧史 文学史观念 新文学史 现代文学史 本土 现当代文学
  • 简介:现有关于南戏剧目《刘文龙》的几种文本,以广东潮安发现的宣德写本《金钗记》最为有名。然而最初引起笔者震动的,不是其文献价值而是它出世时的情景:1975年12月潮安县西山溪的一座明代墓葬被发掘出来,男女合葬的墓制,在男主人的尸骸下贴颅而枕的枕头里。

  • 标签: 传统剧目 刘文龙 艺术传统 梨园戏 流派 炫技
  • 简介:身韵课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课,它广泛吸收各类艺术的精华,提炼、升华、发展而成,具有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典舞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象征.作为全面培养舞蹈艺术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的出现给中国的舞蹈界,尤其是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增添了一个新课题.一个优秀的中国民族舞演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外,还须同时具备中国古典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表现手段--身韵.

  • 标签: 中国 古典舞 身韵课教学 艺术风格 中专学校 舞蹈专业
  • 简介:一拜戏祖及拜师习俗旧社会黄梅戏艺人于每年八月十五,或离开本地到外省外县演出时,或是拜师(俗称铺堂)之前,都要拜黄梅戏祖师爷。八月十五为什么要拜戏祖呢?老一辈艺人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八月十五是戏祖的生日;一说是戏祖的祭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八月十五是黄梅戏戏祖第一次登台唱戏的日子。总之是

  • 标签: 八月十五 祖神 严凤英 铁板桥 梨园神 安庆地区
  • 简介:今年是英国伟大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诞生四百二十周年。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我国正在开展各种活动以纪念这位伟大作家的诞生。上海的纪念活动搞得很热闹,光是话剧就有两个演出单位正在排演两出莎剧。日前我看了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出的《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这是莎士比亚的晚期作品,人物性格十分复杂,而且两个主角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当时的复杂而又壮阔的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它是一部很难演的剧本。上海青年话剧团的演出是很成功的,导演和演员抓住了莎士比亚这个剧本的基本精神,他们的表演不“温”不“火”,恰如其分,而且有所创新。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写于1607年左右,与《裘力斯·该撒》的问世相隔七、八年。主角安东尼就是那个为该撒报仇,打败布鲁特斯的安东尼。他

  • 标签: 克娄巴特拉 上海青年话剧团 该撒 纪念活动 人物性格 演出单位
  • 简介:茂腔戏《红高粱》改编自著名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说,它采取了当前剧院流行的大制作模式,舞台布景、唱腔唱段、故事情节都经过了创新改进,但是也存在着不够精良、改编随意、特色模糊、同质化等弊病。尽管莫言小说具有较强的戏剧化因素,对茂腔的刻意描写非常突出,但由于莫言小说有着不拘成法、叙事繁复、感觉魔幻等特点,对莫言小说进行戏剧改编并非易事。地方戏的生路在于立足地方文化语境,发掘民间文化资源,彰显自身的区别性特征,而不在现代改编大潮中迷失。这与上个世纪借古讽今、借古喻今的历史剧创作相比,是一个反向改造的过程。

  • 标签: 地方戏 茂腔戏 《红高粱》 莫言 现代改编
  • 简介:本文以《單刀會》爲例,分析劇中作爲主要英雄人物的關羽的出場問題,進而討論元雜劇武戲排場形態的特點,指出在舞臺表現力不足的情况下,雜劇作家關注的並不是人物的塑造,而是如何將故事推進,元雜劇武戲結構上的特點即由此而來。

  • 标签: 單刀會 武戲 排場 元雜劇
  • 简介:本文结合政策语境并综合作者的调研实践,将分别就微电影产品的“注意力资源”、其产品内核的“创意形象工程”与产品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交融性三个方面,去梳理微电影的内涵,从“是谁,演谁,谁看”三个维度,深化对微电影这类文化产品的理论认识。文章进而以新疆本土微电影作品为例,归纳微电影在新疆文化对外传播、重构地方产业价值链方面所具备的意义,以及新疆微电影在对外传播新疆文化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新疆微电影 对外文化传播 注意力资源
  • 简介:一、少林文化走向世界2003年.素有“戏窝”之称的河南省启动了“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以少林功夫为母本,以舞蹈为舞台表现形式的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在郑州歌舞剧院的艰辛努力下,几经打磨终于闪亮登台。舞剧讲述了一名少林武僧的传奇故事,演绎了一场正气与邪恶的生死较量和一出包蕴东方隐忍之美的爱情悲剧。

  • 标签: 《风中少林》 中国传统文化 “走出去” 文化产品 服务 国际
  • 简介:清乾嘉間人沈起鳳,戲曲創作頗豐,唯生前未曾付梓,故大多散佚。道光間石韞玉蒐得四種,題爲《紅心詞客四種曲》刊行,流傳頗廣。除刊本外,此四種曲尚有二十三種鈔本存世,其中有曲白備的總本或總講,也有曲譜、單頭本及穿戴提綱,多出自梨園之手,它們對考察乾嘉以降的崑曲演出狀况,極具價值。本文重點對其中演出最廣的《伏虎韜》作比勘探討。《伏虎韜》今存蘇白與京白兩類鈔本,通過比較,可見崑曲北傳後的變化。此劇曾在宫廷演出,現存最早之京白本即爲昇平署鈔本。這些鈔本基本保留道光刊本的格局,關目情節、科介指示更臻完善,反映了乾嘉以降崑曲全本戲的演出形態。

  • 标签: 沈起鳳 紅心詞客四種曲 鈔本 全本戲 乾嘉崑曲
  • 简介:“优孟衣冠”,后世成语谓登场演戏,自本世纪以来,所有戏曲史家对于“优盂衣冠”也无一遗疏。以往的戏曲史家把“优孟衣冠”较多看着是简单的模仿,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幼稚阶段。笔者重读《史记·滑稽列传》。又查阅了一些书目,总觉得过去的研究与认识是对“优孟衣冠”这一历史戏剧现象的简单化或以偏盖全的,尤其是《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优孟”条(下简称“优盂条”)的评价更难于接受:

  • 标签: 戏曲表演艺术 百科全书 重新认识 曲艺 历史 作者
  • 简介:对于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的渊源,已经有很多中外论者从不同角度的论述。笔者试图从另一个视角对这个不算新的问题再讨论;同时与肖四新先生讨论莎剧与基督教对人的存在意义的理解。笔者认为纵观莎士比亚不同阶段的戏剧创作,可以看到莎士比亚的观念对基督教精神的理解在变化发展中逐步把握基督教精神的核心内涵。进而,就莎士比亚戏剧中人存在的意义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莎士比亚与基督教精神暗合,而非如肖四新先生所认为的存在本质的不同。

  • 标签: 莎士比亚戏剧 基督教精神 存在意义 莎剧 戏剧创作 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