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MRA对比观察一次注血法和二次注血法制造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差异。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一次注血组(17只)和二次注血组(18只),分别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及自体动脉血(注血组)注入枕大池。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天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MRA技术观测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动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次注血组造模后3天神经功能损伤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3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68.18%,后逐渐恢复正常。二次注血组造模后5天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最明显,基底动脉于造模后1天发生收缩痉挛,于造模后5天痉挛达到高峰,管径为造模前的56.72%,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兔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的良好方法;采用MRA技术可活体观测脑血管痉挛。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动物模型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星形细胞肿瘤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半量化与动态对比剂增强MR灌注加权成像(P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星形细胞肿瘤患者的术前SWI及PI检查资料。测量SWI中肿瘤内磁敏感低信号区(ITSHIA)半量化数据,以及PI中肿瘤内实性部分最大相对脑血流量值(rrCBV瘤内max)和瘤周区最大相对CBV值(rrCBV瘤周max)。应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星形细胞肿瘤间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的差异,比较不同级别肿瘤间灌注热点区与ITSHIA形态的对应情况;应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肿瘤间SWI中各半量化指标与PI中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的相关性。结果星形细胞肿瘤rrCBV瘤内max值(rs=0.662,P0.05),却低于高级别肿瘤。星形细胞肿瘤的ITSHIA半量化指标与rrCBV瘤内max与rrCBV瘤周max值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星形细胞肿瘤内灌注热点区与ITSHIA不完全对应。结论星形细胞肿瘤SWI指标与PI指标密切相关,二者对于术前评估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同样具有较高价值。灌注热点区与ITSHIA并不完全相同,可能与二者显示肿瘤内血管生成的机制不同有关。

  • 标签: 星形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灌注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 多排螺旋 CT与 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情况 。 方法: 研究对象为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2月入院的 120例 脑血管缺血性疾病 ,并根据 诊断 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 多排螺旋 CT )和对照组( MR ),观察 并 比较两组患者 的诊断结果 。 结果 : 两组患者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诊出率无显著差异 , P>0.05 ,无统计学意义;在粥样斑块诊出率的比较上, CT 更易检出钙化斑块, MR 更易检出混合斑块及纤维斑块, 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可以选择 CT 或 MR ,而对于粥样斑块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诊断方式 。

  • 标签: 多排螺旋 CT MR 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4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胰腺疾病患者,包括胰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7例),胰腺转移瘤(2例),胰腺囊腺瘤(1例),胰腺结核(1例),以及胰头变异(1例),均经增强前与增强后CT扫描,并对全部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胰腺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胰腺癌与转移瘤)14例(58%),良性病变10例(42%).各种胰腺疾病的影像表现随其为良性或恶性病变而不同,例如,胰腺癌患者表现为瘤内的不均匀密度,增强扫描后病变无强化,而慢性胰腺炎患者则表现为病变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病变均匀强化.结论CT扫描,尤其是CT增强扫描有助于将胰腺癌与其他胰腺疾病相鉴别.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炎 慢性 CT
  • 简介:摘要肝脓肿为临床较常见的严重疾患,可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该病诊断困难,病死率高。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肝脓肿的诊断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超声技术的普及应用,目前超声对肝脓肿的诊断已得到肯定,使肝脓肿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标签: 肝脓肿 超声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腺来源的恶性肿瘤。甲状腺滤泡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外科手术是大多数甲状腺滤泡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通过分析甲状腺滤泡癌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及分子诊断,意在提高对甲状腺滤泡癌的认识,从而使术前诊断更精准。

  • 标签: 甲状腺癌甲状腺滤泡癌 术前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 SI)与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 24例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扫描,对同一感兴趣区测量信号强度( SI)和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 当 b值取 800s /mm2时,内分泌治疗前癌灶 ADC值为 (0.748±0.21)×10-3mm2/st和 SI为 813.24±52.93,治疗后癌灶 ADC值为 (1.148±0.17)×10-3mm2/s和 SI为 747.24±79.1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前后的前列腺癌癌灶 SI及 ADC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 ADC值可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前后提供评估依据,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前列腺癌。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内分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CT与 MR图像融合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88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4例。对照组患者行 CT扫描,观察组患者行 CT与 MR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靶区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且最大体积、最小体积基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与 MR图像融合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大体肿瘤靶区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最大限度下降低肿瘤靶区勾画的误差率,提高鼻咽癌局部控制率。

  • 标签: CT/MR图像融合技术 鼻咽癌 放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中实施金属伪影序列syngo WARP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在我院实施脊柱金属植入物治疗的患者中进行目标选取,共选择26个病例进行研究,病例院内治疗时间需在2020.10.1-2021.03.31之间,本次分组方式利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2个小组,研析组通过去金属伪影序列syngo WARP扫描,一般组通过MR常规序列扫描,分析观察指标:颈椎、腰椎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研析组颈椎、腰椎扫描时间与一般组比较更长(P<0.05),研析组与一般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更高(P<0.05)。结论:去金属伪影序列syngo WARP扫描时间会相对延长,但可以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能够有效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脊柱金属植入物 MR成像 金属植入物 扫描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院治疗的乳腺病变患者36例,共66处病变,均行MR动态增强TIC曲线、ADC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经金标准确诊,66处病变中恶性占26(39.39%)处,良性病变占40(60.61%)处,联合检查的敏感度及准确率高于MR动态增强TIC曲线及ADS单一检查(P<0.05),但不同组特异性比较无差别,且单一检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果确切,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性,有效提高乳腺恶性病变确诊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表观弥散系数 乳腺病变 良恶性鉴别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甲状腺癌实施超声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93例,均采取超声以及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效果差异。结果 超声诊断甲状腺炎与病理诊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以及甲状腺癌符合率显著低于病理诊断率(P0.05)。结论 临床上对甲状腺癌实施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要与病理检查相结合使用,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研究56例癫痫和24例可疑癫痫患者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癫痫组常规脑电图检测痫总异常率为37.5%(21/56),动态心电图检测总异常率为76.8%(43/56),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疑组常规脑电图检测总异常率为20.8%(5/24),动态心电图检测总异常率为45.8%(11/24),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相比,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准确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癫痫 常规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