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青藤碱(alkaloidsinomenine,SIN)对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84只实验动物模型分为7组:生理盐水(NS)组、SIN组、环抱菌素A(CSA)组、SIN+CsA组、同基因移植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存活时间、泌尿持续时间,检测肾功能指标(sBUN、sCr)、静脉血IL-2及CD44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长期存活,NS组均在术后9d内死亡;SIN组存活时间平均为9.39±0.73d,延长了受体鼠存活时间,SIN组、CsA组与NS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SIN+CsA组,明显延长受体鼠的存活时间至16d以上,SIN+CsA组与NS组、SIN组、Cs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肾功能指标:SIN、CsA均抑制受体鼠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增高,SIN+CsA组的血Cr与NS组、SIN组、Cs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静脉血IL-2及CD44表达水平:除SIN组与CsA组的IL-2值相比P值〉0.05外,实验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各实验组与各对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IN能下调肾移植模型大鼠静脉血IL-2及CD44表达水平,从而干预参与急性排斥反应的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对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起到免疫抑制作用,并与CsA有协同作用。

  • 标签: 青藤碱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IL-2 CD44
  • 简介:目的探讨可降解药物支架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接受裸支架(BMS组)和100例接受可降解药物支架治疗(EXCEL支架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诊。测定术后1mo、3mo、6mo末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BMS组术后1mo、3mo、6mo末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均显著高于EXCEL支架组(P均〈0.01);术后6mo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EXCEL支架组(P〈0.01),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降解药物支架能降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适度内皮化,减少再狭窄,减少迟发性血栓形成。

  • 标签: 冠心病 血浆可溶性CD40 CD40配体 EXCEL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和CD6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8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及20例健康查体者的临床资料及结肠镜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和CD63的表达,分析表达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炎症程度、临床分型、累及范围、分期及有无肠外表现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和CD6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临床类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P-选择素和CD63表达存在差异(P<0.05).结论:P-选择素和CD63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推测两者可能协同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P-选择素 CD6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脂多糖作用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24h内细胞表面TLR4/CD14/MD-2受体复合物表达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用低剂量(100ng/ml)和高剂量(1000ng/ml)脂多糖刺激RAW264.7,应用RT-PCR检测TLR4、CD14、MD-2mRNA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细胞上清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低剂量脂多糖下调TLR4mRNA表达,14h降至最低,24h维持在低水平表达;CD14和MD-2mRNA表达增加。高剂量脂多糖上调TLR4mRNA表达,1h上升至高峰,此后维持在高水平表达;CD14和MD-2mRNA表达也明显增强。高剂量脂多糖作用后TNF-α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脂多糖(P〈0.05)。结论高剂量脂多糖逆转低剂量脂多糖下调的TLR4表达,提高TLR4/CD14/MD-2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放大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炎症效应。

  • 标签: 巨噬细胞 脂多糖 TLR4/CD14/MD-2复合物
  • 简介: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组织因子(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DLBCL患者(病例组)化疗前、4个疗程化疗后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TF和VEGF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短期疗效以及生存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F、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者表达呈正相关(r=0.755,P<0.01)。不同性别、年龄、亚型病例组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预后危险因素患者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与不具有预后危险因素者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随着IPI指数的增高,病例组CD14^+单核细胞TF和VEGF表达均有递增趋势(P<0.01)。缓解组化疗前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低于未缓解组(P均<0.01);化疗后缓解组CD14^+单核细胞TF、VEGF表达水平均低于化疗前水平(P<0.01),未缓解组TF和VEGF表达水平较化疗前变化不大(P>0.05)。TF和VEGF低表达组生存状况均优于TF、VEGF高表达组(P<0.05)。结论:DLBCL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高表达TF和VEGF,与国际预后指数、疗效、生存相关,对评估疗效、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组织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国际预后指数 单核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CK20mRNA、CD44v6和PCNA与大肠部肝转移的关系,探讨临床预测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和50例大肠癌患者回流门静脉血中CK20mRNA,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肠癌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癌组织中CD44v6,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对照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与门静脉中CK20mRNA的表达有显著性相关(γ1=0.933,γ2=0.906,P〈0.05);肝转移组,CK20mRNA,CD44v6,PC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肝转移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D44v6,PCNA及CK20mRNA预测大肠癌肝转移,可显著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于大肠癌早期肝转移监测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K20MRNA CD44V6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抑郁症并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抑郁症并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左旋甲状腺素钠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治疗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抑郁症并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左旋甲状腺素钠;抑郁症;并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escitalopramcombinedwithlevothyroxinesodiuminthetreatmentofdepressionassociatedwithsubclinicalthyGroiddysfunctionclinicaltherapeuticeffectanalysis.MethodsfromJanuary2014toJanuary2015inourhospitalfortreatmentof68casesofdepressionwithsubGclinicalhypothyroidism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34casesineachgroup,the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withAiSciplancombinedwithsodiumtreatment,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AiSciplan,thetreatmenteffectandadversereactionswereobGservedandanalyzedin2groups.Resultstheadversereactionsofthe2groupswere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and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obserG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effectofescitalopramcombinedwithlevothyroxinesodiuminthetreatmentofdepressionassociatedwithsubclinicalthyroiddysfunctionisgood,low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withclinicalKeayppwliocradtisonvalue.AiSciplan;combined;left;depression;concurrent;SubclinicalHypothyroidism中图分类号R9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4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祁阳县2014-2018年新发现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为完善HIV/AIDS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收集祁阳县2014-2018年新发现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检测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新发现HIV/AIDS595例,检测528例,检测率88.74%,5年CD4+T淋巴细胞检测平均值为(305.12±111.17个/ul),区间分布以200—350个/ul最多35.61%,其次是50-200个/ul35.23%,其他依次是350—500个/ul14.01%,500个/ul以上12.50%,50个/ul以下2.65%。结论祁阳县近5年新发现HIV/AIDSCD4+T淋巴细胞受损严重,应加大HIV/AIDS早期发现力度。

  • 标签: HIV/AIDS CD4+T淋巴细胞 早期发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创伤感染患者PMNCD64和血清PCT的临床意义。方法PMNCD64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PCT采用免疫发光法。结果结果表明,患者PMNCD64水平于入院24h开始显著升高(P<0.05),3d时达到高峰(P<0.01),10d,15dPMNCD64水平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PMNCD64虽仍略高于对照组但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同PMNCD64,但该指标于入院治疗15d测定结果已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虽数据仍略高于对照组,但P值已>0.05。结论外周血两项指标的测定,可为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和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数据。

  • 标签: 重症创伤感染 多形核粒细胞CD64 降钙素原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44v6和VEGF单克隆抗体,采用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50例宫颈鳞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取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CD44v6、VEGF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浸润癌CD44v6与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D44v6和VEGF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病人预后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宫颈鳞癌 CD44V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都市新都区2021年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成都市新都区新发现HIV感染者20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感染者均接受了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首次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出的最大值为637个/μL,最小值为25个/μL,均值为331个/μL,在14d内完成首次检测的患者有1857例,占比91.03%,不同性别感染者以及不同年龄组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成都市新都区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显示该指标普遍偏低,对HIV高危人群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尽早进行治疗是防艾工作的重点。

  • 标签: HIV感染 CD4+T淋巴细胞 首次 检测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CD4-T淋巴细胞的恢复情况,并探讨影响细胞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了2022年至2023年期间确诊为HIV阳性且初次接受ART治疗的50名患者。通过连续6个月的随访,定期监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索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参数的关联。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增加,从治疗前的350 cells/μL增至治疗后6个月的600 cells/μL(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及基线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恢复速度呈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有效促进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快速恢复,其中年轻患者和基线病毒载量较低的患者恢复更为显著。这些发现提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能对改善HIV患者的免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不同人群中CD4-T淋巴细胞恢复的个体差异,以优化治疗策略。

  • 标签: HIV CD4-T淋巴细胞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恢复 前瞻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组织中的Sox2以及CD133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并总结有效的临床应用途径。方法:选择2024年1月-4月期间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50例列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健康人群的结肠腺瘤组织50例列为对照组,借助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组织中的Sox2以及CD133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中的相关性。结果:CD133、SOX2在结肠癌组织与结肠腺瘤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D133、SOX2的表达在浸润深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复发转移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CD133、SOX2共表达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33、SOX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结肠腺瘤组织,而且两者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以及进展程度有相关性,因此能够作为判断结肠癌侵袭、淋巴转移以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结肠腺瘤 结肠癌组织 Sox2 CD133 相关性
  • 简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老年人多发。目前CLL治疗的主要问题是:①治疗完全缓解率低;②CLL伴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和治疗药物的骨髓抑制、感染等副作用,高龄患者难以耐受。本研究报告我科成功治疗1例74岁高龄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治疗中采用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即氟达拉滨,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方案,按标准治疗剂量给药,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给药时间,运用泛细胞保护剂氨磷汀进行辅助治疗。结果表明: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外周血的细胞计数和分类恢复正常;继续应用氨磷汀辅助治疗20天,患者贫血得到纠正,血红蛋白量稳定在120g/L以上,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老年CLL患者化疗过程中,采用氟哒拉滨联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方案,按标准剂量给药,同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给药次序和给药时间,体现个性化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氨磷汀可以有效减轻或克服CLL伴随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以及氟哒拉滨、抗CD20单克隆抗体引起的骨髓抑制、感染、发热等副反应。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氨磷汀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抗CD20单克隆抗体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receptor,PR)、CD56和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CD56和BRAFV600E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54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5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中ER、PR、CD56和BRAFV600E蛋白的表达。【结果】ER、PR和BRAFV600E在PTC组高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结甲组;CD56在PTC组表达缺失,腺瘤组及结甲组高表达;ER、PR、CD56和BRAFV600E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CD56和BRAFV600E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指标。ER、PR、CD56和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无关。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CD56 BRAF V600E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目的了解LPS受体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影响以及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采集35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患者伤后1、3、5、7、14、21、28d静脉血.另设11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ELISA法检测血浆HMGB1水平,RT-PCR法检测HMGB1tuRNA表达.对数据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35例患者的CD14基因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7例占20.0%、TC杂合子型16例占45.7%、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12例占34.3%.T等位基因和C等位基因分布的频率为57.2%和42.8%.验证表明,此研究群体达到了Hard-Weinberg平衡.在CD14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概率较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低.3例CC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仅1例死亡;9例TC杂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7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伤后1d患者血浆HMGB1水平即迅速升高,伤后14、21、28d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血浆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CC纯合子型(F值为3.5671、4.2035、3.8529,P〈0.05或P〈0.01).伤后14d脓毒症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HMGB1mRNA表达量为1.5±0.5,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1.2±0.4,t=-2.205,P〈0.05).伤后7、21d脓毒症组患者血浆HMGB1水平分别为(44±29)、(25±15)ng/mL,均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的(26±12)、(10±6)ng/mL(t值分别为-2.355、-3.872,P〈0.05或P〈0.01).结论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严重烧伤后HMGB1的合成与释放,并与烧伤患者脓毒症易感性有关.

  • 标签: 烧伤 抗原 CD14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AIDS患者心脏损害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超声峭心动图表现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AID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段选取100例非AIDS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数目,对心脏CDFI超声检查结果评价心脏损害程度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扩张性心肌病、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等心脏超声表现。分析CD4+T淋巴细胞数目与心脏损害的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miR-34b在白血病细胞株表达和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骨髓细胞标本,另选择HL-60和K562白血病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骨髓细胞、HL-60和K562细胞株的miR-34b相对表达量,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各组miR-34b甲基化状态。用地西他滨处理HL-60和K562细胞株,用同样方法检测两种细胞株miR-34b相对表达量及甲基化状态。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as-miR-34b转染至K562细胞株,根据转染是否成功分为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Has-miR-34b转染组,记录各组培养后不同时间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抑制率。结果:对照组miR-34b相对表达量为(5.23±0.75),HL-60相对表达量为(0.05±0.01),K562相对表达量为(0.04±0.0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812,P=0.000)。HL-60细胞株和K562细胞株分别在启动子区CpG岛存在甲基化状态,1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骨髓细胞无甲基化现象。经过地西他滨处理后HL-60和K562细胞株miR-34b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加地西他滨前后白血病细胞株启动子区CpG岛均存在甲基化,但是加药后甲基化明显减弱,提示地西他滨对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具有抑制作用。培养48、72、96和120h后Has-miR-34b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4.8%、46.7%、33.6%和24.7%,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株miR-34b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使其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这也是miR-34b对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降低的原因;miR-34b也有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参与调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白血病细胞株 miR-34b CPG岛甲基化 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