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跌倒预防管理模式对合并老年慢性病的短期疗养患者护理安全应用的影响。方法:将疗养中心在2023年1月-2023年12月接收的46例合并老年慢性病的短期疗养员当作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法分组各23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加强实施跌倒预防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跌倒发生率、护理质量等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跌倒率(4.35%)低于对照组(26.09%),P<0.05。结论:跌倒预防管理模式可降低合并老年慢性病短期疗养员的跌倒率,提高疗养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疗养中心 跌倒 护理安全 老年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护理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参与本项研究,时间段覆盖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随机硬币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每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急救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救响应时间、诊断准确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响应时间、诊断准确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预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急救质量,缩短急救响应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护理急救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避免患者发生“假服药、藏药、吐药、错服药”等安全隐患,提升护理质量,保证给药安全。方法:通过观察精神科住院患者发药时的情况,结合既往发生过的给药时发生的差错、事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实施口服给药时的安全隐患被杜绝,没有发生差错、事故。结论:防范措施实施后,避免了假服药、藏药、吐药、漏服药、错服药等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精神科实施口服给药护理的安全性,提升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治疗效果。

  • 标签: 住院 精神病患者,口服给药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家长满意度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入我院进行小儿静脉输液治疗病患100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例数均50例,分别施以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遂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依照结果可知,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期间为其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有较高安全性,提高家长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静脉输液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术期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两组各4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比较两组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护理敏感指标达标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研究得出,在护理敏感指标达标情况方面,实验组的护理技术规范执行、风险评估正确、给药操作正确、患者身份识别正确、胃肠功能康复训练执行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胃肠道手术的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导致胃肠道手术的不良事件频频发生。为此,在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术期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管理,其临床效果显著。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胃肠道手术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并采用指导、引领等护理管理方法,建立了完善的护理指标体系,不但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还有助于提高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胃肠道手术 围术期 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泌尿科结石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首先,介绍了泌尿科结石的流行病学背景以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随后,通过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包括结石清除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肾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同时,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以评估其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泌尿科结石治疗中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促进肾功能的恢复。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但总体安全性良好。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泌尿科结石 治疗效果 安全性分析 结石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心率控制的有氧运动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设置为观察样本,样本例数为70例,参照单双号分发法将这70例尿毒症患者分组,由其中3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组成常规组,由另外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安全心率控制的有氧运动干预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并设置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心肺功能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护理满意度的评估结果可见,研究组总满意率较高(P<0.05);心肺功能的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应给予其安全心率控制的有氧运动干预,这有助于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改善其心肺功能,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安全心率控制的有氧运动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与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间共64例到我院接受预防接种的患儿,以随机抽签方法加以分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心理护理)和观察组32例(心理护理与安全预防接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预防接种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63%)显著高于观察组(96.88%)(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中采用心理护理与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儿童接种的依从性。

  • 标签: 心理护理 安全预防接种护理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安全风险防御机制护理干预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9至2023年8月我院微创介入科收治的86例肺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安全风险防御机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VAS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及HHI各项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安全风险防御机制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癌 介入治疗 安全风险防御机制 疼痛 希望水平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对口服、注射和局部给药等不同治疗途径在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给药途径在治疗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方面存在差异。口服药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有效浓度,而注射和局部给药能够更快地发挥作用。此外,不同途径的安全性也各有特点,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综合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并提供了指导性建议,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治疗,给药途径,有效性,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的转运安全率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接收的急危重症患者54例,按患者的先后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7例患者选择实施普通护理,研究组27例选择实施规范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转运安全率及接收科室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转运安全率及接收科室满意率全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有助于提高转运安全率,接收科室也表示满意。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急危重症 转运安全率 接收科室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判断在产妇分娩期间应用产房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并观察应用后对产妇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为依据将其均分两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产房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产妇并发症情况,同时调查护理满意度,简列研究数据进一步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数据统计后可见,护理后SAS、SDS 评分研究组明显比参照组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明显比参照组少;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比参照组高;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可见较鲜明差异,并以研究组数据存在优势(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期间应用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缓解产妇负性情绪,并且并发症较少,帮助产妇顺利分娩,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产妇分娩 产房护理安全管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麻醉护理对妇产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2024年1月,选择120例妇产科全麻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n=60例,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麻醉护理)。结果:观察组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全麻手术患者实施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麻醉护理,可加快麻醉恢复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全麻手术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麻醉护理 常规护理 麻醉恢复时间 麻醉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老年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护理联合护理安全指导对其跌倒、生活自理能力(BI)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XX院2022.3-2023.3收治的5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托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2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25例应用家庭护理联合护理安全指导,将两组患者跌倒、BI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3、6个月跌倒情况发生均较对照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BI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护理联合护理安全指导,可显著提升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减少跌倒情况发生,值临床大力发展。

  • 标签: 家庭护理 护理安全指导 脑梗死 肢体运动障碍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营养序贯护理结合早期运动安全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到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共60例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实施营养序贯护理结合早期运动安全管理干预;常规组患者实施早期运动安全管理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应在其护理时应用营养序贯护理结合早期运动安全管理予以干预,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营养序贯护理 早期运动安全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伤口造口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延续性护理。结果:施护前ESCA自护能力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ESCA自护能力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5.71%,对照组20.00%,P<0.05。结论:对伤口造口患者通过联合应用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并预防并发症。

  • 标签: 伤口造口 延续性护理 生命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在重症监护室重症脑外伤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室重症脑外伤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更明显,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在重症监护室重症脑外伤患者安全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重症监护室 重症脑外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患者的围术期安全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内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并采用随机方式将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应采取一体化管理模式及常规管理措施。观察不同管理方法对于患者围术期安全性、满意情况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护理发生意外拔管的情况更少(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自身所受护理工作更为满意(P<0.05),且观察组患者于围术期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更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生活质量表现更为优质(P<0.05)。结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于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有着提升围术期安全性,增强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满意水平,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良好辅助作用,具有优秀的使用价值。

  • 标签: 一体化管理 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 围术期安全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