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一些旧的社会偏见、歧视和社会不公正待遇,使得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承受沉重的精神负担,使患者感到疾病对生活的威胁,特别是因为疾病所带来的社会压力,这对精神病患者来说是严峻的考验。因此,了解和掌握其心理动态,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精神病 恢复期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 简介:随着精神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维持治疗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药物维持治疗是精神病医院门诊医疗服务的一种形式,它通过门诊和随访,促使患者的精神状态逐步向正常方向转化,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和转归起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药物维持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访分析 精神症状 自知力 门诊医疗服务
  • 简介: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及自尊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80例,按人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护理及常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社会技能训练。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训练前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后干预组在职业和工作、父母职能、婚姻功能、社会性退缩、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家庭职能、生活自理、兴趣与关心、责任心与计划方面比训练前分值明显降低,且这些指标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出院1个月后自尊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〇.〇l)。结论社会技能训练有利于病人社会功能康复,使病人更有自信,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技能训练 自尊
  • 简介:1精神病药及其合理应用原则1.1抗精神病药的发展历史回顾回顾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sDrugs)取得重大的发展,其研制和上市的品种层出不穷.表现在50年代的氯丙嗪;60年代的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硫利达嗪、奋乃静;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氯氮平;90年代的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21世纪初,阿立哌唑抗精神病药带来了全新的治疗模式.抗精神病药按作用靶位、化学结构分为经典(1代)和非经典(2代)药.

  • 标签: 合理用药 精神科疾病 圆桌会议 抗精神病药 21世纪初 纪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氮平用于急性期精神病中的价值。方法: 2018年 2月 -2020年 1月本院接诊的急性期精神病病患 72例,按照数字抽签原理均分 2组。试验组用奥氮平,对照组用氯丙嗪。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1.11%,比对照组 33.33%低, P<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 94.44%,比对照组 77.78%高, P< 0.05。结论:于急性期精神病中运用奥氮平,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建议推广。

  • 标签: 奥氮平 不良反应 急性期精神病 疗效
  •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呈现,帕金森病、阿尔采默病、脑卒中、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迄今的研究仍未揭示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学突破和研发理想药物的瓶颈。近年来基于神经一胶质网络系统研究的进展,使得传统神经药理学的基础受到严峻挑战,高度集成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科学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正在逐步揭示神经一胶质网络调控系统在重大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解密脑功能和神经精神疾病提供了契机。

  • 标签: 神经精神药物 神经精神疾病 神经药理学 网络调控 人口老龄化 阿尔采默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期间加入以人为本理念,观察并分析效果。方法:选取 10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探究护理中应用以人为本理念的效果,将患者随机分为各具 50例患者的研究组、参照组,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同时研究组加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观察并比较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以及 IPRO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护理后,比较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研究组具备明显优势( P<0.05);比较护理以后的 IPRO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参照组均低于研究组( P<0.05)。结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入到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中,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 ]精神科 以人为本 护理工作 效果观察
  • 简介: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哌啶醇、珠氯噻醇、硫利达嗪等,由于不良反应多,锥体外系反应大,现已逐渐被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取代.然而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价格便宜,因而在下级医院中仍被广泛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常与抗抑郁药或其他药物合用,鉴于它们自身的不良反应大,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常产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故了解此类药物相关的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奋乃静 氟哌啶醇 药物代谢
  • 简介:马斯平(Maxipime),通用名为盐酸头孢吡肟(cefepime),是第四代头孢菌素,因其强效广谱,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常用于各种重度感染的治疗.但我们也应注意某些特殊情况下,马斯平能诱发严重少见的不良反应.这里报道1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马斯平后出现精神神经异常的诊治经过.

  • 标签: 马斯平 尿毒症 神经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选择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有50例,将50例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男性的例数为27,女性的例数为23,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的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的是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来有效的划分护理的目标,以此提供更好的服务。比较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如何。结果: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观察组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由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精神科护理方面的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后,并且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此来加强护理方面的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值得在临床医学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风险 精神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文中主要分析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为同期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400例患者,研究期间将患者均分两组,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分析安全隐患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并统计护理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并将临床获得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包括自身疾病、心理因素、病房环境、设备设施,在护理前总发生率研究组为4(2.00%),参照组5(2.5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总发生率研究组为1(0.50%)、参照组为3(1.5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196(98.00%),参照组患者总满意度168(84.00%),两组数据之间形成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研究,患者自身疾病、心理因素、病房环境、设备设施等均为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够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护理对策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抑郁症患者护理期间应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患者抑郁情绪有所改善,且研究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所提升,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抑郁症 护理要点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护理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障碍患者恢复期接受心里护理后的焦虑状态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的90例精神障碍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加强心里护理,对比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障碍患者 恢复期焦虑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实验时间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内开展,以我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为实验样本,共计70例,采用奇偶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后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护理后数据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低于另一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体现较高优势性,组间差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神经科护理管理中体现较高应用价值,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获得普遍患者高度认可,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用于精神科封闭病房的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2年8月本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接诊病人6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比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风险事件,试验组发生率0.0%,和对照组数据19.35%相比更低(P<0.05)。关于管理质量:试验组数据(98.42±1.06)分,和对照组数据(92.68±2.47)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精神科封闭病房用护理风险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管理质量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精神科 价值 护理风险管理 封闭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