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九二四年,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转年故宫博物院成立。紫禁城曾经的天子居所,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心,中华奇珍异宝的聚集地,现在不再是私人财产,开始走进公众视野。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出版 民国 私人财产 紫禁城 溥仪
  • 简介:“六六”教师节是民国时期的重要节日之一,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仅有的几篇成果对之也是一笔带过。关于“六六”教师节,主要涉及到三个层面。其一,“六六”教师节的立废,及这一过程中教育界与政府当局的博弈,最终以“六六”教师节的废除而结束;其二,“六六”教师节之庆祝和纪念大会,其中大会中的演说、致辞、报告和提案既反映了教师群体谋求自身正当利益的愿景,也体现了其对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关切,原因则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其三,与“六六”教师节相关的文章,共产党政权和国民党政权等分别就各自的立场发表针对“六六”教师节的看法,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和政治之诉求。

  • 标签: 民国时期 “六六” 教师节
  • 简介:<正>新加坡的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在国立新加坡大学,该校历史系的李恩涵教授从事民国时期恢复各种权利的研究,萧启庆教授对梁启超的民权思想颇有研究,黄坚立博士着重研究五四运动,社会系的高耀中博士则研究天津工人运动。该校民国史研究的重点是华侨史,历史系的李恩涵、吴振强、李廷辉、崔贵强,中文系的梁元生、王慷鼎等均致力于该方面的研究并有力作问世。近年来该校历史系、中文系学生对民国史的研究兴趣日增,他们用中文写成的毕业论文有:刘妙莲: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吴大顺:孙中山与新加坡的关系;薛宗辉: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观;苏小妹:梁启超的社会思想;谭顺琼:胡适的文学思想;李慧

  • 标签: 毕业论文 中华民国史 教授 新加坡 梁启超 历史系
  • 简介:北洋集团掌握中央政权的民国前期,政局比较混乱,社会思想也比较复杂,但立宪主义思潮意外呈现出活跃态势,开国会、制宪法成为一些当权者以及广大宪政主义者的重要诉求,在此背景下开展的一系列制宪活动,也取得了值得称道的宪法性成果和制度性成果.时人对宪政的内在价值了解有限,当权者的政治表现也不完美,但这不能抵消立宪的积极意义.民国前期的立宪主义及其实践,构成了近代中国政治进程的重要一环,书写了中国宪政运动史的重要一页.

  • 标签: 民国前期 立宪主义 国会 宪法
  • 简介: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活体验和其他相关研究来看,乡村教师的生存现状是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繁难,待遇低下;同时还遭受到乡村民众的抵触和乡村士绅的排挤,事实上沦为乡村社会的边缘人;乡村教师普遍心情苦闷,状态低迷,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不高,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比较游移。这种生存状况反映出,在国家教育体制、专家精英和乡村社会等外在规约中成长起来的乡村教师,其在乡村教育中的主体价值和主体意识是薄弱的,并没有发挥社会所期待的"中心"或"导师"的作用。

  • 标签: 乡村教师 乡村教育 生存状况
  • 简介:民国上海城市的新变,将中国文人引进了一个与其士大夫传统疏离的空间。崛起于20世纪初的大马路(南京路),成了民国时期城乡文化心态的最初接触、碰撞点。新空间的发展及其包孕的文化意蕴,在当时居沪文人的心理内层,潜构了一个游离出“文派”、“主义”、“立场”、“新旧”界分的“城市共同体”,亦冲淡了传统文人的“三楼情结”及与之相维系的士大夫情怀。

  • 标签: 民国上海 城市空间 文人转型
  • 简介:植桑养蚕早是新疆农民一项收入可观的经营业。鄯善县农民的植桑养蚕业在新疆是有其历史地位的。民国后期,鄯善县的植桑养蚕业更是兴盛一时。民国三十一年(1942)三月六日,新疆省政府在植树造林季节将临之际,用“快邮代电”发出通知说,省政府召开全疆农牧会议,形成决议,由吐鲁番、和田当年收集蚕籽,供给全疆第二年(1943)之需要。“吐鄯托三县订购蚕籽二千盒,计鄯善九百五十盒,托克逊三百五十盒,吐鲁番

  • 标签: 植桑养蚕 新疆农民 第二年 托克逊 桑叶质量 角钱
  • 简介:<正>江苏第一监狱,位于南京市大石桥东南部、原南京老虎桥45号,故俗称“老虎桥监狱”,为民国时期江南著名监所.一江苏第一监狱初名为“江宁罪犯习艺所”,始建于1905年,由江宁知府星壁参照日本监狱制度和天津习艺所规模,督工兴办,历时两年,19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习艺所“墙壁坚高、规模完备”,有大小房屋220余间,可收留犯人500多名.初时,江宁罪犯习艺所只收留江宁一府的充军、流放和徒刑犯人,人数不多,监房大都闲置.1909年,经江宁知府杨守钟奏准,开始接纳未建习艺所的各州县充军、流放和徒刑犯人,并收容“痞棍、流氓及他项有罪人”,由此,江宁习艺所更名为“江南模范监狱”.次年,又在狱中增设无业游民习艺所.

  • 标签: 民国时期 监狱制度 国民政府 司法行政部 汪伪政权 犯人
  • 简介:<正>民国初年,社会动荡,兵变、民变迭起.当时,有斗争矛头直指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而被诬称为“白狼”、“黄狼”和自称为“黑狼”者,其中除白朗起义规模较大史有专载外,“黄狼”、“黑狼”,均未见诸史传,仅散见于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陆军等档案文件.三者反袁,虽各具特点,但都与革命党人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兹根据上述档案资料的记载分述如下:

  • 标签: 民国初年 袁世凯政府 革命党人 白朗起义 孙中山 “二次革命”
  • 简介:牟凤鸣,字仲阳,一字扶民,号佛眠。甘肃省陇西县城塔寺巷人。清光绪年间参加乡试名列榜首,1913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在南安小学任教师、校长。牟凤鸣在工作中感到自己的知识面还是比较狭窄,就想在更好的学校学习深造。后又得亲友帮助,考入保定高等师范学校。

  • 标签: 奇闻轶事 高等师范学校 县长 宁夏 民国 光绪年间
  • 简介:民国18年是历史上罕见的大旱之年,陕西勉县、褒城旱情尤为严重。农田颗粒无收,苛捐杂税过重,树皮草根被人采食殆尽,逃荒乞讨,,出卖妻小,饥民尸体遍野的惨状目不忍睹。

  • 标签: 勉县 皮草 陕西 农田 乞讨 尸体
  • 简介:马洗繁(1894-1945)出生在河北省昌黎县城东芙一个官宦世家,曾多年在中央大学任教并担任该校法学院院长,同民参政会参政员,是民国年间全国著名的法学教授。

  • 标签: 民国年间 教授 传略 法学院 河北省 参政
  • 简介:叶超,字逸凡,原名黄锡明,别号塞上寓公,福建闽侯人。1925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投奔了福建老乡朱绍良,1926年随朱绍良到广州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朱绍良任参谋长的第十师从军,先后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等著名战役。后来随朱绍良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武昌行营、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办公厅任职。

  • 标签: 奇闻轶事 国民革命军 县长 宁夏 民国 大学毕业
  • 简介: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海峡两岸是一个国家。这已为历史、现实和法律所证明。自1895年起,日本强割台湾、实行殖民统治达半个世纪之久,但海峡两岸中国人民收复台湾的决心从未动摇,并以各种方式,用鲜血乃至生命,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反日复台的英勇斗争。民国时期,这种斗争发展到新的阶段,并最终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同胞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日本侵占台湾后,一面以武力镇压各地风起云涌的群众反抗斗争,一面建立殖民统治机构,强化旧的保甲制度;经济上横征暴敛,施行鸦片专卖制度和毒化政策;向台湾移民,强行收夺台湾的绝大部分土地。从1895年至1942年,日本向台湾移民38.8万人,日本殖民者拥有台湾72%以上

  • 标签: 收复台湾 民国时期 台湾问题 国民政府 调查委员会 日本政府
  • 简介:民国时期,安徽省各种灾荒频频发生,呈现出无年不灾、多灾并发,灾荒种类多、以水旱蝗灾为主,灾害群发期现象突出,有灾必有荒,灾荒损失惨重以及天灾与人祸相互交织等特点。灾荒对安徽经济、社会以及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严重灾荒,政府和民间组织通力合作,互补短长,在灾荒的应对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标签: 灾荒 安徽 民国时期 灾荒应对
  • 简介:到了清末,八旗制度颓败,那些依靠祖宗福荫的八旗子弟,领着月钱(俸禄),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只会享受,有的甚至把祖上的房产、古玩变卖一空,穷困潦倒。到了民国,遗老遗少的封爵都没有了,但八旗遗风尚在。民国的北京城里,仍时常可以看到提笼架鸟、泡茶馆、驯鹰的公子哥。

  • 标签: 八旗制度 嗜好 国名 八旗子弟 北京城 民国
  • 简介:清朝末年,泉州出了一位传奇式人物杨山光。他曾考人当时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后又出洋留学,在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法律,回国后参与辛亥革命,出任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又因“国事日非”,“且拙于逢迎,

  • 标签: 中华民国 杨山 议员 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 清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