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代外交产生以来,大清王朝主管外交事务的政府部门首长先后被称为总理衙门大臣、外务部尚书或外务部大臣。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主管外交事务的政府部门首长被称为外交总长。王宠惠因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被许多人认为是民国历史上的第一任外交部长。这一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在武汉曾成立了与清王朝对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军政府的外交部长是湖南桃源人胡瑛。因此,胡瑛是民国历史上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中国外史上担任“外交部长”这一职务的第一人。胡瑛(1884——1933),字经武,生于桃源县上乡下白石村(今郑家驿乡)一个半农半商又半官的家庭中。

  • 标签: 外交部长 中华民国 历史事实 政府部门 外交事务 政府成立
  • 简介:2016年初的“吴胡之争”再次点燃关于“中国外转型方向”的争论。导致争论的原因不仅在于学界与政界对“转型方向”无法达成有效的共识,更是在中国外的转型中所遇到挑战与困境。然而.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近几年兴起的“本土化”理论虽然有助于解释中国外转型的问题.但都过分注重“体系层次”的因素,从而忽略“单元层次”的原因。因此.本文试图以“体系一单元”的双层结构解析中国外转型中所遭遇的困境,并尝试提出“选择性强硬”外交战略可能是突破转型困境的有效方式。

  • 标签: 中国外交 转型困境 结构性压力 海权争议 选择性强硬
  • 简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人'和'一边倒'。其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明确宣示新中国将走社会主义道路,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1950年代的中国外,按照中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总结,大致可以称为'一边倒'外交。'一边倒':历史的选择二战结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希望中美两国在战时形成的同盟关系能在战后继续下去,希望一个亲美的、大而不强的中国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主要盟国,因此,选择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

  • 标签: 一边倒走向 大国外交 走向大国
  • 简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对这次尼克松访华的详情和意义,许多人已是耳熟能详。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邀请访华就鲜为人知了。当时,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辞职,在美国声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总统,这时候毛泽东为什么还要邀请他访华,其中有何背景和意义?

  • 标签: 中国外交史 尼克松访华 美国总统 “水门事件” 中美关系 毛泽东
  • 简介:在中国,除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和新华门外,有一个地方.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高高悬挂着的国徽,让人感到既庄严肃穆又崇高神圣,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部。外交部大楼从正面看,那巨型的扇面式建筑,像是一架手风琴,布在“风箱”上的一个个闪着光芒的窗口,密集有序,充满神秘。在这座大楼里,每天都弹奏着一个国家和整个世界之间交往的外交乐章,时而紧张激越,时而惊心动魄,时而柳暗花明,时而又像潺潺流水般和缓动听。

  • 标签: 中国外交史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大会堂 五星红旗 外交部
  • 简介:西柏坡时期,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新中国即将诞生。此时,中国外向何处去?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奉行和平的革命的对外政策的原则,抛弃旧中国外的传统,把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相继确立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政策。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西柏坡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 社会主义国家 国内外形势 “一边倒”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从国际体系的边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在这一转折过程中,中国外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对探索新时代的中国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改革开放 中国外交 新时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察哈尔圆桌:中国外如何从国家中心转向公民中心——王逸舟作品《创造性介入:中国外的转型》座谈会'于2016年3月22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察哈尔学会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记者和出版业的朋友齐聚一堂,共同讨论王逸舟教授的著作《创造性介入:中国外的转型》。本文摘录了部分与会者的观点,以飨读者。作者王逸舟关于中国外由以国家为中心向以公民为中心转型的提法属于新见,欢迎读者就此展开讨论或投稿本刊。

  • 标签: 王逸舟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战略层次 国际关系学院 日本漫画 两国关系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战略至目前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战略;二是六十年代的"两条线"战略;三是七十年代的"一条线"战略;四是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的"全方位"战略.通过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战略的历史变革,有助于我们能保持与开拓一个较好的和平国际环境.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外交历史
  • 简介:进入21世纪,记忆研究成为了美国外史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学者们从决策者的个人记忆、美国社会的集体记忆以及国际层面的记忆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记忆与美国外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记忆,尤其是战争记忆对美国外政策的深刻影响。将记忆问题引入美国外史研究扩展了外交史家的视野、运用史料的范围和研究方法,为解释美国外政策的形成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外交史 学术增长点 杜鲁门 对外关系 反战运动 克林顿政府
  • 简介:作为近年来中等强国中的后起之秀,韩国的外交行为越来越表现为中等强国的外交模式和轨迹。从国际维和到对外援助,从20国集团(G20)到牵头成立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土耳其五国组织(MIKTA),韩国的身影活跃在国际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多态化演进的背景下,分析韩国的中等强国外实践,对于理解韩国的中等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中等强国 中等强国外交 国际维和 对外援助
  • 简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使中国外从“韬光养晦”转向“奋发有为”,这要求中国外决策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中国外决策机制的不足包括三个方面: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政策建议的筛选与综合、最终决策。其中政策建议的筛选与综合环节的不足尤为明显。为此,中国有必要从观念、制度、人才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走出“弱国无外交”认知误区,从整体与长远角度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强化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对外事务上的统摄功能,一名政治局常委任常务副主席兼任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负责对外事务,外交部长由一名政治局委员级别的副总理兼任;建立政务官与事务官分类制度,强化外交官的离岗培训,大量增加“外部人”,即把有经验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吸收到外交决策部门中来。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国外交决策 机制改革
  • 简介:摘要:国家通过宣传这一窗口可以实现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可以在国际社会中加强一个国家的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外交传最重要的就是外交话语翻译(以下简称外交翻译)。然而我国目前的外交翻译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依然需要提升翻译质量,且难以取得良好的外交效果,对我国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从翻译风格方面,研究了中国外话语,以供参考。

  • 标签: 文化传播学 外交翻译 翻译策略
  • 简介: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天下和世界的概念,这其中也包含着外交思想的因素。中国最早的文献之一《礼记》中.就有所谓“天下”的称渭,并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和平)……是谓大同”的思想^[1]。到周朝时,由中国古代国家组成的体系共有周分封的90多个国家和约400多小方国。周朝时的中国。就是2000多年前在东亚存在过的“联合国”。^[2]当然,初周时的国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

  • 标签: 外交思想 中国外交 主权国家 和平 联合国 天下为公
  • 简介:2014年4月26日,"第十二届全国外学学科建设年会暨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

  • 标签: 中国周边 全国外交学 周边外交
  • 简介:瑞应寺本是内蒙古东部基层社会寻常喇嘛庙,因为寺主经常给京城皇帝念经祈福与向西藏教主贡献资财和叩拜,获得广泛的社会权力,升为喇嘛游牧单位。这时国家是柔和的,有求必应的;蒙古民众只是旗的或者寺院的属民而已。民国建立以后,社会动荡,喇嘛与国家的关系无法稳定地建立,这时国家是粗暴、无感知的。本文拟考察清代和民国西藏佛教寺院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彼时国家的观念、喇嘛的社会行动。

  • 标签: 社会权力 皇帝 西藏教主 国家 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