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分子靶向治疗提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的产生是导致患者发生转移和死亡的原因。LncRNA是一类进化保守的非编码RNA,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LncRNA不仅参与乳腺癌的增殖、侵袭、转移、凋亡及耐药等过程,而且作为耐药调控关键因子在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耐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与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耐药相关的lncRNA及其机制作一简单综述,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耐药诊疗靶点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曲妥珠单抗 耐药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对高糖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凋亡的影响及小干扰RNA-TLR9(si-TLR9)对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GC-5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阴性对照组和高糖+si-TLR9组,分别行正常培养、高糖培养、高糖下空质粒转染和高糖下siRNA-TLR9质粒转染细胞。采用实时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LR9 mRNA表达;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LR9及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磷酸化(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高糖+阴性对照组比较,高糖+si-TLR9组细胞中TLR9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组和高糖+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8.36±5.13)%和(75.12±4.25)%,较正常对照组的(95.48±7.25)%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si-TLR9组细胞存活率为(86.58±5.32)%,明显高于高糖+阴性对照组的(75.12±4.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组和高糖+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23±1.22)%和(12.52±1.38)%,较正常对照组的(2.26±0.15)%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si-TLR9组细胞凋亡率为(7.15±0.24)%,明显低于高糖+阴性对照组的(12.52±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阴性对照组比较,高糖+si-TLR9组细胞中bax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si-TLR9组细胞中caspase-3活性明显低于高糖+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阴性对照组比较,高糖+si-TLR9组细胞中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TLR9表达可抑制高糖诱导的RGC-5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 标签: Toll样受体9 小干扰RNA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高糖 凋亡 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干扰素γ联合检测在评估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病情严重程度,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儿七科收治的8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分为轻症MPP组(45例)和重症MPP组(40例),同期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治疗前3组儿童D-二聚体、干扰素γ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MPP患者的表达水平变化及组间差异,并进一步比较轻、重症MPP组中有无合并肺外症状患者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轻症MMP组D-二聚体、干扰素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明显低于重症MPP组(P<0.05)。治疗120 h后轻、重症MPP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干扰素γ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MPP组显著高于轻症MPP组(P<0.05)。重症MPP合并肺外症状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重症MPP无肺外症状组、轻症MMP合并和不合并肺外症状组(P<0.05),重症MPP合并和不合并肺外症状组的干扰素γ水平均高于轻症MPP合并和不合并肺外症状组,重症MPP合并肺外症状组高于重症MPP无肺外症状组(P<0.05)。结论D-二聚体和干扰素γ水平在MPP患儿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在MPP急性期及重症MPP时升高明显,通过检测D-二聚体和干扰素γ水平有助于MPP患儿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测重症MPP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肺炎 支原体 儿童 干扰素γ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连续传代培养小鼠膀胱平滑肌细胞(BSMCs)的方法并探讨纤维连接蛋白1(FN1)沉默对小鼠BSMCs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取多酶联合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分离获取小鼠原代BSMCs,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法对细胞进行鉴定;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对其增殖特性进行检测。使用针对FN1的小干扰RNA(FN1-siRNA)转染BSMCs,将体外培养的BSMCs分为空白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NC-siRNA)和干扰组(转染FN1-siRN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3组间以上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从小鼠中获得的BSMCs纯度可达97%,细胞呈典型的"峰-谷"样结构。免疫荧光鉴定可见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表达。FN1-siRNA转染后[G0/G1(68.20±3.82)%、S(17.78±1.48)%、G2/M(14.04±2.04)%]与转染前[G0/G1(49.59±2.38)%、S(28.75±1.94)%、G2/M (21.71±1.93)%]比较,增殖水平降低;与转染前[(3.12±0.65)%]比较,转染后[(17.36±2.62)%]凋亡率升高(F=89.346,P<0.05)。结论体外培养获得的小鼠BSMCs具有较好增殖能力。靶向沉默FN1的表达可诱导BSMCs周期阻滞和凋亡。

  • 标签: 膀胱平滑肌细胞 原代培养 纤维连接蛋白1 细胞周期 脱噬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分 析与研究 重组人干扰素 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炎的临床 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入治疗的 70 例 治疗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35 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治疗方式,对照组:应用 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炎患者;观察组:采用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 模式 治疗宫颈炎患者。 通过研究两组 轻度宫颈炎 患者、 中度宫颈炎 患者、 重度宫颈炎 患者在治疗后产生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 宫颈炎 复发情况,得出研究结论。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 宫颈炎 治疗效果以及 宫颈炎 复发情况方面的数据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生有必要把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 模式应用到治疗 宫颈炎患者之中,以此提升治疗水平。

  • 标签: 宫颈炎 重组人干扰素 α-2b阴道泡腾胶囊 联合聚甲酚磺醛栓 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 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 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合并 HPV感染患者 84 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2 例。 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重组人干扰素 α-2b治疗。比较 两组患者的宫颈糜烂 疗效及 HPV 疗效 。结果 研究组宫颈糜烂总有效率为 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6.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 HPV 感染总有效率为 88.1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 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 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满意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 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宫颈糜烂 HPV感染 重组人干扰素 α-2b 保妇康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暴露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效价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HIV感染者共4 893例,回顾性分析HIV感染者的人口学资料、HIV相关诊断和治疗信息。根据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组患者的抗-HBs阳性率和HBV暴露率。并比较不同抗-HBs效价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组患者有3 293例,200~500/μL组有1 20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组有400例,HBV暴露率分别为78.0%(2 569/3 293)、77.0%(924/1 200)和76.2%(305/400),抗-HBs阳性率分别为38.2%(1 258/3 293)、53.8%(645/1 200)和62.5%(250/400),抗-HBs效价分别为(120.00±36.45)、(148.00±26.40)和(212.00±92.08) IU/L,3组间HBV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2,P=0.609),但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效价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6.779, F=45.362;均P<0.01)。根据患者抗-HBs效价,将HIV感染者分为抗-HBs阴性组(<10 IU/L)2 740例、抗-HBs低效价组(10~99 IU/L)1 220例、抗-HBs组中效价组(100~499 IU/L)693例和抗-HBs高效价组(≥500 IU/L)240例,4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50.00±8.42)/μL、(185.00±7.08)/μL、(243.00±12.07)/μL和(308.00±22.60)/μ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479,P<0.01)。90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抗-HBs效价由治疗前的(91.96±21.87) IU/L升至(200.76±56.43) 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 P=0.035)。208例HBV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多次检测了HBV血清学标志物,相邻2次检测间隔时间为(26.2±5.3)个月,尚未发现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由阴转阳的患者。结论HIV感染者发生HBV暴露的风险与疾病所处阶段无明显关系,但抗-HBs阳性率及其效价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关。监测抗-HBs效价和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变化,有助于深入认识抗-HBs的保护作用和科学评价HBV暴露后的感染风险。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CD4阳性T淋巴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不同新辅助治疗(NAC)方案后腋窝淋巴结病理缓解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ER2阳性、Ⅱa~Ⅲc期乳腺癌患者,在NAC前通过触诊和细针穿刺(FNA)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所有患者接受4~6个周期的PCrb(紫杉醇175 mg/m2和卡铂AUC=6,每3周),部分患者接受联合曲妥珠单抗(6 mg/kg每3周,首剂8 mg/kg)。结果62例通过FNA确定为腋窝淋巴结阳性(A组),38例通过FNA或触诊确定为腋窝淋巴结阴性(B组)。其中A组总体腋窝淋巴结病理阴性率(pNNR)为53.2%,B组为71.1%。雌激素受体(ER)低表达/HER2阳性患者的pNNR最高,A组为81.0%,B组86.7%。多因素分析显示,联合曲妥珠单抗和ER状态是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pNNR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治疗前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如果NAC联合靶向治疗后前哨淋巴结阴性,ER低表达/HER2阳性就不需要腋窝淋巴结清扫。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淋巴结切除术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rs155209和受体活性蛋白1(RAMP1)rs3754701两个基因位点突变是否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预后有关。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317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收集其抗凝血,提取DNA,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验平台进行SNPs分型,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GRP及RAMP1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预后的关系。结果携带RAMP1基因rs3754701T者更容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OR=2.277,95%CI:1.386~3.741,P=0.001;OR=1.694,95%CI:1.073~2.675,P=0.024),而携带CGRP基因rs155209C者更不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OR=0.150,95%CI:0.083~0.271,P<0.001;OR=0.583,95%CI:0.367~0.925,P=0.022)。结论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CGRP基因的rs155209和RAMP1基因的rs3754701位点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预后有关,rs3754701T在干扰素治疗后的DNA应答和ALT应答中起保护作用,而rs155209C携带者不易出现DNA应答和ALT应答。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受体活性蛋白1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各有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 年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68%(P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治疗中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妇科收治的76例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为本次探究对象,采取方便抽样法划分成等例的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予以保妇康栓治疗,实验组同时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HPV转阴率较高,复发率较低,阴道流液时间、阴道出血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采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疗效确切,值得采取。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α-2b 保妇康栓 慢性宫颈炎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分期肾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接受治疗的肾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肾癌TNM分期标准分为A组(I期)29例,B组(II期)27例,C组(III期)2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IL-6、TNF-α及IFN-γ指标在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表达情况。结果A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IL-6水平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周IL-6水平较术前上升,术后3个月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IFN-γ水平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各时间IFN-γ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前术后TNF-α水平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癌不同分期患者IL-6、TNF-α及IFN-γ在肾癌病程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手术治疗对其有较好改善作用。

  • 标签: 肾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干扰素-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治疗中应用干扰素 α-2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5月我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患儿 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单独行 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行干扰素 α-2b、更昔洛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0.00%,差异显著( P< 0.05);对照组中皮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患儿经干扰素 α-2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干扰素 α-2b 更昔洛韦 流行性腮腺炎 脑膜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γ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ion factor,MIF)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连续入选77例有胸腔积液的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5例,恶性胸膜炎患者19例,类肺炎性患者13例。另选同期患者家属13名作为健康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浆中IL-22、γ干扰素和MIF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下面积评价IL-22、γ干扰素和MIF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4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IL-22、γ干扰素、MIF和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的中位数分别为396.8 ng/L、2 200.0 ng/L、241.3 μg/L和70.8 U/L,分别高于32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含恶性胸膜炎患者19例,类肺炎性患者13例)的52.8 ng/L、232.3 ng/L、179.6 μg/L和17.0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79.000、118.500、287.000、162.000,均P<0.05)。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中IL-22和γ干扰素的中位数分别为20.0 ng/L和45.9 ng/L,分别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4.3 ng/L和33.4 ng/L,而MIF水平为96.2 μg/L,低于健康对照者的159.5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74.000、13.000、73.000,均P<0.05)。胸腔积液中IL-22、γ干扰素和MIF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0.917和0.682,灵敏度分别为93.75%、100.00%和63.64%,特异度分别为82.22%、91.11%和65.85%。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中IL-22和γ干扰素的中位数分别为16.0 ng/L和33.9 ng/L,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0.0 ng/L和44.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156、2.221,均P<0.05)。结论胸腔积液中γ干扰素和IL-22可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动态监测患者血浆中的IL-22水平可作为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2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结核,胸膜 γ干扰素 腺苷脱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HIV核酸即时检测分子诊断技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总精密度、检测限的影响。方法: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检验科收集的临床检测样本 60例,均采用传统 PCR技术和 Xpert HIV-1即时核酸检测,比较两种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Xpert HIV-1即时核酸检测符合率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对总精密度、检测限的影响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检测中应用 HIV核酸即时检测分子诊断技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总精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HIV核酸即时检测分子诊断技术 HIV-1检测 总精密度 检测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运用红霉素、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的84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84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前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以上三种药物的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结论:给予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以上三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具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同时极大的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了缓解,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红霉素 布地奈德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小儿闭塞性 细支气管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6月1日至12月31日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行改良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给予干扰素滴眼液;对照组患者行自体结膜移植术。所有患者术前观察翼状胬肉分型及大小,记录视力、眼压及眼前节情况;术后1、2周和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情况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等情况。本文数据均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例(77只眼)翼状胬肉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50~70岁。试验组35例(38只眼),对照组35例(39只眼)。术后12个月共54例(60只眼)数据完整,其中试验组28例(30只眼),对照组26例(30只眼)。两组各有1只眼的角膜上皮于术后7~14 d修复,其余患眼的角膜上皮均在术后7 d内完全修复。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视力下降(两组各2只眼)、稳定(试验组15只眼,对照组23只眼)和提高(试验组13只眼,对照组5只眼)的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4级结膜增生真性翼状胬肉复发,结膜纤维组织增生1、2、3级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结论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和羊膜移植术及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对健康结膜组织损伤小,可为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选择。(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68-773)

  • 标签: 翼状胬肉 结膜 移植, 自体 羊膜 移植 干扰素类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腺癌相关转录物6(PCAT6)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表达对肝癌细胞Hep3B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肝癌患者血清和正常肝细胞THLE-3、肝癌Hep3B、HepG2细胞株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PCAT6水平;将肝癌Hep3B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阴性空载体转染组照(si-con组)和lncRNA PCAT6沉默组(si-PCAT6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通过噻唑蓝(MTT)检测NC组、si-con组和si-PCAT6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3组细胞迁移和侵袭。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中或高分化患者血清lncRNA PCAT6高表达(60.94%)多于低分化程度患者(6.25%,χ2=22.96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期Ⅱ~Ⅳ患者血清lncRNA PCAT6高表达占比(57.81)多于Ⅰ期患者(9.38%,χ2=8.52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p3B细胞(3.72±0.67)和HepG2细胞(3.38±0.53)中lncRNA PCAT6表达高于THLE-3(1.03±0.14,t=9.322、8.1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PCAT6组lncRNA PCAT6表达(0.21±0.11)显著低于si-con组(0.96±0.15,t=9.915,P<0.05),24、48、72 h细胞活力显著降低(t=3.280、6.144、6.3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si-PCAT6组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p-PI3K和p-Akt表达表达显著增加(t=11.408、14.628、8.683、9.58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2和MMP-9蛋白表达减少(t=10.568、10.81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检测Hep3B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t=21.0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显著降低(t=12.816、12.70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C患者血清中lncRNA PCAT6处于高表达状态,与HCC分化程度、T分期有关,沉默lncRNA PCAT6可抑制其生物学行为,抑制Akt信号通路活化是其作用机制。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前列腺癌相关转录物6 肝癌 生物学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研究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参加本研究的安徽省内11家三甲医院共收集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80例,按住院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在清热解毒和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咽部喷洒rhIFNα2b 9 g/L盐水溶液[100万IU/mL,10万IU/(0.1 mL·揿)],对照组患儿咽部喷洒利巴韦林喷剂(0.5 mg/揿,150揿),2组治疗方法相同,均为每次3揿,每日4次,连续给药5 d,提前痊愈者不再给药治疗。所有患儿观察至临床痊愈,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并评估口咽局部喷洒rhIFNα2b的安全性。结果180例患儿均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和就诊前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组显效率[63.3%(57/9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8.9%(35/9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P=0.00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87/90例),与对照组[92.2%(83/90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4,P=0.169)。治疗组发热[(32.59±20.73) h比(45.72±26.96) h]、充血[(76.48±23.12) h比(92.44±24.31) h]、疱疹[(72.99±25.77) h比(85.09±26.62) h]、流涎[(45.44±24.96) h比(54.42±31.20) h]和畏食[(62.70±23.99) h比(78.71±30.54) h]等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前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3.02±4.41) ng/L比(13.57±9.27)ng/L]、白细胞介素-6(IL-6)[(26.48±11.31) ng/L比(30.15±15.55) ng/L]和C反应蛋白(CRP)[(19.34±14.11) mg/L比(19.83±14.57) mg/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7.26±1.99) ng/L和(2.42±0.73) ng/L,均低于对照组[(12.09±6.39) ng/L和(7.32±11.5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患儿血清CRP水平[(2.21±3.34) mg/L比(2.99±4.81) 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咽拭子治疗前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5.3%(32/49例)和40.6%(13/32例),与对照组[66.7%(36/54例)和41.0%(16/39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90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5/90例);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hIFNα2b口咽部喷雾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相对利巴韦林可明显提高临床显效率,加快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缩短总病程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咽部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