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的应用规律探讨及相关药学。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其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服用最多的药物是氨氯地平(36.49%),其次是缬沙坦(25.68%),服用最少的药物是培哚普利和速尿(5.41%);在服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最高的是贝那普利(14.29%),硝苯地平、培哚普利、速尿等未发生不良反应。各类药物的治疗有效率均超过70.00%,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药物是比较多样的,具体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但在选择时要以控制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原则,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促进其预后恢复。

  • 标签: 药学研究 应用规律 降压药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腹部CT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进行了粉盒研究。方法根据各种诊断方法,在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86例(已确诊)的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分组方式是根据各种诊断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位93例,在观察组的检查期间,进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采用CT检查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诊断频率(78.05%)和检出率<9cm小于观察组(78.05%)。结论与腹部CT相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更为准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腹部CT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结石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对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了解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术中采取适当的手术策略切除肿瘤,同时保护血管。结果术前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基底、供血来源,以及颅内动脉3级结构;并能清楚地显示肿瘤、血管、颅骨的三维影像关系,能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直接关系。手术结果:SimponⅡ级切除者8例,Ⅲ级切除者16例,Ⅳ级切除者4例;术后无发生脑梗死和血管损伤的患者。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7.5分;随访6~36个月,25例患者无复发,3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CT三维血管成像能分辨颅底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利于血管保护;为颅底脑膜瘤手术提供直观的信息。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应用64排128层CTA成像检查各节段的准确性。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TA的127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飞利浦64排128层CT检查。以冠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对比患者冠脉的RCA(右冠脉)、LCX(回旋支)、LAD(前降支)、LM(主干)CT成像与金标准的准确性。结果患者的冠脉各节段的CTA成像准确性均较高,与金标准对比,组间数据对比无显著优势,不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P值大于0.05。结论针对患者冠状动脉给予64排128层CTA成像检查各节段,准确性较高,且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节段成像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与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4月143例甲状腺肿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组在对照组检查基础上给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72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滤泡状腺癌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9例,髓样癌5例,甲状腺腺瘤27例,乳头状腺癌14例。对照组71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滤泡状腺癌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髓样癌7例,甲状腺腺瘤26例,乳头状腺癌12例。研究组诊断符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诊断敏感度96.15%、特异度97.83%均高于对照组的74.07%、70.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提高甲状腺肿块患者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肿块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畸形诊断中经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畸形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均接受过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诊断,有完整资料,比较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子宫畸形类型主要有不完全纵膈子宫、完全纵膈子宫、弓形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等,单个类型上两种诊断方式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整体符合率上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经阴道检查与诊断子宫畸形均有不错的价值,但三维超声检查诊断整体符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子宫畸形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畸形诊断中经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畸形的患 者12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均接受过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诊断,有完整资料,比较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子宫畸形类型主要有不完全纵膈子宫、完全纵膈子宫、弓形子宫、双角子宫、单角子宫、双子宫等,单个类型上两种诊断方式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整体符合率上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 P<0.05)。 结论: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经阴道检查与诊断子宫畸形均有不错的价值,但三维超声检查诊断整体符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子宫畸形 二维超声 三维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胆道 CT联合 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 年 01 月至 2019 年 01 月期间在本院就诊 的 94 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 开展 此次研究,均分为参照组( n=47 ) 给予胆道 CT诊断 和研究组( n=47 ) 给予胆道 CT联合 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 , 比较两组的阳性率和 结石直径小于 8 毫米患者的检出率 。 结果 参照组诊断的阳性率 ( 68.89 % ) 显著低于研究组( 88.89 % ) ,(P< 0.05 ), 参照组结石直径小于 8 毫米患者的检出率( 64.00 % ) 显著低于研究组( 92.00 % ) ,(P< 0.05 )。结论 在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应用 胆道 CT联合 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 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胆道 CT MR胰胆管水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入我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同时选取期前列腺正常者22例,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7月,借助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成像技术对所有人员进行扫描,观察比较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分组患者与前列腺正常组者的影像检测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明确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病例分别为37例(59.68%)、25例(40.32%)。前列腺癌组在b=50s/mm2、b=800s/mm2的信号强度值显著低于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正常组的信号强度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比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正常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DWI成像技术能够尽早发现并诊断前列腺癌,值得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检测 DWI 前列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胆道CT联合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9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开展此次研究,均分为参照组(n=47)给予胆道CT诊断和研究组(n=47)给予胆道CT联合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比较两组的阳性率和结石直径小于8毫米患者的检出率。结果参照组诊断的阳性率(68.89%)显著低于研究组(88.89%),(P<0.05),参照组结石直径小于8毫米患者的检出率(64.00%)显著低于研究组(92.00%),(P<0.05)。结论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应用胆道CT联合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胆道CT MR胰胆管水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螺旋 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到本院行螺旋 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 60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CT组与 MRI组患者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增强病灶检出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检查小肝癌时, 可首先选择螺旋 CT扫描的方式, 如果不易定性诊断, 则可使用 MRI检查作为辅助互补, 此两种方法如果能够相互结合, 即可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更为确切的保证。    【关键词】 螺旋 CT;磁共振成像;小肝癌    目前来说临床上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多采取螺旋 CT或磁共振成像( MRI)的检查方法, 为了对比此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 此次研究特选择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到我院影像科行螺旋 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 60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到本院行螺旋 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 60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行螺旋 CT检查的患者为 CT组, 共 30例, 其中男 21例, 女 9例, 年龄在 26~ 6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2.3±1.6)岁;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 30例患者为 MRI组,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在 27~ 6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3.8±1.9)岁。 60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或手术切除证实为肝癌。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CT组患者:使用 GE Lightspeed 16 ProVCT进行检查, 30例患者中共发现有 56个病灶。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 首先对其进行平扫检查, 设备参数为 120 kV, 160 mA, 矩阵 512×512, 层厚为 8 mm。扫描的范围为膈顶处至肝脏的下缘部位, 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过患者的左前臂取静脉注入的方式, 碘普罗胺为造影剂。全部扫描完成之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相关处理。 MRI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 1.5 T超导 MRI系统进行检查, 30例患者中共发现 58个病灶。采用体部相控阵线圈, 常规的扫描序列主要有 T1WI/WATS( TR 250~ 350 S, TE 5.1~ 7 ms)等。层厚为 5 mm, 层间距为 10 mm。经患者的肘静脉处注入, 选择碘普罗胺为造影剂, 用量为 100 ml, 速率为每秒 2.0~ 3.0 ml[1]。     2 结果     CT组与 MRI组患者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增强病灶检出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小肝癌的单个癌结节直径均在 3 cm以下, 且多个癌结节数目在 2个以内, 其直径总和亦在 3 cm以内。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够对病症早发现早治疗, 所以说小肝癌的确诊率就成为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2]。    使用螺旋 CT进行平扫时可见患者病灶一般呈现为低密度灶, 且直径在 1 cm以下的病灶密度较为均匀。现阶段来说螺旋 CT大都使用容积式扫描方式而且有较快的扫描速度, 患者只需一次气就可以完成全部的肝扫描, 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漏诊率, 并且避免了可能因呼吸运动引发的伪影及层面跳动, 提高小病灶检出率。小肝癌 MRI检查 T1WI可呈低或高信号, T2WI信号略高, T2WI信号为中低密度, 而 T2WI呈高信号正是小肝癌的特征性改变。血供在小肝癌的发生及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其改变可知小肝癌的大体状况, 一般来说正常的肝组织有四分之一的血供来自肝动脉, 其余四分之三来自门静脉, 采用 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显示病灶动脉血供的变化情况 [3]。    因为螺旋 CT为可连续性的容积式扫描, 具有速度快且可覆盖面积大的有点, 同时配以多期增强技术, 就可以很好的捕捉到小肝癌的一些不显著的特征性表现, 随着医学技术的推广, 此种方法也逐步被医学界及患者所接受, 成为了临床诊断小肝癌的首要方法。但是近年来 MRI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此种方法具有成像速度快且对比噪声高、运动伪影少等许多优点, 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多层成像, MRI也渐渐的应用于肝脏肿瘤的诊断中, 且优势逐渐显现。本次的研究组显示, CT组患者及 MRI患者采用增强扫描的方式进行检查时, 对于小肝癌的诊出率分别达到了 91.08%及 91.38%, 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 通过此次研究作者认为在经济以及成像速度方面相比较, 螺旋 CT增强检查能够较好的提高小肝癌患者病灶的检出率, 而且能够提高对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为临床操作提供有效借鉴。因此在检查小肝癌时, 可首先选择螺旋 CT扫描的方式, 如果不易定性诊断, 则可使用 MRI检查作为辅助互补, 此两种方法如果能够相互结合, 即可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更为确切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独建库 .螺旋 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效果对比 .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2013, 42( 4): 393-394.     [2] 李伟东 .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行螺旋 CT和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 .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1): 146-147.     [3] 张建国 .多层螺旋 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0): 1354-135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方法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23例缩窄性心包炎(即为观察组)与23例常规体检患者(即为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心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二腔心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水平平均圆周应变、心尖水平平均径向应变总、二尖瓣环水平平均圆周应变、乳头肌水平平均圆周应变、二尖瓣环水平平均径向应变、乳头肌水平均径向应变总等相关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各项观察项目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为早期心肌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缩窄性心包炎 心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CT与磁共振成像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00例,分别对患者进行CT检查于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总体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磁共振成像检查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数据对比P<0.05。结论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T检查 磁共振成像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卵巢肿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影像特征与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这一期间,所选本院收治的80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都接受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对CT检查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成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良恶性肿瘤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5.00%、97.50%、96.25%,明显高于CT检查的80.00%、76.25%、80.00%(P<0.05)(P<0.05);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恶性卵巢肿瘤的成像特点发现卵巢呈不规则的形态,存在实性肿块,出现棉絮样或网膜饼样变化,有中高等强度信号表现;CT检查对恶性卵巢肿瘤检查的成像特点存在分叶状囊实性肿块,轮廓比较粗糙,大网膜脂肪表现为污秽样或饼状变化,加强CT有不均匀强化或者不定型钙化表现。结论卵巢肿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显著,可使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卵巢肿瘤 影像特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应用64排128层CTA成像检查各节段的准确性。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CTA的127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飞利浦64排128层CT检查。以冠脉造影为诊断金标准,对比患者冠脉的RCA(右冠脉)、LCX(回旋支)、LAD(前降支)、LM(主干)CT成像与金标准的准确性。结果患者的冠脉各节段的CTA成像准确性均较高,与金标准对比,组间数据对比无显著优势,不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P值大于0.05。结论针对患者冠状动脉给予64排128层CTA成像检查各节段,准确性较高,且与金标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节段成像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在诊断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2例四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常规CT平扫和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技术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评分以及各自图像内容的差异。结果容积再现成像技术所获取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0%,显著高于常规平扫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技术对骨折线的走形、碎骨片大小以及移位情况的有效诊断率均为100.00%,虽然高于常规CT平扫的92.86%、95.24%和95.2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成像在诊断四肢骨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图像成像质量更高,而且还能准确显示各类骨折发生情况。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容积再现成像 四肢骨折 诊断价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道CT与MR胰胆管水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88例,根据抽签法的要求均分成实验组(44例MR胰胆管水成像)与对照组(44例胆道CT),分析诊断的准确率和结石小于0.8毫米的显示率、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准确率和结石小于0.8毫米的显示率、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数值的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工作中采用MR胰胆管水成像法有助于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促使结石小于0.8毫米显示率的提升,有着较高的推广优势。

  • 标签: 胆道CT MR胰胆管水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的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空蝶鞍综合征患者20例,对他们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这20名患者入院的时候均对他们进行同样的治疗手段。20例患者全部行核磁共振平扫,特殊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常规进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扫描过后通过成像测量20例患者垂体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垂体柄高径、直径、垂体柄与水平线成角并对各径线进行比较,结合CT及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空蝶鞍综合征核磁共振成像表现为蝶鞍扩大、垂体变薄及“锚”征等,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鞍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垂体左右径、垂体前后径、垂体上下径、垂体柄高径、直径及垂体柄与水平线成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可以很清楚地对空蝶鞍综合征患者的一些病症进行显示,能够为空蝶鞍综合征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在实际当中被广泛的推广使用。

  • 标签: 空蝶鞍综合征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