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30例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于2020年1月-2022年6月从本院中完成选取,依据平分原则分人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的研究组、参照组,各15例,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综合护理方法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借鉴价值。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将50例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在2017年10月-2019年4月,50例患者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比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及神经缺损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血清指标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且神经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 剥脱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的脂质成分,并探讨其影响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中、长期疗效的机制。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北京安贞医院冠状动脉外科术前合并高脂血症病史的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CAD)患者共50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前降支内膜剥脱(CE)术,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术中取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及血浆样本,并经术后复查核磁共振冠状动脉斑块显像(atherosclerosis T1-weighted characterization,CATCH)检查并联合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power domai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集成框架技术分析中远期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后作为高风险组(>25%,研究组)及匹配低风险组(对照组),两组进行脂质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检测斑块标本组织及细胞色素P450 3A4酶(CYP3A4)含量。结果两组各入选8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斑块脂质学分析后发现4α-羟基胆固醇(4α-hydroxycholesterol,4α-OH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0.050 μmol/g对0.016 μmol/g,P<0.05);同时研究组术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T1加权特征核磁显像结果显示对照组通畅率优于研究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率(9.0±1.9)%对(22.3±2.3)%,P<0.05]。CYP3A4含量对比:研究组血浆CYP3A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即刻(0.88±0.05)ng/ml对(0.45±0.03)ng/ml,术后12个月(2.08 ± 0.40)ng/ml对(1.58 ±0.16)ng/ml,P<0.05]。结论高表达4α-OHC可能加速CE术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造成CE术后中远期再狭窄;同时证实4α-OHC是CYP3A4的生物活性标志物,为进一步阐明CE术后AS进展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前期基础。

  • 标签: 4α-羟基胆固醇 细胞色素P450 3A4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核磁共振冠状动脉斑块显像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的53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13例;年龄16~69岁,平均36岁。病变位于右侧36例,左侧17例;合并肺结核38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2~24个月。所有患者术前胸腔积液或术后标本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测确诊为结核性脓胸。阐述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手术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治愈49例(92.45%)。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1.89%),为术后胸腔出血致凝固性血胸,经延长胸腔引流时间,积血溶解排出后治愈。行单孔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49例(92.45%),中转开胸手术4例(7.55%)。手术100~370 min,平均(234.53±56.06)min。术中出血量50~1 400 ml,中位出血量300(175.0,402.5)ml。胸腔引流管留置3~22天,中位时间8(6.00,11.25)天。结论在围手术期评估、治疗恰当和手术操作熟练的前提下,单孔胸腔镜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可行、安全、有效。

  • 标签: 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 脓胸,结核性 外科手术,微创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对于伴有弥漫性肺大疱、长期保守治疗失败的顽固性气胸,传统的肺大疱切除加胸膜摩擦术效果不佳,术后长期漏气和气胸复发的可能较高。我们针对1例该类型患者采用了不切除肺的胸腔镜单纯壁层胸膜剥脱术,手术操作简便,术后1周内胸膜完全固定,漏气愈合。随访期间患者肺功能增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术中避免隐神经损伤的探讨。方法选取126例(143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的患者,术中均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隐神经损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3例患者肢体出现隐神经皮支支配区出现皮肤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经服用神经营养药物药及理疗3~6个月,症状均逐渐消失。其它患者恢复良好,曲张静脉团块及下肢酸胀、沉重感消失,小腿皮肤色素沉着减轻,彩超检查提示无曲张静脉残留。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中发生隐神经损伤的概率虽然不大,但若不注意术中对隐神经的保护,损伤后则会引起神经支配区域皮肤的感觉障碍、麻木、疼痛,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 隐神经损伤 术中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TCD)超声与二维多普勒流血成像(CDFI)联合应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对局部动脉形态结构和颅内大脑中动脉(MCA),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估该技术对提高CEA成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CEA的患者42例,术中记录残余狭窄的发生率和检测术中二次手术剥脱前后局部PSV、EDV及颅内MCA血流动力学数据的变化。结果42例患者术前超声均提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进行颈动脉内剥脱后,狭窄处颈动脉的内径恢复,颅内灌注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管腔通畅,未见再狭窄情况发生。结论CDFI与TCD技术联合,可用具体数值观察到CEA术中颈动脉及患侧MCA血管构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实现二次剥脱现象,减少术中内膜组织再狭窄的发生率,加大CEA的成功率。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颈动脉阻断后脑灌注状态的经验,探讨术中转流指征。方法对237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人行术中SEP监测,采用胫后神经刺激,记录双侧皮质SEP。将P40波幅下降50%作为脑缺血的预警信号,潜伏期延长3ms作为参考。结果P40分为Ⅰ型(波形无变化)142例,Ⅱ型(波形变化但逐渐恢复)81例,Ⅲ型(波形变化且无恢复)11例,Ⅳ型(波形扁平且无恢复)3例,Ⅴ型(波形消失)0例。对9例波幅下降〉50%且升高血压后无恢复的Ⅱ型病人及14例Ⅲ、Ⅳ型病人行转流。本组术后均未出现脑缺血性并发症。结论SEP监测十分敏感,可提示颈动脉阻断后的脑灌注状态.了解是否需行转流。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监测的理想手段。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摘要总结了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严重剥脱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即早期积极配合抢救,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彻底冲洗、清创,术后密切观察,术后保持引流畅通,配合功能锻炼,可防止伤肢皮肤坏死,减少致残率。

  • 标签: 骨折 皮肤剥脱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限制性内翻剥脱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8月~2008年2月间,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500例(540条下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手术效果及对切口外观满意度等。结果本组中50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限制性内翻剥脱(即大隐静脉主干限制剥脱到膝下3cm)加点式抽剥,手术时间平均32分钟;手术后平均3天出院。32条肢体行股浅静脉环包的同时行限制性内翻剥脱加点式抽剥,手术时间平均75分钟,手术后平均6天出院。所有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缓解。隐神经损伤(小腿内踝区皮肤麻木感)14例(2.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6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1~36)个月,无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隐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术后2~8个月恢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切口外观满意。结论限制性内翻剥脱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是外科方法中简单、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静脉曲张 下肢 剥脱术 点式抽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使用补片扩大成形和直接缝合的围手术期结果,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血管科2003年3月至2016年12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4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结果差异。结果补片组364例(74%),直接缝合组128例(26%),补片组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缝合组(0.8%比3.9%,P=0.031),其余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别。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颈内动脉直径<5 mm时补片组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缝合组(0.7%比6.0%,P=0.001),而颈内动脉直径≥5 mm时两组无差异。结论对于颈内动脉直径<5 mm的病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使用补片成形可以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补片 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11月对31例脓胸行改良两孔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做长约4cm操作口,紧贴壁层纤维板表面进行胸膜下钝性分离,从闭锁的胸膜之间形成扩大的间隙,随后做长约1.5cm观察孔,置入胸腔镜进行纤维板剥脱。结果27例在胸腔镜下完成胸膜纤维板剥脱术,4例因病程较长,脏层纤维板与肺组织致密粘连中转为胸腔镜辅助下保留肌肉小切口开胸手术完成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手术时间120-185min,(145±42)min;术中出血量(380±100)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4-16d,(10±6)d。术后肺持续漏气〉7d1例,胸腔积液〉7d1例。术后住院时间(14.0±1.5)d。31例术后随访3-6个月,1例发生中等量胸腔积液,其余患者未发现脓胸复发。结论改良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可行。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脓胸
  • 简介:摘要: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观察,共85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并总结其护理方式。结果:85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在手术三个月后,经多普勒超声检查85例患者颈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治疗效果显著。讨论: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细致专业的护理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对于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非常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围手术期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总结1例慢性肺动脉高压行内膜剥脱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对于慢性肺动脉高压行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前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术后预防出血和再栓塞,重点关注血液动力学变化,做好呼吸支持及气道管理,严格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经过20天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 标签: 慢性肺动脉高压 内膜剥脱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致剥脱性皮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过程。主要措施:病情观察、环境要求、皮肤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目前情况:精神症状好转,无咽痛、剥脱性皮炎治愈。患者于入院后17天步行出院。

  • 标签: 帕博利珠单抗 剥脱性皮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