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改变情况,以便为急性白血病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本院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两组患者凝血活酶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APTT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PT及FIB和D-二聚体水平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患病期间其纤溶系统处于亢进状态,具有明显出血倾向,而对急性白血病患者PT、FIB及D-二聚体等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诊断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以及对预后判断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凝血功能 指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指标(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 )进行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18-2020年住院1947例输血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酶联免疫方法对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进行检测。结果:2018年HbsAg阳性率7.96%;Anti-HCV阳性率0.32%;Anti-HIV阳性率0.32%;Anti-TP阳性率1.43%。2019年HbsAg阳性率8.15%;Anti-HCV阳性率1.33%;Anti-HIV阳性率0.30%;Anti-TP阳性率3.41%。2020年HbsAg阳性率9.31%;Anti-HCV阳性率0.78%;Anti-HIV4阳性率0.62%;Anti-TP阳性率3.26%。结论: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各感染性指标检测,能够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还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输血 感染性指标 输血前感染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常常合并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自发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这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抑郁症患者普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上常出现心率变异性降低、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增加、T波电交替,碎裂QRS波等,可以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而上述改变会进一步加重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因此抑郁症患者心电改变可成为临床预测和监控的重要指标。本文将抑郁症引起特征性心电改变及其发生机制以及与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之间的关系做出阐述。

  • 标签: 抑郁症 心电改变 预测
  • 简介:正确认识企业的管理能力及其财务业绩,对企业管理者及所有者有针对性地制定决策、采取措施有显著意义。而了解掌握财务业绩的影响因素,则从根源上帮助提高企业财务业绩,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文章突破传统角度,从两个层次探讨分析了企业的财务业绩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企业 财务业绩 影响 因素
  • 简介:摘要:在当前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建筑以其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少、生态环保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在各个国家快速发展。文章对我国绿色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推动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 标签: 建筑碳排放 现状 碳中和 路径
  • 简介:摘要:品质管理部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部门,以《原燃料质量验收标准》、《原燃料质量停进标准管理办法》为依据,以“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数据”为立足点,以“稳定外进原燃料质量和满足生产要求”为中心,严把原燃料质量关,全力保证系统质量数据分析及时、准确,确保生产单位吃上优质的“放心原燃料”。目前,对质量检验数据分析的认知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除了重复枯燥的数据统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数据统计过程中的分析能力。

  • 标签: 外进焦炭 质量数据 主要指标 灰分
  • 作者: 张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5-18
  •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杂志 2020年7月
  • 机构: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内科 北京 100143
  • 简介:通过对年度藏书利用率、年读者借阅率、年读者到馆率、拒借率等四个指标分析,揭示了读者的阅读心理,从而为优化馆藏,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且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指标分析 信息服务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临床检验的重要性在临床医学中越来越突出。研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现状。 方法: 分析了现阶段我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能够为临床的试验人员提供参考,并且还可以识别、判断、监测、改正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结果: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是保证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真实性、代表性和科学性的前提条件。 结论: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化有利于医院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服务水平,是疾病治疗高效性和患者生命安全的有利保障,对患者疾病的诊治和预后意义重大,应该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小花苗属苗族花苗的小花支系,身高较矮,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寒山区。为全面了解小花苗的体质体征及健康状况,测定了水城县南开乡20~60岁成年小花苗112人的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各26项。结果显示:除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葡萄糖含量低于参考值范围外,其余指标无论男女,均在参考值范围内。

  • 标签: 小花苗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测定分析
  • 简介:摘要对地下车库工程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和计算。通过总体规划布局、柱网尺寸研究、高效停车单元设计等,对地下车库的设计合理性、经济性、功能性进行了探究,以达到成本控制、设计优化。本文笔者通过对地下停车库不同层高、不同结构形式的土建成本对比,在设计时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 标签: 地下停车库 层高 结构形式 造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检验指标中药物的干扰因素分析。方法从我院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的临床检验患者选择出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给予积极的对策。结果存在诸多的药物对检验指标的影响明显,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多项指标,一项指标可能会受到几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影响。对检验指标的影响大小,因患者所用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有关。结论临床中的药物对检验指标的影响非常大,在临床中应当注意此问题,检验员与医生、医生与患者必须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将这种影响降低,以保证检验指标的真实性、可信性。

  • 标签: 临床检验指标 药物 干扰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转型过程中,设备管理指标考核主要包括新度系数、不良资产率、利用率、完好率、可开动率、大修完成率、故障停机率、修理费用率、有效运转效率、设备综合效率。按考核内容可分为设备的资产考核指标技术考核指标和经济考核指标。如何将设备管理考核指标系统设置得更为科学,能形成指标考核体系,对企业设备管理来说影响较大。通过对设备管理考核指标意义及利弊进行分析探讨,设置设备管理考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20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临产孕妇2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非妊娠女性2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凝血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PT、APTT、TT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密切监测4项凝血指标,对预防及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指标 检测结果
  • 简介:以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样本为材料,通过对烟叶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的量化评定以及对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典型相关性。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评价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典型相关关系,烟叶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外观质量与物理性状;烟叶质量不同评价指标的关系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烟叶质量组间关联上起主要作用的外观质量评价指标是成熟度、叶片组织结构和发育状况,物理性状评价指标是叶片厚度、单叶重和叶质重,化学成分评价指标是烟碱和还原糖,评吸质量评价指标是香气量、香气质和灰色。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来简化烟叶质量评价指标是可行的。

  • 标签: 烟草 典型相关分析 外观质量 物理性状 化学成分 评吸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孕妇血凝四项指标检测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3例临床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收治的1043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四项血凝指标情况予以分析。结果在血凝四项指标中,对照组患者的TT、APTT和PT指标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但FIB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各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产前和产中阶段,对患者的血小板和血凝四项指标情况进行检测,对其功能变化予以动态监测,能避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异常出血现象的出现,能有效确保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孕妇 血凝四项指标 临床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儿童脓毒症发生院内感染相关的免疫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诊断脓毒症的15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在PICU期间有无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比较两组辅助性T细胞1和2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CD14+HLA-DR)表达比例、调节性T细胞比例、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及治疗转归。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两组的病情严重度及治疗进行匹配,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或χ2检验,预测院内感染发生的免疫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无院内感染组104例,院内感染组51例,首次发生院内感染的时间为入PICU后(12±7)d。常见部位为肺部(26例,51.0%)、血流(15例,29.4%)。院内感染组PRISM-Ⅲ显著高于无院内感染组[8(0~31)比4(0~17)分,Z=3 913.00,P<0.0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创机械通气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无院内感染组[35.3%(18/51)比10.6%(11/104),χ²=13.77,P<0.01;86.3%(44/51)比38.5%(40/104),χ²=31.51,P<0.01];院内感染组PICU住院时间更长[20(3~94)比7(2~41) d,Z=4 585.50,P<0.01],病死率更高[29.4%(15/51)比6.7%(7/104),χ²=14.45,P<0.01];院内感染组白细胞介素(IL)-6、IL-10更高[37.83(2.23~7 209.99)比13.45(0.80~50 580.64)ng/L,Z=3 390.50,P=0.01;10.42(1.11~6 052.21)比4.10(0.16~409.28)ng/L,Z=3 212.00,P=0.03],CD4+/CD8+、CD14+HLA-DR比例更低[1.16(0.44~4.96)比1.61(0.15~6.37),Z=1 955.00,P=0.01;0.48(0.08~0.99)比0.67(0.09~0.98),Z=1 915.50,P<0.01]。PSM后,无院内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各46例,院内感染组CD14+HLA-DR比例明显低于无院内感染组[0.44(0.08~0.99)比0.64(0.09~0.98),Z=758.00,P=0.02]。CD14+HLA-DR比例预测院内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截断值为0.39,95%CI为0.528~0.755。结论CD14+HLA-DR比例水平可能与儿童脓毒症发生院内感染相关。

  • 标签: 儿童 脓毒症 细胞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