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内科患者,以随机平均分配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相对应的护理方法前,两组患者焦虑症状(SAS)评分和抑郁症状(SDS)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施护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5.35%明显要比对照组的62.79%高,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内科护理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所以,值得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内科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SAS SDS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梗患者护理措施和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3年 1月至 2016年 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临床观察、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    结果: 70例心梗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 46例治愈, 21例好转, 3例死亡,患者及家属对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整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心梗 护理 健康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共50例患者,舒适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共5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舒适护理组舒适度评分为(86.42±3.53)分,常规护理组舒适度评分为(49.52±10.58)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32.00%,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眼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眼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情绪改善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眼科门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以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X组(n=40)和Y组(n=40)。Y组进行常规护理,X组在Y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X、Y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对于Y组的护理效果,X组的较好,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相对于Y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X组的5%较低,P<0.05,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病房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产科病房 护理风险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60例高热惊厥患儿,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 3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护理, 观察组患儿惊厥消失时间( 4.36±2.20) min、体温恢复时间( 31.33±2.50) min及复发率 6.67%、并发症发生率 10.0%均优于对照组( 6.87±2.10) min、( 43.89±4.30) min、 26.67%、 33.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实施正确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有助于改善其不良症状, 帮助其尽早恢复正常, 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老年脑梗死患者过程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分为2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我院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作为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58.38±5.68)分、神经功能(9.28±3.27)分、日常生活能力(45.38±4.36)分、护理有效率96.77%,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存在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护理依从性,提升患者日后生存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脑梗死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2年 5月— 2013年 5月收治 12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并发症、心理等全方位护理。 结果 治愈 57例( 45.9%),好转 61例( 49.2%),死亡 6例( 4.9%),其中脑干出血死亡 2例,脑疝死亡 4例。出现并发症 14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 10例,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 4例,经对症处理痊愈,住院时间 14~ 26 d,平均( 17.4±2.6) d。结论 该院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握全面的疾病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灵活的运用临床护理经验,从而为患者病情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命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 ] 急性脑出血 护理措施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舒适护理在骨科伤口护理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1月在我院骨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12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病人的临床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伤口愈合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骨科伤口护理当中采取舒适护理,可以使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进而使骨科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科伤口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共8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基础上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对患儿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同时降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儿科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与分析。方法选取急诊患者12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60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专门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急诊患者提供专门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疾病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应用研究 急诊 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舒适是个体环境中的心理和躯体主观感受,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化艺术的过程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和满意度,应用科学的护理方法,进步的的护理理念,从而达到患者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等方面的愉悦状态,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在临床工作中凸显出重要性。

  • 标签: 舒适护理 护理效果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护理用于脑出血昏迷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6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27%、13.79%,其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抢救平均时间分别为(0.78±0.22)h、(1.35±0.45)h,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临床采用急诊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昏迷 急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门诊行胃镜检查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胃镜检查的依从性、胃镜检查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胃镜检查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成胃镜检查的平均时间同样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中应用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感,提高胃镜检查依从性,缩短检查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胃镜 护理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目的:分析造成妇产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针对常见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妇产科的5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过去一年中所有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统计,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同时对于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针对性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调查制度建立前后,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在统计的一年时间内,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中,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有100例,因为护理问题的病例有750例。最容易出现护理问题的就是肿瘤病,因为护理风险造成的患者感染有299例。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后,护理风险的存在情况明显有了改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造成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加以改正。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减少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存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为更多患者的健康提供保证。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风险分析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护理中实施行为护理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行为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且并发症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护理中实施行为护理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行为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120名心内科危重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与协同护理模式相结合,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ESCA及ADL评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21.5±12.6)分和(45.1±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5.1±11.8)分和(38.9±4.2)分,也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在恢复心律失常时间、恢复房室传导阻滞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患者都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使自我护理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对于改善心功能,患者预后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心内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在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接诊的异位妊娠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45例采用常规护理的为A组,45例采用循证护理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5.56%,明显高于A组的80.00%;B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情况好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异位妊娠患者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增加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异位妊娠 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