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优质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赵丹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与分析。方法选取急诊患者12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60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专门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急诊患者提供专门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疾病预后,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应用研究;急诊;护理;优质护理

急诊科是医疗机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医疗机构责任意识的集中体现,对于工作程序十分复杂的急诊科来说,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于抢救成功率的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护理工作一方面能够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本次实验选取急诊患者120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对比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所选取的120例研究样本年龄均在20岁以上,排除言语不清、老年痴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将全部研究样本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32例,年龄最大86岁,年龄最小29岁,平均年龄48.11±6.36岁,对照组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34例,年龄最大87岁,年龄最小28岁,平均年龄47.26±6.49岁,两组患者在疾病种类、年龄以及性别三个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本次实验为实验组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遵循护理责任制原则,依照APN排班模式,对交接班次数进行管理与控制,避免在交接班过程中出现案例问题,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性。(2)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心理与生理两个层面了解患者当前的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充分表现出对患者的体贴与关怀。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发扬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与新入院的患者进行积极主动地沟通与交流,体现出护理服务的人性化特点,最大程度上争取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信任与支持。(3)加强沟通。为了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护理人员首先需要了解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各种要求。而对于部分患者来说,由于长期受到疾病困扰,社会活动长期受到限制,自信心不足,通常只要自己勉强能够做到的事情则不好意思麻烦护理人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体现出适当的主动性,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及语言态度,与患者成为朋友,才能吃了解患者当前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4)为危重患者专门设置一条绿色急救通道,遵循“先检查,后交费”的基本原则,由总值班签字,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抢救治疗。(5)为护理人员提供专门职业知识技能培训,重点需求护理人员深入了解复合外伤处理、心脏电除颤术以及心肺复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方法,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能够完全用途急救护理工作。(6)健康教育。患者在入院当前,由护士长亲自向患者交待护理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并根据主治医师的嘱咐,将疾病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以及预期的治疗效果向患者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例患者对于疾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配合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中统计学分析所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14.0版本,在计量资料方面,(x±s)代表标准差,±代表平均值,以t检验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以(%)对比例数值进行表示,当P<0.05时,代表各项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具有充分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比较

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60例对照组患者焦虑状态评分56.28±9.02分,抑郁状态评分57.64±7.54分,护理满意度8.99±0.54分,护理质量90.11±2.01分;

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60例对照组患者焦虑状态评分52.37±9.37分,抑郁状态评分53.48±9.37分,护理满意度9.63±0.11分,护理质量97.32±2.64

分。

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抑郁状态以及焦虑状态四个指标方面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差错概率比较

60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6例护理差错,差错概率10%,60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并未遇到任何的护理差错问题。两组患者在差错概率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抢救以及诊断的重要场所,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急诊患者疾病发作十分突然,症状感知与疼痛感知十分强烈,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以及恐慌心理。为急诊患者提供专门的优势护理,核心工作就在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一方面能够使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保持平稳,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接下来的治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落实护理工作的思维与方法,由于我国医疗机构的公有化特点十分突出,相关的护理工作往往只根据计划进行,而没有将患者的护理体验充分考虑进来。而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民营诊所的不断发展,公共医疗卫生机构也需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自身也更加注重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护理体验的提升。当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也是提高急诊科抢救以及诊断有效性的必然要求。经实验研究发现,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护理质量、满意度还是在心理状态控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实验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的护理差错。

参考文献:

[1]李颖.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7(14):35-36.

[2]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03(09):137-138.

[3]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02(11):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