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血液指标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碳氧血红蛋白(COHb)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其中ABO溶血病67例,Rh溶血病5例),将同期收治的67例非溶血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儿入院时的胎龄、体重、COHb、总胆红素(STB)。结果病例组平均胎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之间体重和入院时STB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入院时CO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OHb可作为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指标,可起到早期诊断以指导早期干预的作用。

  • 标签: 碳氧血红蛋白(COHb) 总胆红素(STB) 新生儿溶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予以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目标为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29)与实验组(n=29),将采取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注射治疗患儿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注射治疗患儿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黄疸消退时间(4.41±0.54)、胆红素值(200.21±12.54)、总有效率96.55%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各项指标且P值均<0.05,统计学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应用在新生儿溶血病中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具备广泛借鉴的价值。

  • 标签: 大剂量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0例建卡孕妇统一筛查不规则抗体作为观察组,500例不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对两组患者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观察组不规则抗体出现原因予以分析。结果输血次数≥3次的阳性率高于输血次数<3次;女性有妊娠史者的阳性率高于无妊娠史者;观察组患者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小于对照组18%的不良反应率;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预防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对减少溶血性不良输血反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不规则抗体筛查 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查明本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范围及可能危险因素来源,作出事故调查结论,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建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采集患者及厨师肛拭、食物留样和厨房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本次事件共发病17人,罹患率16.2%,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多为水样便)、恶心、呕吐;螃蟹(半成品)、烹调间菜刀涂抹样和3名病例的肛拭样检出生物学特性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此次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主要系酒楼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使供餐食品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所致。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是杜绝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关键。

  • 标签: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溶血病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新生儿病房中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观察,对所有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换血后,患儿的血钙、血钾、血钠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可以迅速改善新生儿溶血现象,保护脑组织,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 临床疗效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方法随机的抽取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微生物标本1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回顾性分析、总结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送检的1800例微生物标本中不合格的有165例,不合格率为9.17%(165/1800),而且在这165例不合格标本中,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类型依次为粪便不合格、痰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分泌物不合格、中段尿不合格、脓液不合格;追究不合格原因,依次为申请信息不全或者出错、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未使用无菌容器。结论回顾临床资料发现有效的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互动沟通,严格的把控微生物检验前质量,全面的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是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减少不合格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微生物送检标本 不合格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检验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获取的微生物检验标本1000份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检验标本系列资料于临床展开回顾性分析;针对表现为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所占有的百分比进行准确计算,并且对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加以分析,并且研究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在该次研究的10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最终表现出样本不合格的标本239份,百分比为23.90%;不合格样本中包括水样样本、血样样本和一次性样本,其中水样样本168份,占所有不合格样本的70.29%,血样样本31份,占所有不合格样本的12.97%,一次性样本40例,占所有不合格样本的16.74%。因为采集样本过程中未规范操作、出现了送检不及时的现象以及标本污染的现象均会导致最终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结论存在诸多因素会造成最终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现象,对此在对微生物标本进行采集、标本运输以及标本检测过程中,需要做到满足要求规范,进而将出现不合格标本的概率显著降低,为后期患者疾病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标本 不合格原因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检验的有效性。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临床细菌检验的120例患者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检验差异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行常规血标本采集法)与研究组(行改良血标本采集法)。对两组检验的阳性率与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影响检验准确性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①研究组病原菌分离阳性率均较参照组高,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②研究组污染率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标本采集法可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造成影响,在实际采集血标本中需严格依照有关标准进行,防止违规操作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血液标本 准确性 细菌学检验 采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标本不同采集时间对尿沉渣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年 12月至 2016年 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6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 30例,对照组采集下午尿,实验组采集晨尿,对两组患者尿液进行尿沉渣检验,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以及管型个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以及管型个数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尿液标本采集时间对尿沉渣检验结果影响较大,晨尿标本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谓临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液标本 不同采集时间 尿沉渣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确保标本送检质量的提高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6月送检的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脓液等微生物标本48例,回顾性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48例送检标本中13份血液,7份痰液,28份其他。其中,痰液标本7例中2例不合格,不合格率最高为28.6%(2/7),其次为其他标本28例中3例不合格,为10.7%(3/28),第三为血液标本13例中1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7.7%(1/13);不合格标本中其原因相对较多,前三位原因分别为标本采集不规范3例,占50.0%;非标准痰2例占33.3%;分泌物采集污染1例,占16.7%。结论了解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地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 送检标本 不合格原因
  • 简介:摘要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患者大小便标本的低送检率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大小便标本的送检率可能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判断,还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因而,提高患者大小便的送检率对于消化内科的诊疗、护理工作意义重大。

  • 标签: 品管圈 住院患者 大小便 送检率
  • 简介:尿液分析是一项很常规的检验,而目前自动化尿液分析仪器也只能是起过筛作用,最终确认有形成分还得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准.尿液中有形成分过多的标本外观往往呈浑浊状态,用UF-500i检测这些浑浊标本往往会产生相互干扰或引起携带污染,合理处理浑浊的尿液标本,可减少假阳性的结果,降低显微镜复检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浑浊 尿液有形成分 携带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合格率。方法选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待检验的血液标本360份。统计分析临床检验不合格情况,并找出不合格原因,以此提出针对性对策。结果所有的待检测血液标本中,检验不合格的有184份,占51.1%;引发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标本凝固50份、送检不及时66份、采血不规范68份。结论临床检验血标本期间,存在多种因素引发检验不合格,通过分析其中各类原因,以此采取针对性的对策,降低血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原因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采集的血液标本6800份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不合格血液标本的资料,统计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率,仔细观察并分析导致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共有158份血液标本出现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32%,总结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采集、运输、储存等过程不够规范,检验人员水平不足,医院监督体制不够健全等。结论只有充分了解临床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才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取得显著的干预效果。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液标本 相关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进行分析。方法抽选本院2014年至2015年期间的临床标本进行研究,所有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均由具备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检查人员进行,同时将标本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同2013年至2014年期间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进行对比。结果2014年至2015年呼吸道标本与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均明显较2013年至2014年低,P<0.05。结论检验临床中不同的微生物指标,可以对流行病发展的情况及时了解,且可以将可靠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将临床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提升。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微生物检验标本不达标的原因展开分析,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对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工作的有效性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抽样调研的方式,对本院检验科自2015年4月起至2016年7月共计1200例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不达标标本的形成因素,并且针对性地提出调整应对措施。得出不达标标本产生主要成因是送检的不及时以及标本受到污染和采集标本的时间节点错误的结论。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和医师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及时性,规范各项工作环境的标准,使微生物标本检验的合格率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检验工作的精准度及工作效率都得到有效的保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000例前列腺病理标本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前列腺病例分型。方法手术样本分成两组,开放性手术组,气化电切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分析见表1、表2、表3、表4。结论针对前列腺病理标本分析明确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从而增加了病理专业人员的理论实际工作水平。

  • 标签: 前列腺 病理标本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中影响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从本中心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集的血液生化检验报告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研究结果,确定影响因素。结果入选的80例标本中,不合格率为10%,其中有4例标本采集方法应用不当,而抗凝剂与血液比例错误和血液标本保存问题均为2例。结论对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有采集标本的方法、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以及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这些对其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才能利用其准确的结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标本 影响因素 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方法检测外环境标本中霍乱弧菌效果。方法资料分析本地区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集的各种标本共370份,均采取分离培养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外环境标本中霍乱弧菌,观察所有标本检测符合率。结果经检测健康人群、鱼类涂抹、养殖水、水与海产品、厕所涂抹、江水、蛙类、熟食品及生活污水等标本共370份,胶体金法检测阳性数共3份,分离培养法检测阳性3份,且经血清鉴定皆为O1群霍乱弧菌稻叶型,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结论于检测外环境标本中的霍乱弧菌中实施胶体金法能够用于快速筛查,并提供快速报告,且辅以培养法可完成霍乱弧菌确诊情况,可被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两种方法 外环境标本 霍乱弧菌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