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光德离开我们已经一周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在我的眼前浮动,沉重的情绪依然锁住我的心头。

  • 标签: 光德道长 中国 生平 学术会议
  • 简介:近日,由中国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在北京中国剧院举行,受到了京城观众的热烈欢迎。

  • 标签: 《道德经》 吟诵 名家 中国文联
  • 简介: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重。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这是郁达夫所作的一首题画诗,真不愧为大手笔,虽信手拈来,寥寥数语,却点出了武夷山水的概貌。秀水奇峰,宛在眼前。

  • 标签: 白云寺 题画诗 郁达夫 山水
  • 简介:光阴荏苒,春去秋来,许信有大师仙逝已近十一年了.在深切缅怀他老人家的日子里,我们无量观四众弟子,心潮澎湃,百感交集.阴阳相隔,再也不能聆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法语训诫,惟有大师驻世的点滴风范仍萦绕于脑际,历历在目.

  • 标签: 许信有大师 中国 道教 生平
  • 简介:我与赵朴初先生相识已有12年了。1987年冬,在京城静谧的南小栓1号院,我有缘得谒先生慈颜。那时,我是一名尚在大学读书的青年,而赵朴初先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又在佛学、诗词、书法等领域被世人尊为一代大师,在海内外备受推崇。记得在那间叫“无尽意斋”的书房内,我与先生相对而坐,在一派蔼然和气中与之款语,聆听教诲,其是如沐春风,让我激动不已。

  • 标签: 先生 大学 读书 中国 赵朴初 诗词
  • 简介:我与真禅法师的认识,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但多限于工作上的联系。真禅法师曾想以玉佛寺领衔举办一次国际佛学研讨会,找人与我商议。当时我对佛协的情况并不清楚,总认为以复旦大学和上海佛教协会的名义举办,代表面会更大些,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现在看来,自己想问题还是太简单,我慢心毕竟大了些。

  • 标签: 法师 八十年代 佛教协会 复旦大学 玉佛寺 佛学
  • 简介:佛教中,菩提树是圣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觉悟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在佛国斯里兰卡的古城阿努那普拉,有一棵菩提树,是阿育王女儿从印度带来种到那里的。风刮千年,雨刷千年,他虽显沧桑,但仍根扎深土,干擎云天,枝繁叶茂。朝圣者,为之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 标签: 赵朴初 中国 佛教事业 工作业绩 思想品德 兴趣爱好
  • 简介:得悉赵朴老仙逝,我和老伴杜春华都非常悲痛。朴老住院期间我们多次想前往探视,都未去成。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大姐说,朴老长期患病,体质很衰弱,对病菌几乎是无抵抗力了,外面的人最好少去,免得把感冒病毒或其它病菌带进去,加重他的病情。大姐还说你们的盛情厚意我一定转达到,等朴老恢复得好一些时,我给你们打招呼去看他。大姐的一番话说得直率而又诚恳,我们只好作罢。不料现在朴老竞乘鹤西去,想到未能再当面问候一次,真是深感遗憾和疚歉!

  • 标签: 感冒病毒 住院期间 探视 病情 病菌 抵抗力
  • 简介:本文之完成,特此向周阮郇瑶师母之弟阮郇标医生(旅居波士顿纽顿镇)、前女传道会执行干事倪栗爱华传道、中华基督教浸信会联会妇女部主任蔡丽敏传道、怀恩堂俞寿平传道、周联华办公室陈芝熙姊妹等人致谢,阮医生提供了周师母基本的家史数据;倪粟传道仔细看完本文并给予意见和指正;蔡传道、俞传道对于文中有关台湾女传道联会的若干历史,提出了指正;陈姊妹在本文写作过程,提供了许多的协助。

  • 标签: 传道 写作过程 波士顿 部主任 基督教 办公室
  • 简介:李商隐(公元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原籍怀州河内人,终年四十六岁。是一位“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大诗人。李商隐信佛,史书不载。但在《宋高僧传》卷六《唐彭州丹景山知玄传》中,说到他“久慕知玄之道学,后以弟子礼事玄”,并在他卧病

  • 标签: 李商隐 佛教文化 诗歌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 简介:慈悲的佛陀在他八十岁那年,已明显感觉到自己体力不支。佛陀知道自己住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世界、为众生做了那么多有益的事,八十岁高龄的老人,他完全可以停下来休息、疗养。但佛陀没有这么做。想到住世不久了,为了真理的弘传、为了让更多的众生从痛苦、迷茫中解脱出来,佛陀仍然不顾自己年迈虚弱之体,一如既往地投身传教事业。

  • 标签: 佛陀 真理 传教事业 知道 解脱 痛苦
  • 简介:今年6月,我应邀参加了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6月16日,在湛山精舍大佛殿召开的祈祷世界和平法会结束后,我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圣凯法师初见甚欢,法师告诉我,今年11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将举办成立30周年庆典,并邀我写一篇有关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我本人在研究所经历的纪实文章。在法师的不断鼓励下,三十年前曾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时仿佛隔世沉淀的往事渐渐地又浮现心头,其中与~上观~下空老和尚的一段因缘及其感人的事迹更是历久弥新,难以忘怀。因此,勉强试着提起拙笔,将我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经历的变迁和与观老的一段因缘及其不可磨灭的事迹记录下来,这既是对那段点滴历史的客观描述,也算是敬献给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的一份贺礼,并谨以此向观老等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佛学院 北京广济寺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