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在多重系统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即时反馈训练范式,以大学生为被试,考查相关维度数量对基于规则和信息整合两种结构的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关维度数量是影响类别学习的重要因素,基于规则单维度结构的学习显著优于信息整合结构和基于规则双维度结构的学习,基于规则双维度结构的学习与信息整合结构的学习没有显著差异。(2)反应策略受到规则复杂性的影响,当类别结构中隐含的规则比较简单时,学习者使用规则策略;当类别结构中隐含的规则比较复杂时,学习者难以掌握规则,就会使用相似性策略。研究结果支持"难度观",而不支持多重系统理论。

  • 标签: 类别学习 相关维度数量 基于规则结构 信息整合结构 多重系统理论
  • 简介: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的1349名大学生为样本,将成就动机的三个因素和职业兴趣六个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察,以揭示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低于大学生平均水平。非免费师范生的避免动机水平依次高于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2)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存在专业差异,职业兴趣存在性别和专业显著。(3)免费师范生的追求成功动机与职业兴趣的六个类型呈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探索型、社会型和管理型星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追求成功和合成动机能够正向的预测社会型的职业兴趣。

  • 标签: 免费师范生 成就动机 职业兴趣 社会型
  • 简介:师生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业情绪等研究目前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师生关系指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因为各自的地位、职责及规范行为的差异,彼此经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对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会,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和完成功课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具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本研究对安徽师范大学487名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究大学生师生关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通过解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增强学生学业效能感的具体策略建议。结果表明:1)良好的学业情绪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主动的学业自我效能感。2)良好的学业情绪可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创建。3)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构成积极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而且学业情绪可以起到调节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师生关系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业情绪
  • 简介:本研究目的在了解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情绪状况的基础上,探讨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广东省粤西某监狱筛选出刑满前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服刑人员,再用随机抽样法筛选出200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随机访谈20名服刑人员和10名管教警察。结果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显著高于常模,出监前焦虑与自信心、聪慧性、情绪稳定性、焦虑感显著正相关,并且自信心与情绪稳定性对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形成在统计学上具有预测意义。结论服刑人员出监前焦虑较为普遍。帮助服刑人员塑造自信、稳定的健康人格.降低服刑人员的焦虑水平,是当前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 标签: 服刑人员 出监前焦虑 人格特质 个性倾向 相关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90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并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中医院校2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应对方式中,男生女生在求助、合理化得分上有显著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退避、合理化得分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责上有显著差异。在人格特征中,男生女生在神经质、掩饰性上有显著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神经质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精神质上有显著差异。在二者相关性中,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分析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建议高校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 标签: 应对方式 人格特征 相关 90后大学生
  • 简介:本文就学前教育系学生大五人格与学业归因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初步分析了该样本大五人格与学业归因之间的关系,对学校教学与心理指导工作有一定意义。研究表明,学前教育系学生的具有自身的人格特点与归因倾向,并且能力归因与开放性、背景归因与外向性显著正相关,背景归因与尽责性显著负相关

  • 标签: 大五人格 归因
  • 简介:探讨员工生活满意度、工作投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有效的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运用问卷调查法测量了滨州某公司共235名员工的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结论:(1)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的得分在男女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2)生活满意度与工作投入成显著的正相关,工作投入与生活满意度均与症状自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不同工作年限的员工在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4)工作投入在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 标签: 员工 工作投入 生活满意度 中介效应
  • 简介:通过对大连地区6所幼儿园400名3~6岁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问卷调查及教师对幼儿个性的测评,探讨了父母教育观念类型对幼儿个性相关特质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运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幼儿父母教育观念分为三类:积极型、不协调型和低标准型;(2)各种教育观念对幼儿个性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影响.积极型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不协调型与低标准型不利幼儿个性的发展.

  • 标签: 父母教育观念 类型 幼儿 个性特质
  • 简介:本文随机抽取对廊坊师范学院150名大学生进行发放问卷,使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情绪稳定性在性别维度差异显著,开放性在文理维度上差异显著。2.父母教养方式的F1和M1与人格的五因子呈显著正相关,F2、F5、M3、M5在大五人格的宜人性和责任心因子上呈显著负相关

  • 标签: 大学生 父母教育方式 人格
  • 简介:文章探讨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不同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不同的人格特征相联系,呈现不同的人格特征,四种自我同一性状态在每一人格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成熟、高级的自我同一性和低级的自我同一性之间人格特征的差异更大.研究进一步证明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大学生发展追求的核心主题,它标志着人格的完善.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状态 人格特征 人际关系
  • 简介:通过对120名听障青少年施测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孤独量表(CLS)和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探讨听障青少年父母依恋、人格特质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亲依恋沟通、信任、疏离均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而母亲依恋仅沟通维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信任和疏离与孤独感相关不显著.在人格特质上,仅内外向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另外,内外向分别与父亲沟通和母亲沟通呈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内外向在父母沟通与孤独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作用,说明父母沟通能直接影响听障青少年孤独感的形成,同时也可通过内外向间接影响孤独感.

  • 标签: 父母依恋 内外向 孤独感 中介作用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不同注意方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姓名与面孔匹配方式(匹配和不匹配)对名人姓名和名人面孔重复启动效应的影响。行为分析显示,姓名和面孔的反应时启动结果均受注意方式和匹配方式所调节。脑电分析显示,名人姓名在有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可记录到反映重复启动的N400和LPC成分,而在有意注意且不匹配条件、无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均仅记录到与重复启动关联的N400成分,且均表现为重复姓名较新姓名引起的波形波幅更正;名人面孔在有意注意且匹配条件下可记录到反映重复启动的LPC成分,而在无意注意且不匹配条件下仅记录到N400成分。上述结果表明:注意和匹配方式交互影响与名人姓名、名人面孔关联的重复启动效应,但对两类材料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重复启动 名人姓名 名人面孔 N400 LPC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生成人依恋与嫉妒的相关性及成人依恋对嫉妒行为的预测作用。方法:在温州医学院和赣南医学院分别随机抽取150名学生,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关系问卷、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和嫉妒行为反应问卷施测,并运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1)女性医学生的嫉妒显著高于男性。(2)依恋回避维度与医学生嫉妒负相关,依恋焦虑维度与嫉妒正相关;忽视型比沉迷型依恋个体更少有嫉妒体验。(3)依恋对嫉妒行为存在预测作用。

  • 标签: 医学生 成人依恋 嫉妒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犬儒态度、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论:大学生持有中等偏高的犬儒态度,在性别、年级、专业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具有中等偏高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具有中等偏高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犬儒态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 标签: 大学生犬儒态度 自我效能感 主观幸福感
  • 简介:对682名在校大学生同时进行。“应对方式问卷”和“16PF”测试.并对652份有效答卷进行了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所表现的积极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其所反映的16种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尤其是与C(稳定性)、H(敢为性)、O(忧虑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这些人格特质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而与B(聪慧性)、I(敏感性)等人格特质仅在个别侧面有显著相关。经过二次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次元人格因素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

  • 标签: 大学生 应对方式 人格特质
  • 简介:对428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高原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特征,探索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编制了三个教师职业生涯高原影响因素量表,分别为职业情感量表、背景支持量表、社会压力量表。研究结果表明自编的三个教师职业生涯高原影响因素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相关分析表明教师职业生涯高原与职业情感、背景支持、社会压力显著相关;回归模型的比较表明,教师的职业情感对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次是社会压力、背景支持;教师职业情感在背景支持和社会压力对教师职业生涯高原形成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 标签: 中小学教师 职业生涯高原 职业情感 背景支持 社会压力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体像烦恼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体像烦恼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广州市4所高校共1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广州市大学生的体像烦恼检出率为22.8%,男性存在更多的性器官烦恼,女性存在更多的容貌烦恼,同时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体像烦恼;(2)体像烦恼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主要表现为体像烦恼者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更低。结论:应加强大学生的体像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 标签: 大学生 体像烦恼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为了在大学生中进行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指标的调查,并为学校及相关部门了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动思维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应对效能量表、简版自尊量表、特质愤怒问卷、压力知觉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某高校3509名大一新生进行宗教信仰一般状况和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在不同人口学因素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宗教信仰 心理健康
  • 简介:研究采用ERP技术对59名儿童工作记忆水平与事件相关电位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工作记忆发展的神经电生理基础厦年龄特征。实验仪器为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COMPACTFOUR脑诱发电位仪。结果发现:(1)儿童工作记忆水平与P300各成分潜伏期呈负相关,与P300各成分的振幅呈正相关。(2)儿童P300的各潜伏期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振幅随年龄增长而增大。(3)不同性别儿童P300各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工作记忆 年龄特征
  • 简介:本文以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为主题展开调查研究,以揭示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表现特点,群体差异以及彼此之间的相关。结果发现:(1)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已处于中等严重状态,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前三位是社会压力、职业发展压力和教学压力;(2)不同群体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有较为显著的差异;(3)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4)工作压力直接负向预测了职业倦怠。

  • 标签: 农村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工作压力 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