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对成人依恋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有外依恋理论概述、成人依恋理论概述、成人依恋理论测量和国内依恋研究现状。当前国内依恋理论研究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 标签: 依恋 成人依恋
  • 简介:基于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稳定性,研究者们认为成人依恋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可以通过不同时间测得的依恋风格的稳定性来考察。采用各种自陈式问卷和半结构访谈方法的研究显示,在成人发展的不同时期,成人依恋风格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这样的结果暗含了成人依恋也有波动和变化的空间,研究者们提出生活压力、社会认知和个体差异三种模型对成人依恋的变化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释。成人依恋稳定性方面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对象的范围、解释模型的建构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仍存在可改进的空间。

  • 标签: 成人 依恋稳定性 生活压力模型 社会认知模型 个体差异模型
  • 简介:摘要成人依恋是母婴依恋关系的延续,主要探讨个体在成年期后与依恋对象的情感联系。本文介绍了成人依恋的安全型,焦虑型和回避型三种类型的心理动力机制,以及这三种依恋类型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 标签: 母婴关系 成人依恋 依恋类型 心理动力
  • 简介:依恋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选取了3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利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R)对大学生成人依恋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中害怕型人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50.9%,冷淡型占21.5%,安全型和专注型各占13.8%;(2)大学生成人依恋在性别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3)在成人依恋的回避维度上,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大四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4)没有恋爱过的大学生在回避和焦虑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出有恋爱史的学生。

  • 标签: 依恋 大学生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 简介:摘要:依恋关系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的依恋会通过内部工作模型,来对之后的人际关系与行为模式产生影响。本文对成人依恋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成人依恋的作用机制以及其维度和分类,并对成人依恋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成人依恋与抑郁、成人依恋与焦虑、成人依恋与强迫、成人依恋与人格障碍、精神障碍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以供相关人士进行借鉴与参考。

  • 标签: 成人依恋 心理健康问题 相关性
  • 简介:新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依恋不仅属于婴幼儿,而且属于成人。正如依恋理论的奠基人鲍尔比(Bowlby)所说,依恋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终生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成人依恋可以传递给下一代,并对早期亲子关系和婴幼儿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成人依恋 双刃剑 健康发展 依恋类型 亲子关系 婴幼儿
  • 简介:过去十年,肥胖、心脏病的发病率以及健康问题显著增加。随着“运动是良药”的观点被科学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近年来,运动处方在预防疾病以及健康问题的应用也屡见不鲜。以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具有方便性,廉价性,普遍性等优点。尽管人们明白参与运动对预防和改善肥胖和心脏病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仍有很多人趋向于回避体育运动。在推进全民健身、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弄清楚人们为何回避体育运动,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基于依恋理论视角,旨在探究运动参与、运动习惯与成人依恋风格的关系。

  • 标签: 成人依恋 运动参与 安全依恋
  • 简介:本文对成人依恋理论在婚姻家庭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从研究的侧重点、使用工具的方法、研究结论的拓展三个角度,全面介绍了成人依恋理论在婚姻家庭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包括最初引入、其对婚姻家庭影响机制的探讨、以及夫妻交互模型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实践提出了展望。

  • 标签: 成人依恋 婚姻家庭 主客体互倚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从痴呆患者主要照顾者成人依恋的概述、影响作用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而提高主要照顾者的健康结局提供依据。

  • 标签: 痴呆 综述 主要照顾者 成人依恋 依恋类型
  • 简介:本文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成人依恋量表(AAS)、心理资本问卷(PCQ-24)在四川、重庆、江苏、北京、山东、安徽等省市的企业中随机抽取了400名员工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以及成人依恋关系中的亲近和依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以及成人依恋关系中的焦虑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情感温暖和成人依恋关系中的亲近和焦虑因子对员工心理资本有显著预测作用,焦虑因子的单独解释率达到17.2%。因此,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对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父母教养方式 成人依恋 心理资本
  • 简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照看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的一种稳定而深厚的情感联结。从演变的视角来看,依恋是婴儿对保护它的照料者的一种普遍偏爱。

  • 标签: 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依恋 依恋剥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前不同阶段性虐待经历与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关联。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合肥市4所高校抽取4 0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大学前不同阶段性虐待经历、成人依恋等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大学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性虐待经历与成人依恋的关联性。结果研究对象大学前性虐待的总报告率为14.1%(569例),非接触性、接触性性虐待报告率分别为12.7%(512例)、5.4%(219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大学前总体性虐待经历与安全型依恋得分[β(95%CI)=-0.205(-0.292,-0.117)]呈负相关,与焦虑型[β(95%CI)=0.211(0.110,0.310)]和回避型依恋[β(95%CI)=0.117(0.020,0.216)]得分呈正相关。大学前非接触性性虐待的发生阶段数与安全型依恋[β(95%CI)=-0.106(-0.171,-0.041)]得分呈负相关,与焦虑型依恋得分[β(95%CI)=0.158(0.084,0.231)]和回避型依恋[β(95%CI)=0.080(0.008,0.152)]得分呈正相关。高中阶段的非接触[β(95%CI)=0.427(0.018,0.775)]和接触性虐待[β(95%CI)=0.468(0.251,0.687)]经历均与焦虑型依恋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大学前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性虐待经历均与大学生成人依恋有关联。

  • 标签: 客体依恋 横断面研究 施虐狂 大学生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生成人依恋与嫉妒的相关性及成人依恋对嫉妒行为的预测作用。方法:在温州医学院和赣南医学院分别随机抽取150名学生,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关系问卷、布伦格尔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和嫉妒行为反应问卷施测,并运用SPSSl6.0统计软件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1)女性医学生的嫉妒显著高于男性。(2)依恋回避维度与医学生嫉妒负相关,依恋焦虑维度与嫉妒正相关;忽视型比沉迷型依恋个体更少有嫉妒体验。(3)依恋对嫉妒行为存在预测作用。

  • 标签: 医学生 成人依恋 嫉妒
  • 简介:色道尔吉是新中国第一代蒙古学学者。他在蒙古文学的搜集、整理、翻译、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受到区内外和国际蒙古学界的关注。色道尔吉1925年生于哲里木盟达尔罕旗(今科左中旗)一个贫寒的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私塾先生。色道尔吉从小便在家里读古汉语和古蒙文的"四书"、"五经"。日寇侵占东北后,禁止儿童读私塾,10岁的色道尔吉遂入达尔罕旗第四小学读书。达尔罕旗是民间艺人荟萃的地方。色道尔吉

  • 标签: 达尔罕旗 蒙古文学 蒙古族文学 知识分子 蒙古学 翻译
  • 简介:摘要虽然现在的父母对孩子都倾注了大量的爱。但是,好的“依恋关系”不仅和父母的养育方式,而且和孩子本身性格、社会家庭环境都有很大关系,所以现在有“依恋障碍”的孩子并不少。因此,本文重点论述了依恋类型的影响因素,安全型依恋的养成以及对孩子今后有什么好处。

  • 标签: 依恋 安全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依恋、快感缺失与精神分裂症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77例为试验组;再抽选健康人员77例作为常规组,应用躯体快感缺失量表、社会快感缺失量表与亲密关系经历表对两组人员进行评估,再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阳性症状量表与依恋回避与焦虑、快感缺失相关性。结果:试验组躯躯体快感缺失量表、社会快感缺失量表与依恋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躯体快感缺失评分、社会快感缺失评分、依恋回避评分与依恋焦虑评分与阳性症状量表无关联性;阴性症状评分与躯体快感缺失评分、社会快感缺失评分、依恋回避评分呈正相关,依恋焦虑与阴性症状无关联性。结论: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常见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情感状态易存在问题,成人依恋焦虑、回避等风格与快感缺失是诱发精神分裂症主要风险因素。

  • 标签: 快感缺失 精神分裂症 成人依恋 关联性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 简介:大学生心理一直是国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刚从紧张的高中生涯脱离,进入到一个自由、多选择的校园,给学生心理带来较大的改变。其中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抑郁情绪产生正相关,说明大学生的不安全依恋容易形成焦虑,是自身人际关系复杂。归其原因一方面是目前大学生以90后为主,这一代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高要求下学生将自己的情绪封闭,不愿意与他人沟通,遇到挫折便会产生自我怀疑。文章从性别、年级、专业分析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

  • 标签: 成人依恋 自我效能感 情绪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