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保安是长期生活在甘肃的独有少少民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东乡撒拉自治县境内,现有人口14000余人。由于人口较少,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并不富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在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的援助下,保安族人民经过自身努力,艰苦奋斗,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明显改善,农村贫困面已由1995年的45%,下降到现在的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2元。

  • 标签: 经济发展 保安族 农民人均纯收入 群众生活 非公有制经济 农村贫困
  • 简介:满族入主中原后,如何正确处理与北部蒙古的关系,是清廷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清廷吸取总结了历代民族统治经验,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先后制定了《盛京条例》、《蒙古律书》、《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和《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等法律。

  • 标签: “因俗而治” 蒙古族 立法原则 《理藩院则例》 清代 《蒙古律书》
  • 简介:际通婚研究是人类学、社会学有关群体关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专题。族群认同意为族群身份的确认。从族群认同与互动方面去考察际通婚则既体现了人类学对婚姻的关注,也表达了人类学对婚姻中的人的关怀。本研究旨在人类学的语境下从族群认同的角度对际通婚研究进行梳理。

  • 标签: 族群 族群认同 族际通婚 人类学
  • 简介:藏族阿柔部落和蒙古之间的族群互动是河西走廊一带族群互动的主线,由于两族长期和谐共存,已成为河西走廊一带族群和谐的楷模。阿柔部落在保持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和接纳了很多蒙古优秀的文化习俗,其文化中糅合了诸多蒙古文化符号,素有“蒙古阿柔”之称。这种融“蒙藏元素”为一体的藏族阿柔部落文化,不同于环湖地区其他藏族部落文化而成为其独特的标志性文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阿柔部落 蒙古族 文明互动
  • 简介:新疆和西藏之间崇山逶迤,峰岭嵯峨.喀喇昆仑、昆仑、阿尔金山横亘其间,一般海拔均在五六千米.交通条件至为艰险。但不利的地理环境并没有隔绝维吾尔旗与藏旗居民间的彼此交往。维、藏两族人民不畏险阻,敢于面对严酷的自然,不断地进行着互通有无的商业贸易往来,谱写了一曲中国西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古老篇章。

  • 标签: 商业贸易 交通条件 民族经济 中国西部 新疆 居民
  • 简介:边疆的界定通常是基于一个主权国家客观存在的政治地理界限,以及中央与地方历史互动过程中文化权力关系的彼此定义而形成。在西南中国的滇西北山区,经过独龙、藏、怒、傈僳等族群与国家之间的历史互动与交织,形成了多元文化"混杂"的边疆地理区域。本文以独龙人为个案,在边境开发和族群关系的历史情境下,讨论多元称到统一名的历史实践过程,以及由此产生族群关系的"再边界化"问题,并揭示国家力量在此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 标签: 族群边界 独龙江 独龙族 再边界化
  • 简介:在欢庆人民共和国50年华诞的前夕,电波里传来了世纪末令中国少数民族大家庭最振奋、最难忘、也是最让人宽慰的一则消息——全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不通公路的独龙乡,于1999年9月9日,终于通车了。从此.独龙族群众不再与世隔绝,从此,结束了我国最后一个民族地区不通公路的历史。

  • 标签: 独龙族 中国 公路建设 生态旅游 历史发展
  • 简介:新疆古代冶炼遗址与突厥、蒙古的冶铁、锻钢戴良佐新疆天山南北,煤、铁资源十分丰富,除了1984年发现的尼勒克县东周时期铜矿冶炼遗址外,迄今已发现6处冶炼遗址。1.库车县阿文山遗址。位于县北120公里。1958年地质工作者在此发现了古代炼铁的小对润、铁...

  • 标签: 冶炼遗址 新疆古代 蒙古族 吉木萨尔县 突厥 石堆墓
  • 简介:居住于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境内的蒙古族人的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明初从北方南下的兀良哈部的蒙古人,一部分是明末从鄂尔多斯东迁过来的喀喇沁部的蒙古人.他们主要通过联姻的形式融合到一起,沿用喀喇沁之名.后金天聪三年,喀喇沁部归附后金.天聪九年后金将喀喇沁分为左翼和右翼旗,色棱为喀喇沁左翼旗第一任札萨克.从此这里的蒙古人结束了狩猎、游牧和战争、抢掠的生活,开始在喀左地区定居农耕至今.

  • 标签: 喀左 蒙古族 来源 兀良哈 喀喇沁 形成
  • 简介:一、概述安多地区是我国藏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域辽阔,物产丰厚;畜种多样,牧场肥沃;景色秀丽,五谷飘香。这里可谓十种美相齐备,真乃藏族一块聚居生活的理想地方。

  • 标签: 安多藏区 蒙古族 组成部分 生活
  • 简介: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维吾尔服饰的特点,其次,分别从服装的款式形制、装饰题材、面料质地、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清代汉族服饰文化对维吾尔服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维吾尔族服饰 清代 服饰文化 影响
  • 简介:此印模景云南昭通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1986年编《昭通少数民族画册》载“彝文印章”复印件。1979年4月,西南师范学院邓子琴教授曾在《夜郎考》论文辑第二集写《彝文“以诺”印章跋语》介绍:“此印系云南昭通张希鲁先生收藏,云系得于贵州威宁县境,后归西南师范学院历史陈列室,文化大革命中失去,现仅存拓片”。

  • 标签: 夜郎国 族属 西南师范学院 威宁 彝族先民 张希鲁
  • 简介:1997年12月初,云南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一起,成为中国首批以整座城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读新编《平遥县志》和《丽江纳西自治县志》(以下简称“丽江志”)后,颇有南北双璧交相辉映的深切感受。

  • 标签: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 云南 地方志 志书质量
  • 简介:元末明初高丽及李朝乘元末国势衰微,明廷势力尚未深入女真地区之机,向朝鲜半岛东北部和鸭绿江中上游地区积极拓展领土,对世居此地的女真人强行驱逐,逼迫归附。明朝势力进入元故地后,对当地女真人实行了有效管理,进而与朝鲜关于女真归属问题,发生尖锐的矛盾纠纷。

  • 标签: 元末明初 朝鲜半岛 女真族
  • 简介:藏传佛教在土族和裕固中的传播与发展唐景福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国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而且传播到我国西北的土族和裕固地区,对这些民族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本文只就藏传佛教传播到土族、裕固...

  • 标签: 裕固族人 佛教史 藏传 格鲁派 佛教寺院 萨满教
  • 简介:解放初期,新疆人口总数很少。据可靠资料统计,解放后的四十年,新疆人口从1955年的523.5万增加到2000年的1925万人,净增长了267.72%。这一人口净增过程是中国社会现状及其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口的大规模迁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口迁移中除了作为新疆世居民族的汉、回等民族的新成员大量迁入外,其他各少数民族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 标签: 新疆 东乡族 人口总数 移居 少数民族 人口迁移
  • 简介:蒙古从室韦时期始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但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蒙古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至今犹存的独特的社会文化生活风貌。其服饰虽吸收了突厥、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适合于牧猎的服饰文化和汉族服饰文化,但他们根据自己世代繁衍生息的广袤草原地理、气候和本民族的喜好加以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服饰文化。

  • 标签: 服饰文化 蒙古族 社会文化生活 北方少数民族 明清 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