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范文正公遗像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碑青石质地,身长2.14、宽1、厚0.34米.碑座长1.23、宽0.50、厚0.48米(见拓片)碑分上、中、下三方面内容.上为宋代(?)灏撰、宋之才书范文正公真赞;金代大文学家元撰问范文正公赞;明代吴县知县冯渠跋范文正公像.中为冯渠所画范文正公像;像右侧有明代“钦差提督、监察御史谢廷杰立石”等字样;像左侧署名“长洲县知县邓鹤,吴县知县冯渠镌石”等字样.下为明代范仲淹十六世孙范惟一“谨奏建并识”、“十六世守祠孙范以益、十七世主奉太学生允恒重督镌”等字样.整个碑由“郡人吴应祁刻”.该碑记有两个年号:“识”于万历元年(1573),“刻”于万历十三年(1585).

  • 标签: 苏州碑刻 监察御史 博物馆 太学生 范仲淹 万历
  • 简介:<正>况钟像碑,明代刻石.长0.92、宽0.54、厚0.20米.质地青石.像碑分上、中、下三部分内容.上为明代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所作况钟赞语.共19行,137字,正楷,中为况钟半身像;下为明代吴县儒学训导陈宾识.共22行,223字.落款年代为明正统士戌冬十望日.碑石情形完好.现为苏州碑刻博物馆藏品.

  • 标签: 况钟 苏州碑刻 博物馆藏品 兵部尚书 大学士 儒学
  • 简介:<正>吴郡登科题名牌系宋代苏州进士题名碑.碑长1.80米,宽0.90米,厚0.22米,青石质地.碑额字体为篆字,碑文字体为正楷.碑阳系宋人题刻,共刻有从北宋端拱元年(988)至南宋绍兴十五(1146)244个苏州登科进士姓名(见拓片).碑阴为元人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府书《平江路重修苏州儒学记》.此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一、疑难考该碑系碑阳、碑阴双面刻.如刻于同一时代,这并不奇怪,因为“双面刻”古来就有之.但为什么碑阳为宋刻,碑阴为元刻?这是本节试图说明

  • 标签: 苏州碑刻 博物馆 文字体 儒学 北宋 绍兴
  • 简介:<正>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现代新儒家进行了初步热烈研讨,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现代新儒家内涵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基本上肯定现代新儒家这一说法,但对它理解仍有分歧.主要是:1、现代新儒家是指在本世纪20代产生,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学为主要特征,力图用儒家学说来融合、会通西学,以谋求现代化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由于相对于先秦儒学来说,宋明儒学在历史上被称为新儒家,因而本世纪这个以复兴儒学为帜志学术思想流派可称为现代新儒家.2、现代新儒家是针对近代西方实证主义思潮传入形成,这个学术思想从反实证主义回到儒家心性之学,突出人作为认识主体、道德主体观点.因此,现代

  • 标签: 现代新儒家 懦家 研究近况 宋明儒学 学术思想 心性之学
  • 简介:分析中国木偶剧目前形势存在问题出发,针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当下,尝试从市场营销、发展木偶产业等不同方面为木偶行业提供持续发展参考。

  • 标签: 木偶 艺术 文化体制 改革 发展 创新
  • 简介:荤谜素猜是民间谜语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所谓“荤”,就是有关;所谓“素”,其实指普通事物或行为。对此类谜语展开研究,将有助于透视民间谜语中蕴含民众心理,更有利于对民间文化传承、文学价值及文化意义做出合理阐释。

  • 标签: 荤谜索猜 传承环境 文学功能 路家台
  • 简介:客家人是汉民族支系,是不以地域划分族群称谓,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重要标志,是海内外客家人共同文化图腾。东莞市凤岗镇是客家人聚住小镇,也是广东省著名侨乡,2007以来,凤岗镇十分重视客家山歌传承发展,把客家山歌传承发展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地方客侨文化品牌建设相结合。通过“三结合”,打牢基础、推广宣传、树立品牌,凤岗客家山歌受到省内及海外关注,特别是每两举办一届客侨文化节和“两岸四地”客家山歌邀请赛,成为国内、港澳台及海外客家文化交流平台,成为海内外客侨联谊纽带,并产生深远影响,鉴于凤岗镇对客家山歌发展和对侨务工作贡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侨联先后评定凤岗镇为“中国客家山歌之乡”、“中国华侨国际交流基地”。

  • 标签: 客家山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群众文化活动 客侨文化品牌
  • 简介:冀中南民间多供奉女神三皇姑并定期前往苍岩山朝拜,此习俗至迟清代后期已经形成,至改革开放,又重新兴起。当前,信众前往苍岩山进香不仅是为了"祈福祛灾保平安",更是为了完成"求子""还娃娃"和"报死亡"等人生仪礼。由于个体生命历程中重要仪礼都与三皇姑及苍岩山紧密相连,朝山进香并正确地施行这些仪礼就成为一种对家庭成员应尽义务,同时,也正是这种义务使得苍岩山进香习俗在当下依然得以维系和传承。

  • 标签: 朝山进香 家庭义务 人生仪礼 苍岩山 三皇姑
  • 简介:探讨传统宗教信仰企业家社会责任关系,是宗教本土化研究有益尝试。传统宗教信仰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祖先崇拜和村庙信仰具有特殊重要,从祖先崇拜到其它神明信仰是一个义务和情感逐渐减少、功利逐渐增多现代版“差序格局”。这种差序影响在于塑造了一种差序化社会责任观:一、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时以血缘、地缘为关系本位,对族人亲戚和同乡照顾较多,是地方公益事业一股重要力量;二、企业家对利益相关者缺乏足够社会责任,甚至为了一己之利不惜牺牲他人利益,使得有违产品安全、环境安全、劳资关系和谐事件时有发生。传统宗教信仰无法产生普世化社会责任,它无法为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提供根本动力。

  • 标签: 传统宗教信仰 祖先崇拜 企业家社会责任 差序格局 社会责任的差序化
  • 简介:《怀楼图轴》充分体现出唐寅绘画情景交融、诗画共汇艺术风格。

  • 标签: 唐寅 绘画 诗意 风格
  • 简介:生存于村落文化视野下民间艺术一直起着满足审美需求、丰富艺术生活、抚慰乡民心灵、营造民俗氛围重要作用。现代社会乡土语境变化,使民间艺术出现了整体式微状态。现代文化产业视域下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理论和实践,是对民间艺术这一民族遗传密码保护和提升重要手段。

  • 标签: 民间艺术 产业开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本文介绍了首届中国东南社会变迁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基本情况,分基督教东南社会、东南社会现代化城市化、东南士风、学风变化、东南经济近代转型、东南基层社会变化等专题介绍了与会学者观点,讨论了本次会议意义及其区域史研究中在理论方法上需要继续探讨问题。

  • 标签: 东南 区域史 南社 社会变迁 国际学术研讨会 士风
  • 简介:东莞自2013成为广东省唯一、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持续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的投入和取得成绩有目共睹.如何架起高雅艺术大众桥梁,使艺术活动更容易接受,是每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要考量问题,本文以引进瑞士“真实虚构电影院”项目的具体实践为切入点,从活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互动式公共艺术项目的策划、实施模式以及当代艺术本土化等问题,借此为引进和运作新型艺术项目提供值得借鉴经验.

  • 标签: 互动 公共艺术 实践 机制
  • 简介:最近由巴蜀书社出版问世、列入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丛刊《古蜀辉煌》一书,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研究员黄剑华同志多年来深人研究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一部力作。我们读后认为,这是一部很有特色考古学专著,特撰小文,给予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古蜀文明 文物考古 三星堆文化 考古学 巴蜀 研究员
  • 简介:民俗价值观是民俗学核心命题之一,但长期以来民俗学研究并未建立起科学系统民俗价值观体系。从民俗本体论角度出发,以'中国当代民俗学者'为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将访谈资料文献研究成果进行'对读'研究,来归纳、总结民俗学学术共同体对民俗价值理论共识,形成对民俗文化当代价值认识,是民俗价值观研究一条重要路径。研究表明:民俗价值存在于三个维度上,即对人类个体生活层面的规范价值;作为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基础价值;完整反映人类知识谱系价值。

  • 标签: 民俗 价值观 价值维度 民俗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