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电解剖标测系统室速患者术中紧急 ECMO应用的安全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20年 06月一例室速患者术中紧急植入 ECMO,护士配合医师做出应急处理及护理配合进行总结。结果 准确、安全植入 ECMO,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符合临床成功标准。结论 标测系统下室速患者术中发生电 -机械分离时及时有效安全的植入 ECMO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 标签: 室速 ECMO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效果及确诊率。方法在2017年2月12日至2018年2月12日期间选取70例疑似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为研究人员,且均进行超声检查,随后分析超声的诊断价值性和诊断正确率。结果超声对不全纵膈子宫的诊断正确率为96.15%,对完全纵膈子宫的诊断正确率为94.74%,对双角子宫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双子宫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残角子宫畸形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单角子宫诊断正确率为100.00%。同时其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敏感度、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6.30%、87.50%、12.50%、3.70%。结论对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实施超声检测,能够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确诊率。

  • 标签: 三维超声 先天性子宫畸形 诊断 确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显示技术在小儿脊柱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X线平片显示或疑诊的不同类型的脊柱发育异常患儿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并将检查结果与X线平片进行比较。结果11例中,X线平片确诊7例,疑诊2例;CT平扫确诊9例,通过MPR和SSD,11例均得到确诊;重建技术显示了病变部位精确的解剖学改变和空间结构。结论螺旋CT图像显示技术在病变的确诊、对病变部位解剖学细节的精确显示以及对病变的空间结构的显示优于普通X线平片,在小儿脊柱发育异常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发育异常 小儿 螺旋CT 三维图像显示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重建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40例腕关节、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单排CT平扫、DR摄片、16排螺旋CT薄层平扫,并把16排螺旋CT平扫图片进行重建,分析种检查的结果。结果16排螺旋CT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单排CT平扫和DR摄片(P<0.05)。16排螺旋CT检查漏诊率明显低于单排CT平扫和DR摄片(P<0.05)。结论16排螺旋CT检查可以全面和立体的反映腕关节、踝关节损伤的部位、程度与范围,是较为理想和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腕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左房收缩功能的评价。方法应用实时超声心动图测量33例正常人和29例糖尿病肾病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和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计算左房射血分数(LAEF)及左房主动收缩排空容积(LASV)。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组测值均高于正常组,两组间各测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测定左房收缩功能参数准确,可间接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情况,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 糖尿病肾病患者 左房收缩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胸部CT重建与食管吞钡在食管异物诊治中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食管异物102患者,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吞钡方法进行诊治,而观察组采用胸部CT与重建进行诊治,比较两组方法诊断差异和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发现食管异物的发现率为94.12%,对照组成功发现食管异物的发现率为82.35%,观察组的成功发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胸部CT重建可以有效发现食管异物,其诊断成功率相对较高,但是临床诊治还应根据患者情况作出相应判断,选择合理诊断方法,以实现快速诊治。

  • 标签: 胸部CT 三维重建 吞钡 食管异物诊治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胰腺癌患者单纯适形放疗与吉西他滨化疗联合适形放疗进行对比研究,评价二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60例经病理证实或增强CT、MRI检查,年龄40-78岁,其中男40例,女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A组)和单药吉西他滨化疗联合放疗组(B组)。放疗均采用适形放射治疗,B组在放疗同时应用吉西他滨lO00mg/m2,第1,8,15天给药,28天为一周期,共2个周期。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单纯化疗组与联合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3.3%和86.7%,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毒副作用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单药化疗联合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 标签: 晚期胰腺癌 吉西他滨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3D-CTA)与平板DSA对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37例手术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经3D-CTA、平板DSA检查得到的影像学资料,对比两种检测方法检查时所具有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结果3D-CTA诊断动脉瘤42个,DSA诊断出44个,3D-CTA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DSA,且清晰度更高。结论对>2mm颅内动脉瘤应用3D-CTA检测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价值,但是动脉瘤≤2mm时,3D-CTA存在局限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平板D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重建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40例腕关节、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单排CT平扫、DR摄片、16排螺旋CT薄层平扫,并把16排螺旋CT平扫图片进行重建,分析种检查的结果。结果16排螺旋CT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单排CT平扫和DR摄片(P<0.05)。16排螺旋CT检查漏诊率明显低于单排CT平扫和DR摄片(P<0.05)。结论16排螺旋CT检查可以全面和立体的反映腕关节、踝关节损伤的部位、程度与范围,是较为理想和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腕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适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恶性胶质瘤(BMG)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进行适形放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替莫唑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的客观疗效、生存率、中位复发时间、药物安全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对比数据我们发现对照组的治疗疗效为38.89%,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症治疗后发现,患者进行适形放疗联合TMZ治疗恶心脑胶质瘤的疗效优于只进行适形放疗的患者,很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进行适形放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头痛、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等症状,而适形放疗联合TMZ治疗的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要对患者远期治疗率、长期生存率的观察还需深入研究。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替莫唑胺 恶性脑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同步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分别为75%和95.8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肺炎和食管炎,但经相应处理后均得到控制,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出现呕吐、恶心和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但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同步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化疗 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适形放疗2~3Gy/d,总剂量60~68Gy。放疗期间同步替莫唑胺化疗75mg/(m2·d),5天/周,放疗后替莫唑胺(序贯)辅助化疗150~200mg/(m2·d)2~4周期。结果本组患者CR率为23.8%(5/21),PR率为61.9%(13/21),1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为33.7%,总生存率(OS)为65.9%,2年PFS为5.7%,OS为25.8%。结论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良好,且患者预后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 标签: 脑胶质瘤 三维适形放疗 替莫唑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成功17例,术后仍为房颤2例,于静脉泵注可达龙2天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患者并发心脏压塞,经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随访9个月,复发2例。结论准确、及时的护理可提高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是临床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CARTO 系统 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MRA成像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5T超导磁共振全身成像仪对33例疑有胸部、腹部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MRA检查。结果所有33例MRA均一次检查成功,清楚地显示了胸部、腹部大血管解剖结构,包括血流信号,血管壁及其壁周组织,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相关性均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正确的图像分析和后处理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病变 胸部 腹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应用于肋骨骨折法医临床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法医鉴定案例中的60例(108根肋骨)骨折对象参与试验,对比普通CT检查、X线检查、螺旋CT重建检查对肋骨骨折检出率,金标准以最终确诊结果为准。结果:普通CT检查肋骨骨折检出率为50/60(83.33%);X线检查肋骨骨折检出率为47/60(78.33%);螺旋CT重建检查肋骨骨折检出率为59/60(98.33%),检查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的X线检查、普通CT检查等方式相比,螺旋CT重建可以直观观察骨折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因此,对于法医鉴定肋骨骨折而言,采取螺旋CT重建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提升影像质量,为法医鉴定肋骨骨折提供可靠的依据,建议在法医鉴定应用中广泛推广。

  • 标签: 肋骨骨折 三维重建 螺旋CT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8年7月-2018年8月,已行固定矫治半年余、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评分≥4分的青少年病患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对照组,每组20例。强化组的病人每次复诊都接受强化的口腔卫生宣教,而且在复诊间隔中的每周采用电话随访和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再次强化口腔卫生宣教;首次强化组仅在第一次进行强化的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在口腔卫生宣教前、宣教后后1个月、2个月,进行菌斑指数(PLI)检查,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口腔卫生宣教前,组菌斑指数评分均≥4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宣教后1个月,强化组、对照组病人菌斑指数均显著性减少,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口腔卫生宣教 固定矫治 口腔健康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8年7月-2018年8月,已行固定矫治半年余、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评分≥4分的青少年病患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对照组,每组20例。强化组的病人每次复诊都接受强化的口腔卫生宣教,而且在复诊间隔中的每周采用电话随访和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再次强化口腔卫生宣教;首次强化组仅在第一次进行强化的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在口腔卫生宣教前、宣教后后1个月、2个月,进行菌斑指数(PLI)检查,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口腔卫生宣教前,组菌斑指数评分均≥4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宣教后1个月,强化组、对照组病人菌斑指数均显著性减少,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腕关节隐匿骨折诊断中效果。方法:从本院就诊的腕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具体就诊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患者分别接受(DR)和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相较于DR检查,螺旋CT的检出率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16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腕关节隐匿骨折 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