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达帕胺与双氢克尿噻抗高血压治疗的疗效以及副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到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对照组服用双氢克尿噻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吲达帕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的情况,总结经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nDBP)方面,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nDBP)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达帕胺与双氢克尿噻抗高血压治疗的疗效均比较理想,然而后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安全性劣于吲达帕胺,吲达帕胺用于高血压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吲达帕胺 双氢克尿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放疗同步多西他赛化疗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方法在我院随机选择6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并随机分配到使用放疗同步多西他赛化疗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和仅采用放疗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采用一样化疗的方法,放疗肿瘤的量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观察组在放疗的基础上每周进行一次多西他赛化疗。结果两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0.0%,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间存在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肺炎、食管炎和血液毒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存在差异。结论采用放疗同步多西他赛化疗进行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较佳,虽然放射性肺炎、食管炎和血液毒性的毒副作用发生率较单纯放疗的高,但是能耐受。

  • 标签: 毒副作用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病人居家注射胰岛素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任意的将122例居家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进行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普通的护理,对两组干预一年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病人通过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后,病人的餐后2HPG、HBALC、FPG显著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由于糖尿病病人居家注射胰岛素有许多操作薄弱环节和知识盲点,所以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个体化指导和教育,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能明显的控制血糖。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糖尿病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合理情绪疗法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中作用。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中抽取70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指导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实施心理指导,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对医护人员信任度以及主动参与情况。结果组间比较患者入院3周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主动参与情况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情况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中,结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患之间的信任,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治疗中,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 标签: 合理情绪疗 老年心血管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红蛋白病,在我国,以南方城市居多。由于对地贫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婚前健康体检是防治地贫的根本出路,如果每一对夫妻在婚前就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且在产前做好关于地贫的诊断,就可以有效地降低下一代患重型地贫的几率。本文就地贫的概况和危害作出一个初步的论述,并就婚前健康体检对预防下一代地贫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

  • 标签: 健康体检 下一代 地中海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应激性溃疡非治疗对照组(A组)bFGF低剂量治疗组(B组)bFGF高剂量治疗组(C组)。分别测定大鼠应激性溃疡过程中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动态变化,以及溃疡指数(UI)的变化。结果B组与C组溃疡指数与A组比较明显减少,B、C两组GAS、β-EP与A组比较有所下降,EGF与A组比较有所升高。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应激性溃疡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胃泌素 表皮生长因子 &beta -内啡肽
  • 简介:摘要阐明毒性中药的应用原则。从中药配伍、炮制、煎煮、剂型、给药途径、论述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毒性中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各领域被广泛应用。信息化背景下,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但仍有众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本文就信息化在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价值及创新应用作用展开讨论,分析如何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更广的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中,以提高我国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效率。

  • 标签: 信息化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 创新应用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术前行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检查与阑尾炎症术后的病理类型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6月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92例,术前全部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及血常规检查,手术后将患者按照病理类型分组,将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种检测结果在单纯性阑尾炎,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的患者中呈逐渐递增趋势。坏疽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为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而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要高于中性粒细胞比例。结论术前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测对判断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能起到较大作用,可作为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重要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比例 阑尾炎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142例NSTEACS患者、80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50例健康人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和淋巴细胞(Ly)比例,计算Neu/Ly比值(NLR),将NSTEACS患者分为冠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计算各指标的敏感度(Sen)、特异度(Spec)、阳性预测值(PV+)和阴性预测值(PV—),并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NSTEACS组WBC、Neu和NLR水平均显著高于(Ly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血栓组Ly水平显著低于而其余各指标水平以及各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血栓组NLR阳性率(89.5%)最高。NLR对冠脉血栓形成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0.877,95%CI(0.822-0.913)高于其余各指标,其诊断临界值为2.80,此时Sen、Spec、PV+、PV-分别为94.2%、75.0%、85.3%、89.4%。结论NLR可作为预测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敏感而实用的指标。

  • 标签: 非ST段抬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性-淋巴细胞比值 血栓形成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干预治疗对胎膜早破(PROM)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43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并与同期非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141例孕妇进行对比研究,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情况,比较胎膜早破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次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18.6%VS4.3%,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4.9%VS11.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与1年内VVC发生次数的Spearman分析表明两者呈正相关性(r=0.216,P<0.001)。结论妊娠合并VVC时,胎膜中MMP-9升高,增加了发生胎膜早破的危险性,治疗对预防妊娠合并VVC所致胎膜早破是有益的。

  • 标签: 妊娠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是医院必须承担的重要工作。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提高医院的传染病疫情管理水平,就是运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表现。本文重点探讨了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中的作用

  • 标签: 信息系统 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 传染病 疫情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染料木黄酮(Gen)对HepG2人肝癌细胞胆固醇代谢和SREBP-2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将HepG2细胞在含有0、0.01、0.10、1.00、10.00、50.00、100.00μmol/LGen的培养液内分别培养24、48、72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分别含0、0.01、1.00、10.00、50.00μmol/LGen的完全培养液培养HepG2细胞24h,收集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内总胆固醇(TC)含量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基因的mRNA表达和蛋白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SREBP-2的表达。结果0.01、0.10、1.00、10.00、50.00、100.00μmol/LGen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24h,0.01、0.10、1.00μmol/LGen组细胞增殖率高于溶剂对照组(均P〈0.05);作用48、72h,1.00、10.00、50.00、100.00μmol/LGen组细胞增殖率均低于溶剂对照组(均P〈0.05)。1.00、10.00、50.00μmoL/LGen与HepG2细胞共同孵育24h,HepG2细胞内TC水平分别为(1.81±0.15)、(2.29±0.17)、(2.88±0.08)mmol/L,均高于对照组[(1.44±0.17)mmol/L],且随着Gen浓度升高,呈增加趋势(R2=0.48,P〈0.01);各Gen实验组的hmgcr和ldlr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Gen浓度升高而升高(R2分别为0.53、0.79,均P〈0.01)。1.00、10.00、50.00μmol/LGen组蛋白表达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染料木黄酮能够调节细胞内胆固醇的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SREBP-2通路有关。

  • 标签: 染料木黄酮 胆固醇 SREBP-2蛋白 HEPG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和减少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总结。结果30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右颞部切口感染1例、引流管阻塞1例,低颅压综合征2例及消化道症状1例,但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并发症均得以减轻,最终消除。结论对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帕瑞昔布钠对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抗炎作用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PICA,观察组于术前30min、术毕即刻、术后12h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在各时点静注生理盐水2ml。两组均于麻醉前(T0)、术后2h(T1)、12h(T2)、24h(T3)抽取静脉血,检测炎性因子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观察记录两组术后T1-T3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术后T1、T2、T3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各时间点IL-6及TNF-α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应用于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帕瑞昔布钠 肺叶切除术 炎性反应及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即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资料结束后,显效48例,占62.3%,有效23例,占29.9%,无效6例,占7.8%,总有效率92.2%,且治疗前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低于治疗2周、12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阿奇霉素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阿奇霉素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唑泰棉栓体外抗病原微生物以及实验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使用体外二倍稀释法对双唑泰棉栓对临床分离的真菌、厌氧菌、需氧菌以及滴虫的MIC50,同时与双唑泰栓进行比较,并且在体外对白色念珠菌以及厌氧菌的大鼠阴道炎模型使用双唑泰棉栓进行治疗。结果双唑泰棉栓的抗菌作用较强,在本次研究中能够对48株厌氧菌的MIC50达到0.003mg/L左右,同时在对大鼠阴道炎模型的治疗过程中,给药后发现细菌培养菌落数明显下降,给药7d后发现外阴及阴道分泌物吸附在棉栓上,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双唑泰棉栓和双唑泰栓具有较强的抗菌以及抗滴虫作用,但双唑泰棉栓由于棉栓的吸附作用能够较好的吸附阴道分泌物,效果更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唑泰棉栓 体外抗病原微生物 实验阴道炎 治疗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应用预防性护理在防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7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A组及B组两组,每组35例。A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B组接受预防性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术后DVT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D-二聚体(D-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B组D-D明显低于A组(P<0.05),且DVT发生率比较,B组同样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应用预防性护理可显著的降低术后DVT的发生情况。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性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在处理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时,边支内预留双导丝与传统预留单导丝,在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对边支的保护作用。方法105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放置单导丝于边支内;B组(52例)放置双导丝于边支内。2组患者均采用必要性支架植入技术,在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张、支架置入后,比较两组间边支闭塞的发生率、边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及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边支需植入支架的情况。结果A组7例(13.2%)发生边支闭塞,B组0例发生边支闭塞,P<0.05;边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A组37.7%(20例),B组11.6%(6例),P<0.05;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A组(26.4±13.6)min,B组(14.2±10.6)min,P<0.05。A组中有22例(41.5%)边支植入支架,B组有5例(9.6%)边支植入支架,P<0.05。结论在真分叉病变中,双保护导丝较传统的单导丝放入边支或重要分支,在完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支架置入后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丢失,预防边支开口狭窄加重,保证交换导丝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也减少了边支支架的植入,降低了手术费用。

  • 标签: 真分叉病变 双导丝 边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对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进行检测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240例疑为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资料相结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40例病例中,RA患者有92例,非RA患者有148例。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检测RA的准确率是85.0%(204/24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70.7%(65/92)和93.9%(139/148)。结论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尽早提供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进行辅助检测,能够起到及时、准确诊断本病的作用,但在临床检测时,还需注意与非类风湿性疾病及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