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静注、微量吗啡鞘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A组10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腰麻注入0.75%耐乐品1.3ml,手术结束后硬膜外注射2.5mg吗啡术后镇痛;B组100例实施CSEA,腰麻注入0.75%耐乐品1.3ml+吗啡0.2mg;C组100例实施CSEA,腰麻注入0.75%耐乐品1.3ml+吗啡0.2mg,麻醉前10mg地塞米松静注。记录镇痛效果及镇痛过程中恶心、呕吐、皮肤搔痒、尿潴留、呼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镇痛效果B组、C组优于A组,B组与C组镇痛效果相似。C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情况明显少于A组和B组,A组与B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情况相似。结论地塞米松静注、微量吗啡鞘注射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可靠,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标签: 地塞米松静注吗啡鞘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氨蝶呤鞘注射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对应处理措施,总结其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至2011年10月34例甲氨蝶呤鞘注射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例不良反应中以急性化学性脊神经根炎发生率最高,占61.8%(21/34),急性化学脑膜炎次之,占23.5%(8/34),再者是视神经炎,占11.8%(4/34),白质脑病,占2.9%(1/34),急性化学性脊神经根炎发生率与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4例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后在数小时缓解,占32.4%(11/34),持续在数天后逐步缓解,占50.0%(17/34),经对症治疗后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占11.8%(4/34),不良反应症状严重,经治疗后无效,并且继续进展,死亡,占5.8%(24/34)。结论甲氨蝶呤鞘注射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直接毒性作用、特异质反应、药物变态反应、医源性因素、药物质量的因素所引起,一旦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处于急性期可采取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结合,处于恢复期可加以康复锻炼进行改善。

  • 标签: 甲氨蝶呤 鞘内注射 神经系统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鞘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2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33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鞘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转阴时间及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和6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转阴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残障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29.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烟肼联合地塞米松鞘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显著缩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鞘内注射 异烟肼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评价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其均采取经皮血管成形术加血管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结果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05(48/50);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延长或者消失,术后肢体缺血症状改善显著或者消失,静息痛好转,51条患肢皮温显著升高;术后ABI(0.82±0.11)显著高于术前(0.34±0.06),且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并能提升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内隔绝术后支架感染并肠瘘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例腹主动脉瘤内隔绝术后支架感染并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例患者行支架取出+腋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肠瘘修补术,1例患者因家里经济原因,家属及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给予保守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该病的特点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心理护理,积极控制感染,控制体温及血压,加强术后并发症护理等,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 标签: 术后 感染 肠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颅压监测在开颅夹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62例行开颅夹闭动脉瘤患者病例,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1例。颅压监测组(ICP组)于术中行脑实质颅压监测,根据ICP的变化调整治疗计划,常规治疗组根据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预后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ICP组应用甘露醇的时间和剂量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持续颅压监测能第一时间反映患者颅病情变化,通过对患者进行细致认真的观察和积极妥当的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麦默通(Mammotome)手术残灌注生理盐水在发现残留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在本院采用Mammotome手术进行乳腺肿物切除的女性患者160例,往其术后残灌注生理盐水,对发现的可疑残留病灶进行切除并送检,最后进行复查,评价Mammotome手术残灌注生理盐水在发现残留病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60例患者Mammotome手术中共切除乳腺肿块323个,在Mammotome手术残灌注生理盐水检查后,发现有46个可疑残留病灶,对其全部进行切除送检,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41个属于残留病灶。于术后3个月、6个月后再进行超声复查,均未发现手术区域的复发病例。证明经残灌注生理盐水能够使Mammotome手术良性乳腺肿物完全切除率达到100%,较之前明显提高。结论Mammotome手术残灌注生理盐水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其能够帮助发现残留病灶,有助于对患者良性乳腺肿物的彻底切除。

  • 标签: 生理盐水 乳腺肿物 Mammotome手术 残留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对38例住院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患者能配合治疗、护理,术后愈合良好,无复发、无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高位结扎加静脉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出血少、效果理想、恢复快的优点。患者经过系统的整体护理和术后早期进行主动活动,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曲张 下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院后接受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采取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治疗,术后影像学检查腹腔可见腹主动脉夹层的假消失,腹主动脉和髂动脉血流正常,其他脏器动脉也都正常,患者腹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早期确诊后,应用治疗进行干预,完全闭合夹层破口,恢复假和腹壁的正常血供。

  • 标签: 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采用激光联合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8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激光联合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手术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激光联合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腔内激光 小切口微创手术 下肢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3~2015年开展的91例129条肢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单肢手术时间45(30~60)min,术后住院7(5~14)d,切口Ⅰ期愈合,恢复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到2年,有3例局部复发。结论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近期疗效确切,创伤小。

  • 标签: 腔内激光 大隐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通过手术方式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骨折的5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AO分型原则进行分型,并针对其类型的不同采用多种方式予以固定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外固定架固定、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以及T板螺钉固定,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58例患者临床效果,优34例,良17例,可6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7.9%。结论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可恢复患者桡骨、尺骨的尺偏角、掌倾角、关节面平整及相对长度。

  • 标签: 桡骨远端 粉碎性骨折 关节内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于我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12例,回顾其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可靠,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佳,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斜T形支撑接骨板对患有桡骨远端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2例患有桡骨远端关节骨折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斜T形支撑接骨板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斜T形支撑接骨板对患有桡骨远端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斜T形支撑接骨板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可吸收螺钉在四肢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的骨折处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根据患处面积的不同,可视情况采用1~4颗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术后为患处打上石膏固定4~8周。结果所有患者中不理想复位有6例;近解剖复位关节有17例;解剖复位有38例。关节恢复功能差4例,良好37例,优9例。手术后通过1年的寻访,5例患者骨折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结论可吸收螺钉在四肢关节骨折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四肢关节内骨折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8年1月—9月在我院进行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固定治疗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则采取关节置换的治疗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相关情况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发现对比两组数据,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关节置换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在后续的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有限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98足)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48足)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50足)患者采用小切口有限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Bolther角和Gissane角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Bolther角和Gissane角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有效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 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固定治疗肘部创伤的效果。方法资料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治疗的96例肘部创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4例行传统钢板固定医治)与实验组(52例行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固定医治),比对2组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比对照组,实验组肘关节功能评分(89.57±4.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5±5.14)分,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比对对照组25.00%,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5.77%显著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部创伤行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固定医治可取得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可动式胯关节外固定架 有限内固定 肘部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