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新泰市人民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的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病灶根除率、随访期间复发率以及术后第3、6、12、24个月无瘤生存率比较(P根除=0.307,P复发=0.073,P12=0.296,P24=0.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LT、AST、GGT、TBIL、ALB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PALT=0.021,PAST<0.001,PGGT<0.001,PTBIL=0.022,PALB=0.016,P住院时间=0.002,P并发症=0.0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临床疗效确切,患者术后恢复快,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 标签: 微波消融术 原发性小肝癌 超声引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复方利血平片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血压,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复方利血平片 效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失眠症的成因复杂,病程进展缓慢,长期的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功能。针对原发性失眠症,临床上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therapy,CBT)便是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其有效性和持久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本文主要介绍针对原发性失眠症的认知行为疗法及其效果和利弊。

  • 标签: 原发性失眠症 认知行为疗法 非药物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地塞米松和阿昔洛韦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以90例72小时内发病的面神经麻痹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实施地塞米松、阿昔洛韦及安慰剂治疗,疗程7天,所有病人常规给予维生素B1、B12及康复等治疗,以House-Brackmann为评分标准,观察病人的痊愈率。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组3个月痊愈率为95%,阿昔洛韦组为70%,安慰组为65%。结论早期应用地塞米松能有效改善早期面神经麻痹病人的痊愈率,无明显证据证明阿昔洛韦能改善面神经麻痹的痊愈率。

  • 标签: 地塞米松 阿昔洛韦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胸外伤后迟发性血胸的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46例闭合性胸外伤后迟发性血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采取患者坐卧,行胸腔积液超声定位,于患者腋中线,将引流管置入患者胸腔约5cm后进行缝线固定。结果治愈44例,开胸2例,46例患者经有效治疗痊愈。在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出现不良肺复张1例,经开胸手术,证实该患者为凝固性血胸;2例患者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出现进行性血胸,经开胸手术,证实该2例患者为肋间血管破裂。结论闭合性胸外伤后迟发性血胸发生,应及时进行胸腔闭合式引流,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闭合胸外伤 迟发性血胸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发性创伤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与20例正常人群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80例多发性患者分为研究组,20例正常人分为对照组,将所有患者与正常人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以及血细胞参数进行测量,将所有的测量数据做出相关的分析与处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测量值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成负相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数(PLT)成正相关。结论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以及血细胞参数的变化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的评估患者的伤情状况,对患者的预后能够做出相对较为准确的判断,在患者的病发早期能够做出相应的治疗指导,从而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创伤 凝血与纤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7例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体温复常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体温复常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分级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能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在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无张力修补术 复发性腹股沟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检查诊断方法,分析诊断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8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B超检查,并将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了解B超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经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后发现,病理检查下82例患者中有34例为腺恶性肿瘤,占41.46%,29例为平滑肌肉瘤占35.37%,19例为鳞恶性肿瘤,占23.17%。B超检查下,有78例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其中有32例为腺恶性肿瘤,占39.02%,28例为平滑肌肉瘤占34.15%,18例为鳞恶性肿瘤,占21.95%。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5.12%,B超检查误诊4例,误诊率4.88%。通过B超影像学观察可见,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可分为混合型、厚壁型、隆起型、实块型,其中混合型有28例,占34.15%,厚壁型有21例,占25.61%,隆起型有16例,占19.51%,实块型有13例,占15.85%。结论采用B超进行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可以取得较高的准确率,而且能够反映病例特征,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值得在基层临床工作当中加强推广和实践。

  • 标签: B超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选择近三年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患者1864例,随访其转阳率、成功妊娠率、再次流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到1632名患者,经免疫治疗后HLA-DR抗体转阳率为85.11%;成功分娩1242人,分娩率76.10%;再次流产94人,再次流产率5.76%。仅22人出现了轻微的红肿反应,4人有低热,均自行好转。结论淋巴主动免疫是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有效的方法,应被广泛应用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免疫治疗 复发性流产 HLA-DR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无心房纤颤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十二连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P波最大时限(122.63±12.67)ms,P波离散度(44.82±6.38)ms,均高于对照组的(108.42±7.28)ms、(36.44±4.1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作为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依据,对早期阵发性心房纤颤做出准确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心房纤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诊断的37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作为对象,为患者实施彩超与MRI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彩超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检出31例,检出率为83.78%;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检出33例,检出率为89.19%,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彩超联合诊断上升检出率为97.3%,与单独影像学诊断的方式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彩超与MRI均为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方式,联合诊断的方式下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针对治疗。

  • 标签: 原发性胆囊癌 彩超 MRI诊断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从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所在社区内共150例高血压患者以问卷表的形式进行调查,在实施干预1年前后分别进行测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持续1年。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前的测评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所有研究对象在饮食、药物、心理调节及运动方面的依从性均有大幅度的提高,与护理干预前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干预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 依从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2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可达到92.2%,对照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仅为74.5%;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复发人数为2例,对照组中患者复发人数为12例,两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方法可得到理想临床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复发率比较低,应当广泛应用。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社区进行全科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招募120例接受全科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对研究组患者给予社区全科治疗方案,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传统药物治疗,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的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结果在干预后研究组在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这三个方面的比例要高于常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治疗可以提高在社区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为下一步优化此干预方案提供了实践经验。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社区 全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06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独服用缬沙坦进行高血压的治疗,观察组利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方法进行高血压的治疗。在治疗周期内时刻记录病人的血压状况以及其他指标,治疗结束后对病人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分析两组的药物效力。结果观察组在经过治疗后血压的下降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方面也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明显。

  • 标签: 缬沙坦 氨氯地平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试析采用硫必利治疗小耳朵发现抽动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硫必利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从治疗后的临床抽动记录来看,研究组临床疗效记录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硫必利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推广。

  • 标签: 硫必利 治疗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来医院确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使用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患者使用的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来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了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之后,血压和心率都非常明显的得到了改善(P<0.05)。治疗经过了一月之后,显效80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8.84%。治疗之后患者都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症状,2例患者出现了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结论8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了治疗获得的临床疗效比较好,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同时出现了比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医学治疗上值得推广。

  • 标签: 硝苯地平控释片 治疗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间收入并开展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2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为A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为B组,使用心脏彩超(PAF)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A组患者联律间期平均值短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联律间期平均值与非阵发性患者存在显著区别,其影响因素涵盖面较广,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彩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并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联合检测AFP、INR、PL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住院的HCC患者171例为肝癌组,肝硬化患者11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早晨采集空腹血液检测AFP、INR、PLT结果,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肝癌组和肝硬化组AFP、INR、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癌组AFP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LT值高于肝硬化组,ADA值、INR值低于肝硬化组。结论联合检测AFP、ADA、INR、PLT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AFP INR P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