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突发耳聋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7月60例在我院治疗突发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统计患者的开始治疗时间、听力下降程度及既往疾病史。结果突发耳聋患者开始治疗时间、听力下降程度及既往疾病与突发耳聋预后有关(P<0.05)。结论(1)患者开始治疗时间越早,预后越好;(2)听力损失越小的耳聋患者预后好于听力损失越大的耳聋;(3)患者既往疾病影响突发耳聋预后。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突发耳聋的预后影响。方法从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出200例突发耳聋患者作为本次的试验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实验组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突发耳聋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质量的满意度,对提高患者的听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心理干预 突发性耳聋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突发耳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突发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10m生理盐水+1ml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滴注250ml生理盐水+10ml银杏内酯注射液。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突发耳聋,可显著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前列地尔 银杏内酯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分析突发耳聋患者护理中非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突发耳聋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非语言沟通,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结果较为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SDS评分、SAS评分结果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对突发耳聋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入非语言沟通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护理 非语言沟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突发耳聋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分为观察者37例,对照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耳聋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中医护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突发耳聋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突发性耳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突发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7例)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37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在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分别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89.19%与70.27%,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097,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耳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鼠神经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中老年突发耳聋患者采取通窍活血汤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中老年突发耳聋患者,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年5月1日—2017年5月1日,将其依据中心随机原则分两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常规西药为主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通窍活血汤(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指标。结果观察组中老年突发耳聋患者在治疗后,其总有效率数据高达97.00%,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处于优势地位,P<0.05。结论针对中老年突发耳聋患者实施通窍活血汤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通窍活血汤 中老年突发性耳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突发耳聋的应用与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患者例数一共为6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突发耳聋采用高压氧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压氧 突发性耳聋 应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对108例患者分析总结,进行心理评估,制定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对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贯彻实施综合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运用心理评估对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增加了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心理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作为添加治疗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临床确诊的突发耳聋患者,一组为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一组为添加治疗组,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添加丹参川芎嗪治疗。结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部分改善突发患者的听力值。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可以作为突发耳聋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添加治疗。

  • 标签: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突发性耳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输液在治理突发耳聋的临床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7例突发耳聋患者按意愿进行分组,分别给予高压氧联合输液及传统输液处置,观察其临床差别。结果观察组总体治愈率为85.00%,与对照组(70.59%)相比提高了约15个百分点。从生理指标来看,实验组在血粘稠、红细胞沉积、纤维蛋白原微观血液指标分别提升了31.48%、35.90%、14.43%。且不存在不良反应显著性,说明其安全性相对较好。结论应用高压氧舱联合输液模式治疗突发耳聋是一种有效手段,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高压氧舱 输液 突发性耳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耳聋合并耳鸣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突发耳聋合并耳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状态与耳鸣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乙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甲组,且重度、极重度耳鸣者明显少于甲组,轻度与中度耳鸣者明显多于甲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耳聋合并耳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耳鸣状态,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耳鸣 综合护理干预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耳聋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此次研究对象择取本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突发耳聋患者,实施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进行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状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难治性突发耳聋采用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与传统序贯治疗相比较,可促进听力恢复,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鼓室 甲强龙注射 难治性突发性耳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巴曲酶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高龄患者突发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龄突发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恢复时间以及受损频率听力阈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呕吐、晕眩及耳鸣等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受损频率听力阈值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高龄患者突发耳聋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使用巴曲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巴曲酶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突发性耳聋
  • 简介:摘要尽管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提高,生活安全上得到了保障,但实际生产及生活中,依然还会发生很多突发事件,轻者影响人们的生活,重者则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需要通过120“调度”来协调和处理生产及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调度”的了解,分析了“120”调度在突发事件中的协调作用。

  • 标签: 调度 突发事件 协调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事件创伤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心理持续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突发事件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心理状态均得以显著改善。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心理持续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评分(36.69±3.82)分<(47.15±4.22)分相对更低,而患者的自我心理弹性评分(39.61±3.72)分>(34.04±2.68)分及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3.62%>76.60%)相对更高(P<0.05)。结论突发事件创伤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心理持续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有效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而修复其身心健康,促进其良好恢复。

  • 标签: 突发事件 心理创伤 心理持续干预
  • 简介:摘要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的严重的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发生心排血量显著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临床以急性左心衰最为常见,是严重的急危重症,只有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最终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急性心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指数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的比较。方法采取随机的原则对来我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2016年3月—2017年4月),均采取异丙酚-七氟醚复合麻醉,观察在全麻的恢复期的各个时间点患者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95%边缘频率以及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情况。结果患者在对呼名有反应的前后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患者对呼名有反应的数据差异较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谱指数以及95%边缘频率等指标均可以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但是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对于患者的深度监测更加敏感,且该指标可以区分有意识以及无意识,可以作为预测意识恢复的最好的指标。

  • 标签: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脑电指数 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预防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原发性高血压为可以有效预防的疾病,适当的加强自身的管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中常见的危害健康的疾病之一,通过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戒烟戒酒、减轻体重、保持良好心态以及适度的体育锻炼等手段可以有效的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危害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作为人员密集型场所,学校一旦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大,危害面广,后果难以控制。本文将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研究如何处置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风险沟通,如何做好危机决策。

  • 标签: 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处置 风险沟通 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