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本文对象,按照住院号排序后,前31例为观察组,后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35.03±3.57(月),对照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22.24±2.02(月);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原地区对动静脉内瘘使用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并降低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高原地区 动静脉内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不良反应患者总计100例。经过临床用药盘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将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最终出现了不良反应的现象。针对100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具体的原因。结果经过临床统计,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类型方面,主要是集中在二重感染、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其他不良反应等方面。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用药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药物,自身的药理特性比较突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关注。要注意对患者给予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指导,保证药房工作可以更加合理的开展,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现象。

  • 标签: 头孢菌素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4年8月28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应查当日全院住院患者964例,实际调查948例,实查率98.34﹪;发生医院感染12人,感染例次12例次,现患率为1.26﹪;存在社区感染137人,社区感染率为14.45﹪。主要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占66.67%,当天使用抗菌药物者228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05%。其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占74.56%,预防性使用占25.44%。一联用药145人,占63.60%;二联用药79人,占34.65%;三联用药4人,占1.75%;标本送检率25.29%。结论该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在规范控制范围内,但需要提高标本病原学送检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预并发症因素对提高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8月我科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选取9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并发症管理。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使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因并发症因素造成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意外拔管)由35.16%下降至8.79%。结论通过干预并发症因素,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并发症 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针使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ICU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依从性的策略和效果。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就诊的10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按照抬高床头依从性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将患者分为A组(2014年1年~2014年12月)和B组(2015年1年~2015年12月)。A组未实施系统化措施;B组实施系统化措施。评价(1)抬高床头依从性;(2)ICU住院时间、患者满意评分、家属满意评分;(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1)B组患者抬高床头依从性显著比A组高,P<0.05;(2)B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满意评分、家属满意评分显著比A组高,P<0.05;(3)B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比A组低,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提高ICU护士对使用呼吸机患者抬高床头的依从性,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护士 使用呼吸机患者 抬高床头 依从性 策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临床药师对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剂用药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自2017年2月到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150例患者对吸入剂合理性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探讨与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首次使用吸入剂的患者有70例,曾经使用过吸入剂的患者有80例,由临床药师下发给患者吸入剂使用说明书,患者在阅读完毕后,进行操作,发现患者评分得9分的仅有36人(即完全掌握率为24%),患者评分为6至8分的有60人(即基本掌握率为40%),患者评分在6分以下的有54人(即未掌握率为36%);在以往使用过吸入剂的80例患者中,有60例经过临床药师的用药教育,对吸入剂进行过专业的指导,其中30例(50%)患者完全掌握,有30例(50%)患者基本掌握,总掌握率为100%。两组数据差距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专业的用药教育,患者才能够有效地掌握如何用药,控制病情发展。

  • 标签: 临床药师 慢性气道疾病 吸入剂 用药教育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基本都是用一次性鼻导管吸氧,对于间断使用的同一患者为减少费用,达到鼻导管保持清洁的目的,自主研制一次性氧气鼻导管的保护装置,从而达到方便广大患者的使用。提高患者满意率

  • 标签: 使用中 一次性 氧气鼻导管 装置 研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随机抽取南通市17个二级以上医院的361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病历,分析1型糖尿病(T1DM)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方案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T1DM106例、T2DM255例。胰岛素使用方案分为替代治疗或补充治疗。(1)比较两种糖尿病使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2)比较同一类型糖尿病经两种方案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的变化;(3)比较两种糖尿病经同一方案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的变化。结果(1)T1DM患者使用补充治疗者占38.8%,T2DM占71.7%。T1DM经替代、补充治疗后,最大血糖波幅分别下降49.8%、5.9%(P<0.05)。(2)使用补充治疗后,T1DM、T2DM平均血糖下降20.2%、33.1%,餐前血糖下降21.3%、34.8%(P<0.05)。(3)使用替代治疗后,T1DM、T2DM平均血糖下降25.5%、37.2%(P<0.05)。结论T1DM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后最大血糖波幅下降明显;T2DM使用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后,平均血糖、餐前血糖有所改善。提示T1DM需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而T2DM的胰岛素使用建议个体化治疗才能获益。

  • 标签: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精神病房保护器具规范使用率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对活动前所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选定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活动主题,开展相关质量改进。结果经过为期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病房护理人员保护器具规范使用得分从平均81.55分提高到92分,规范使用提高率提高12.8%,目标完成率56.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精神病房护理人员保护器具规范使用率,营造护理人员团队合作及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精神科 保护器具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进行医疗护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对护理人员本身产生了职业危害,特别是护理人员对化疗患者进行处置时,受到化疗药物、心理、生理等职业危害。本文试图从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危害、维护现状和预防建议三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 标签: 护士 化疗药物 危害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的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小组,确定“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为主题,对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由76%提升到90%。结论正确识别新生儿身份是各项诊疗护理工作重要的前提,开展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腕带正确使用率,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无陪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减少了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提高患方满意度。

  • 标签: 腕带 新生儿身份识别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P相关性胃炎患者通过使用益生菌与序贯疗法结合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HP相关性胃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者49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序贯疗法,实验组采用序贯疗法的同时结合益生菌,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HP根除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HP根除情况要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实验组相比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与益生菌联用对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益生菌 序贯疗法 HP相关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使用黄体酮和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56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组,28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黄体酮治疗,28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分别统计两组血清孕酮水平、治疗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胎成功率、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新生儿体重,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通过黄体酮和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过程统计分析,血清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观察组(13.62±3.83)d,对照组(12.57±3.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7.6%,对照组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成功率观察组90.2%,对照组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畸形发生率观察组0.0%,对照组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重观察组(3192.67±89.36)g,对照组(3268.85±90.21)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和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先兆流产 黄体酮 地屈孕酮 疗效差异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开展老年人疾病的相关研究已变得相当重要,其中老年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本文对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进行了文献调研,文献显示老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的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对抗精神病药的机制进行了简述。

  • 标签: 老年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骨伤科中成药的分类特点,探讨特殊人群中的老年人,儿童应用骨伤科中成药的安全性,为我院骨伤科中成药使用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老人、儿童的用药特点及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中药卷)收载的157种骨伤科中成药分类特点,将我院骨伤科中成药按照是否含大毒或有毒中药、含对儿童有特殊毒副作用中药、含药性峻猛中成药、其他骨伤科中成药以及是否分别有对特殊人群的用法用量给予标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常用的18种骨伤科中成药中,含有马钱子的有3种,占16.7%;含有含土蟞虫的有4种,占22.2%;含有自然铜的有3种,占16.6%;含有制川乌的有4种,占22.2%;含有制草乌的有5种,占27.8%;含有淫羊藿的有2种,占11.1%;含有雷公藤的有1种,占5.6%;只含有一种有毒或特殊成分的药品有4种,占比22.2%;同时含有两种有毒或特殊成分有6种,占33.3%;同时含有三种有毒或特殊成分有2种,占11.1%;不含有一种有毒或特殊成分的药品有6种,占33.3%。结论老年人及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在选择骨伤科中成药时应严格辨证,审慎选药,剂量适当,疗程宜短严。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以规避用药风险。

  • 标签: 骨伤科中成药 特殊使用人群 安全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改善过程中针灸、康复技术联合使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0例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各有30例,A组针灸治疗,B组采用康复技术,C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技术,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改善效果方面,A组和B组之间差异较小,C组和A组、B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康复技术 中风后遗症 瘫痪肢体 促分离运动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76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方法抢救,观察组使用心肺复苏机抢救,观察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急救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心肺复苏机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抢救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可提高患者的急救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心脏呼吸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胰岛素注射部位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强化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2018年近三年时间内到本院参与诊断治疗的1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对比组采用皮下组织随机部位注射的方式进行定时定量的注射治疗;实验组采用固定方位注射的方式在皮下组织进行有方位性的定时定量的注射治疗,经过一个周期的注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有序的采样对比,分析两种注射方式对患者产生的一些优劣影响。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注射治疗及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注射血糖控制时间普遍长于对比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优于对比组,其数据具备普遍性及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对2型初诊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其注射部位的规律性对血糖的控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日常2型初诊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控制,实现更为科学有效的血糖控制及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注射部位控制 强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颈外静脉留置针与中心静脉导管部分重叠的功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方法对留置CVC进行评估,充分考虑到颈外静脉留置针与CVC功能重叠的部分,尽可能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对已有的CVC进行每日评估,尽可能早日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替代。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在ICU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

  • 标签: 国产兰索拉唑 进口兰索拉唑 HPLC 经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方法随机选取从2013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过程中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从而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60例,这些患者主要是由于服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头孢他啶、孢呋辛钠、头孢噻啶以及头孢曲松钠)等,研究服用这些抗生素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以及临床采取的应急措施。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感染情况,但是也发生30例不良反应,占2.83%,主要包括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血液系统反应和肝毒性等症状,出现变态反应的发生率最高14例,占46.67%,8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占26.67%,出现血液系统疾病和肝肾毒性相对较少,均为4例,各占13.33%。对于患者在出现的不良反应时,立即给予停药或者采取静滴地塞米松加维生素C等措施来处理。结论临床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诊治时,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对症用药,尽可能的预防减少使用抗生素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用药,并且给予及时对症用药治疗。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