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细胞毒素-12(CTX-12)联合射线处理,对Balb/c裸鼠皮下移植膀胱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40只Balb/c雌性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动物模型,待肿瘤体积达到(0.60±0.09)cm3时,随机将动物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成CTX-12+放射组、单纯CTX-12组、单纯放射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的抑瘤率,并以流式细胞术、TUNEL系统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单纯放射组、单纯CTX-12组、CTX-12+放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8.2%、46.7%、77.9%;与对照组比较,三组动物的皮下移植肿瘤都受到抑制(P〈0.05);但CTX-12+放射组肿瘤受抑制程度明显高于单纯CTX-12组(P〈0.05)和单纯放疗组(P〈0.01);肿瘤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指数亦然。结论CTX-12联合射线处理能显著抑制Balb/c裸小鼠皮下移植膀胱肿瘤的生长。CTX-12联合生理剂量射线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达到明显抗膀胱肿瘤作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放射疗法 细胞毒素类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日间CVVH)在肾移植术后重症间质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肾移植术后明确诊断为重症间质肺炎患者,早期6例为非CVVH组,以机械通气及内科药物治疗,近期6例为日间CVVH组,在机械通气及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日间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日间CVVH)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血氧浓度、体温及病情恢复时间。结果:与非CVVH组相比,日间CVVH治疗组体温降低[(37.1±0.4)℃VS(38.5±0.6)℃,P〈0.05],血氧浓度增高[(72.5±6.5)mmHgVS(59.5±6.1)mmHg,P〈0.01]、病情恢复时间缩短[(10±3)dVS,(16±4)d,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日间CVVH辅助救治肾移植术后重症间质性肺炎,可有效缓解症状、为针对性抗感染治疗赢得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日间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肾移植术后 间质性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和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127^-Treg)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3例尿毒症患者(尿毒症组)、13例肾移植受者(肾移植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127^-Treg和CD4^+CD25^+CD127^-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尿毒症组和肾移植组CD4^+细胞中CD4^+CD127^-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肾移植组CD4^+CD25^+CD127^-Treg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127^-Treg数量降低,免疫功能紊乱。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CD127^-Treg和CD4^+CD25^+CD127^-Treg数量降低,免疫反应性增强。

  • 标签: 尿毒症 肾移植 CD4^+CD127^-调节性T细胞
  • 简介: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并不少见,且恶性程度高。现将我院收治1例肾移植术后肾盂癌伴腰大肌与胸椎转移者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移植术 肾盂癌
  • 简介:目的对我国南方地区3911例等候肾脏移植的患者进行HLA-A,B,DRB1基因表达的回顾性研究,以探讨在因肾脏疾病导致患者最终并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进程中的HLA免疫遗传易感性及其相对风险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PcR-SSP)技术进行HLA-A,B,DR基因分型,应用SPPS13.0软件包统计分析ESRD患者中HLA抗原频率、基因频率、HLA—A,B,DR三个位点的单倍型频率(HF)、连锁不平衡参数、相对危险度(RR)及优势比(OR)。结果ESRD患者中表达出HLA-A抗原19个,HLA-B抗原40个,HLA-DR抗原14个;其中呈现抗原频率显著增高(Pc〈O.0001,Pc值即P值乘以所检测的某一位点的抗原数)的是HLA-B75(RR=1.222,OR=1.479)、DR4(RR=1.146,OR=1.294),DR17(RR=1.541,OR=2.639);呈现出抗原频率显著降低(Pc〈0.0001)的是HLA-DR8(RR=0.812,DR=0.697)、DR9(RR=0.878,OR=0.793);ESRD患者中具有显著连锁不平衡单倍型(HF〉0.5%)10条,分别为A1-B37.DR10,A2-B7-DR17,A29-B7-DR10,A30-B13-DR7,A33-B13-DR17,A33-B44-DR17,A33-B46-DR17,A33-B58-DR17,A33-B60-DR17和A33-B75-DR17,其中A33-B75-DR17、A33-B58-DR17频率高达7.93%和11.74%。结论研究发现HLA-B75、DR4和DR17可能对南方地区肾脏疾病患者最终并发ESRD具有独立易感关联,而表达HLA-DR8、DR9的肾脏病患者将可能不易并发ESRD;单倍型A33-B75-DR17高频率出现说明HLA-B75,DR17不仅具有独立易感作用还可能对肾脏病患者最终并发ESRD具有集合易感作用。这个发现对于等候肾脏移植患者选择合适供体以提高移植后患者生存时间和远期移植效果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慢性同种移植肾病(chronicallograftnephropathy,CAN)是肾移植一年后晚期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但其精确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直接参与CAN的发病过程[1~3].但关于TGF-β1在CAN发病早期的表达情况报道甚少.我们利用国际标准CAN大鼠模型观察TGF-β1在CAN发病早期中的表达情况.

  • 标签: 同种移植 早期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慢性 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膀胱癌细胞体内增殖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膀胱癌T24细胞注射到20只裸鼠皮下,建立裸鼠膀胱癌动物模型。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TanⅡA组(n=10),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和TanⅡA(15mg/kg,1次/3d),并且开始定期测量瘤体大小(1次/3d),连续6次,绘制肿瘤增殖曲线。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小鼠,RTPCR检测两组裸鼠肿瘤组织中AuroraA、HIF-1α和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TanⅡA能够明显抑制T24细胞在裸鼠皮下的增殖,呈时间依赖性,并且可以显著降低TanⅡA组肿瘤组织中AuroraA(P<0.0001)、HIF-1α(P=0.0047)和Bcl-2(P=0.0005)mRNA表达水平。结论TanⅡA可能通过降低AuroraA、HIF-1α和Bcl-2的表达水平,抑制膀胱癌的增殖,发挥抗膀胱癌的作用。

  • 标签: 丹参酮ⅡA 膀胱癌 增殖 低氧诱导 细胞周期
  • 简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尿道直肠瘘(urethrorectalfistula)是术后比较少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肛门漏尿、排尿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生活质量。尿道直肠瘘的治疗方法较多,选择最佳的修复方式尤其重要。我们自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总共收治7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道直肠瘘患者,其中5例采取经会阴股薄肌移植修补尿道直肠瘘,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尿道直肠瘘 股薄肌肌瓣 前列腺癌根治术
  • 简介:自从新一代免疫抑制药物、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环孢素及他克莫司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临床,各种器官移植的疗效得到极大提高。但二者亦具有相类似的毒副反应如肝肾毒性、神经毒性、诱发感染、糖尿病、高血压及肿瘤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移植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移植物的长期存活。我们近期运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免疫抑制剂毒副反应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肾移植术后 知柏地黄丸 毒副反应 治疗 免疫抑制药物
  • 简介: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有多种测定方法。菊粉清除率及放射性核素双血浆法是测定GFR的金标准。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与菊粉清除率、放射性核素血浆标本法测定GFR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被作为临床上测定GFR的金标准。99mTc-DTPA放射性核素显像法可以测量分肾GFR,具有简便、无创及准确等优点,在移植肾活体供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法 肾移植 活体供体 肾功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大鼠的组织学改变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关系。方法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CAN模型,分为移植组、F344对照组和Lewis对照组。观察3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学改变及。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①与F344对照组和Lewis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大鼠24h尿蛋白及血肌酐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改变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肾组织TGF-t31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移植组大鼠肾组织单个核细胞浸润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慢性病变与TGF-β1表达无相关性。结论早期CAN功能学上表现为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组织学上表现为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并与TGF-β1表达升高呈正相关。

  • 标签: 肾移植 组织学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目的研究鼠婴肾组织移植于肾包膜下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应用治疗肾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为受体,将鼠婴肾组织块多点植入受体肾包膜下。治疗期间用EPO酶联免疫(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EPO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O在移植物中的表达。结果①60d时D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1.768±0.140)mu/mL高于B组(1.160±0.324)mu/mL(P〈0.01),与C组(2.329±0.125)mu/mL也有差异(P〈0.05)。②移植后60d,移植物的体积由1mm^3增至3—4mm^3大小,表面血管网丰富,光镜下见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③移植物EPO免疫组化,发现移植物EPO着色颗粒主要分布于肾皮质的肾小管,明显多于病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P〈0.05)。结论通过对移植物的形态观察和功能测定,证明肾组织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可能为慢性肾性贫血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 标签: 肾组织移植 慢性肾功能衰竭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包膜
  • 简介:Austoni和Egydio开创的治疗佩罗尼氏症的手术方法主要基于几何学原理。本文主要报道我们对Austoni方法进行的改进以及我们的多中心经验,同时提供一些技巧和要决,使得该方法操作起来更容易。手术在意大利的三个研究所分别进行。我们用牛围心胶原基质片(Hydrix)植入了小的轻型轴向假休(VIRILlSI,Ф7Fr.)以遮盖白膜上的损伤。行此手术的患者为2005年9月到2010年1月间的60名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范围:44—76岁)。术后,轴平均伸长了2cm(range1.2-2_3cm),阴茎的反屈畸形完全被修复了。39名患者的性功能存60天后恢复.14名在90天后,7名在120天后。IIEF分值术前为15.5,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后,升高到23。与自然性交(80%以上的夫妇)和阴茎自然长发和围长有关的VAS分值结果也非常好。这种轻型移植物主要是植入自然勃起时的海绵体组织的少量空间。这种方法简单易学易操作,心包膜的使用也加快了手术速度,因复杂的反心畸形而引起的包膜损伤也被修复了。

  • 标签: 移植物 阴茎 心包移植 佩罗尼氏症 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