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肾活检在隐匿性肾炎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内收治70例有完整肾活检资料隐匿性肾炎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特征,肾活检对诊断、治疗、预后影响及中医病机特点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0例隐匿性肾炎患者中,无症状血尿5例(7.14%)、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60例(85.71%)、无症状性蛋白尿5例(7.14%)。中医辨证分析,本虚证中肺肾气虚占24.29%,脾肾阳虚占10.00%,气阴两虚占61.43%,肝肾阴虚占4.29%;标实证中外感占25.71%,湿浊占10.00%,湿热占87.14%,血瘀占55.71%。病理类型为IgA肾病41例(58.57%)、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23例(32.86%)、其他6例(8.57%);肾脏病理损害分级为无病变1例(1.43%)、轻度62例(88.57%)、中度7例(10.00%)、重度0例。肾活检后19例(27.14%)患者改变了主要治疗方法。预后判定为良好3例(4.29%)、较好49例(70.00%)、较差18例(25.71%)、不良反应0例。结论:隐匿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中医辨证多属气阴两虚,挟湿热、瘀血。主要病理类型为IgA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部分患者肾脏病理损害较轻、预后较好,约1/4患者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隐匿性肾炎患者开展肾活检对明确肾脏病理损害程度、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隐匿性肾炎 病理 中医辨证
  • 简介: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是一种生理状态下由间质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激活其受体Met酪氨酸激酶为介导参与多种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浸润.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有HGF/SF及受体Met高表达,激活HGF/SF-Met信号通路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血管生成和扩散转移[1].本文就HGF/SF-Met生物学特性及它与泌尿系肿瘤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泌尿系肿瘤 分子生物学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索总结何立群教授在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通过随师临证心得、收集整理何师临证病案,分析总结其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用药规律。结果何师在临床对慢性肾炎蛋白尿治疗中多采用益气健脾祛风利水功效药对。结论何立群教授运用益气健脾祛风利水药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是其成功临床辨证思路之一,为今后我们提高临床慢性肾炎蛋白尿治疗水平提供有益帮助。

  • 标签: 慢性肾炎 蛋白尿 中医药疗法 药对 临床经验
  • 简介:肛门生殖器距离被用来定义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男性化程度,较短长度一般女性化和男性不育有关。雄激素受体第一个外显子包括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多态序列,较长CAG重复序列降低雄激素受体功能有关。我们试图去确定肛门生殖器距离是否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长度有关。我们评估了来自同一个机构泌尿科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一个男子群组。肛门生殖器距离(后阴囊肛外缘之间距离)以及阴茎长度都进行了测量。桑格DNA序列分析用来确定CAG重复序列长度。195名男子肛门生殖器距离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长度被确定下来。经过未经调整分析,CAG重复序列长度阴茎长度(P=0.17)和肛门生殖器距离(P=0131)之间没有线性关系。然而,经过分组人15分析,那些CAG重复序列长度较长(〉26)男子,CAG重复序列长度较短男子相比,明显具有较短肛门生殖器距离。例如,肛门生殖器平均距离为41.9vs.32.4mm时,相对应CAG重复序列长度为〈26vs.〉26(P=0.01)。此外,当以受试者肛门生殖器距离为基础进行分析时,那些肛门生殖器距离比平均值(40mm)短男子,肛门生殖器距离高于40mm男子相比,都具有较长CAG重复序列长度(P=0.02)。总体而言,没有发现肛门生殖器距离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长度之间有线性关系。

  • 标签: 肛门生殖器距离 雄激素受体 生殖器 阴茎长度 会阴
  • 简介:在晚期或复发性前列腺癌治疗中,间歇性雄激素阻断(IAD)治疗正逐渐成为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CAD)替代选择。尽管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IAD优势并未明确,但对于其他无转移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该方法可作为标准治疗选择。本文介绍了IAD应用相关问题,包括患者选择、治疗和随访周期。

  • 标签: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 持续性雄激素阻断 前列腺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0H)2D3]水平,探讨血清1,25(0H)2D3水平CKD患者胰岛素抵抗关系。方法选择98例CKD2~3期患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及血压。ELISA法测定血清1,25(OH)2D3,同时常规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24h尿蛋白定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维生素D缺乏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CKD3期组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超敏C反应蛋白、IL-6、收缩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CKD3期组患者有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1,25(OH)2D3及HDL-C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1,25(OH)2D3HOMA-IR、IL-6、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血肌酐呈负相关水平(r=-0.357、-0.207、-0.241、-0.187、-0.141,P〈0.05或P〈0.01),CKD患者胰岛素抵抗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有显著相关性(r=-0.458,P〈0.01)。结论CKD患者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胰岛素抵抗。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胰岛素 维生素D3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进展相关因素,为临床选择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获得系统随访38例行保留膀胱手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资料,对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既往复发、手术方式、即刻灌注、静脉化疗等因素进行生存分析,定义复发或进展为终点事件。生存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采用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随访3~36个月,25例复发(复发率65.8%),17例进展(进展率44.7%)。复发时间(11.6±0.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1个月,未复发生存时间(19.9±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进展时间(11.2±1.2)个月,中位进展时间10个月。Cox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既往复发、静脉化疗均是影响肿瘤复发进展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数目(RR=2.968,P=0.004)、病理分级(RR=2.128,P=0.027)是影响肿瘤复发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数目(RR=4.519,P=0.003)、病理分级(RR=3.137,P=0.014)同样是影响肿瘤进展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数目、病理分级是影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进展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尽可能选择肿瘤数目较少、病理分级较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

  • 标签: 膀胱癌 复发 进展
  • 简介: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CSF)水平及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检测,探讨血清M-CSF水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BMD关系,以及影响BMD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入选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血钾、血磷、血钙、甲状旁腺素、尿素氮、尿酸和血肌酐情况。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透析前血清M-CSF浓度。用骨密度仪检测所有患者BMD,结果以T-Score表示。Spearman分析BMD、M-CSF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按照BMD值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密度正常组,分析不同组别中BMD值M-CSF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患者M-CSF水平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BMD年龄呈负相关(r=-0.2756,P=0.0264),性别(r=0.3701,P=0.0041)呈正相关,女性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更高。②观察组M-CSFBMD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按照T-Score分组后,骨质疏松组M-CSFBMD呈负相关(r=-0.3842,P=0.0522);骨密度正常组(r=-0.1324,P=0.3490)和骨量减少组(r=-0.02999,P=0.4501)M-CSFBMD无明显相关。结论M-CSFBMD呈负相关,随着血清M-CSF水平升高,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M-CSF水平升高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及进展有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在男性不育诸多病因中,由抗精子抗体(AsAb)导致免疫性不育已得到充分研究和肯定。AsAb精子抗原结合后,可诱导补体活化而产生对精子损伤。本研究观察了不育男性精浆C3d水平精子各参数间关系,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精浆C3d 免疫性不育 男性不育 精液参数 不育者 抗精子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NOB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及其高危型HPV(HR-HPV)感染关系。方法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114例宫颈病变患者组织标本纳入研究,其中53例为宫颈癌、42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19例为慢性宫颈炎,对标本中NOB1表达和HR-HPV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HR-HPV阳性率(83.0%)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46.5%)和慢性宫颈炎(26.3%),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癌病变不断恶化,HR-HPVDNA负荷量逐渐增加(Z=13.35);宫颈癌NOB1蛋白质阳性表达率(73.6%)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35.7%)和慢性宫颈炎(10.5%),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感染阳性率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NOB1蛋白质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OB1表达淋巴结转移负相关,分化程度正相关;宫颈癌NOB1表达HR-HPVDNA负荷量具有显著正相关特征(r=0.457,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NOB1过度表达HR-HPV感染相关,两者共同参与了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NOB1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epididymisgeneproduct4,HE4)变化以及和肾脏纤维化关系。方法选取住院女性CKD患者190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HFA,用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按照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指南分期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5组,即CKD1期组、CKD2期组、CKD3期组、CKD4期组、CKD5期组,检测并比较血清HFA水平。选择其中89例住院接受肾穿刺活检患者,包括CKD1期组55例,CKD2期组15例,CKD3期组19例;并根据肾组织病理结果分为肾小球硬化组和无肾小球硬化组,分析肾小球硬化血清HFA关系。结果不同CKD分期组之间血清HF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不全患者(CKD2~5期组)血清HE4水平高于肾功能正常患者(CKD1期组)(P〈0.05),其中CKD2期组血清HE4水平高于CKD1期组(P〈0.01),CKD3期组血清HE4水平高于CKD2期组(P〈0.01),CKD4期组血清HE4水平高于CKD3期组(P〈0.01),CKD5期组血清HE4水平高于CKD4期组(P〈0.01)。肾小球滤过率血清HE4呈非线性负相关。在CKD1~3期组中血清HFA水平在肾小球硬化组无肾小球硬化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无妇科肿瘤女性CKD患者中血清HFA会显著升高,并且HFA血清水平会随着CKD临床分期增加而逐渐增高。用HE4辅助诊断妇科肿瘤和评估肿瘤复发及治疗效果时,应考虑CKD影响。检测血清HE4水平是否能成为判断无妇科肿瘤CKD患者肾脏纤维化发生指标还有待临床研究。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人附睾分泌蛋白4 肾脏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miR-143/145启动子区rs4705341多态性膀胱癌易感性关系。方法收集106例临床确诊膀胱癌病例和16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正常对照者血液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对miR-143/145启动子区rs4705341进行多态性分型。结果病例组中rs4705341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GAA相比:OR=0.34,95%CI:0.15~0.78,P=0.007;GA对比:OR=0.60,95%CI:0.41~0.87,P=0.007)。结论miR-143/145启动子区rs4705341多态性可能与膀胱癌易感性有关,GG基因型携带者膀胱癌发病风险明显降低。

  • 标签: MIR-143 MIR-145 启动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膀胱癌
  • 作者: 唐强帮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15
  • 出处:《中国全科医学》2021年第25卷第35期
  • 机构:安顺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分析,以此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采取电脑抽检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10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参照组(51例,给予开展血液灌流治疗)、试验组(51例,给予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肾功能、血液净化情况、不良反应等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3例,参照组发生11例,其前者总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57%,经过卡方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指标、肾功能指标、血液净化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炎性指标结果(TNF-α、CRP、IL-6)均低于参照组结果,试验组BUN、Cr指标均低于参照组,Ccr指标高于参照组,试验组β2-MG、Hcy、PTH等血液净化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联合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整体治疗效果,其肾功能与炎症反应均可有效缓解,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血液净化效果良好,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血液透析;安全性;慢性肾衰竭;血液灌流;联合治疗;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一个中国遗传性肾病家系致病基因突变,探讨靶区域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在遗传性肾病基因筛查中可行性。方法:收集家系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样本;分析先证者临床资料,并观察肾穿组织病理,采用目标区域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355个遗传性肾病相关基因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应用Sanger测序,在其他家庭成员中进行突变位点验证及突变-表型共分离分析,并对突变位点进行多物种保守性分析。结果:结合临床检验结果和肾活检病理观察,先证者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不排除Alport综合征可能。基因筛查发现,该家系可确诊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家系中所有女性患者均为X染色体COL4A5基因c.3641G〉A(p.Gly1214Glu)杂合突变,而男性患者均为该位点半合子。且该位点在多个物种中具有高度序列保守性。结论:该遗传性肾病家系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Alport综合征,致病突变位点为COL4A5c.3641G〉A(p.Gly1214Glu)。靶区域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成本低、高通量、准确性高,适用于遗传性肾病家系基因突变筛查。

  • 标签: 遗传性肾病 ALPORT综合征 高通量测序 COL4A5基因 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前列腺癌(PCa)预后因素关系及BMI睾酮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6月至2007年3月间302例PCa患者临床资料,统计确诊PCa时年龄、身高、体重、术前PSA及治疗前睾酮水平、前列腺体积、活检穿刺阳性比(percentageofpositivebiospies,PPBs)、活检及手术标本Gleason评分、手术切缘阳性率和淋巴结转移等指标,进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别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患者BMI差异,分析BMI若干PCa预后因素相关性及BMI睾酮关系。结果①302例PCa患者BMI高于正常人群(其中210例身高体重资料齐全患者BMI呈正态分布),175例患者治疗前测量了睾酮值,不同个体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BMIPCa预后因素关系:经校正年龄因素,不同临床分期之间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5),但不同病理分级之间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协方差分析,P〈0.01),特别是Gleason评分为8~10组患者BMI显著高于Gleason评分分别为2~4、5~6及7其他3个分组(P均〈0.01),BMI≥24患者穿刺活检阳性比(秩和检验,P〈0.05)及前列腺肿瘤切缘阳性率(χ2检验,P〈0.05)均高于BMI〈24者。BMI治疗前血清总PSA及前列腺体积无明显相关。③BMI治疗前睾酮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52。结论可初步认为在PCa患者中,BMI较高者睾酮水平较低且预后不良。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预后 身体质量指数 睾酮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变化,了解VDR基因多态性肾性骨营养不良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武汉市第五医院就诊MHD患者200例,年龄40~65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测量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3种不同基因型骨密度水平。应用DEXA对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并调查患者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VDR基因多态性骨代谢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VDRBb基因型骨密度Z-Score值低于VDRBB基因型,不同基因型MHD患者骨密度Z-Score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低骨量发生率和骨矿质缺乏发生率分别约为30.0%和20.0%,VDR不同基因型MHD患者低骨量及骨矿质缺乏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Rbb患者骨代谢指标(钙、磷、ALP、PTH)VDRBB、VDRB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骨密度体质量相关(r=-0.260,P<0.05),年龄和身高无相关性。结论MHD患者肾性骨营养不良受遗传因素影响,VDR基因BsmI多态性影响骨代谢,VDR基因多态性可以作为肾性骨营养不良预测因子,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维生素D受体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VDR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IgA肾病(IgAN)Lee氏分级和牛津分型相关性,为评估该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进行肾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N患者191例。根据Lee氏分级牛津分型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T)分级分为轻、中、重3组,另根据牛津分型新月体(C)分级分为2组,观察患者血清CysC、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h尿蛋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血清CysC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之间关系。结果Lee氏分级T分组中,随着病理损伤程度加重,患者血清CysC、SCr、BUN水平逐渐升高,eGFR水平逐渐降低(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Lee氏分级、牛津分型中T分级呈正相关(r=0.768,r=0.624,均P<0.01),eGFR呈负相关(r=-0.804,P<0.01);上述相关性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得到证实。含有新月体患者,血清CysC水平较不含新月体患者水平升高(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亦有一定相关性(r=0.181,P<0.01),但多元线性回归提示二者相关性不强,故仍需进一步证实。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反映IgAN早期病理损伤等级尤其是间质小管损伤程度敏感性指标。

  • 标签: IGA肾病 血清胱抑素C Lee氏分级 牛津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RNA激活(RNAactivation,RNAa)技术上调E-cadherin基因表达而影响人膀胱癌5637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方法将与E-cadherin基因启动子DNA序列互补双链RNA分子(dsEcad)转染入5637细胞中,采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检测E-cadherin表达;用Transwell小室法及划痕法检测RNAa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改变;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在细胞内重新分布结果。结果dsEcad转染5637细胞72h后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RNAa有效;5637细胞对细胞外基质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也明显下降。β-catenin在胞核及细胞质水平明显下降并重新再分布至细胞膜上。结论RNAa技术激活E-cadherin基因表达并抑制细胞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可作为膀胱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膀胱肿瘤 RNA激活技术 E-CADHERIN 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