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3月对167例儿童在全麻下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前进行MRI定位扫描,其中男105例,女62例:年龄2-12岁。因脑瘫痪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148例.颅咽管瘤行囊液抽吸加内放疗12例,脑干肿瘤行活检6例.扭转痉挛行靶点毁损1例.

  • 标签: 立体定位技术 磁共振成像 麻醉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及与TNF-α仅浓度的相关,初步探讨TLR4在急性脑梗死缺血炎损伤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分别运用RT-PCR法、ELISA法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TLR4mRNA表达及血清TNF-α仅浓度,同期与20例正常者、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发病第1天TLR4mRNA表达、血清TNF-α仅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TLR4mRNA表达与血清炎因子TNF-α仅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mRNA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使炎因子产生分泌增多来介导脑缺血炎损伤。

  • 标签: 脑梗塞 TOLL样受体4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性损伤
  • 简介:抗生素相关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是一组应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二重感染,是近年来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我院是以神经内、外科为主的综合医院,脑血管病患者占住院患者的绝大多数,其中高龄患者多、合并症较多,病情严重.多数患者因为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而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我院自2004年1-3月收治因抗生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抗生素相关腹泻患者2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脑血管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乳酸菌素 假膜性肠炎 甲硝唑 万古霉素
  • 简介:背景深部小梗死(腔隙梗死),脑白质病变(脑白质疏松或白质高信号)和进行认知损害或痴呆之间的联系和发病机制尚存在许多争议。概要我们假设脑小血管内皮(即血管屏障)功能障碍(血浆成分漏入血管壁和周围脑组织导致神经元损害)可以促进3种相互重叠的致残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腔隙卒中,脑白质疏松和痴呆。这一假说能够解释缺血性脑小血管病与数种临床上似乎显著不同的痴呆综合征之间的联系。腔隙卒中和脑白质疏松的病理学、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以及血脑屏障的MRI观察结果均支持这一假说。我们推测,作为能联系血管性疾病和常见的隐匿起病的致残脑病的一个致病步骤,血脑屏障破坏的潜在重要一直被忽视。例如,脂质透明变性-一种起因不明的病理学表现,可能造成某些散发腔隙梗死——可能是敌国脑屏障破坏表现的临床疾病谱的一个结局。结论血脑屏障破坏是一这些疾病的关键,这些证据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靶点以减轻血管性病变对脑的危害以及预防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

  • 标签: Alzheimer病 脑血管病 痴呆 腔隙性梗死 脑白质疏松 血管性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治疗依从的早期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本文对两组高血压病住院病人的治疗依从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结果:对高血压病患者在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可提高病人对依从的重视,使之切实感受依从行为的益处,从而使其治疗依从提高。而未实施心理干预组在治疗依从方面明显低于实施心理干预组。结论:对高血压病病人在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依从的提高是十分的必要的,而且是十分有效的。

  • 标签: 早期心理干预 高血压 治疗依从性
  • 简介:目的验证硫酸镁与亚低温联合治疗弥漫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时间5~7d。同时给予降低颅内压、神经营养剂、防治脑血管痉挛等常规综合治疗,呼吸不畅者行气管切开,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组:给予20%硫酸镁15m1+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共7d。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0例,昏迷时间平均(18.31±9.18)d;恢复良好23例(38.3%),中残8例(13.3%),重残4例(6.67%),植物生存1例(1.6%),死亡24例(40.0%)。对照组56例,昏迷时间平均(25.46+11.13)d;恢复良好11例(19.6%),中残7例(12.5%),重残2例(3.6%),植物生存4例(7.1%),死亡32例(57.1%):两组死亡率及恢复良好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酸镁与亚低温联合治疗弥漫轴索损伤疗效显著。

  • 标签: 硫酸镁 亚低温 弥漫性轴索损伤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栓塞后3个月同期进行了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的37例41个动脉瘤,两者时间间隔在3d以内,以DSA为标准,观察有无瘤颈残留以及弹簧圈内有无血流残留.结果41个动脉瘤中,DSA发现有29个完全闭塞,9个可见瘤颈残留,3个动脉瘤内有对比剂.MRA见31个动脉瘤完全闭塞,8个可见瘤颈残留,2个可见瘤内存在血流.本组中假阴性2例,无假阳性.结论MRA是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的一种无创、可靠、快速的影像学随访方法,有助于监测动脉瘤颈残留和弹簧圈内血流残留.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简介:胶质瘤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和灰质的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浸润生长之特点是其复发的根源.恶性胶质瘤,浸润能力强,复发率高,治愈率低,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题.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推测可能与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密切相关.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胶质瘤 酶活性 肿瘤浸润
  • 简介:目的探讨Parkin基因S/N167和V/L380位点多态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的关系。方法以10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其中40例为早发帕金森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格检查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Parkin基因外显子4和外显子10,然后用内切酶AlwnI和Bsp1286I进行酶切,采用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的方法分析Parkin基因两个多态位点S/N167和V/L380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早发帕金森病患者S/N167多态位点等位基因A和含A基因型频率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X^2=6.011,5.883;均P〈0.05);帕金森病组和早发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V/L380多态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84,1.023;均P〉0.05)。结论Parkin基因S/N167多态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有关。

  • 标签: 基因 多态现象(遗传学) 帕金森病
  • 简介:目的对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并就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主要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30例)则采用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两组分别在入院初始和21天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21天时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的清除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随访Bar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显著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疗效好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在30~60ml者,手术效果较好.发病6~48小时是较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手术时机 微创术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侵袭垂体腺瘤的生物学特性.以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54例病人(非侵袭垂体腺瘤31例,侵袭垂体腺瘤23例)的临床、病理、细胞动力学三方面资料作差异显著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在临床表现方面,两组病人在病程,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手术全切除率,术后复发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方面、两组在微血管定量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动力学的研究显示:侵袭垂体腺瘤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1).结论:侵袭垂体腺瘤临床进展快,多为大腺瘤,肿瘤组织坏死、囊变、卒中发生率高,手术全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肿瘤血供较为丰富,肿瘤细胞增殖较快。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生物学特性 病理 细胞动力学
  • 简介:慢性扩张脑内血肿(chronicexpandingintracerebralhematoma,CEICH)是由Hirsh等[1]于1981年首先报导,因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颅内肿瘤卒中极为相似,易误诊,往往需手术后明确诊断.我科自1999年至2004年共诊治4例,现将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 标签: 脑内血肿 慢性
  • 简介:目的探讨在降血压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干预作用和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177例高血压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其中90例应用辛伐他汀(每晚20mg)和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d)进行治疗(干预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年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搏动指数、阻力指数、频谱形态,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等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并与87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年.干预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频谱形态等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2,3年.上述各项指标均改善(P〈0.01),频谱形态明显好转。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上述指标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11%(10/90),低于对照组的24.14%(21/87)(P〈0.01)。结论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可稳定并延缓高血压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进程,对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动脉疾病 洛伐他汀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后外侧区骨结构与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颅底侧方入路提供相应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将20例干颅骨标本和17例甲醛固定尸头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分次切除,显露出横窦、乙状窦、岩上窦以及窦硬膜角,测量乙状窦在不同位置的宽度及表面骨质厚度,分析横窦、乙状窦的走向与颅骨表面骨标志之间的对应关系,测量"窦硬膜点"与"乳突上嵴后下三角"各顶点间的距离.结果横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枕外粗隆之间的连线对应,乙状窦的走向与颞鳞-顶乳缝交点和乳突尖的连线对应,两线构成的夹角为"窦间角",左侧平均为102°±17.3°,右侧平均为100°±15.5°.乙状窦各段的宽度为垂直段>下曲>上曲.乙状窦下曲的表面骨质厚度明显大于上曲与垂直段.结论根据颅骨表面标志判明硬脑膜静脉窦的位置,开颅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横窦、乙状窦,并能更充分地利用颅底有限的暴露空间,使得整个开颅过程更加微创和高效.

  • 标签: 硬脑膜静脉窦 颅底侧方入路手术 横窦 乙状窦 乳突上嵴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报道1例以阻塞脑积水为首发表现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方法一男52岁病人因行走不稳、尿失禁入院,CT和MR发现阻塞脑积水,天幕附近存在异常血管影.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天幕区DAVF,脑积水由扩张的引流静脉压迫中脑导水管所致.病人接受了血管内栓塞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大部分闭塞了DAVF,脑积水症状消失.结论DAVF扩张的引流静脉压迫中脑导水管导致阻塞脑积水极其罕见,这是文献中第2例有详细报道的此类病例;采用血管内方法闭塞病灶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是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天幕区 阻塞性脑积水 脑血管造影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目的通过对64例脑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膜粘附分子含量(%)的变化研究观察。拟探讨阿斯匹林剂量变化对细胞粘附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取肘静脉抗凝血3.5ml,提取血小板后用美国BD公司生产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膜中Ts含量。结果阿斯匹林100mg组治疗后血小板膜Ts含量显着抵50mg组,差异显着,P<0.01。结论阿斯匹林有降低细胞膜粘附分子作用,每曰100mgASP对Ts的影响较每曰50mg组显着。说明ASP剂量使用就有效,每曰100rag是能发挥较大治疗效应,是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分子含量的有效防治蘖物.

  • 标签: 老年 脑梗塞 用药剂量 阿斯匹林 血小板膜 粘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