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药物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可用于防止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他血栓性疾病。新型药物具有传统药物不可比拟的优点。

  • 标签: 新型抗凝药 概述
  • 简介:栓治疗主要针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活化两个环节起作用;分别称为治疗和血小板治疗。目前临床药物也主要作用于这两个环节,一些新型的药物逐步用于临床或是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本文综述了此类药物的临床研究情况,机制以及临床试验等。

  • 标签: 抗凝药物 抗凝机制 抗凝治疗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大于1%,在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0%[1],据统计中国现约有1000万人患房颤[2]。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血栓引起的卒中事件中,高达15%~20%的比例源于房颤,伴有房颤的卒中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不伴房颤者明显升高[3]。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 应用 快速心律失常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国内外资料经验,指导房颤患者合理选用药物,预防血栓并发症。方法搜集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房颤治疗指南(2006年)、大型临床实验荟萃及小样本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资料,分别从性别、合并症、年龄等方面对慢性房颤患者提出凝目标。结果高危CAF患者必须使用华法林,中危CAF患者可以选用华法林,也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低危CAF患者则可仅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的服用剂量,可接受华法林剂量模型指导。同时,还须对房颤患者实施华法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论房颤治疗虽然经国内外多个大型临床实验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肯定,从国内外的临床统计结果来看治疗临床应用并不规范,需要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房颤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肺栓塞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的药在肺栓塞的治疗中起着很大作用,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直接口服药物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本文对肺栓塞直接口服药物做一系统综述,对新型药物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肺栓塞 抗凝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
  • 简介:摘要:房颤的最大危害是缺血性卒中。一旦发生脑卒中,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危及生命。因此,预防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临床研究发现,华法林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故而,如何安全应用华法林药物已成为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话题,这样才能确保华法林药物作用的安全发挥。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药物 安全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HVP)术后早期口服药与治疗强度(INR)的关系,以期指导术后早期的治疗。方法记录260例HVP患者术后1-7d的华法林用量及INR,分析INR与口服治疗的关系。结果1~3d内,华法林用量与INR无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有增加的趋势,P值有减小的趋势。第4天,华法林用量与INR具有相关性(P〈0.01),此后的3d内华法林用量与INR明显相关(P〈0.01),相关系数逐渐增加。结论HVP术后早期,尤其3d以内,INR并不能真正反映华法林的全部作用,第4天(72h后)开始,INR与华法林用量才有明确的相关性。建议3d以后才应该根据INR值对华法林用量做适当的增减。

  • 标签: 人工机械瓣膜 风湿性心脏病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率
  • 简介:近年来,由于药物(本文所指药物除特别说明外,均指广义上的药物)在心脏疾病和脑梗死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介入手术和人工心脏瓣膜移植后的大剂量应用,由其所引起的脑出血的病例也呈明显增多的趋势。

  • 标签: 抗凝药物 脑出血 治疗 人工心脏瓣膜 心脏疾病 介入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绞痛是由于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发作时胸骨后部及心前区出现阵发性绞痛或闷痛,并可放射至左上肢,疼痛是由缺血、缺氧的代谢产物乳酸、丙酮酸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等所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及自发性心绞痛,有可能发展为心肌梗塞或猝死,也可逐渐恢复为稳定型心绞痛。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在高龄老年房颤中的应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84例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的药物是华法林,治疗组采用的药物是达比加群。比较两组老年房颤治疗效果;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纤溶和凝血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老年房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卒中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纤溶和凝血指标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纤溶和凝血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在高龄老年房颤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纤溶和凝血指标,改善患者预后,且可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凝药物 高龄老年房颤 应用
  • 简介:摘要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决定新型口服药物的不断出现,新型口服药物具有起效快,消除快,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本文对新型口服药物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 简介: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房颤患者口服药物治疗的出血风险因素,并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回顾性分析多个临床研究和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我们发现主要出血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药物类型、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以及使用其他药物的情况。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使用华法令(华法林)的患者、合并多种疾病、肝肾功能受损以及与药物互相作用的其他药物使用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我们还发现,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临床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是降低不必要出血的关键。最后,本研究强调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共同决策,以权衡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房颤 口服抗凝药物 出血风险 年龄 华法令 国际标准化比率 共同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血管疾病康栓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心血管治疗的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名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取临床药师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数据,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临床的药师要充分的发挥其与药物相关的专业知识,将这些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查房工作中。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的栓、药物的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用药知识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着重关注,规范药物的应用。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药师对于心血管疾病药物的用药治疗进行干预的治疗疗效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患者治疗疗效效果更好,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4%,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加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减少,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抗栓抗凝药物 临床药师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时导致消化系统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在我院接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481例,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导致消化系统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经过治疗共有72例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胃黏膜损伤等消化系统损伤;就患者既往病史看,85例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患者中有13例(15.3%)并发消化系统损伤,而396例无消化系统疾病病史患者中有59例(12.2%)并发消化系统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就患者的职业看,并发消化系统损伤的72例患者中工人、农民、无具体记录患者61(84.7%)例。结论既往消化道病史、年龄是血小板药物治疗导致消化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消化系统损伤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硫酸羟氯喹联合药物治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来我院的 68例磷脂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8年 07月,截止时间为 2019年 07月,按照入院顺序,将 6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 n=34例)与对照组( n=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硫酸羟氯喹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效果: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比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给予磷脂综合征患者硫酸羟氯喹联合药物治疗,既能提高临床效果,又能确保治疗安全性,应被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硫酸羟氯喹 抗凝药物 抗磷脂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药物使用中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护理质量指标对抗药物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给药评估、给药执行、药物知识宣教落实三个环节,并建立了阈值,每日跟踪质量指标落实情况,每月统计数据,并将结果与阈值比较,保证治疗的规范与安全。结果3项药物护理质量指标均达到阈值范围。结论将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药物护理管理中,有效规范护士在药物使用中的护理行为,提高患者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 抗凝药物 管理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