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共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结肠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中药灌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情况、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情况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对于慢性肾脏病3~4期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结肠透析 中药灌肠治疗 慢性肾脏病3~4期 作用
  • 简介:摘要:口服固体制剂是一种常见的药剂类型,而随着当今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药剂的制备中,能够实现对口服固体制剂内部构成以及外部形貌的精准调控,这也使得3D打印口服固体制剂成为当今医学界重点研究的话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口服固体制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为后续医学临床研究个性化药剂提供必要的参考借鉴。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口服固体制剂 个性化
  • 简介:文献报道鬼臼脂素在@H3)3SiCl/Nal/MeCN反应体系中得到氧化产物4-去氧-C环芳构化鬼臼脂素.而本文作者采用α-不饱和苦鬼臼脂素在同样的反应体系中却得到了部分还原产物C环氧化鬼臼脂素.根据鬼臼脂素和苦鬼臼脂素的结构差异,作者对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报道和分析.

  • 标签: 鬼臼 CH CN CI 反应体系 原因
  • 简介:目的对杜仲抗骨质疏松的药效成分进行初步筛选。方法采用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体外培养模型,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观察杜仲中槲皮素、京尼平苷及桃叶珊瑚苷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槲皮素促MC3T3-E1细胞增殖的有效浓度为10-6mmol/L,桃叶珊瑚苷则为10-5mmol/L;10-4μmol/L京尼平苷在干预后4d,才逐渐显现出促进MC3T3-E1增殖作用。槲皮素(10-5、10-3mmol/L)、京尼平苷(10-3mmol/L)和桃叶珊瑚苷(10-3mmol/L)可增加MC3T3-E1ALP活性。结论槲皮素、京尼平苷和桃叶珊瑚苷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作用强度具有浓度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可能为杜仲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

  • 标签: 杜仲 成骨细胞 骨质疏松 槲皮素 京尼平苷 桃叶珊瑚苷
  • 简介:目的:运用^99锝^m-双半胱氨酸乙脂(^99Tc^-ECD)脑显像(CBFPI)观察急性犬椎动脉狭窄早期局部脑供血变化。方法:24只家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中度狭窄组(B)、重度狭窄组(C)、闭塞组(D)4组,每组各6只。A组不作任何特殊处理,B、C、D组手术结扎右侧椎动脉,结扎程度分别为狭窄范围50%~69%、70%~99%及100%。结扎后0.5~1h静脉注射显像剂,1h后行SPECT断层显像。结果:CBFPI检测椎动脉狭窄早期脑供血改变灵敏度,目测分析法:B、C、D3组灵敏度分别为33.3%、83.3%、100%,总体灵敏度为72.2%;半定量分析法:3组灵敏度分别为50%、100%、100%,总体灵敏度为83.3%。CBFPI半定量结果:各部位感兴趣区(ROI)放射性比值,与A组比较:D组明显降低,C组除小脑外均明显降低,B组无明显变化。B、C、D组两两比较,右颞叶均有差别,左颞叶B.C、B—D组比较有差别,枕叶仅B、D组比较有差别,而小脑则无差别。结论:狭窄程度不同受累范围不同:颞叶最易受累,其次为枕叶,小脑则不易受累。

  • 标签: 单光子 ^99锝^m-双半胱氨酸乙脂 脑血流灌注显像 椎动脉狭窄
  • 简介:滨州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阚氏海摘要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3(SOCS-3)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和PDTC组。建模后测定大鼠血清中IL-6、IL-18表达水平,取大鼠胰、肺组织行病理学观察,WB检测肺组织中SOCS-3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无明显病理变化,肺组织内仅极少量SOCS-3表达。SAP组IL-6、IL-18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肺组织SOCS-3表达明显升高。PDTC组IL-6、IL-18表达下调,肺组织SOCS-3表达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SAP肺损伤的炎症反应可诱导SOCS-3在肺组织中表达。PDTC能显著缓解SAP肺损伤的病理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OCS-3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SOCS-3 PDTC 肺损伤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SMI)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及其原因。方法以C48/80为工具药建立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检测不同浓度C48/80与RBL-2H3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β-己糖苷酶、类胰蛋白酶和组胺的释放率以及细胞活力,在细胞活力大于80%情况下,选择释放程度较高的指标和条件为优选考察指标和条件。将SMI和其溶剂(Tween-80)原液等比稀释成不同浓度后与RBL-2H3细胞共同培养,通过中性红染色法观察细胞脱颗粒的形态学变化,分别用显色法和间接荧光法检测细胞上清的β-己糖苷酶和组胺释放率,采用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细胞的活力。结果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的最佳作用时间为30min,最佳指标为β-己糖苷酶和组胺释放率。与空白组相比,SMI质量浓度低于13.3g生药/L(3倍临床浓度)时,细胞中性红染色未见脱颗粒现象,组胺和β-己糖苷酶释放率亦无差异;而在Tween-80质量浓度为1.00g/L时,SMI40g生药/L(9倍临床浓度)组和溶剂1.00g/L组细胞中性红染色均可见脱颗粒现象,细胞上清组胺和β-己糖苷酶释放率亦明显增加。此外,CCK-8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各浓度的SMI对细胞活力均无影响。结论SMI低于3倍临床浓度无明显RBL-2H3细胞脱颗粒作用;而在9倍临床浓度能刺激细胞脱颗粒,这种脱颗粒作用可能与所含溶剂(Tween-80)有关,与其对RBL-2H3的细胞毒性作用无关。提示SMI在低于3倍临床浓度相对安全,在9倍临床浓度时有致类过敏反应的风险。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RBL-2H3细胞 类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体外培养雪旺细胞并转染NT-3基因,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用预涂有10%多聚赖氨酸的培养瓶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SD仔鼠雪旺细胞并用抗S-100多抗鉴定细胞性质,原代培养12小时后加入10-5M阿糖胞苷,72小时后换成100μg/ml的G-418,连续作用5天后加入2μM氟丝扣林继续培养。用脂质体法转染入质粒pIRES2—EGFP—NT—3,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T—3的表达并用图象分析法定量,观察转染NT—3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体外成功培养了SD仔鼠雪旺细胞,免疫细胞化学证实成功转染了NT-3基因,转染NT-3组有丝分裂期细胞数量较未转染组增高,但是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细胞转染NT-3基因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快,细胞增殖增快。

  • 标签: SD仔鼠 雪旺细胞 体外培养 基因转染 NT-3基因 生物学行为
  • 简介:目的检测金丝桃属植物遍地金提取物对大鼠脑突触体5-羟色胺重摄取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其可作为抗抑郁药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液闪仪测定[3H]标记的5-羟色胺与大鼠下丘脑组织悬液混合孵化后的CPM值作为重摄取量的评价指标。结果遍地金提取物及St.John’sWort提取物抑制5-羟色胺重摄取IC50分别为376.3μg/ml和515.18μg/ml。结论遍地金提取物与st.John’sWort提取物均对大鼠脑突触体5-羟色胺的重摄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遍地金 大鼠 脑突触体 -5羟色胺 重摄取 抑制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DCRT,观察组给予3D-CRT同步联合TP方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随访后的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3%(25/30)、66.7%(20/30)、56.7%(17/30);对照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0%(18/30)、40.0%(12/30)、30.0%(9/30);观察组1、2、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毒副反应,但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后均可完成治疗,耐受性良好。结论3D-CRT同步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毒副反应患者可以承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是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案。

  • 标签: 中晚期食管癌 三维适形放疗 TP方案化疗
  • 简介:合成系列β-咔啉-3-甲酰胺类化合物,并研究其与CT-DNA的作用.以1-色氨酸为原料,设计并合成β-咔啉-3-甲酰胺类化合物,利用粘度滴定、Tm(解链温度)测定及紫外光谱滴定法以及微量量热等方法测定其与CT-DNA的作用.在与CT-DNA的相互作用中,它们均能引起CT-DNATm的改变;粘度滴定实验表明该系列化合物与DNA以嵌插方式作用;紫外光谱滴定法表明该系列化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度是有差异的,这与抗肿瘤筛选的结果一致;微量量热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与DNA的作用是熵驱动的.该β-咔啉新衍生物是以DNA为靶,并通过与DNA碱基的嵌插产生生物效应.

  • 标签: DNA CT 作用 改变 抗肿瘤 研究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20(R)-人参皂甙Rg3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结果: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3.2mg@kg-120(R)-人参皂甙Rg3,其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有滞后时间的二房室模型,Tmax为0.66±0.10h,Cmax为16±6ng@mL-1,Tinα为0.46±0.12h,T1/2β为4.9±1.1h,T1/2(Ka)为0.28±0.04h,AUC0-∞为77±26ng@mL-1@h;6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0.8mg@kg-1Rg3,由于血药浓度低,可测数据点少,未进行模型模拟;两组给药剂量与相应Cmax实测值比较,二者成正比关系.结论:本品口服吸收快,消除也较快,但血药浓度很低.在所试剂量范围内,20(R)-人参皂甙Rg3属一级动力学吸收、消除过程.

  • 标签: 人参皂甙RG3 口服 药代动力学 健康志愿者 单剂量 血药浓度
  • 简介:目的评价该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该院2010年1~12月出院的258例3种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为161例;使用抗菌药物的97例(37.6%)中合理预防用药0例。所用抗菌药物涉及5类14种;术前0.5~2h内给药50例(51.5%);术后用药时间〉24h77例(79.4%),用药时间〉48h72例(74.2%)。存在药物选择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不当等不合理现象。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医院领导的重视,严格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应用 预防性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构建人卵细胞ZP3蛋白的原核重组载体并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提取人卵巢中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自行设计引物,PCR扩增ZP3蛋白编码序列,PCR产物经BamHI/NheⅠ双酶切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His中,在E.coliBL21-DE3中诱导ZP3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异丙基-β-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诱导下,重组菌高效表达出一个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000的产物。结论人卵细胞ZP3蛋白的全长编码序列已被克隆ZP3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T—His,并在E.coliBL21-DE3中获得高表达。

  • 标签: 人卵细胞ZP3蛋白 克隆 基因表达
  • 简介:国家药典委员会于2009年3月18~23日在京召开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定稿会。本次定稿会不仅邀请了制剂、理化分析、微生物及生物检定专业组(包括兼委)的专家,还邀请了相关专业组主任、副主任及有经验的相关委员和专家参加会议,旨在促进一、二、三部附录之间以及附录与品种之间的协调。与会委员和专家结合收集到的反馈意见对拟增修订的药典附录进行了认真审核,国家药典委员会将根据专业委员会的审定意见,尽快完成汇总整理工作,并向社会各界公示。

  • 标签: 《中国药典》 定稿会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 理化分析 生物检定
  • 简介:目的研究在小儿佝偻病预防中应用维生素D3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本院佝偻病高危小儿60例,依据处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小儿佝偻病预防指导,观察组在指导基础上应用维生素D3治疗,比较两组预防效果。结果两组磷酸酶活性值<200μg/L、200~250μg/L比重差异明显,>250μg/L比重差异不明显;观察组佝偻病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3.33%。结论维生素D3用于小儿佝偻病预防中能够降低佝偻病发生率,用于已经出现佝偻病的小儿中能够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佝偻病 维生素D3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3H-6S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H-6S管理模式运用于医院门诊药房质量管理中,分析实施前(2020年1月-6月)和实施后(2020年7月-12月)门诊药房的药品调配差错率、药品调配时间、取药等待时间和患者取药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实施3H-6S管理模式后,药品调配差错率显著小于实施前,药品调配时间和取药等待时间显著短与对照组,门诊患者取药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在医院门诊药房实施3H-6S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率,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和门诊患者取药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3H-6S管理模式 门诊药房 调配差错率 取药等待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数十年来的动物研究支持鱼油中的主要成分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在一些人类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中n-3PUFA也被证实有益,但临床试验结果并不一致。n-3PUFA应用能否成为肾脏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仍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鱼油 不饱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