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如今,方便、快捷、舒适的铁路运输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乘客感受到了铁路提速和标准化建设带来的实惠。京广、京沪、陇海……乘坐列车,沿着铁路大动脉一路行来,透过一扇扇流动的车窗,铁路沿线变幻更迭的美丽风景不时掠入人们的视线,让人眼前一亮,旅途的孤寂和倦意顿时消散。列车向前飞驰,铁路沿线两侧的绿色也在不断延伸。生机勃勃的绿色长廊和沿路的座座园林式站点,向人们展示着铁路建设者们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和谐铁路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 标签: 铁路沿线 大动脉 造林绿化 秋冬季 铁路建设 环境友好型
  • 简介:黑龙江鸟马河林业局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搞好该地区蓝靛果种植对于该区域经济的增长、林区社会的稳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乌马河林业局为例,利用其现有条件,按照国家对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对其蓝靛果种植进行可行分析,以便使该地区进一步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乌马河林业局 蓝靛果 种植 可行性 思考
  • 简介:通过对福建省旗山国家森林公同内分布的桫椤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桫椤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54科66属83种,属于10个分布型,该区域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型为主,具有向温带过渡性质。群落内桫椤胸径11~14cm的出现频率最高,随着胸径增加,出现频率逐渐减小,表明桫椤在幼苗期受到的干扰较强。从种内竞争转向与周边植物的竞争这个过程中,桫椤植株的死亡率迅速升高,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 标签: 桫椤胸径 植被特征 植物区系
  • 简介:潮间带是一个典型的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带,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潮间带重金属除了直接对潮间带生物有影响外,还可以通过过食物链的富集和放大作用影响人类健康,同时由于潮间带水动力和生物活动的影响,造成重金属的重新分布和释放,产生重金属的“二次污染”,直接危害近岸环境。开展重金属元素在潮间带沉积物中含量、赋存形态、污染评价及其生物有效已成为目前环境科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国内外学者均对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从这4个方面阐述了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研究进展,以期为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潮间带 重金属 污染 生物有效性
  • 简介:随着海南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岛的决策通过,全省各市县也行动起来,三亚市作为海南的旅游重点城市,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也正成为全市的工作重点及主导需求。文章通过阐述三亚市生态背景,全市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内容及存在问题,提出工作需要完善的对策及重要,为广大营林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海防林 可持续 三亚市
  • 简介:通过对粤北现有区域中心的分布及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人文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粤北区域试验中心在不同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作用。

  • 标签: 粤北 区域性试验中心 农业 林业 水产 地位作用
  • 简介:人的改造实践活动是受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念所支配的,而支配这一活动的观念是否科学与合理又取决于建构人的实践观念的根据是否正确或具有真理性,这一根据就是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的正确与否.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越正确越具有真理性,据此而建构的人的实践观念就越具有科学与合理性,这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现实的人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把实际支配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与把人的社会活动作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实践概念区别开来,这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哲学所具有的科学与合理性的必然体现.

  • 标签: 实现 实践观念 建构
  • 简介:有“香港文坛教父”之称的作家刘以鬯毕生致力于“求新求异”,其“实验小说”创作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充满了探索性和先锋。笔者结合他的一系列“反小说”创作,分析了刘以鬯对法国“新小说派”的新锐创作观及主要创新技巧如“客体写作”、“跳跃”、“环合”、“复现”和“开放创作”等手法的吸收与借鉴,并指出其“求新求异”的叙事背后立足香港本土,着力表现�

  • 标签: 刘以鬯 叙事本土 小说派
  • 简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日本冲绳岛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结构,树种组成以及土壤特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亚热带林具有林冠低矮、小径木多等特点。林分的平均林冠高度仅10m,平均立木密度达5400株·hm2(≥3.0cmDBH),其中胸径小于10cm的立木占64%。林分胸高断面积为54.4m2·hm-2。30个调查样地共出现树种数(≥3.0cmDBH)达80种,分属31个科。根据树种的重要值,Castanopsissieboldii和Schimawallichii分别为优势树种和亚优势树种。树种多样指数(H’)平均达3.63,均衡度指数(J’)为0.71,丰富度指数(S’)为4.72。这些多样指数都随着优势树种重要值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该森林的土壤肥力低,异质大,并可能存在Al毒害。由相关分析知,林分密度和优势树高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样指数则与土壤交换K+,Ca2+以及Ca2+/Al3+比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磷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土壤性质是影响冲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多样的重要因素。图3表4参38。更多还原

  • 标签: 多样性指数 常绿阔叶林 树种组成 土壤养分 土壤-植被相互关系 亚热带
  • 简介:<正>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市财政委员会2012年6月21日联合发文(深科技创新【2012】第138号)《关于下达2011年科技研发新增资金民生领域重点实验室等资助项目和资助资金的通知》,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筹建的"南亚热带植物多样重点实验室"获得500万元的资助。实验室是依托该园的第一个重点实验室,也是深圳市城管局系统的第一家。有关的实验室的各项建设及科研工作,近期将逐步展开。

  • 标签: 重点实验室 南亚热带 植物多样性 深圳市 科技创新 资助项目
  • 简介:2013年4月15日,自治区林业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广西林业》杂志编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蒋桂雄在参加《广西林业》第4期编前会上要求,杂志要千方百计在增强趣味上下功夫。

  • 标签: 总工程师 林业厅 趣味性 杂志 广西 自治区
  • 简介:本文从农业科技开发、区域试验、技术示范、推广系列化服务等方面,就区域农业试验中心对粤东的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作用进行论述,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设中应增强的作用。

  • 标签: 区域性农业试验中心 地位和作用 粤东
  • 简介:通过对县域经济与林业相关因子之间的关联分析,表明林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在总体上呈较强的相关,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部门,其发展是同外部经济环境相一致的;并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县域国民经济(GDP)与林业相关因子的预测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95,说明以林业相关因子为评价指标可以实现国民经济(GDP)的预测与预报.

  • 标签: 县域经济 资源禀赋型 林业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在城市道路绿地的建设中,生物多样在生态及景观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完善及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生物多样的保护和利用.笔者以镇江市南徐大道为例,从生物多样的意义及三个层次等方面说明了如何在道路绿地系统建设中体现生物多样.

  • 标签: 城市道路绿地 生物多样性 生态 景观
  • 简介:该文研究分布在我国东喜马拉雅地区(云南和西藏)及四川的高山栎类种群间的形态变异和遗传距离.在自然条件下,这些栎类的生长形态随纬度的增加和降水的减少从高大的乔木变成矮小的灌木.该地区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为高山栎类提供了各种形态、生长和遗传变异的可能.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随生境条件、山地地形和主风方向的变化明显,但与水平距离关系不大.西藏地区以地势险峻和气候多变为特色,云南地区以高山峡谷为特色,二地区高山栎的种群遗传距离分别为0396和0365,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5%),但却都高于四川地区的高山栎种群遗传距离,并达到极显著水平(P<1%).环境的异质越高,高山栎类的变异越大,种群变异和物种进化与气候、生境、地形地貌和土壤等环境的异质密切相关.尽管东喜马拉雅地区是以大陆季风为主气候特征,但高山栎类的叶片、直径和根系对环境异质的适应变异与分布在地中海地区的、冬雨夏旱气候条件下的冬青栎类(Q.ilex)十分相似.不同地区的环境异质必然导致物种进化和种群变异的差异,然而,高山栎类种群在两个截然不同气候区内的高度相似恰恰说明了它们可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或从同一个地区演化而来,所以它们才有相同的适应策略

  • 标签: 高山栎类 地中海气候 环境异质性 形态 基因
  • 简介:首次研究了低温锻炼对甜杨(Populussuaveotlens)幼苗抗冻的效应,并对低温锻炼中的G6PDHase,ATPase及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测定.另外,在低温锻炼前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对甜杨幼苗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低温锻炼可明显提高甜杨幼苗的抗冻,但整个低温锻炼过程必须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10℃的温度下锻炼6天,虽对甜杨幼苗抗冻的提高效应不明显,但它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为第二阶段的-20℃锻炼的进行及抗冻的完全发育提供基础.伴随着幼苗枝条中蛋白质含量及G6PDHase和ATPase活性提高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幼苗的抗冻;脱锻炼2天后,幼苗抗冻下降到未锻炼水平,而枝条中蛋白质含量及G6PDHase和ATPase活性虽有下降但略高于未锻炼.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预处理则明显降低了幼苗抗冻和蛋白质含量.进一步分析发现,低温锻炼中的G6PDHase和ATPase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幼苗抗冻的提高密切相关

  • 标签: 甜杨 低温锻炼 抗冻性 蛋白质
  • 简介:植物叶片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在生物化学和大气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涉及数量不同多种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信号传导方法。然而,一些挥发性化合物的排放量可能对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在植物生理学和化学生态学中的作用,更好的预测这些排放量将如何改变空气质量,必须要了解这些不同的化合物之间的潜在的联系。过去,对不同植物的生物挥发量进行直接比较是很困难的,因为调查和测量往往集中于一类数量有限的化合物中,并且在对不同功能组别的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的分析技术也较为缺乏。此外,相关强的树种通常会挥发出相类似的化合物,这是使植物本身和与其他植物发出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难以辨明的原因。我们已经确定了利用竹子作为新的系统来研究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因为它们能够挥发出各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并且能够排放一种性质稳定(well—conserved)的化合物——异戊二烯。不同的竹类所排放的化合物差异较大。我们使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xGCTOF—MS)对12类竹和一些草类挥发的在75~196之间的化合物进行辨认,对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量进行分析比较后,分配给每类化合物,其功能组别的基础上复合类排放模式。根据复合类化合物的组成,使用非量测多维尺度分析绘制了竹类植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在全部能够排放化合物的竹的种类中,能与不能排放异戊二烯的种类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这些被观测的竹类的异戊二烯排放量和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模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总体而言,这些竹类中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

  • 标签: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竹子 异戊二烯 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