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从元和时代韩愈推尊李杜以后,王维已难以与李杜比肩,但在后世多数论者看来,王维才是"盛唐之音"的"正宗"。特别在近体诗尤其是律诗的确立与新变方面,王维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清人方东树在《昭昧詹言·通论七律》中把王维、杜甫的七律分为两大派别,他说:"何谓二派?一曰杜子美,如太史公文,以疏气为主。雄奇飞动,纵恣壮浪,凌跨古今,包举天地,此为极境。一曰王摩诘,如班孟坚文,以密字为主。庄严妙好,备三十二相,瑶房绛阙,仙官仪仗,非复尘间

  • 标签: 王维诗歌 三十二相 文学史意义 李杜 昭昧詹言 杜子美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9
  • 简介:提出从重新阐释中国文学的历史与传统入手,所以中国的现代文学很容易被描述为植入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4期

  • 标签: 价值古今 古今演变 文学史核心
  • 简介:历代牡丹赋今可见者近三十篇,唐前两篇,唐代两篇,宋代七篇,元代一篇,明代六篇,清代十篇。其类别可分为二,一是富贵牡丹赋,以高调颂赞为主,多直接铺写牡丹秾丽姿色、富贵典雅;一是清丽牡丹赋,属于抒情言志之作,多非有意为文,而是在猝然感发的机遇下铺陈叙事、借花抒情,往往能在姿色之外,睹见韵致风神、气骨品性。历时观之,盛世多颂美之声,得意多灿然之花;衰世多抒情之赋,不遇多矜持之丽。全文分作唐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唐代“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牡丹尤为天下奇”、元代“唐宋精神的融合”、明代“繁华一去不可复”、清代(上)“浓艳依然带露华”、清代(下)“薄醉盈盈一回首”七个章节,对历代牡丹赋之创作予以考证、梳理,解析赋作之艺术特色,阐发作者之精神情怀,探究艺术流变之内在规律。

  • 标签: 牡丹赋 文学史 唐前
  • 简介:云是谁种的棉?谁纺的纱?谁缫的丝?谁遗忘的金羊毛?谁的剪刀将云剪成变幻莫测的衣裳?随风而去的记忆?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论文学作为历史──从盖尔维努斯的文学史观看近代文学的形成王建文学作为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客观存在的文学发展过程,它由具体的文学活动构成,如作者的创作,作品的产生与流传,读者的阅读等等;二、以文学发展的客观过程为基础撰写出来的文学,它以书面...

  • 标签: 文学史理论 历史哲学 文学史观 语文学 施莱格尔 赫尔德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2-18
  • 简介:王国维《宋元戏曲》则是将中国戏剧(主要是宋元戏剧)视为客观的研究对象加以理性研究,研究中国戏剧,对中国戏剧的研究而言

  • 标签: 宋元戏曲史 戏曲史读 王国维宋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新文化有三个主要的理论和方法的来源一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法国年鉴派史学、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和历史叙述主义、文化人类学,首先来看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和历史叙述主义对新文化的影响,尽管文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和年鉴学派第三、第四代历史学家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出现的弊端

  • 标签: 兴起走向 文化史兴起 新文化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在百年中国话剧史上,剧创作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艺术界关于剧创作中'真'与'假'、''与'剧'的思想分歧,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认为,人们论争的核心焦点,无非是'仿真'与'戏说'之间的孰是孰非。长期以来',以曲为'的文化传统,使剧'仿真'说成为了主导性话语,而对'戏说'则是采取完全排斥的否定态度。但从剧创作的具体实践过程来看,'戏说'

  • 标签: 中国话剧史 欧阳予倩 历史题材 郭启宏 宋景诗 周贻白
  • 简介:<正>《樵通俗演义》是产生于我国清朝初年的一部时事小说。此书别名《樵》,凡八卷四十回,原题“江左樵子编辑”,“钱江拗生批点”,书首有作者自序一篇,仅署“樵子”。因此,长期以来,对于这部小说作者的真实姓名,研究界一直不知。一九八一年,王春瑜同志考出,《樵通俗演义》的作者

  • 标签: 清朝初年 县志 嘉靖 杂记 古籍出版 松江
  • 简介:鉴节要便读》是郭沫若少年时期重要的蒙学教材之一,它对郭沫若的成长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鉴节要便读》在清末前后广为流传,一方面是它得到了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另一方面它自身固有的特.最,运用四言韵语,抑扬顿挫,朗朗上I:7;叙部分以史为鉴,简明扼要,每节加注的点评,也有它独到之处,以至于郭沫若称之为绝好的启蒙书籍。

  • 标签: 郭沫若 《史鉴节要便读》 蒙学
  • 简介: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阿波罗(APOLLO)正追逐着一位美丽的少女。他不断讨好地向她喊道:“别累着!别累着!我保证不会追你!”最后。他还是追上了这位少女,并把她抱在怀里。少女拼命地向她的父亲呼救。父亲立刻把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于是,阿波罗就用这棵树的木头做了第一把吉他,

  • 标签: 吉他 表现性 音乐史 阿波罗 少女 父亲
  • 简介:<正>近年来,重写文学的呼声很高。本来,文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总是带有一定的时代色彩的,它理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重写文学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例,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它就一直处在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如果说,每一次重写都是对原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那么重写的文学就有可能逐渐完善而臻于完美。但是,近年提出“重写文学”的口号并不如此简单。据一些“重写”论者所述,提出这个问题,乃是鉴于现有的现代文学大都陷入了一种“非科学”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它们大

  • 标签: 纯审美论 文学的本质 “重写文学史” 标准重 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12
  • 简介:王国维《宋元戏曲》则是将中国戏剧(主要是宋元戏剧)视为客观的研究对象加以理性研究,研究中国戏剧,对中国戏剧的研究而言

  • 标签: 宋元戏曲史 戏曲史读 王国维宋元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8
  • 简介:秦叔宝故事(第1~47回)和秦王平定天下故事(第48~60回),  小说还描写了秦叔宝与单雄信、程咬金的结义之情,柳敬亭曾说过《秦叔宝志传》之类的评话

  • 标签: 明评话 晚明 民众心态
  • 简介:葛亮历时七年的长篇小说《北鸢》在2016年占据各大好书榜前列,深受读者和专家好评。作为一部以家族为基础的长篇小说,《北鸢》重述历史的方式正是葛亮想象民国的路径。关于其历史书写及艺术特色的评论颇多,本文不多赘述,而另辟一径,在高度赞扬葛亮语言、结构的成熟,高呼文学创作“美”的回归时,关注《北鸢》文本本身表现出的意图谬误及葛亮个人民国想象中的隐秘内涵。取自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小说题目“北鸢”第一次出场是小说中昭如和文笙客居天津时家睦带来的虎头风筝,作者葛亮在此处特意描述了清晨时分,年过半百的丈夫为幼子描画风筝,妻子在旁“红袖添香”的恩爱场景,也不惜笔墨写了广场上父子二人放风筝,妻子一旁微笑观看的温馨画面。这一段天伦之乐只在小说第一章占据两页纸左右的篇幅,于我看来,却是整部小说的基调。这当然不是否定《北鸢》的厚重历史感,更不是无视葛亮的艺术与美学探索,而恰恰是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思潮与细致精巧的语言艺术中窥见葛亮的“文心”。他塑造的人物群像,尤其是主角文笙,无疑是稍显单薄的,但正是铺排了400多页的单薄之中,暗藏着强有力的内在线索,葛亮在有意和无意之中追索的是亟待复兴、正在消亡的“闲适美学”。

  • 标签: 长篇小说 葛亮 美学 消亡 闲适 《南鹞北鸢考工志》
  • 简介:清初的"庄氏狱",因庄廷鑨其人"私撰"明史而兴,牵连甚广,死难者甚众。其情节大致是,庄廷鑨购已故朱国桢所撰明史,召集宾客加工成书。庄死,其父刊行。有吴之荣者,因贪赃罢官,将庄氏作为把柄欲诈取钱财,并图复职,诈财未遂,即向官府告讦,致兴大狱。该列名"参阅"(亦作"参订")的二十四人中,颇有当时的知名人士,无不牵连在案。这些人的下场,据翁广平《书湖州庄氏狱》(《查继

  • 标签: 庄廷鑨 陆圻 傅以礼 庄氏史案 晚明史籍考 罪惟录
  • 简介:《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名篇,历来研究者对它有着超乎寻常的解读热情,魅力非凡。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故事内涵仍未阐释到位,尚可再论。蒲松龄在小说中两次用到"黠"字:一处是婴宁用以形容丫鬟小荣"是亦狐,最黠";另一处是作者用以点评婴宁"其黠孰甚焉",足见此字甚得蒲氏之心。以本文之见,最黠者并非小荣、婴宁等美狐,而是作家本人!蒲松龄小说创作上的灵心慧性,在《婴宁》篇中施展得酣畅淋漓。

  • 标签: 《婴宁》 《聊斋志异》 小说创作 经典名篇 研究成果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