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谭恩美是当代美籍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的处女作《喜会》是一部非常畅销的小说,是多元文化的代表作。本文拟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出发,解读《喜会》中的多元文化主义现象,探讨谭恩美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 标签: 多元文化主义 谭恩美 《喜福会》
  • 简介: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文化财富,是人类的是精神粮食,全世界的国家和人民都应该注重对其进行保护。俄罗斯有着多年的文化历史,但受到历史上长期战乱的影响,以及前苏联时期意识形态的更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久经波折,现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保护体系。本文通过研究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指出对我国相关保护工作的有益启示,以供参考。

  • 标签: 俄罗斯 文化遗产 保护 理论 实践 启示
  • 简介: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Gorgelakoff和Markjohnson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hphorsweliveby)一书中提到隐喻无所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进行思想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写作此论文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此题目的研究,俄罗斯留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跨文化交际中注意到这些带有隐喻意义的词语,不能只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来理解这些词语。避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影响正常的交际。而在教学方面,希望能够认识到俄罗斯来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隐喻时出现偏误的原因。指出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进一步促提高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水平。

  • 标签: 隐喻 俄罗斯留学生 隐喻意识 隐喻能力
  • 简介:来莫斯科多日了,老天总是阴沉着个脸,好像全世界都欠它卢布似的。今天早晨室外一片光明灿烂,打开窗子,金色的阳光便洒满宿舍。几只鸽子落在我的窗前。莫斯科人善待动物,鸽子一点不怕人,而是像小狗一样,一见人开窗就飞来要东

  • 标签: 俄罗斯人 生活态度 莫斯科人 鸽子 托尔斯泰 动物
  • 简介:张:我们从莫斯科来之前,索尔仁尼琴先生通过他的夫人娜塔莉娅·德米特里耶芙娜转达给我们,他本人对您的热烈问候,祝您健康,诸事顺遂!索尔仁尼琴先生从美国回到俄罗斯,第一个会见的俄罗斯作家就是您,那次会见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阿:首先感谢你们的转达。我们今天的谈话就从索尔仁尼琴谈起吧!

  • 标签: 人物访谈 俄罗斯 作家 阿斯塔菲耶夫
  • 简介:在俄罗斯犹太问题一直是文学、文学批评与政论的主题之一。20世纪俄罗斯文学对于犹太问题的反映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20世纪俄罗斯文学是研究俄罗斯犹太问题的主要资源之一。从文化视域入手探讨俄罗斯文学中的犹太问题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研究取向。犹太人被同化的问题以及犹太人与哥萨克的矛盾与冲突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重要主题。目前,在俄罗斯犹太文学的特质、犹太作家的创作与俄罗斯文化与文学传统间的关系、20世纪初俄罗斯侨民文学中的犹太问题以及20世纪俄罗斯犹太文学中男女主人公书写模式的对比方面尚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 标签: 20世纪 俄罗斯文学 犹太问题
  • 简介:本文在对俄罗斯15所高校、13个专业的200多位学生,就鲁迅作品在俄罗斯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播展开调研,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为依据,结合部分调查者的深入访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分析研究,了解鲁迅作品在俄罗斯当代大学生中传播的现状,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坛在世界上颇具知名度的作家。时至今日,俄罗斯汉学传播与研究已有将近300年历史。20世纪20、30年代,前苏联是出版鲁

  • 标签: 鲁迅作品 鲁迅小说 部分调查 政治意识形态 中学语文教材 语文课本
  • 简介:20世纪初,美国文坛出现了一位独具匠心、备受推崇的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与美国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不同,他不打破诗歌传统,也没有创作新诗体。他的诗语言质朴、精练,读来亲切、朗朗上口,而又颇具意境和哲思,蕴含着对人生和自然普遍主题的凝思。崇尚“韵律和句子的声音美感”,采用会话体和日常口语写作的手法,使其诗作在英美文坛独具特色和原创魅力。他称自己的诗歌为“耳朵写的诗,耳朵是真正的作者和读者”。弗罗斯特的作品大都采用经典诗体,描写的是新英格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同时坚持了与当时的诗歌运动和时尚不同的特色。

  • 标签: 诗歌传统 弗罗斯特 罗伯特 生态思想 矛盾性 20世纪
  • 简介:经历了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俄罗斯文学,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多元文化现象。社会的急剧转型极为深刻地影响了新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分析俄罗斯自2001年“国家畅销书奖”创办以来的获奖作品,探讨21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

  • 标签: 21世纪 俄罗斯文学“国家畅销书奖”现实主义回归
  • 简介:列昂尼德·列昂诺夫的长篇小说《俄罗斯森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苏联文学中最典型的作品。在这部哲理小说中,作家隐秘地与苏联国家意识形态教条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展开论战。考虑到政治环境.列昂诺夫巧妙地使用了“拟态”手法,将庸俗社会主义的理念引向“荒诞的板致”,借反讽之力从内部引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教条,而他本人却隐遁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正统艺术家的面具之下。列昂诺夫试图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学神话代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神话,虽然二者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但这位浪漫主义者最终还是未能抛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范式。

  • 标签: 列昂尼德·列昂诺夫 《俄罗斯森林》“拟态”
  • 简介:从作为方法论的范式视角来审视俄罗斯百年符号学史,可凸显“历史事实”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从而为准确把握其学理内涵及其发展、演化的些许规律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就作为科学体系的世界符号学发展史而言,俄罗斯符号学对其所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文艺学研究中的形式主义范式、历史学研究中的文化认知主义范式以及语言学研究中的结构-系统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等,或为俄罗斯所首创,或为俄罗斯所创新,它们所体现的认知事物的符号学新方法,不仅有效拓展和深化了学界原有的思维定势,更为提升学术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提供了范型。本文结合俄罗斯符号学百年的发展阶段,着重从研究范式嬗变视角对其学说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梳理和缕析,以在理论上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批评依据。

  • 标签: 俄罗斯符号学 百年回溯 研究范式 历史意义
  • 简介:作为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彼得一世,其在位43年间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使得俄罗斯从一个封建落后的农业大国开始走向现代化的工业大国,并使俄罗斯崛起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大帝国.但是彼得一世的改革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革并未触及封建农奴制度,带有封建残余性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俄罗斯的发展.本文将从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方面阐述彼得一世的改革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

  • 标签: 俄罗斯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 改革俄罗斯
  • 简介:<正>据《文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五十一、五十二期报道,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八日至十九日苏作协理事会和俄罗斯联邦作协理事会联合召开了理事会全会总结工作,议题是“作家的积极立场和现代文学过程”。会议由马尔科夫致开幕词。С·萨尔达科夫、А·阿纳尼耶夫、А·恰科夫斯基分别作了题为《党的事业——整个苏联文学的事业》、《文学——时代的编年史》、《文学和现阶段的意识形态斗争》的报告。马尔科夫的开幕词指出,苏联作家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密切了同人民的联系,表现了许多重大的主题,充实了国家的艺术宝库。他认为,“作家的

  • 标签: 理事会 俄罗斯联邦 作协 现代文学 开幕词 意识形态斗争
  • 简介:普希金笔下的达吉雅娜因忠于婚姻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女性典范,但她的忠贞是以“你一我一他”的三角关系为前提的。悬而未决的“出轨”难题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另外两位践行出轨的女性身上得以展开,即《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和《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安娜。此所谓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女性出轨”母题。本文分析了该母题的文化语境、主体诉求和典型模式一语句。对该母题的阐释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俄罗斯文学的规律性和民族性特征,更可为解读类似文学形象和情节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女性出轨 母题 达吉雅娜
  • 简介:摘要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和语言都是具有共性的,而对于俄罗斯而言,也不例外。中国有许多谚语,朗朗上口,引人深思。而在俄罗斯,这些“谚语”常被称作民间预兆。俄罗斯的民间预兆作为一种文化体裁和民风表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通过简短的话语就总结出多年的经验和结论,这是俄罗斯人民在长年累月中经验的积累,也是俄罗斯民族充满智慧的表现。而对于俄罗斯民间预兆所表现出来的文学气息而言,以简短、精确著称,更显民间预兆的文学魅力。

  • 标签: 俄罗斯 文学 文化 民间预兆
  • 简介:一、“改革”年代重新评价苏联文学问题的提出以及各种否定它的言论出现苏联“改革”开始后,俄罗斯文学界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基本上被抛弃,许多人接受了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及各种文学理论和文学观点,以另一种目光来看待苏联文学。随着“回归文学”大潮的兴起,大量过去得不到发表机会的作品一下子涌现出来。

  • 标签: 苏联文学 文学界 俄罗斯 马克思列宁主义 重新评价 文艺思想
  • 简介:罗斯国际社会学研究中心在俄罗斯40个地区向3200人发出调查问卷,就“如何评价2000年”问题广泛征集意见,并通过表格加以说明。

  • 标签: 俄罗斯 民意调查 社会调查 2000年
  • 简介:京西外研社大厦里的暖秋北京的这个深秋,凉意似乎不比往年,于深秋在京西外国语大学别致的外研社大厦中举行的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20周年年会,也同样始终洋溢着热烈和温情。在为期四天(11月11-14日)的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俄语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济济一堂,共同回...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文学研究 1980-2000年 综述
  • 简介:2017年是白俄罗斯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25周年。请相信,历史就在我们眼前书写!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已经形成真挚独特的关系,应该说在今天,从外交理论与实践角度来看这种关系,不仅仅在白俄罗斯、或是在中国需要专门研究它,同样也值得国际外交界研究。

  • 标签: 白俄罗斯共和国 建交25周年 中国 回忆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