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TightRope系统和锁骨钢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37例,其中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17例,锁骨钢板治疗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后3、6、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但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手术切口更小(P〈0.01)。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术后3和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明显高于锁骨钢板组,尤其在肩关节疼痛、日常生活和活动范围方面(P〈0.01)。术后12个月锁骨钢板治疗组与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组Constant-Murley评分相当,但前者的疼痛评分仍低于后者(P=0.02)。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年内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不需要翻修手术。结论双切口结合TightRope带袢双钛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与锁骨钢板治疗相比更利于早期症状改善和功能康复。

  • 标签: NEER 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 TightRope系统 锁骨钩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国产锁骨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5年6月~2007年4月运用国产锁骨钢板技术对68例NeerⅡ型锁骨骨折及TossyⅡ型肩锁关节脱位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6~12个月的随访,未发生锁骨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无松动及脱出,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术后8~12个月取出内固定,X线片显示锁骨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发生。术后2个月左右可行无痛自由活动锻炼。59例肩关节活动正常,9例肩关节活动时肩峰处感觉胀痛不适,活动受限。结论锁骨钢板利用杠杆原理和钢板自身的强度对抗胸锁乳突肌的牵张力,可以避免内固定物体的松动脱出。此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不损伤肩锁关节面,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肩锁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我院前期收治的126例锁骨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当中肩锁关节全脱位患者有82例,这其中包括14例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患者。另外44例患者均为锁骨远端骨折。结果以上研究对象通过肩锁钢板治疗均得以有效复位及固定,并且从X线片中并未发现肩锁关节半脱位和钢板松动问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在从患者体内取出内固定之后未见骨折和关节脱位。结论锁骨钢板针对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肩锁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胰腺突层面的CT解剖及径线测量,为胰腺突病变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非胰腺疾病患者的CT图像,对胰腺突的上下、左右、前后径进行测量,并观测胰腺突所在层面与脊柱的对应关系,同时观察正常胰腺突的边缘,形态及与肠系膜上血管的关系。结果在脊柱L2水平胰腺突可100%显示,突大小、形态在不同个体差异较大,3种径线测量无统计学意义。突尖端到达肠系膜上动脉者较少,均未超越其左缘。结论通过螺旋CT对正常胰腺突进行了界定、测量,为胰腺突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胰腺钩突 体层摄影技术 X 线计算机 .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电凝法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3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37例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其中120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电凝直肠癌根治术设为电凝组;117例患者行腹腔镜超声刀直肠癌根治术设为超声刀组。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如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术后排尿困难、性功能障碍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随访内容为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如怀疑肿瘤局部或远处复发者行肠镜、胸部X线片、腹部CT等检查证实。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18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治疗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电凝组和超声刀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56±33)rain和(175±2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324,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6±12)mL和(149±2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740,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8±2)枚和(16±4)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17,P〉0.05)。电凝组和超声刀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0.6)d和(1.6±0.5)d、(1.5±0.5)d和(1.4±0.5)d、(7.5±2.5)d和(8.0±1.8)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477,1.617,1.770,P〉0.05)。治疗费�

  • 标签: 直肠肿瘤 电凝钩法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骨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114例病患进行研究,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接受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锁骨板固定治疗,分析两组病患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患治疗指标情况为百分百有效,对照组病患治疗有效指标比观察组少22.81%,观察组病患治疗效果良好,两组病患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病患并发症指标发生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骨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2例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行克氏针治疗,实验组采用锁骨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带袢钢板与锁骨钢板对肩锁关节脱位(III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的50例肩锁关节脱位(III型)患者,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带袢钢板)与对照组(锁骨钢板)各25例。结果:术后关节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带袢钢板与锁骨钢板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实现关节功能的恢复,相较于锁骨钢板治疗带袢钢板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速度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并且保持了肩锁关节的微动,可予以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带袢钢板 锁骨钩钢板 肩锁骨关节脱位(III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骨钢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三年我院救治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患者58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提供克氏针治疗,观察组提供锁骨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27/29)高于对照组75.86%(22/29),满意度100.00%(29/29)高于对照组86.21%(25/29),数值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应用锁骨钢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钩钢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粗隆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大粗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老年股骨大粗隆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粗隆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粗隆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大粗隆骨折的效果确切。

  • 标签: 粗隆钩钢板内固定治疗 老年股骨大粗隆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共收治36例36指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患者,其中19例采用微型钢板复位固定,17例采用闭合克氏针固定。术后随访使用Crawford评分标准、愈合时间、指间关节主动背伸缺失角度、指间关节主动屈曲缺失角度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26个月,平均8.7个月。按Crawford评分标准:微型钢板组优7例、良5例、中7例;克氏针组优4例、良8例、中5例,两组的优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平均愈合时间,微型钢板组为5.44周,克氏针组为6.41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7,P<0.05)。远指间关节主动背伸平均缺失角度,微型钢板组缺失(7.02±0.97)°,克氏针组缺失(8.78±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6,P<0.05)。远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平均缺失角度,微型钢板组缺失(5.11±1.37)°,克氏针组缺失(6.91±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7,P<0.05)。术后并发症:微型钢板组1例出现感染,4例指甲出现轻微隆起脊;克氏针组3例出现针道反应。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的95%可信区间[0.174,9.997],P=0.695)。结论采用微型钢板治疗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术后指间关节主动背伸和屈曲活动范围恢复优于克氏针固定,且术后愈合时间也短于克氏针固定。

  • 标签: 指损伤 骨折固定术,内 骨性锤状指 微型钩钢板 克氏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20年福建省端螺旋体(体)病流行状况,为体病风险评估和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体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和2015-2020年17个监测点,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空间自相关方法进行分析,对捕获的鼠脏器进行体培养,鼠血清、健康人血清和医院送检的患者血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分析鼠间和人群体病感染状况。结果2015-2020年福建省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共报告176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为双峰分布。病例以农民为主,占49.43%(87/176),年龄以30~69岁组为主(85.80%,151/176),男女性别比为3.51∶1(137∶39)。空间自相关分析提示体病有高值或低值聚集区存在,整体聚集性较明显。2015-2020年监测点鼠的捕获率平均为6.96%(1 519/21 838),黄毛鼠、黄胸鼠和针毛鼠为主要鼠种,鼠血清体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8.64%(252/880),感染菌群爪哇群占56.75%(143/252)、秋季群占17.46%(44/252)。健康人群血清体抗体阳性率为16.13%(254/1 575),感染菌群秋季群和澳洲群占71.65%(182/254)。医院送检患者体病的确诊率为2.23%(188/8 431),感染菌群秋季群占56.38%(106/188)、七日热群占19.68%(37/188)。结论2015-2020年福建省体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呈明显的地域聚集性和季节性,高值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西及闽中地带。鼠类感染菌群主要为爪哇群和秋季群,健康人群血清体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秋季群和七日热群是福建省人群体感染的主要菌群。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特征 空间自相关 感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压核进劈核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73例(73眼)白内障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患者分为压核进劈核组(37眼)及乳化劈核组(36眼)。比较两组术中超声乳化时间、角膜参数、术后角膜水肿情况及视力等。结果乳化劈核组的超声乳化时间为(22.52±2.59)min长于压核进劈核组的(12.39±1.32)min(t=21.14,P<0.001);超声能量为(12.21±3.32)%高于压核进劈核组的(6.71±2.86)%(t=8.97,P<0.001);乳化劈核组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 958.26±189.23)个/mm2,低于压核进劈核组的(2 137.41±248.57)个/mm2(t=3.46,P<0.001),且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22.23±5.17)%、角膜中央厚度(588.75±50.11)μm高于压核进劈核组的(16.35±3.18)%和(561.82±49.10)μm(t=6.24,2.32;P<0.001,<0.001)。手术后压核进劈核组角膜水肿轻于乳化劈核组,且视力优于乳化劈核组(Z=5.15,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压核进劈核可缩短超声乳化时间,通过降低超声能量,保障角膜内皮安全性,更好地提高视力且并发症较轻。

  • 标签: 超声乳化术,白内障 压核进钩劈核 角膜 视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肩锁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肩锁关节脱位、13例锁骨远端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肩锁板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内固定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有无脱位发生等各项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8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钢板断裂及内固定取出后再次脱住发生,按Karlsson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A级28例,B级3例。结论:肩锁板能够维持长期复位,固定可靠,为骨折愈合、韧带修复提供足够的时间。可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避免关节僵硬,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钩板 锁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06~2011年景德镇市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和宿主动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研究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肾、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2006~2011年全市累计发生体病14例,年报告发病率0.15/10万,其中2006年发病率最高(0.26/10万);病例主要发生在浮梁县,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8.58%;8-10月为体病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71.4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2.86%;发病年龄集中在10~60岁,占全部病例的85.72%;男女性别之比约为3.671;2006-2011年景德镇市体病监测发现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自然人群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和流感伤寒群为主,宿主动物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体。结论近几年我市体病处于最低发病水平,主要宿主动物携带体菌群为黄疸出血群,与自然人群感染主要菌群基本一致,主要流行菌群稳定。培养分离出体的宿主动物主要为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今后仍应加强体病监测,为有效预防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钩端螺旋体病 监测 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