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侯卫华 宋书杰 侯卫东 石中月 马丽娟 牛静伟 金木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病理科,平顶山 467099,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平顶山 467099,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平顶山 46709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疣状型异型增生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21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8例食管疣状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18例患者男13例,女5例;中位年龄68岁(范围53~76岁)。食管上段4例、中段7例、下段7例。肿瘤中位直径18 mm(范围6~54 mm)。按巴黎分型0~Ⅱa型11例,0~Ⅱa+Ⅰ型1例,0~Ⅱb型5例,0~Ⅱb+Ⅰ型1例。白光内镜观察:病变表面呈现白色斑块状,斑块间发红,可见乳头状微表面结构。窄带成像病变黏膜部分区域不透光或呈斑片状浅棕褐色,乳头状微表面结构的形状和大小不一;上皮内微血管拉长、扩张、扭曲、管径不一。卢戈碘染不着色或浅染。组织学上,异型细胞体积大,核圆形至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糙,可见核分裂,胞质丰富粉红色。上皮基底部细胞异型性增加,细胞密度高,核质比增加,核分裂活跃,细胞排列紊乱。3例肿瘤中可见单个细胞角化、双核细胞和挖空样细胞,以及表层上皮角化及角化不全。异型上皮层内有明显的疣状或乳头状结构。5例在局部伴有疣状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突变型表达占比6/10;p16阳性占比5/10;Ki-67异常分布模式占比10/10。HPV在被检测的10例中均为阴性。术前活检原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异型增生8例,低级别异型增生6例,诊断为不典型性鳞状上皮细胞4例。结论食管疣状型异型增生肿瘤细胞分化良好并伴有明显的疣状或乳头状结构;独特的形态学特征提示它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异型增生的一种组织学亚型,是疣状癌的前体病变。术前活检诊断具有挑战性。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癌,疣状 食管镜检查术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胎儿心肌病(FCMs)的病因、临床及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安贞医院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70例FCMs的临床、超声、病理资料和临床结局,并进行全外显子组及全基因组测序明确相关遗传学改变。结果原发性FCMs共55例(78.6%,55/70),包括39例心肌致密化不全(NVM)、1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5例肥厚型心肌病(HCM)和1例限制型心肌病(RCM)。继发性FCMs共15例(21.4%,15/70),病因包括母体抗Ro/La抗体阳性(7例DCM)、双胎输血综合征受血儿(2例DCM,2例HCM)、贫血(2例DCM)、母体糖尿病(1例HCM)及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例DCM)。最终9例胎儿出生,3例围产期死亡,58例因宫内治疗无效或确诊后直接引产。30例原发性FCMs进行遗传学检测,13例有遗传学改变(12例NVM,1例HCM)。结论原发性FCMs较继发性FCMs相对多见。胎儿NVM病因中遗传学改变所占比例较高,胎儿DCM及HCM可由原发性或由继发性病因导致。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心肌病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MRI特征能否区分脑膜瘤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的表达状态,为PR表达阳性的脑膜瘤提供术前预测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进行PR表达状态测定的210例脑膜瘤患者的术前MRI资料,依据PR表达情况,分为PR阳性(+)组与PR阴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MRI影像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脑膜瘤PR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其预测PR表达状态的效能。结果210例脑膜瘤中,PR(+)79例,PR(-)13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在脑膜瘤部位、囊变、强化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瘤脑界面、瘤周水肿、硬膜尾征、ADC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强化方式是脑膜瘤PR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及强化方式预测PR阳性表达的AUC值分别为61.9%、62.4%。结论MRI特征能够术前预测脑膜瘤PR表达状态;脑膜瘤位于颅底、肿瘤均匀强化可以间接表达PR为阳性。

  • 标签: 脑膜瘤 孕酮受体 孕酮受体表达 磁共振成像 成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临床优化诊疗方案及提高缓解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5例MPAL患儿的骨髓细胞形态、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案、预后等病例资料。计数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K-M)法估计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法。结果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8年共收治15例MPAL患儿,男8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6.8岁;9例患儿表达B淋系+髓系表型,5例表达T淋系+髓系表型,1例表达B淋系+T淋系表型;11例患儿进行了染色体核型检查,2例为正常核型,2例为复杂核型,6例为假二倍体,1例为亚二倍体;5例患儿检测到融合基因,其中3例AML-ETO阳性,1例BCR-ABL阳性,1例MLL阳性;13例患儿在化疗后完全缓解,总完全缓解率为86.6%,2年总生存率为(68.2±13.4)%。15例患儿中14例授受了诱导化疗,1例因个人原因放弃了治疗。首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方案10例,第1个疗程完全缓解1例,总完全缓解率10%;首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方案4例,第1个疗程完全缓解3例,总完全缓解率75%,未缓解的1例更换ALL方案后缓解;8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6例未行HSCT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0±18.2)%、(66.7±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8,P=0.573)。结论儿童MPA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以淋系和髓系抗原共表达为主,单纯化疗或HSCT在短期内均可获得较好的预后,但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白血病 混合表型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管内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17例胰管内PNE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例,女10例;年龄为(47±13)岁。患者术前行胰腺CT或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检查。观察指标:(1)胰管内PNET的影像学表现包括①CT检查影像学表现。②MRI检查影像学表现。(2)胰管内PNET的治疗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胰管内PNET的影像学表现。①CT检查影像学表现:17例患者术前均行胰腺CT增强检查,肿瘤位置为胰头部9例、胰颈部5例、胰体尾部3例。17例患者肿瘤长径为(8.7±2.5)mm,范围为5.2~15.5 mm,肿瘤形态均为类圆形。17例患者肿瘤CT检查平扫均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持续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17例患者肿瘤均位于主胰管扩张的截断处,主胰管形态呈突然截断,无“鸟嘴样”表现。扩张的主胰管内径为(11.4±5.3)mm,范围为4.5~22.5 mm。17例患者肿瘤其他影像学表现,11例胰腺实质萎缩,伴有潴留性囊肿、伴有胆总管扩张、肿瘤钙化各1例,肿瘤均无囊变和出血。②MRI检查影像学表现:17例患者中,14例行胰腺MRI增强检查,其中T1加权成像呈稍低信号、显示不清晰分别为5、9例;T2加权成像呈低信号、稍高信号、显示不清晰分别为5、2、7例。14例患者中,弥散加权成像呈弥散受限9例,无弥散受限5例;增强扫描强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9例,增强扫描显示不清晰5例;14例均显示主胰管扩张。(2)胰管内PNET的治疗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4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4例。17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G1级10例、G2级7例,其中G2级伴淋巴结转移1例、G2级伴淋巴结和肝转移1例。17例患者肿瘤大体观:主体生长于胰管内,并阻塞胰管,上游胰管扩张,胰腺腺泡萎缩,纤维组织增生;肿瘤切面呈灰黄色或棕红色,实性,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17例患者肿瘤显微镜下表现: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导管内,均有周围胰腺实质侵犯,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核居中,核分裂象罕见,细胞质呈嗜酸性或透明性,肿瘤间质主要为胶原纤维,含丰富毛细血管网。结论胰管内PNET影像学特征为肿瘤体积小、增强后明显强化、阻塞主胰管伴上游主胰管扩张和胰腺实质萎缩。

  • 标签: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坏疽性脓皮病(PG)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21年7月,北京阜诚医院收治2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PG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发病年龄14~75岁,PG分型为溃疡型者17例、脓疱型者6例、增殖型者1例、大疱型者1例,6例患者合并系统性疾病、19例患者未合并系统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系统治疗的同时,行创面换药或手术植皮处理。统计患者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总体疗效及随访情况,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合并和未合并系统性疾病患者的疗效。结果19例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全部患者各项免疫学指标均未见异常;14例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阳性;15例创面进展快的患者溃疡边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主要为局部组织炎症改变。17例患者创面治愈、7例患者创面大部分愈合、1例患者创面未愈合。经1年随访,3例患者因出院后自行停药导致PG复发,后调整用药后创面逐渐愈合;其余患者未复发。14例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阳性患者创面愈合天数为21~55 d,11例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阴性患者创面愈合天数为20~54 d。6例合并系统性疾病患者中3例患者创面治愈、3例患者创面大部分愈合,19例未合并系统性疾病患者中14例患者创面治愈、4例患者创面大部分愈合、1例患者创面未愈合。结论PG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病理表现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丰富多样,因而易被误诊。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PG的效果较好,对其创面可进行外科干预,具体为急性期不建议过度清创、收缩期可植皮。

  • 标签: 坏疽性脓皮病 伤口愈合 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液特征与后续睾丸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设计队列研究。参与者1963—1995年在哥本哈根精子分析实验室进行精液分析的32 442名男性。主要观察指标与丹麦男性总人口的睾丸癌标准化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有生育问题的夫妇中的男性比其他男性更容易罹患睾丸癌(89例,标准化发病率1.6;95%可信区间1.3~1.9)。肿瘤的发生与何时进行精液分析无必然联系。特定精液特征的分析表明,精子浓度低(标准化发病率2.3)、精子活力差(2.5)、畸形精子比例高(3.0)均与睾丸癌风险增加有关。而在其他癌症中,唯一显示发病率增加的是"腹膜和其他消化器官"肿瘤(6例;3.7,1.3~8.0),其中有2例可能是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而另有2例则大概率是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结论结果表明,精液质量差和睾丸癌发生存在共同的病因。精液质量差也可能与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2016—2020年梅毒疫情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梅毒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个案管理模块导出浙江省2016—2020年网络直报的梅毒病例,利用Arcgis10.2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平台,建立浙江省2016—2020年梅毒空间分析数据库,对梅毒疫情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浙江省2016—2020年共报告梅毒158 420例,各县区年均报告发病率49.07/10万(20.52/10万~124.29/10万),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西部较高、中部较低的态势。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年梅毒报告发病率Moran′s I指数均> 0,Z值均>1.96,P值均< 0.001,提示梅毒疫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浙江省存在2个空间相近的高-高聚集区域(杭州市桐庐县和淳安县,丽水市景宁县)和1个低-低聚集区域(金华市金东区、东阳市、永康市)。局部G统计量热点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梅毒疫情存在6个正热点区域和8个负热点区域。SaTScan时空扫描探测到3个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台州市、舟山市以及西南部山区部分县区。结论浙江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存在一定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今后应加强西南部山区及东部海岛等交通欠发达和偏远地区的梅毒防控工作。

  • 标签: 梅毒 时空聚类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浙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180例硬斑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性别间发病年龄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亚型间临床特征差异。结果180例患者中,女性123例,男性57例,男女比为1∶2.16。硬斑病发病年龄女性为(28.69 ± 17.97)岁,男性为(29.90 ± 20.67)岁。其中,带状硬斑病最为常见(68例,37.78%),其次是斑块状硬斑病(63例,35.00%)、混合型硬斑病(28例,15.56%)和深部硬斑病(21例,11.67%)。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临床亚型平均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95,P < 0.001)。男女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亚型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0.15,P = 0.696;χ2 = 2.88,P = 0.410)。Pasini和Pierini皮肤萎缩症(PP萎缩)在本组患者中常见(62例,34.44%),表现为斑片状或带状分布,45例斑片状PP萎缩中26例及17例带状PP萎缩中11例同时合并其他亚型硬斑病。75例患者检测自身抗体,阳性34例(45.33%),女性患者自身抗体种类多,男性则较为单一,主要为抗核抗体、抗SSA及抗SSB抗体。女性患者合并症种类较多,但硬化萎缩性苔藓和白癜风是男女患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结论PP萎缩是硬斑病一个常见的临床亚型,常合并其他亚型,可能是中国人硬斑病发病的一个特点。斑块状硬斑病、带状硬斑病、深部硬斑病和混合型硬斑病作为硬斑病大类的分类方法比较合理。

  • 标签: 硬皮病,局部性 皮肤表现 分类法 自身抗体 Pasini和Pierini皮肤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Ⅰ期皮肤黑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西京皮肤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63例Ⅰ期皮肤黑素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63例Ⅰ期皮肤黑素瘤患者就诊中位年龄53岁,男56例(34.36%),女107例(65.64%)。原发皮损位于肢端104例(63.80%),其中位于指(趾)甲39例,肢端其他部位65例;皮损位于日光暴露部位如头面部29例(17.79%),非日光暴露部位如躯干、四肢(除手足外)30例(18.40%)。56例(34.36%)病理诊断为ⅠA期,107例(65.64%)ⅠB期。病理分型:肢端雀斑样黑素瘤104例(63.80%),浅表扩散性黑素瘤23例(14.11%),结节性黑素瘤15例(9.20%),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14例(8.59%),其他少见或难以确定分型者7例(4.29%)。163例患者均行至少1次手术治疗,其中截指(趾)15例,扩大切除94例,切除(未扩大)54例;切除的54例患者中,35例行二次手术,其中33例行扩大切除,2例截指。7例患者术后发生淋巴结和/或远处脏器转移,其中2例远处脏器转移后死亡。163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98.00%。结论Ⅰ期皮肤黑素瘤整体预后较好,但也有术后发生淋巴结、远处脏器转移的病例,提示应加强长期跟踪随访及对转移患者的早期干预。

  • 标签: 黑色素瘤 治疗 预后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外阴硬化性苔藓的皮肤镜特征。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昆明市儿童医院79例外阴硬化性苔藓初诊及复诊时的皮肤镜特征。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女性患儿79例,年龄2.4 ~ 12岁,发病年龄(5.6 ± 2.12)岁,病程(14.23 ± 12.36)个月,其中30例规律复诊及治疗。初诊329处皮损中,149处(45.3%)可见特征性血管形态,包括线状血管(129处)、点状血管(25处)、盘绕状血管(19处)、发夹样血管(12处)等;207处(62.92%)可见退行性结构及色素异常,包括蓝灰色色素结构(136处)、褐色色素结构(51处)、胡椒粉样模式(15处)等;280处(85.1%)见黄白色无结构区,97处(29.5%)毛囊角栓,66处(20%)紫红色小球、斑片等。复诊238处皮损中,100处(42%)可见特征性血管形态,其中线状血管87处、树枝状血管21处、点状血管4处,未见发夹样血管;154(64.70%)处见退行性结构及色素异常,其中褐色色素结构93处、蓝灰色色素结构57处、胡椒粉样模式4处;165处(69.3%)见黄白色无结构区,62处(26.1%)毛囊角栓,8处(3.4%)紫红色小球、斑片。复诊皮损中观察到的蓝灰色色素结构、黄白色无结构区、紫红色小球、斑片及点状血管、发夹样血管、盘绕状血管比例均低于初诊(均P < 0.05),而褐色色素结构高于初诊(均P < 0.05)。结论儿童硬化性苔藓皮肤镜下黄白色无结构区具较高特异性,监测镜下褐色色素结构及蓝灰色色素结构、黄白色无结构区、紫红色小球、斑片及血管结构等特征可反映疗效,在辅助诊断及随访观察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外阴硬化性苔藓 皮肤镜检查 儿童 病理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各种类型的胰周积液的特征以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2例慢性胰腺炎、141例急性胰腺炎确诊患者资料。按亚特兰大分类分为4类: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cute peri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APFC)、急性坏死物积聚(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C)、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包裹性坏死(walled-off necrosis,WON)。记录各类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情况等。结果在32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周积液患者中,占比最多的是PPC[84.4%(27/32)],其次为WON[9.4%(3/32)]和APFC[6.2%(2/32)],未发现慢性胰腺炎合并ANC者。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和急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相比,PPC发生率更高[84.4%(27/32)比31.2%(44/141),P<0.01],APFC发生率较低[6.2%(2/32)比24.8%(35/141),P=0.021],ANC发生率亦较低[0.0%(0/32)比36.9%(52/141),P<0.01],WO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3/32)比7.1%(10/141),P=0.944]。急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相对于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临床表现中有发热[19.1%(27/141)比3.1%(1/32)]、恶心[59.6%(84/141)比21.9%(7/32)]、呕吐[56.7%(80/141)比21.9%(7/32)]、压痛[79.4%(112/141)比34.4%(11/32)]、反跳痛[42.6%(60/141)比0.0%(0/32)]、C反应蛋白升高[95.7%(135/141)比40.6%(13/32)]者所占比例更大(P<0.05),且中位住院时间也较长(13 d比11 d,P=0.048)。影像学检查发现急性胰腺炎PPC患者病变直径>5 cm者比例大于慢性胰腺炎PPC患者[70.5%(31/44)比29.6%(8/27),P=0.001],慢性胰腺炎WON均局限在胰腺内[3/3比1/10,P=0.014]。在治疗策略方面,32例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患者中有25例(78.1%)选择保守治疗;未发现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在治疗策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类型中,PPC较多见。胰周积液以保守治疗为主,未见慢性胰腺炎胰周积液各型在治疗策略上的差异,但相比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胰周积液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的干预。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胰周积液 胰腺假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西地区5家哨点医院监测的道路交通伤害(RTI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RTI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针对性干预的依据。方法收集2018—2020年广西5家哨点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隆安县人民医院、崇左市扶绥县人民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1 448例RTI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路交通伤害患者性别、年龄、伤害发生时间、道路、部位、急诊滞留时间等,并分析变化规律。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1 448例RTIs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1.61∶1,年龄为(43.90±19.10)岁。RTIs在8月份最高发(200例,13.81%),24 h内以16∶00~17∶59时间段最高发(228例,15.75%)。RTIs发生场景中直行道路占72.10%,搭载工具中电动摩托车占48.48%。道路交通伤害受伤类型主要为闭合型(990例,68.37%),受伤部位主要为皮肤(742例,51.24%)和颅脑(310例,21.41%),颅脑损伤占死亡病例的55.00%。院前转运方式通过120比例最高占97.10%。结论广西道路交通伤的高发期为每年8月,每日16:00~17∶59时间段高发。电动摩托车事故在广西RTIs中占有重要比例,颅脑损伤是导致交通伤害死亡的重要原因。医疗急救部门应重视RTIs,特别是颅脑损伤的快速甄别和救治。

  • 标签: 事故,交通 流行病学 颅脑损伤 院前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临床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给感冒患者开出的240张处方,对临床感冒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分析表明,抗感冒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率为5.42%,不对症用药率为10.00%,药物成分重复率为17.5%。结论:临床应用感冒药,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症下药,了解各种感冒药成分的药理特征,避免发生不合理用药问题,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抗感冒药物 成分 药理特征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在职干部的健康体检需求已经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护理服务模式也逐渐多样化,在这种趋势下,更需要专业性的人员配置以及知识体系建设。在实际的健康体检工作中,采用简单的抽血检验及仪器检测,已经很难满足在职干部对于体检的要求,这就要求健康体检的项目及内容必须多元化。同时护理干预模式也应多样化,如此才可确保在职干部的健康体检工作越做越好,为在职干部的健康提供保障,促使干部们在领导岗位上热情工作。本文首先对在职干部健康体检多元化需求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分析了在职干部健康体检护理干预研究现状。

  • 标签: 在职干部 健康体检需求 多元化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就诊的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65例为对象,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超声诊断结果,对不同类型的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肝活检病理检出非均匀性脂肪肝Ⅰ型17例、Ⅱ型21例、Ⅲ型27例,超声分别检出17例、20例和28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类型的非均匀性脂肪肝超声声像图特征存在差异。结论:超声诊断非均匀性脂肪肝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根据声像图特征可判断病灶类型,为后续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超声诊断 声像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胎盘早剥的产前超声图像特征和临床诊断效果。 方法 32例胎盘早剥患者被当成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控制在2021年2月到2022年1月,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开展检查,观察超声图像特征,研究临床诊断效果。 结果 32例胎盘早剥患者中,8例I度剥离,10例II度剥离,14例III度剥离。超声检查显示,混合包块型5例,胎盘边缘血肿型5例,胎盘后血肿型8例,胎盘增厚5例,合并低胎盘9例;超声检查显示,1例误诊,无漏诊,漏诊率为3.13%,诊断准确率为96.8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闭合性损伤模型凋亡特征进一步了解损伤血瘀证。方法:观察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模型)TUNEL指标,推演损伤血瘀证规律。结果:空白组与损伤后1天组与其他相比较具有明确统计学阳性意义。结论:大鼠损伤血瘀证(急性闭合型损伤)凋亡发生在损伤后1天,是二次损伤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损伤血瘀证 凋亡 二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进行病例诊断、特征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患者共计60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均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肿瘤,同时进行类型的判定及特征分析。结果:通过对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类型进行分析,核分裂活跃型、细胞型平滑肌瘤、不典型、奇异型人数分别为20例、18例、13例、9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30.00%、21.67%、15.00%。子宫交界性平滑肌肿瘤患者均表现为下腹痛同时伴有月经量异常为主的症状,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来说,差异不大。结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大多预后良好,通过常规病理制片可明确组织学类型,必要时通过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查除外平滑肌肉瘤。

  • 标签: 子宫交界性平滑肌肿瘤 病理诊断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