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人类线粒体mtDNA的结构特征、基因的表达过程和遗传特点;介绍了人类线粒体疾病的类型和临床特征;分析了一些恶性肿瘤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关系;展望了预防和治疗线粒体疾病和肿瘤的措施,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指出了研究线粒体的价值。

  • 标签: 人类线粒体 基因突变 疾病 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代性科学对人类性现象的探索表现在"性的界定"、"性系统"的概念、"性商"的概念、女性"G"点和人类性爱本性中的文明冲突等几个方面,至今仍在方兴未艾.

  • 标签: 性科学 性系统 性商 性心理学 性爱 文明冲突
  • 简介:摘要人类血型系统主要包括红细胞的ABO、Rh及亚型,血小板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原抗体,白细胞抗原抗体等,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常常使配血结果出现诸多的不确定性,总结配血实验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并加以改进,保证临床输血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血型系统 亚型 疑难配血
  • 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对肾脏的损害有多种,如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包括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狼疮性肾炎等[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IV-associatednephropathy,HIVAN)是HIV感染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快速进展性肾衰竭为临床特点,病理表现为萎陷型肾小球硬化(collapsingglomerularsclerosing)和变异的小管间质性肾炎(variable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的一种独立的肾脏疾病[4].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肾病 临床特征 病理学 发病机理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人类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在各自的生长发育及代谢过程中,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地球生物圈循环共生的状态。植物通过蜜蜂授粉而繁育生长,同时为蜜蜂提供食物,而植物和蜜蜂又为人类提供食物。蜜蜂具有选择无害物质的本能,所以蜂产品都是无毒害作用的。一群蜂就是一座加工厂,从中生产出蜂蜜、蜂王浆、蜂胶、蜂花粉等蜂产品,这些蜂产品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营养和滋补品的重要来源。

  • 标签: 蜂产品 滋补品 人类 养和 生长发育 代谢过程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2-1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2期
  • 机构:以色列和英国研究人员宣布,他们成功地利用人类细胞制造出可分化发育成精子和卵子的人类原始生殖细胞。这一成果将有助于了解不孕根源、胚胎早期发育机制,甚至开发新型生殖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WHO在《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发展方向。"近期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进展报告》提出:“与21世纪医学的变革相适应,生物医学工程转向人类健康工程是时代的需求,因而是历史的必然。”并且特别指出:"人类健康工程,本质上是以人(个体化)为中心,以维持、提高人体系统稳态水平为目标的系统工程。”

  • 标签: 高原病 健康工程
  • 简介:摘要通过1例病例分析人类胰腺发育中腹胰导管和背胰导管的融合机制,合理解释主胰管多变的形态,有利于提高ERCP胰管操作的成功率。

  • 标签: ERCP EUS 胰腺发育 胰管融合
  • 简介:摘要唾液酸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凭借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逐渐医学与生物学研究重点对象。研究发现,唾液酸生物学与人类健康存在密切关联,同时也是诸多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指导依据。本文结合唾液酸生物学特征,研究了其与人类健康、疾病防治等内在关联性,为疾病病理学分析提供指导。

  • 标签: 唾液酸 生物学 人类健康 疾病
  • 简介:(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州510275)摘要伴随艾滋病而来的是全球性艾滋病恐慌和恐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知识缺乏和文化理解之上的反应。我们从医学人类学的角度对艾滋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不同地区的人群认知进行的分析会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这种疾病,并认识到疾病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艾滋病提出有效的干预方法。

  • 标签: 艾滋病 医学人类学 文化心理学
  • 简介:疱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早在公元前就发生。希波克拉底(希腊医学之父)便曾对其症状进行过研究;17世纪为纪念患上热病的国王路易十四,还曾将疱疹称为“法国国王的病症”。

  • 标签: 疱疹 人类 病毒 希波克拉底
  • 简介:摘要:人类对于胚胎的研究一直持续不断,特别是对人类胚胎的产生、发育等方面。但受制于道德伦理要求和胚胎的脆弱性,在对人类胚胎进行研究时,人们一直遵循着14天的时间限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胚胎受精后可在母体外生存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使得14天规则的地位受到动摇。本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这一规则的产生、发展进行阐述,从而论证“14天规则”存在的必要性。

  • 标签: 14天规则 人类胚胎研究 道德地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也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球累计COVID-19确诊病例557917904例,死亡病例6358899例。COVID-19典型症状有发热、干咳和乏力,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COVID-19主要侵袭人体呼吸系统,关于其对生殖系统的长远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基于此,对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生殖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 人类生殖系统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特别是CRISPR-Cas9系统的出现,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对基因进行编辑。这一技术的突破,为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以及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伴随着这些激动人心的应用前景,基因编辑技术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 标签: 基因编辑技术 人类疾病 应用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性,探讨HIV-1储存库对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抗反转录病毒治疗2年以上、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219例,其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95例,商丘市立医院12例,周口市传染病医院12例。采取横断面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HIV RNA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HIV-1 DNA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采用拟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HIV-1储存库对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免疫重建不良患者121例,免疫重建良好患者98例。免疫重建不良组的HIV-1 DNA为(2.50±0.52)拷贝/1×106 PBMC,高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2.11±0.66)拷贝/1×106 P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01)。免疫重建不良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92(139,227)/μL,低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573(457,73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8,P<0.001)。HIV-1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调整年龄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间的影响后r=-0.277、-0.316,均P<0.001);HIV-1 DNA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9(95%可信区间为0.604~0.750),临界值为100拷贝/1×106PBMC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13%和42.9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0.863~0.942),临界值为0.536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68%和89.84%。结论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相关,HIV-1储存库高于100拷贝/1×106PBMC且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0.536可作为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指标。

  • 标签: HIV-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1储存库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