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66岁。全身泛发红色斑块4年余。右上臂组织病理:网篮状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表皮增生、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细胞排列紊乱,全层表皮可见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基底膜完整,真皮浅层中等密度淋巴细胞浸润。既往有患鼻咽癌行放疗史,因脑垂体功能下降长期服用优甲乐、激素病史。诊断为鲍病。

  • 标签: 鲍温病 多发性 组织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增加中风后便秘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根据随机性原则选取从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接收中风患者68例,将68例确诊为中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中风患者采取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中风患者采取针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经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疗效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差异情况,总结较好的治疗方案。结果表1结果显示,治愈的患者中对照组仅2例(5.88%)较观察组19例(55.88%)少,无效患者中对照组21例(61.76%)较观察组3例(8.82%)多,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便秘患者采取针灸的治疗方法疗效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可实用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推荐广泛使用。

  • 标签: 中风 便秘 温针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不大,治疗2周、4周后差异明显增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温针灸治疗 中药治疗 肩周炎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25-01
  • 简介:近几十年来,疮疡科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阳证疮疡相对减少,阴证疮疡患者逐渐增多,且随着抗生素的应用,阳证疮疡较为容易治愈,而阴证疮疡因其多数创面的病菌已具有耐药性,抗生素的作用并不大。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干细胞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的研发,西医在创面修复领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难愈性创面仍是其面临的修复难题。

  • 标签: 温通法 寒凝血瘀 内治法 外治法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针灸能显著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 标签: 偏瘫肩痛 温针灸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崩漏治疗中调肝汤联合针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崩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200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激素类药物治疗)与治疗组(100例,调肝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96.00%、远期总有效率97.00%,均高于对照组82.00%、90.00%(P<0.05);治疗后主症积分(6.36±2.08)分、次症积分(5.84±2.17)分,低于对照组(8.29±2.14)分、(7.99±2.06)分(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调肝汤与针灸联合应用可在保证治疗安全的同时,促进患者症状改善,实现近远期疗效有效提升。

  • 标签: 调肝汤 温针灸 崩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为例,从中抽取50例参与此次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21-03至2022-10,并依据抽签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隔姜灸治疗、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有效率更高;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两组差异显著,观察组评分更低。结论 对脾胃虚寒型胃痛者实施针灸治疗的意义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温针灸 脾胃虚寒 胃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66岁。全身泛发红色斑块4年余。右上臂组织病理:网篮状角化过度伴灶状角化不全,表皮增生、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细胞排列紊乱,全层表皮可见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基底膜完整,真皮浅层中等密度淋巴细胞浸润。既往有患鼻咽癌行放疗史,因脑垂体功能下降长期服用优甲乐、激素病史。诊断为鲍病。

  • 标签: 鲍温病 多发性 组织病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早吸吮对新生儿复的影响。方法 累计在 2017年 8月到 2019年 8月间抽取新生儿 80例,采用随机 分组的方法将选取新生儿平均分组,其中 40例新生儿在结扎脐带后及早与母亲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余下 40例新生儿在接受常规方法处理后再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划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的体温。结果 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后各时间段的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早吸吮能够有效稳定新生儿的体温,对于新生儿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 标签: 新生儿 早吸吮 复温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沈氏胆汤的临床使用情况及疗效的体会。方法  通过临床使用情况合多方资料总结沈氏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结果  沈氏胆汤通过舌定虚实,圆机活法,治疗各种疾病㘬取得良好的作用,结论 进一步证实沈氏胆汤通过舌定虚实,苔腻胆汤,苔薄调肾阴阳方,圆机活法在临床中应用意义。

  • 标签: 沈氏温胆汤  临床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在每次痛经发作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1粒,早晚各一次,在月经来潮前4天开始服药,连续服用7天,下次经前仍按此法服用,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观察组在经前采用针灸子宫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穴,一天一次,直至月经来潮,以此法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一个疗程结束后来统计相关数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温针灸 原发性痛经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胆汤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7月--2023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加味胆汤)和对照组(黛力新),均接受常规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务人员在治疗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加味胆汤,可以改善他们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了他们发作持续时间。

  • 标签: 加味温胆汤 心绞痛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胆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冠心病患者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46例,硝酸异山梨酯片)与观察组(46例,硝酸异山梨酯片+加味胆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胆汤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加味温胆汤 冠心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于2020年03月-2024年05月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情况、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效率为78%,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面部神经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提升,社会功能评分则较于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4%,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74%,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改善面部神经功能,促进尽快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温针灸 周围性面瘫 面部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体温计与水银柱体温计在成年人中测量值的差异性,并初步确定电子体温计测定成人体温的正常值。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同一受试者,同时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额头温度,水银体温计测定腋下的温度,比较两者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200人接受了体温检测。测电子体温计测量的额头温度,平均体温36.22℃,低于水银柱腋下体温平均体温3654℃℃,2种体温计测量的温度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电子体温计测量的额低于水银柱体温计测量的腋下温度,电子体温计确定发热的界值有待进一步确认。

  • 标签: 电子体温计测量 水银柱体温计测量 体温测定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环形泪道支撑术治疗泪小断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眼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外伤性泪小断裂环形泪道支撑术修复断裂的泪小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术后3至6个月拔,之后随访3~6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期末,39眼治愈,7眼好转,2眼无效。有效率为95.83%(46/48),术后未见明显眼睑畸形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环形泪道支撑术修复泪小断裂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导泪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断裂,泪小管 支撑管,环形 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环形支撑术治疗深部泪小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深部泪小断裂58例(58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泪小逆向置联合远端支撑缝线固定的改良环形硅胶支撑术。术后随访(53.36±27.43)个月。观察其效果。结果患者年龄9~76(39.52±14.86)岁,下泪小深部断裂52例,上泪小深部断裂5例,上下泪小均断裂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以泪小逆向置联合远端缝线固定的改良环形支撑术治疗深部泪小断裂安全、有效。

  • 标签: 断裂,泪小管,深部 置管术,支撑管,泪道,逆行 环形,改良 效果,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泪小术治疗泪小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泪小阻塞患者共90例,根据泪小阻塞长度分为≥5 mm组(A组)与<5 mm组(B组),每组各45例。均行改良泪小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A组治愈29例(64.44%),有效10例(22.22%),无效6例(13.34%);B组治愈31例(68.89%),有效13例(28.89%),无效1例(2.22%),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 P=0.045)。结论改良泪小术治疗泪小阻塞临床效果确切,对阻塞长度<5 mm者疗效优于阻塞≥5 mm患者。

  • 标签: 置管术,泪小管,改良 阻塞,泪小管 效果,临床